重生之这个女主太咸鱼 第203章 女人一辈子最美的时刻
到了约定好的化妆店,里面已经是灯火通明,隔着玻璃,就看到了店内生意很好,人来人往,甚是忙碌。
进去一看,六张化妆台,只余两张空位置,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结婚的人不少。
小池见店内都是女孩子,有些不好意思在里面待着,安排好两人后就出去了。
耗时一个多小时,新娘妆画好了,洁白的婚纱,略显夸张的妆容,配上盘好的发髻,发间插了九朵含苞待放的红玫瑰,点缀着的白色满天星和婚纱呼应……再加上准新娘由内而外散发的喜意,微微上扬的嘴角……难怪都说结婚那天,是女人一辈子最美的时刻。
利用等待的时间,小改也找了位化妆师,打理了下她那几乎彻夜未眠的憔悴脸庞。
不得不说,化妆师真是一个神奇的职业,那双巧手,真能化腐朽为神奇。
看着镜子里那张元气满满、粉嫩甜美如邻家小妹的脸,小改满意的勾唇一笑,真想让张毅也看到此时的自己,可惜科技达不到。
化完妆,走出化妆店,太阳已经始出地平线,天公作美,风和日丽,看来又是一个大晴天。
坐上了一直等在店外的小车,俩人返回新娘子娘家人下榻之地,小县城唯一的星级酒店——县迎宾楼。
早上八点零八分,酒店楼下准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鞭炮声还没结束,马欣悦的弟弟就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吆喝道:
“来……来了,接……接亲……的……来……来啦!快……快……快关门。”
短短一句话,说的上气不接下气,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个大结巴呢!
房间里的一众人只顾看着他笑,笑的小伙子都不好意思了,红着脸关上了房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守在门前。
做游戏,回答问题,撒红包……象征性的闹了一通,新郎官顺利见到了他心上的人儿。
精明能干的张乐凯,今日笑的格外灿烂,活脱脱一种地主家傻儿子的即视感。在众人七嘴八舌的打趣声中,满屋子找婚鞋。
最后付出了五个红包,在新娘子小表妹的提示下,才找到挂在窗外的另一只鞋子。
得知这个藏鞋的地点是小改提供的,咬牙切齿的来了句“吃里扒外,不讲道义。”
小改一句:“我今天的身份是娘家人。”瞬间让他立马赔笑塞红包。
新娘子出门时间,进新房时间,都是找先生看了吉时,所以整个接亲过程还是相当和谐的,娘家人只是象征性的为难为难新郎官,便放他抱得美人归。
六辆婚车载着新娘子以及娘家人,当然还有接亲的人一起往新房进发。
路上还碰到了另一对新人,并没有互换捧花,大家也只是坐在车里看看热闹,互不干涉的各走各的,至于有没有人去攀比什么,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新房当然是在张乐凯家那座三层小楼中。
头车准时停在了小巷口,小改抢在新人下车前候在车门旁,等俩人一下车,适时的递上一把红伞。
见新人下车,负责点鞭炮的人立马点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立马响起。
伴着阵阵鞭炮声,新郎抱着新娘往新房走去。
红伞这时候派上了用场——有那故意使坏,想用鞭炮吓唬新娘的,它可以挡鞭炮屑;有拿礼炮的,它可以挡彩纸碎屑;当然,它最重要的用处还是挡雪花喷雾……
等鞭炮全部放完,各种喷雾也全部用完,小改这才抬步往新房走去。
毕竟死道友不死贫道,再说,她已经很仗义的把唯一的小红伞给贡献了出去。
来到新房,新娘子已经坐在了婚床上,小改把提前准备好的红包放在她右手边,拉了拉婚纱的裙摆,稍微遮挡下。
最先进行的项目是脱鞋子,由新郎官的女性平辈至亲来脱,(就是姐姐妹妹嫂子之类的)寓意是让新媳妇以后安心过日子,没鞋子跑不了。当然,鞋子谁脱的就归谁,还得额外给个红包。
接下来就是小辈端茶倒水,伺候新媳妇,至于寓意,很简单,证明这是个和谐的家庭,后辈人人孝顺。红包肯定是不能少。
挂窗帘,挂门帘,给钥匙……
最后一项就是新郎喂新娘吃饺子,饺子煮的半生不熟,两人分一个,在围观众人“生不生”的起哄中,新娘子的一个“生”字中完美落幕。
亲朋好友被请出去喝茶,新娘子休息片刻后,众人前往酒店,还有一个仪式要举行。
“喝点儿水润润嗓子。”小改拿出包里的保温杯,拧开杯盖递给马欣悦。
“谢谢!”马欣悦笑着接过保温杯,抿了一口含在口中,眨着灵动的大眼睛,好奇的四处打量着。
“趁着没人,你快别笑了,让脸上的肌肉休息休息。”小改轻轻的揉了揉笑的有些僵硬的脸道。
“好。老实说,我笑的脸都快抽筋了。你还能上手揉揉,我这脸上粉敷的厚,揉都不敢揉。”马欣悦咽下口中的水,无奈的接着道:“水我都不敢多喝,怕等下找厕所让人看笑话。”
“旁边就是洗手间,等下我守门,你去解决下。等会儿去酒店,估计就没时间去了。还好就忙一上午,下午你就可以休息了,加油!”
“嗯嗯!我妈千叮咛万嘱咐地交代我了,让我今天无论见到谁都要面带微笑,绝对不能冷脸,更不可以出口骂人的。简直把我当三岁小孩交代”马欣悦撇撇嘴,无奈的道。
“一辈子就这么一天,来的人还特别多。阿姨这么交代也是担心会有一些不太靠谱、喜欢乱嚼舌根的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败坏你的名声不是?”小改点头赞同并开解道。
“这点儿常识我还是懂得!我妈就是有点啰嗦。你们这边的风俗习惯跟有些我们那里简直就是天差地别!也有些大同小异。但仔细想想还是挺有趣的,很热闹。”
马欣悦嘴上抱怨着,眼底都是满满的幸福,看得出来是被娇养着长大的。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每个地方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就像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城,河西和河东两边的风俗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呢!像刚刚的接亲,我们这边新郎官是不去接新娘的,去的是他的亲兄弟或堂兄弟。”小改想了想举例道。
进去一看,六张化妆台,只余两张空位置,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结婚的人不少。
小池见店内都是女孩子,有些不好意思在里面待着,安排好两人后就出去了。
耗时一个多小时,新娘妆画好了,洁白的婚纱,略显夸张的妆容,配上盘好的发髻,发间插了九朵含苞待放的红玫瑰,点缀着的白色满天星和婚纱呼应……再加上准新娘由内而外散发的喜意,微微上扬的嘴角……难怪都说结婚那天,是女人一辈子最美的时刻。
利用等待的时间,小改也找了位化妆师,打理了下她那几乎彻夜未眠的憔悴脸庞。
不得不说,化妆师真是一个神奇的职业,那双巧手,真能化腐朽为神奇。
看着镜子里那张元气满满、粉嫩甜美如邻家小妹的脸,小改满意的勾唇一笑,真想让张毅也看到此时的自己,可惜科技达不到。
化完妆,走出化妆店,太阳已经始出地平线,天公作美,风和日丽,看来又是一个大晴天。
坐上了一直等在店外的小车,俩人返回新娘子娘家人下榻之地,小县城唯一的星级酒店——县迎宾楼。
早上八点零八分,酒店楼下准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鞭炮声还没结束,马欣悦的弟弟就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吆喝道:
“来……来了,接……接亲……的……来……来啦!快……快……快关门。”
短短一句话,说的上气不接下气,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个大结巴呢!
房间里的一众人只顾看着他笑,笑的小伙子都不好意思了,红着脸关上了房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守在门前。
做游戏,回答问题,撒红包……象征性的闹了一通,新郎官顺利见到了他心上的人儿。
精明能干的张乐凯,今日笑的格外灿烂,活脱脱一种地主家傻儿子的即视感。在众人七嘴八舌的打趣声中,满屋子找婚鞋。
最后付出了五个红包,在新娘子小表妹的提示下,才找到挂在窗外的另一只鞋子。
得知这个藏鞋的地点是小改提供的,咬牙切齿的来了句“吃里扒外,不讲道义。”
小改一句:“我今天的身份是娘家人。”瞬间让他立马赔笑塞红包。
新娘子出门时间,进新房时间,都是找先生看了吉时,所以整个接亲过程还是相当和谐的,娘家人只是象征性的为难为难新郎官,便放他抱得美人归。
六辆婚车载着新娘子以及娘家人,当然还有接亲的人一起往新房进发。
路上还碰到了另一对新人,并没有互换捧花,大家也只是坐在车里看看热闹,互不干涉的各走各的,至于有没有人去攀比什么,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新房当然是在张乐凯家那座三层小楼中。
头车准时停在了小巷口,小改抢在新人下车前候在车门旁,等俩人一下车,适时的递上一把红伞。
见新人下车,负责点鞭炮的人立马点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立马响起。
伴着阵阵鞭炮声,新郎抱着新娘往新房走去。
红伞这时候派上了用场——有那故意使坏,想用鞭炮吓唬新娘的,它可以挡鞭炮屑;有拿礼炮的,它可以挡彩纸碎屑;当然,它最重要的用处还是挡雪花喷雾……
等鞭炮全部放完,各种喷雾也全部用完,小改这才抬步往新房走去。
毕竟死道友不死贫道,再说,她已经很仗义的把唯一的小红伞给贡献了出去。
来到新房,新娘子已经坐在了婚床上,小改把提前准备好的红包放在她右手边,拉了拉婚纱的裙摆,稍微遮挡下。
最先进行的项目是脱鞋子,由新郎官的女性平辈至亲来脱,(就是姐姐妹妹嫂子之类的)寓意是让新媳妇以后安心过日子,没鞋子跑不了。当然,鞋子谁脱的就归谁,还得额外给个红包。
接下来就是小辈端茶倒水,伺候新媳妇,至于寓意,很简单,证明这是个和谐的家庭,后辈人人孝顺。红包肯定是不能少。
挂窗帘,挂门帘,给钥匙……
最后一项就是新郎喂新娘吃饺子,饺子煮的半生不熟,两人分一个,在围观众人“生不生”的起哄中,新娘子的一个“生”字中完美落幕。
亲朋好友被请出去喝茶,新娘子休息片刻后,众人前往酒店,还有一个仪式要举行。
“喝点儿水润润嗓子。”小改拿出包里的保温杯,拧开杯盖递给马欣悦。
“谢谢!”马欣悦笑着接过保温杯,抿了一口含在口中,眨着灵动的大眼睛,好奇的四处打量着。
“趁着没人,你快别笑了,让脸上的肌肉休息休息。”小改轻轻的揉了揉笑的有些僵硬的脸道。
“好。老实说,我笑的脸都快抽筋了。你还能上手揉揉,我这脸上粉敷的厚,揉都不敢揉。”马欣悦咽下口中的水,无奈的接着道:“水我都不敢多喝,怕等下找厕所让人看笑话。”
“旁边就是洗手间,等下我守门,你去解决下。等会儿去酒店,估计就没时间去了。还好就忙一上午,下午你就可以休息了,加油!”
“嗯嗯!我妈千叮咛万嘱咐地交代我了,让我今天无论见到谁都要面带微笑,绝对不能冷脸,更不可以出口骂人的。简直把我当三岁小孩交代”马欣悦撇撇嘴,无奈的道。
“一辈子就这么一天,来的人还特别多。阿姨这么交代也是担心会有一些不太靠谱、喜欢乱嚼舌根的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败坏你的名声不是?”小改点头赞同并开解道。
“这点儿常识我还是懂得!我妈就是有点啰嗦。你们这边的风俗习惯跟有些我们那里简直就是天差地别!也有些大同小异。但仔细想想还是挺有趣的,很热闹。”
马欣悦嘴上抱怨着,眼底都是满满的幸福,看得出来是被娇养着长大的。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每个地方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就像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城,河西和河东两边的风俗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呢!像刚刚的接亲,我们这边新郎官是不去接新娘的,去的是他的亲兄弟或堂兄弟。”小改想了想举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