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官道之摸鱼王系统 > 第221章 王区长的安排

官道之摸鱼王系统 第221章 王区长的安排

    等到市、区两级的两会召开以后,全市正处级以上干部格外关注的市委常委会就在酝酿了。

    这场催生不少副厅局级的会议,是一年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也是黑马与意外最多的一次了,堪称年度大戏。

    十一月十七日,金霖爀坐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前,目光无意识地在屏幕上流连。

    作为青坪区副区长巫勇军的秘书,副科级的他,曾几何时,办公室的每道门都对他敞开着,每一道目光都充满敬意。

    但最近,那些微妙的改变,如同秋日里渐凉的天气,让他心头蒙上了一层薄霜。

    窗外,银杏叶已经开始泛黄,偶尔飘落几片,似乎在预示着某种负面的事。

    金霖爀望着那片片落叶,心中五味杂陈。

    以往,巫勇军但凡有重要决策或敏感事务,总会把他叫到跟前,两人在密闭的会议室里,低声细语,那份信任,让他觉得自己仿佛成了副区长肚子里的蛔虫。

    然而,最近几次会议,巫勇军开始绕过他去直接询问其他科室的意见,甚至在一些公开场合,也只是淡淡地扫视过他,那种疏离感,让他不寒而栗。

    “小金,把上季度的经济数据整理一下,下班前给我。”巫勇军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不带一丝温度,这是今天他们之间的唯一交流。

    金霖爀苦笑,曾经,巫勇军会亲切地喊他“霖爀”,如今,连称呼都正式得让人心寒。

    他猜测,巫勇军或许正在为离开青坪区铺路,而自己,不过是这盘棋局中一枚即将被舍弃的棋子。

    更令他心寒的是,巫勇军似乎无意在临走前提携自己一把,反而是在有意无意地削弱自己的影响力,仿佛要将他从这个权力的旋涡中温柔地推出,实则是一种无声的放逐。

    夜深人静,金霖爀独自坐在书桌前,台灯的光晕在墙上投下孤独的身影。

    他翻开日记本,笔尖在纸上徘徊,最终落下几个字:“权谋之路,如履薄冰。”

    合上日记,他决定不能再坐以待毙。

    周五的晚上,区政府大楼的灯光逐渐稀疏,金霖爀收拾好办公桌,特意绕到一楼西侧的洗手间,对着镜子整理了一番衣领。

    镜中的他,面容略显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李哥,晚上有空吗?想请你吃个饭,有点事想聊聊。”金霖爀给常务副区长秘书李洋发了条信息,语气看似随意,实则每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

    “霖爀啊,什么事这么正式?地点你定,我过去。”李洋回复得很快,金霖爀能想象到他在屏幕那头挑眉的样子。

    两人选在了区政府附近的一家私房菜馆,环境清幽,适合谈事情。

    金霖爀提前到了,选了个靠窗的位置,正好能看到街上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他点了一壶龙井,静静地等待着。

    李洋推门而入,一眼就看到了金霖爀,笑着走过来:“今天怎么想起请我吃饭了?是不是有什么好事要分享?”

    金霖爀站起身,迎接。

    “李哥,坐下说。其实,是有点事想请教你。”

    菜陆续上桌,两人边吃边聊,金霖爀刻意避开敏感话题,先聊了些区里的琐事,直到服务员撤下残羹,换上新茶,他才缓缓开口:“李个,你跟常副区长时间长,见识广,我想听听你对当前区里形势的看法。”

    李洋闻言,放下茶杯,目光变得深邃:“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最近和巫区长的关系,大家都看在眼里。怎么,是在为以后打算?”

    金霖爀苦笑,他没想到李洋会如此直接,但这也正合他意。

    “李哥,不瞒你说,我确实有些担忧。巫区长可能要走了,我在区里的情况,你也清楚,没有根基,以后怕是难熬。”

    李洋点头,表示理解:“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但官场这地方,光有能力不够,还得有人脉。你想过下一步怎么走吗?”

    金霖爀沉吟片刻,这是他今晚的重点:“我正想请教你。常副区长分管财政、城建,这些都是区里的核心部门,现在我是大难临头自己飞,只能投奔老哥你了,不求名利,我想看看能不能调到这些部门去,至少有个实权岗位。”

    李洋挑眉,似乎有些意外:“从秘书岗位直接跳到区直部门,这落差可不小。按照你的层次,再怎么样也得在政府办里解决吧。”

    金霖爀当然明白,他早就想好对策:“李哥,我没想一步登天。只是希望,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你能在常副区长面前美言几句。当然,我也不会让你白帮忙。”

    李洋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微笑,他知道金霖爀是个聪明人:“咱们之间,不需要说这些。不过,常副区长那边,确实需要能干的人。你最近有什么打算?”

    金霖爀见李洋态度缓和,心中一喜:“把科室的事情,找机会跟政府办主任汇报一下,再请他找机会,把常务请来我们科室指导一下。。”

    李洋点头:“嗯,作为分管政府办的领导,这也合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金霖爀适时地提出告辞。走出餐馆,他深吸一口气,夜风微凉,但他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火。

    金霖爀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

    青坪区政府大楼的常委小会议室,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红木会议桌上,光影交错。

    王一帆区长端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目光深邃。区委书记张立群坐在她对面,两人之间的气氛凝重而微妙。

    “张书记,这次班子调整,事关重大,我们得慎重考虑。”王一帆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张立群点头,他的目光扫过桌上的文件,那是关于区政府班子配备的初步方案。“一帆啊,巫勇军调走的事,上面已经定了,但另外两个副区长临近退休,去人大政协的安排,还得再斟酌。”

    王一帆闻言,眉头微蹙:“张书记,这两个位置空缺出来,市里和省里肯定会有想法,空降干部下来。但咱们本土的正处级干部,也得考虑提拔,不然下面会有意见。”

    张立群的手指在文件上划过,停在了一处:“一帆,你看这个财政局的一把手,能力不错,但资历尚浅。直接提为副区长,怕是不妥。”

    王一帆摇头:“张书记,财政局一把手对区里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最近在处理旧城改造项目上,表现出色。不过,直接提为副区长,确实需要更多的政绩支撑。”

    两人陷入了沉默,各自思考着。班子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区政府的稳定和发展。

    经过简单的试探,王一帆已经知道张书记对区政府班子成员的掌控尺度了,怕是不会给自己太多余地。

    “张书记,市里和省里对这次调整有什么指示吗?”王一帆打破了沉默,她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做出决策。

    张立群沉吟片刻:“市里希望我们保持稳定,但也要考虑新鲜血液的注入。省里那边,可能会推荐一到两个干部下来,具体人选还在协商。”

    王一帆心中明白,这意味着本土干部的提拔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她必须为本土干部争取更多的机会,否则,区政府的权力结构可能会失衡。

    “张书记,我有个想法。”王一帆突然开口,目光坚定,“我们可以把空降的干部的分工安排在非核心部门,比如文化、教育等,而核心的城建、财政等部门,由本土干部分管。这样,既能满足上面的要求,又能保证区里的稳定。”

    张立群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一帆,这个思路不错。但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哪些部门属于核心,哪些属于非核心,这都需要明确。”

    两人又面对外部威胁时,短暂的形成了一致意见。

    回到办公室,区长秘书陆菀等候多时,给王一帆区长准备了蜂蜜水润喉。

    看到乖巧、能干的陆菀,王一帆她心里也想起来一人。

    便让陆菀把政府办主任叫来,安排了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