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清的故事 > 第168章 乾隆的总结

大清的故事 第168章 乾隆的总结

    乾隆爷的“十全大秀”,说起来那可真是热闹非凡!他老人家一共搞了十场大戏,两场准噶尔专场,一场回疆特别篇,大小金川来了个续集加前传,台湾那边也打了个卡,廓尔喀那边玩了两次“你来我往”,缅甸和安南也分别友情出演了一回。

    乾隆爷对这十部大戏那可是亲力亲为,选角(选将)、审稿(批阅奏章)一手抓,每打赢一场小仗,攻下一座小城,就得开个庆功宴,拜拜祖宗,赏赏功臣,那排场,比春晚还热闹!

    最绝的是,他还把每部戏里的“最佳男配角”们(有功之臣)的画像挂在了中南海的紫光阁,写诗立传,那宣传力度,比现在的奥斯卡还猛!可惜啊,这些“影帝”们的画像,后来因为庚子年的那场“国际风波”,不少都跟着八国联军的脚步,“出国旅游”去了,现在留在国内的,那是凤毛麟角。

    乾隆爷对自己这十部大戏的成果,那是相当满意,晚年自封“十全老人”,还在承德搞了个“成功纪念馆”——普乐寺、普宁寺、安远庙,把自己的“丰功伟绩”一一展示,那架势,就像是在说:“看,我就是这么牛!”

    不过话说回来,这“十全武功”啊,其实水分不少,十场戏里有三场是“拆分”出来的,还有四场是“扑街”收场的,所以这“十全”啊,更像是乾隆爷晚年给自己的一份“自我评价报告”,有点儿“自娱自乐”的味道。

    但从这份“自评报告”里,咱们也能看出乾隆爷晚年那“好大喜功”的小性格,就想跟他的偶像爷爷康熙大帝一样,留个名儿,让后人念叨念叨。这“十全老人”、“十全武功”的封号,也算是他老人家给自己晚年生活的一点儿小乐趣吧!

    话说乾隆爷那十次“大冒险”,虽然有点“自嗨”的成分,但咱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毕竟人家还是做了不少贡献的嘛!最大的功劳就是给新疆、西藏这些地儿来了场“行政大改革”,让朝廷的管辖权力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算是给后来中国的版图稳定打了个坚实的基础。

    到了乾隆爷那会儿,咱们中国的地盘儿可是真不小!东北那边儿都跑到外兴安岭、乌地河和库页岛去了;北边儿呢,跟恰克图打了个照面;西北方向,巴尔喀什湖和葱岭都成了咱家的后花园;南边儿,南沙群岛、西沙群岛那可是咱们的度假胜地;东边儿,台湾和它的那些小伙伴儿,还有钓鱼岛,都是咱们家的宝贝。这国土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前所未有,比现在的某些大国还阔绰呢!

    更厉害的是,边疆那些兄弟姐妹们对朝廷的“向心力”那是越来越强,大家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是空前繁荣,比之前的那些王朝可是强多了,简直就是“超越历史”的业绩啊!

    所以说,乾隆爷这十次“大冒险”,虽然有点“自恋”的嫌疑,但人家确实也是有两把刷子的,给咱们留下了这么大一片“家业”,也算是功不可没啦!

    乾隆爷那个时代,咱们中国可是真真切切的“人口大国”加“经济巨头”啊!人口嗖嗖地往上涨,直接飙到了三亿,这数字放在现在也是杠杠的。更牛的是,那时候咱们的Gdp,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这可不是咱自吹自擂,人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里都写得清清楚楚。

    乾隆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785年那会儿,咱们中国的Gdp占比高达32%,欧洲那十一个国家加一块儿才22%,咱们这可是独领风骚啊!再说说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全世界就那么十个,咱们中国就占了六个:北京、南京、扬州、苏州、广州、杭州,这都是咱们家的“大都市”。剩下的那四个,伦敦、巴黎、江户(就是现在的东京)、马德拉斯,跟咱们一比,那都得靠边站。

    那时候啊,世界人口总共才八亿,咱们中国就占了三亿,你算算,这世界上每五个人里头,就有一个是咱们炎黄子孙,这比例,简直了!所以说啊,那时候咱们中国,那可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强国,走到哪儿都得让人高看一眼。

    现在咱们中国啊,特别喜欢提这个总量、那个Gdp总量,世界第二了怎么怎么样的。其实啊,咱们得低调点,要知道,在鸦片战争以前,咱们可一直都是世界第一的霸主呢,哪朝哪代不是横着走的?所以啊,咱们得有点自信,毕竟咱们可是有着辉煌历史的“老大哥”嘛!

    乾隆爷这位“盛世大佬”,那可是把中国古代的辉煌推向了最后一个高峰——康乾盛世,简直就是历史舞台上的“超级巨星”。这位大佬执政60年,风风光光,政绩满满,结果突然宣布:“嘿,我这位置坐够了,得让给年轻人练练手!”于是,他就把自己的“皇位接力棒”交给了15子颙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你猜乾隆爷为啥这么做?可不是因为他老人家突然“佛系”了,想提前过退休生活哦。我猜啊,他可能是觉得:“我这辈子该干的活儿都干得差不多了,再干下去,我这‘十全老人’的名号就要变成‘十二全’、‘十五全’了,那也太累了吧!再说,我这儿子也挺靠谱的,让他上来练练手,我也好享享清福,当当太上皇,岂不美哉?”

    于是,乾隆爷就这么潇洒地“退居二线”,当起了太上皇。不过啊,这太上皇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得有点“放手”的智慧,还得有点“幕后指导”的本事。乾隆爷呢,虽然表面上放手了,但背后那双眼睛可是雪亮的,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动向,确保自己的“盛世江山”能够稳稳当当地传下去。

    乾隆爷这招“擅位”大戏,那可真是玩得溜啊!首先,他老人家这是在对孝道进行“深度宣传”。刚登基那会儿,他就放出豪言:“我要是能在位60年,那就传位给儿子,绝不敢跟皇爷爷康熙比,坐那61年的龙椅!”这话说得,既显得孝顺,又给自己留了条后路,毕竟谁不想多享受几年皇帝瘾呢?

    再者,乾隆爷可是亲眼见过“九子夺嫡”那场大戏,那场面,简直比宫斗剧还精彩!他自己也差点被卷进去,跟兄弟们“相爱相杀”。所以啊,他可不想让这场悲剧在自己儿子们身上重演,得提前安排好,让自己选定的皇太子能顺顺利利地登上皇位,自己也能安心当个“太上皇”,享受享受天伦之乐。

    还有啊,乾隆爷这也是在回应那些“催立储”的声音。民间和朝堂上总有人嘀咕:“乾隆咋还不立储呢?”乾隆爷心里那个烦啊,心想:“你们懂啥?我这是在憋大招呢!”于是,他就这么“擅位”了,让那些质疑的声音统统闭嘴,心里还得意洋洋:“看,我这不是立储了吗?还顺利交接了呢!”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乾隆爷考虑到了国家的稳定。他老人家深知,权力交接是个大事儿,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动荡。所以,他提前禅让,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确保自己驾崩之后,国家还能继续稳稳当当地运行。

    至于嘉庆皇帝颙琰嘛,那可是乾隆爷精挑细选的接班人。乾隆爷心想:“这小子,挺靠谱的,能接我的班!”于是,颙琰就这么成了嘉庆皇帝,接过了乾隆爷的“接力棒”,继续书写着清朝的历史。

    总的来说,乾隆爷的这次“擅位”大戏,那可是玩得既高明又幽默,既彰显了自己的孝道,又避免了悲剧重演,还回应了质疑声,更重要的是确保了国家的稳定。这老爷子,还真是有两把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