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故事 第73章 旧臣配新君
自古以来,新帝登基后对先皇留下的顾命大臣总是心存芥蒂,这几乎成了历史上的“千古规律”。究其原因,大概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这些顾命大臣动不动就拿先帝时的惯例来压新帝,让新帝很是被动;二是这些大臣资历深厚,倚老卖老,新帝就算心里再不爽,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多言。
先说第一点,这些顾命大臣一开口就是:“当年先帝如何如何……”“先帝要是知道你这么做,会怎么看你?”新帝听了,心里那个憋屈啊,简直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试想一下,如果你刚接手一家公司,前老板的旧部下天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以前老板怎么怎么做的”,你是不是也会觉得有点烦?
再说第二点,这些顾命大臣一个个都是“活化石”,资历比新帝还要深。新帝就算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表面上也得装出一副恭敬的模样。要知道,这些大臣可都是朝中的元老,一旦得罪了他们,恐怕新帝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这就像是你刚刚升任经理,手下却有几个老员工,他们虽然能力一般,但资历深,你要是不小心触怒了他们,他们一肚子怨气撒出来,你也够呛。
举个例子,假设新帝想推行一项新的政策,结果顾命大臣们纷纷站出来反对:“陛下,这事儿不妥啊,先帝在位时从没这么做过。”新帝心想:“你们这些老家伙,就知道守着陈规陋习,一点创新精神都没有!”但碍于面子,新帝只能强颜欢笑:“嗯,你们说得有道理,我们再商量商量。”
再比如,有一次新帝发现某个大臣办事不力,想要训斥一番,结果还没等话说出口,那位大臣就抢先一步:“陛下,微臣年迈体弱,恐怕难以胜任此职,还请陛下另觅贤能。”新帝一听,心里那个火呀,但又不能说什么,只能憋着一口气:“好吧,那你就先休息一段时间吧。”
所以说,新帝面对这些顾命大臣,简直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反过来想,这些顾命大臣也是有他们的价值的。毕竟,他们经验丰富,对朝政了解深刻,有时候新帝还真离不开他们。这就像是你刚接手一个项目,虽然手下有几个老员工不太听话,但他们确实有真才实学,关键时刻还是能派上用场的。
乾隆皇帝继位之初,面对的是一群老成持重的顾命大臣,尤其是他的父皇雍正帝最为宠爱的两位重臣——张廷玉和鄂尔泰。这两位大臣不仅资历深厚,而且在朝中威望极高,可以说是“老资格”的代表。乾隆心里很清楚,要想在这些“老油条”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背景。早在雍正年间,雍正帝就下了一道圣旨,要为这两位功勋卓着的大臣配享太庙。这个荣誉可是非同小可,相当于给他们的官职和地位加了一层金光闪闪的保护罩。乾隆一登基,自然也明白这一点,要想笼络住这两位老臣,还得顺着先皇的意愿来。
于是,乾隆在登基之初,便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他不仅没有撤回先皇的旨意,反而大张旗鼓地宣布,将继续履行先皇的遗愿,确保张廷玉和鄂尔泰能够顺利配享太庙。这一举动,不仅让两位老臣感激涕零,也让其他官员们心服口服,纷纷称赞乾隆英明神武。
乾隆心里暗自得意:“哼,你们这些老臣,不是喜欢拿先帝的惯例来说事吗?好,我偏偏就顺着你们的意思来,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当然,这只是他内心的独白,表面上他依然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样子,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还特意在朝堂上公开表彰了张廷玉和鄂尔泰的功劳,甚至不惜自掏腰包,赏赐给他们丰厚的财物。这样一来,两位老臣更是感激不尽,对乾隆的忠诚度也大大提升。
不过,乾隆也不是一味地迁就。他深知,要想真正掌控朝局,还得有自己的班底。因此,在表面上对两位老臣示好的同时,他也悄悄地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新晋官员,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这样一来,既安抚了老臣,又为自己铺好了未来的路。
一天,宫里的消息传到了张廷玉和鄂尔泰耳中,说是新皇帝乾隆要继续履行先皇的遗愿,让他们两位配享太庙。这消息一出,两位老臣心里乐开了花,但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心里暗自盘算:“这人情领了可不好,得矜持些。”
于是,张廷玉和鄂尔泰决定演一场戏。他们几次三番地上书推辞,说什么“我们不配享太庙,我们还是辞职吧,去陪先帝于九泉之下得了。”这话听起来挺感人,其实心里想的是:“皇帝啊,您要是真这么重视我们,那就再多表示表示吧!”
乾隆一看,心里暗笑:“嘿,这两位老狐狸,明摆着是要我配合一下嘛!”为了表现诚意,乾隆特意派人查阅古典,翻出了明代洪武皇帝命令李善长等人配享太庙的先例。然后,他下令将这些典籍抄录下来,亲自送到张廷玉和鄂尔泰府上。
两位老臣接过典籍,心中暗喜:“这下子,稳了,皇帝是真的重视我们了!”但嘴上还是不肯松口,继续推辞一番。乾隆也不急,耐心地与他们来回客气了几轮,最后终于说道:“两位大人,你们的谦逊本是美德,但国家需要你们的贡献,先帝也有遗愿,恭敬不如从命,就请两位大人接受这份尊荣吧!”
鄂尔泰和张廷玉见乾隆如此坚持,心中感动不已,终于不再推辞,接受了这份荣耀。鄂尔泰拍了拍张廷玉的肩膀,笑道:“老张啊,咱们这辈子算是值了,能配享太庙,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张廷玉点头附和:“是啊,鄂兄,咱们可得好好辅佐新帝,不能辜负了这份殊荣啊!”
乾隆在一旁看着两位老臣欣然接受,心中暗自得意:“哈哈,这两位老臣虽然难缠,但终究还是被我拿捏住了!”从此,朝中上下对乾隆的敬佩之情更甚,乾隆的统治也更加稳固了。
这场看似简单的礼仪之争,实际上却是乾隆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秀。他不仅赢得了两位权臣的支持,还向朝中其他官员展示了自己治国的智慧和手腕。乾隆的这一招,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啊!
先说第一点,这些顾命大臣一开口就是:“当年先帝如何如何……”“先帝要是知道你这么做,会怎么看你?”新帝听了,心里那个憋屈啊,简直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试想一下,如果你刚接手一家公司,前老板的旧部下天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以前老板怎么怎么做的”,你是不是也会觉得有点烦?
再说第二点,这些顾命大臣一个个都是“活化石”,资历比新帝还要深。新帝就算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表面上也得装出一副恭敬的模样。要知道,这些大臣可都是朝中的元老,一旦得罪了他们,恐怕新帝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这就像是你刚刚升任经理,手下却有几个老员工,他们虽然能力一般,但资历深,你要是不小心触怒了他们,他们一肚子怨气撒出来,你也够呛。
举个例子,假设新帝想推行一项新的政策,结果顾命大臣们纷纷站出来反对:“陛下,这事儿不妥啊,先帝在位时从没这么做过。”新帝心想:“你们这些老家伙,就知道守着陈规陋习,一点创新精神都没有!”但碍于面子,新帝只能强颜欢笑:“嗯,你们说得有道理,我们再商量商量。”
再比如,有一次新帝发现某个大臣办事不力,想要训斥一番,结果还没等话说出口,那位大臣就抢先一步:“陛下,微臣年迈体弱,恐怕难以胜任此职,还请陛下另觅贤能。”新帝一听,心里那个火呀,但又不能说什么,只能憋着一口气:“好吧,那你就先休息一段时间吧。”
所以说,新帝面对这些顾命大臣,简直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反过来想,这些顾命大臣也是有他们的价值的。毕竟,他们经验丰富,对朝政了解深刻,有时候新帝还真离不开他们。这就像是你刚接手一个项目,虽然手下有几个老员工不太听话,但他们确实有真才实学,关键时刻还是能派上用场的。
乾隆皇帝继位之初,面对的是一群老成持重的顾命大臣,尤其是他的父皇雍正帝最为宠爱的两位重臣——张廷玉和鄂尔泰。这两位大臣不仅资历深厚,而且在朝中威望极高,可以说是“老资格”的代表。乾隆心里很清楚,要想在这些“老油条”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背景。早在雍正年间,雍正帝就下了一道圣旨,要为这两位功勋卓着的大臣配享太庙。这个荣誉可是非同小可,相当于给他们的官职和地位加了一层金光闪闪的保护罩。乾隆一登基,自然也明白这一点,要想笼络住这两位老臣,还得顺着先皇的意愿来。
于是,乾隆在登基之初,便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他不仅没有撤回先皇的旨意,反而大张旗鼓地宣布,将继续履行先皇的遗愿,确保张廷玉和鄂尔泰能够顺利配享太庙。这一举动,不仅让两位老臣感激涕零,也让其他官员们心服口服,纷纷称赞乾隆英明神武。
乾隆心里暗自得意:“哼,你们这些老臣,不是喜欢拿先帝的惯例来说事吗?好,我偏偏就顺着你们的意思来,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当然,这只是他内心的独白,表面上他依然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样子,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还特意在朝堂上公开表彰了张廷玉和鄂尔泰的功劳,甚至不惜自掏腰包,赏赐给他们丰厚的财物。这样一来,两位老臣更是感激不尽,对乾隆的忠诚度也大大提升。
不过,乾隆也不是一味地迁就。他深知,要想真正掌控朝局,还得有自己的班底。因此,在表面上对两位老臣示好的同时,他也悄悄地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新晋官员,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这样一来,既安抚了老臣,又为自己铺好了未来的路。
一天,宫里的消息传到了张廷玉和鄂尔泰耳中,说是新皇帝乾隆要继续履行先皇的遗愿,让他们两位配享太庙。这消息一出,两位老臣心里乐开了花,但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心里暗自盘算:“这人情领了可不好,得矜持些。”
于是,张廷玉和鄂尔泰决定演一场戏。他们几次三番地上书推辞,说什么“我们不配享太庙,我们还是辞职吧,去陪先帝于九泉之下得了。”这话听起来挺感人,其实心里想的是:“皇帝啊,您要是真这么重视我们,那就再多表示表示吧!”
乾隆一看,心里暗笑:“嘿,这两位老狐狸,明摆着是要我配合一下嘛!”为了表现诚意,乾隆特意派人查阅古典,翻出了明代洪武皇帝命令李善长等人配享太庙的先例。然后,他下令将这些典籍抄录下来,亲自送到张廷玉和鄂尔泰府上。
两位老臣接过典籍,心中暗喜:“这下子,稳了,皇帝是真的重视我们了!”但嘴上还是不肯松口,继续推辞一番。乾隆也不急,耐心地与他们来回客气了几轮,最后终于说道:“两位大人,你们的谦逊本是美德,但国家需要你们的贡献,先帝也有遗愿,恭敬不如从命,就请两位大人接受这份尊荣吧!”
鄂尔泰和张廷玉见乾隆如此坚持,心中感动不已,终于不再推辞,接受了这份荣耀。鄂尔泰拍了拍张廷玉的肩膀,笑道:“老张啊,咱们这辈子算是值了,能配享太庙,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张廷玉点头附和:“是啊,鄂兄,咱们可得好好辅佐新帝,不能辜负了这份殊荣啊!”
乾隆在一旁看着两位老臣欣然接受,心中暗自得意:“哈哈,这两位老臣虽然难缠,但终究还是被我拿捏住了!”从此,朝中上下对乾隆的敬佩之情更甚,乾隆的统治也更加稳固了。
这场看似简单的礼仪之争,实际上却是乾隆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秀。他不仅赢得了两位权臣的支持,还向朝中其他官员展示了自己治国的智慧和手腕。乾隆的这一招,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