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我做婆婆那些年 第57章 内向儿媳的大喇叭婆婆23
外面竟然这么缺粮?看着那人匆匆离开,云汐和李梅子对视一眼,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好放弃,往平民所在的北街所去,那里适合普通人逛街,而且距离她们近。
李梅子看什么都新奇,却又不敢表露出来,怕被笑话是土包子,只安静的牵着牛车紧紧跟着娘身后,云汐很自在,在街上找自己需要的东西,长长的街道上,摊贩们在热情的介绍产品。
走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一个鸡鸭摊子,两人赶紧凑上去,摊子外围了一圈人,很难进去,听到有人问老板,“你这鸡怎么卖?”
摊主大着嗓门喊道:“一只鸡五十文,一只鸭六十文,不讲价啊。”
此话一出,围观人群全都迟疑了,有人努力找茬儿,“你这鸡才养几个月吧?”
“几个月?我这鸡是年初雪灾结束后养的,四月份到现在有八个月了啊,买回去能吃肉能下蛋,绝对不亏。”摊主实诚的解释。
“这么小还卖的这么贵!”有人吐槽,摊主毫不在意,有本事别买啊。
云汐闻言疑惑了一瞬,便喊道:“我要三只母鸡一只公鸡。”
“好嘞,诚惠二百文。”
摊主用藤蔓把鸡的鸡爪绑好递给云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把鸡放到板车车棚里,云汐带着梅子继续往前找到两个猪肉摊儿,猪肉新鲜程度差不多,就是一个价钱贵一点,一个便宜一点,云汐当然选便宜的,要了十斤五花肉和四根大棒骨,一斤猪肉三十文钱,棒骨五文钱一根,付了三百二十文。
贵啊,真贵,丰年时一只老母鸡才卖五十文,一斤猪肉二十文左右,现在半大的鸡都卖五十文呢,猪肉更是涨到三十文一斤。
不过这是必买不可的物资,留两斤过年吃,剩下八斤猪肉做成腊肉,留到春耕时再吃。
买齐肉后,又去买了四套笔墨纸砚和三百千三本书回来,花费五两银,以前没有墨条和砚台,孩子们只能拿着毛笔蘸水在白纸上练字,写完一张后放在炕头晾干就能继续用。
如今白水练字差不多了,该用墨汁练字。
“娘,还买什么吗?”
李梅子眼馋的看着街边的小吃摊儿。
“不买了。”云汐看到后带她去吃了一碗素粉,然后去城门口等族人。
北城门外几百米,李氏族人正围着几个媒婆打听,走近后,听到媒婆正在介绍附近村庄,以及村庄里适龄女孩儿。
蓉城周边有二十个村庄,每个村庄有四百人左右的人口,规模比李家村大很多,适龄少男少女不少,当然这是现在的光景,以前附近村子不下于五十个。
李家村有十个十五岁以上的女孩儿和二十个十五岁以上的男孩儿,还有两个死了媳妇的鳏夫,族内不能通婚,自然要往外村找。
此时李族长在和媒婆们据理力争,表示他们李家村田好房好风气好,娶媳给彩礼,嫁女赠嫁妆,非常重视礼数。
媒婆们表示李家村太远了,彩礼没有五贯钱不行。
路边买一个人只需要三四贯,却不是良籍,大家没有考虑过。
李梅子瑟缩着脖子,“娘,彩礼涨了好多哦。”
云汐点头,这条不适用于原主,原主嫁给李三牛,娘家收了八贯钱呢,那时的彩礼普遍在二贯钱到三贯钱之间,顶多再送些点心红布,八贯钱可是高价彩礼了,相当于别人只要十万以内的彩礼,原主娘家要了三十几万。
好在原主长相美丽,性情温和善良,做事勤快大方,还一举生出一对龙凤胎,娶一个秀才女儿,多给些彩礼是不亏的。
在这物化女性,把普通人当牲畜的时代,秀才女儿可是顶顶“值钱”的。
“等你和春生成亲的时候,我给你五贯钱的彩礼、一对银耳环和一对儿银手镯,你留着当私房钱傍身。”云汐看出了她的羡慕。
李梅子咬唇,心里欣喜万分,“谢谢娘。”
“客气什么,这是你应得的。”
云汐和梅子在人群外围,把牛往一棵树上一拴,两人坐在车里等待。
没多久,余钱儿领着五个身形单薄的女孩子过来,云汐不解,“大嫂,这是?”
“三弟妹啊,这是二丫、三云、死妹、五斤和余喜儿,除了喜儿是你二嫂家七山的未来媳妇,其他四个都是我家那四个单身小子的对象。”余钱儿大大咧咧的介绍完,恳求道:“你看她们穿的单薄,能不能先在你这里车里避避风,我去城里买些布料棉花。”
云汐没意见,“好啊,快进来坐,这棚子春生用竹子编的新棚子,我还用往上面缝制了油布,特别挡风。”
“谢谢三弟妹哈。”
余钱儿招呼了两个同村妇人再次进城,李梅子好奇的看着这五个姑娘,把车上的棉被拿给她们,“你们盖一下吧,别着凉。”
余喜儿耍先回神儿,接过来道谢,“谢谢你。”
李梅子摇头,“不客气,喜儿,你和大伯娘都姓余哎,你们有没有亲戚关系?”
余喜儿诧异她的敏锐,点头承认,这没什么好隐瞒的,虽然对她来说不太光彩,“你大伯娘是我表姑,三年前我,我被家里卖到大户人家做丫鬟,后来大户人家往京城逃荒,就把我再给卖了,前些天府衙发现关着我们的牙人还做拐子生意,把牙人给抓了,放了我们的卖身契,我准备回村呢,没想到遇到了表姑。”
云汐来了兴趣,“那二丫你们四个呢?”
余喜儿抿唇点头,“她们是和我一起的,我表姑说表哥们还没成亲,问她们愿意不,若是愿意可以给彩礼,她们都是被家人卖掉的,此时也无处可去,便想跟着去看看,若是我表哥们没问题,便会嫁到李家村。”
“原来是这样,府衙给你们了卖身契,有没有说你们的落户问题?李家村每个族人都分到了田地,粮种和一贯钱。”云汐提醒她们,毕竟良籍都要分地的。
这时五斤憨憨道:“说了,晚点要去府衙说一声的,官老爷会给我们分地分粮种和银钱。”
李梅子看什么都新奇,却又不敢表露出来,怕被笑话是土包子,只安静的牵着牛车紧紧跟着娘身后,云汐很自在,在街上找自己需要的东西,长长的街道上,摊贩们在热情的介绍产品。
走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一个鸡鸭摊子,两人赶紧凑上去,摊子外围了一圈人,很难进去,听到有人问老板,“你这鸡怎么卖?”
摊主大着嗓门喊道:“一只鸡五十文,一只鸭六十文,不讲价啊。”
此话一出,围观人群全都迟疑了,有人努力找茬儿,“你这鸡才养几个月吧?”
“几个月?我这鸡是年初雪灾结束后养的,四月份到现在有八个月了啊,买回去能吃肉能下蛋,绝对不亏。”摊主实诚的解释。
“这么小还卖的这么贵!”有人吐槽,摊主毫不在意,有本事别买啊。
云汐闻言疑惑了一瞬,便喊道:“我要三只母鸡一只公鸡。”
“好嘞,诚惠二百文。”
摊主用藤蔓把鸡的鸡爪绑好递给云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把鸡放到板车车棚里,云汐带着梅子继续往前找到两个猪肉摊儿,猪肉新鲜程度差不多,就是一个价钱贵一点,一个便宜一点,云汐当然选便宜的,要了十斤五花肉和四根大棒骨,一斤猪肉三十文钱,棒骨五文钱一根,付了三百二十文。
贵啊,真贵,丰年时一只老母鸡才卖五十文,一斤猪肉二十文左右,现在半大的鸡都卖五十文呢,猪肉更是涨到三十文一斤。
不过这是必买不可的物资,留两斤过年吃,剩下八斤猪肉做成腊肉,留到春耕时再吃。
买齐肉后,又去买了四套笔墨纸砚和三百千三本书回来,花费五两银,以前没有墨条和砚台,孩子们只能拿着毛笔蘸水在白纸上练字,写完一张后放在炕头晾干就能继续用。
如今白水练字差不多了,该用墨汁练字。
“娘,还买什么吗?”
李梅子眼馋的看着街边的小吃摊儿。
“不买了。”云汐看到后带她去吃了一碗素粉,然后去城门口等族人。
北城门外几百米,李氏族人正围着几个媒婆打听,走近后,听到媒婆正在介绍附近村庄,以及村庄里适龄女孩儿。
蓉城周边有二十个村庄,每个村庄有四百人左右的人口,规模比李家村大很多,适龄少男少女不少,当然这是现在的光景,以前附近村子不下于五十个。
李家村有十个十五岁以上的女孩儿和二十个十五岁以上的男孩儿,还有两个死了媳妇的鳏夫,族内不能通婚,自然要往外村找。
此时李族长在和媒婆们据理力争,表示他们李家村田好房好风气好,娶媳给彩礼,嫁女赠嫁妆,非常重视礼数。
媒婆们表示李家村太远了,彩礼没有五贯钱不行。
路边买一个人只需要三四贯,却不是良籍,大家没有考虑过。
李梅子瑟缩着脖子,“娘,彩礼涨了好多哦。”
云汐点头,这条不适用于原主,原主嫁给李三牛,娘家收了八贯钱呢,那时的彩礼普遍在二贯钱到三贯钱之间,顶多再送些点心红布,八贯钱可是高价彩礼了,相当于别人只要十万以内的彩礼,原主娘家要了三十几万。
好在原主长相美丽,性情温和善良,做事勤快大方,还一举生出一对龙凤胎,娶一个秀才女儿,多给些彩礼是不亏的。
在这物化女性,把普通人当牲畜的时代,秀才女儿可是顶顶“值钱”的。
“等你和春生成亲的时候,我给你五贯钱的彩礼、一对银耳环和一对儿银手镯,你留着当私房钱傍身。”云汐看出了她的羡慕。
李梅子咬唇,心里欣喜万分,“谢谢娘。”
“客气什么,这是你应得的。”
云汐和梅子在人群外围,把牛往一棵树上一拴,两人坐在车里等待。
没多久,余钱儿领着五个身形单薄的女孩子过来,云汐不解,“大嫂,这是?”
“三弟妹啊,这是二丫、三云、死妹、五斤和余喜儿,除了喜儿是你二嫂家七山的未来媳妇,其他四个都是我家那四个单身小子的对象。”余钱儿大大咧咧的介绍完,恳求道:“你看她们穿的单薄,能不能先在你这里车里避避风,我去城里买些布料棉花。”
云汐没意见,“好啊,快进来坐,这棚子春生用竹子编的新棚子,我还用往上面缝制了油布,特别挡风。”
“谢谢三弟妹哈。”
余钱儿招呼了两个同村妇人再次进城,李梅子好奇的看着这五个姑娘,把车上的棉被拿给她们,“你们盖一下吧,别着凉。”
余喜儿耍先回神儿,接过来道谢,“谢谢你。”
李梅子摇头,“不客气,喜儿,你和大伯娘都姓余哎,你们有没有亲戚关系?”
余喜儿诧异她的敏锐,点头承认,这没什么好隐瞒的,虽然对她来说不太光彩,“你大伯娘是我表姑,三年前我,我被家里卖到大户人家做丫鬟,后来大户人家往京城逃荒,就把我再给卖了,前些天府衙发现关着我们的牙人还做拐子生意,把牙人给抓了,放了我们的卖身契,我准备回村呢,没想到遇到了表姑。”
云汐来了兴趣,“那二丫你们四个呢?”
余喜儿抿唇点头,“她们是和我一起的,我表姑说表哥们还没成亲,问她们愿意不,若是愿意可以给彩礼,她们都是被家人卖掉的,此时也无处可去,便想跟着去看看,若是我表哥们没问题,便会嫁到李家村。”
“原来是这样,府衙给你们了卖身契,有没有说你们的落户问题?李家村每个族人都分到了田地,粮种和一贯钱。”云汐提醒她们,毕竟良籍都要分地的。
这时五斤憨憨道:“说了,晚点要去府衙说一声的,官老爷会给我们分地分粮种和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