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人之下:吃货无敌鲶鱼王 > 第432章 心理扭曲的信徒和冷血的神明

一人之下:吃货无敌鲶鱼王 第432章 心理扭曲的信徒和冷血的神明

    鲶鱼神神社的信徒当中,其中有一些很奇怪的信徒。

    这些信徒在整个鲶鱼神神社的信众群体中显得格格不入,他们的行为和想法与普通信徒有着天壤之别。

    他们虽然身处信仰鲶鱼神的群体之中,却秉持着一种令人费解的观念。

    他们也非常虔诚,但是他们却祈求鲶鱼神制造灾难,发动大地震或者大洪水,并希望地震和洪水来得更猛烈一些!

    Σ( ° △ °|||)︴

    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想法背后,其实有着他们的利益驱动因素。

    在宗教信仰的表象之下,隐藏着赤裸裸的逐利欲望。

    这些希望鲶鱼神制造灾难的鲶鱼神信徒主要是樱花国的商人和木匠。

    从樱花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行业特点来看,这两个群体在灾难情境下有着独特的获利机会。

    这是因为,每一次大地震和洪水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并导致房屋倒塌。

    樱花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本身就容易遭受地震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当这些灾害发生时,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设施都会遭受严重的破坏。

    房屋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一旦倒塌,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囤货居奇的商人们可以借着受灾的机会大发横财,把自己的存货卖出几倍乃至十几倍的价格!

    ($)v($)

    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商品的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严格调控。

    然而,在灾难发生后,这种平衡被彻底打破。

    受灾民众急需各种生活物资,如食品、药品、日用品等。

    而商人们手中的存货就成为了稀缺资源。

    他们利用这种供需严重失衡的状况,大幅抬高物价,从而获取巨额的利润。

    这种行为虽然不道德,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商人却希望灾难能够频繁发生。

    而樱花国的房子主要都是木结构,重新造房子打家具就需要木匠,而大家都要造房子打家具的时候木匠就供不应求,木匠就可以发财了!

    樱花国的建筑文化和传统使得木结构房屋在建筑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当灾难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后,重建工作迫在眉睫。

    在重建过程中,对木匠的需求会急剧增加。

    由于木匠的数量在短期内无法迅速增加以满足需求,这就导致了木匠在市场上的供不应求。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当一种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会上涨。

    木匠们因此能够提高自己的服务价格,从而获得比平时多得多的收入。

    因此,他们就像拜财神爷一样虔诚的拜鲶鱼神,而听到鲶鱼神神社和鹿岛神宫的地震预警就像得到了彩票的中奖号码一样!

    o(n_n)o

    对于这些商人和木匠来说,鲶鱼神在他们眼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宗教信仰的对象,更是一个能够带来财富的“财神爷”。

    鲶鱼神神社和鹿岛神宫的地震预警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就像是提前知晓了即将到来的赚钱机会。

    他们怀着一种急切而又贪婪的心情,期待着灾难的发生,这种扭曲的心态在宗教信仰和利益的交织下显得格外荒诞。

    而那些大神社其实也是怀着差不多的心思。

    他们想方设法打听出地震预警的消息,然后提前派出人员进行准备,在发生地震时及时亮明身份进行救援,这样就可以扩大自己神社的影响。

    在樱花国的宗教生态中,大神社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每个大神社都渴望在众多神社中脱颖而出,成为民众心中最受尊崇的宗教场所。

    而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这些大神社深知,在灾难时刻及时伸出援手,能够让民众感受到神明的力量以及神社的关怀。

    所以,这些大神社不遗余力地想要获取地震预警信息,以便在灾害发生时抢占先机。

    为此,他们恨不得樱花国发生的地震灾害多一些,更猛烈一些。

    在神道教的体系中,神社的影响力与它在民众心中的神圣性密切相关。

    更多、更猛烈的地震意味着更多展示神社力量和慈悲的机会。

    历史上曾有不少神社在大规模灾害后,由于积极救援而声名大噪,吸引了大量的信仰神社的信徒。

    这些大神社希望通过类似的方式,提升自己在宗教领域的地位,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众。

    这样,神道教的名声可以更加响亮,还可以给那些科学家们狠狠的一个耳光!

    在樱花国,科学与宗教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

    科学家们致力于通过科学研究来解释自然现象,然而,尽管科学在不断进步,但目前对于地震的精确预测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

    神道教的这些神社企图利用地震事件来彰显宗教的“优越性”。

    他们认为,神明能够提前给予地震预警,而科学家们却难以做到这一点。

    这种对比,在他们看来,是对科学的一种挑战,也是提升神道教地位的一种手段。

    神明能够做到的,你们科学家就做不到,你们能够准确的预测地震吗?

    这反映出了宗教与科学在对待地震预测这一问题上的矛盾态度。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地震预测是一个复杂的、尚未完全解决的科学难题,需要大量的研究数据、先进的监测设备以及深入的理论研究。

    而在宗教的视角中,神明被视为无所不能的存在,能够洞悉自然的奥秘并提前预警。

    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宗教势力对科学家的轻视,他们试图通过强调神明在地震预警方面的“能力”来贬低科学的价值。

    神社们还指出,等你们科学家预报地震的时候,地震其实已经发生了,只是震荡波还没有到而已!

    而宗教势力却抓住科学暂时的不足,夸大宗教的作用,这种做法体现了他们急于在与科学的较量中占据上风的心态。

    在鹿岛神宫的建御雷神非常开心,鲶鱼神应该采纳了自己的建议,自己这次终于抱上了不但有钱有势,而且还厉害的大腿。

    建御雷神在鹿岛神宫一直渴望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想借助鲶鱼神的强大力量,毕竟鲶鱼神无论是控制地震和洪水的能力,还是在信徒中的威望,鲶鱼神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如果能够与鲶鱼神合作,建御雷神将有机会分享鲶鱼神的资源和影响力。

    他看到鲶鱼神可能采纳了自己的建议,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在神道教中地位飞升的美好前景,所以内心充满了喜悦。

    至于樱花国的人民受灾关自己什么事,自己是神明,最重要的就是得到更多信仰和供奉,所谓拯救人民只是获得信仰和供奉的手段而已!

    虽然在传统的神道教教义中,神明被视为保护民众、庇佑众生的存在。

    然而,建御雷神却将获取信仰和供奉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而把民众的受灾仅仅看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

    这种将民众的苦难作为获取利益手段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在建御雷神看来,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民众的死活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