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上位?重生后公主改嫁摄政王 第187章 旱灾
十日似烟云,随风而逝,未曾停留片刻。
国公府的嫡小姐嫁给大渝英勇善战、风华正茂的国公爷成了京城坊间热议的话题。
白家小姐文武双全,武安国公风度翩翩,提起二人的婚事,人们都纷纷称赞是天作之合。
整个白家只有白志远不服气,他始终是觉得自家妹妹吃了亏,被老牛吃嫩草。
直到上门去和杨楷打了一架,他才算是勉强接受。
毕竟杨楷身份高贵,对自家妹妹也不差。
于沁瑶还在月子里,也亲自挑了好些礼物,让吴嬷嬷代她去添了妆。
成婚当日,于沁瑶穿的严实,特意去看两人拜了堂。
隔着红盖头,白志惜眼中含泪,心中感动如潮。
只是武安国公府红绸高挂,御书房却吵翻了天。
春末以来,旱意渐浓,已经有些时日没有降雨了。
京城还好,豫州已经发生因为干旱热死人的现象了。
人心焦灼,草木没有生气,然天公始终不作美,没有下雨的迹象。
今日,于泽清顾不得参加表妹的婚礼,让春晓公公送去了新婚贺礼,就将官员们叫来御书房。
其实,这事儿户部、工部和礼部的人已经讨论过多次了,一直没能商量出有用的对策。
户部要调集银钱和救灾物资,工部要考虑急修水利。
那礼部的人为什么会加入进来呢?
自然是因为礼部尚书说这是天灾,应当祭天酬神,祈求风调雨顺。
随之便引来一片反对之声。其中反应最激烈的便是户部尚书张磊。
“礼部尚书的言论倒是合乎古礼,可这怪力乱神,恐怕早就不合时宜。百姓们缺水缺粮,根本没有时间等上天庇护。”
“旱灾如此严重,不想着解决,只是空等祈雨,岂不是将百姓的死活视为草芥?”
工部尚书也是生气得很:“张尚书所言极是,还是要以大渝百姓为重。百姓没有粮食,没有水,敬天酬神,岂不是空谈?”
于泽清向来不信这些,反唇相讥:“这上天真的能救百姓的话,百姓就不用受这旱灾。朕认为礼部尚书不知民间疾苦,光靠这敬天能救百姓吗?”
“既如此,礼部尚书觉得敬天有用,就不用来这御书房商议国事了,还是去普渡寺和那些僧人一起上香吧。朕相信,就凭尚书这诚意,定能感动上天,为大渝百姓求来一场甘霖。”
闻言,众人都是憋笑,礼部尚书只得羞愧退下。
就这样,于泽清和众大臣一连几天都没有商量出什么好办法,救助百姓的粮食和水源却从天而降。
于泽清和大臣们都懵了?
明明他们什么都没商量好呢,怎么就有人开始救助百姓了?
朝廷一时间都没有办法,他们又哪里来的办法。
就算他们想救百姓也是没有有心无力。
国库本就空虚,又经历了几场大战,户部实在是没有银钱和物资调拨。
很快,所有人知道了是镇国长公主在推动这件事。
实际上,不光是于沁瑶,还有秦云璟也早就准备好了。
毕竟两人都是重生的,知道了今年夏天会有旱灾。
成婚前,于沁瑶就给白昊霖写了信,让白家准备好应对这一年的旱灾和于泽廷造反。
她没有直接说她是重生的,只是告诉外祖她做了一个梦,可以知道日后即将发生的事儿。
不论是不是真的,都要提前应对。
于泽廷提前造反,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但这旱灾却是有心理准备的。
秦云璟和于沁瑶提前让人去筹备了不少粮食,招募了很多兴修水利的工匠。
灾害一发生,白志博和秦云璟就派人前往各地救灾,就连朱家也派了不少人出去。
最要紧的就是百姓们种下的粮食,于沁瑶找来的那些工匠迅速挖好了水井,造好了人工和畜力水车,灌溉田地。
百姓们有了吃喝,就连最要紧的地都保住了。
很快,灾情便被控制住了,百姓们纷纷称赞皇上英明,镇国长公主大义。
白志博、秦云璟和朱家人没有居功,统一口径都说这是镇国长公主的功劳。
就在这个时候,赵老夫人让人在善堂门口竖起了功德碑,写了众人捐款的名字和数额。
也就是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之前所捐的款除了用作战事,还救了灾。
将近一年,大渝国难如山,战乱频仍,旱灾雪灾肆虐,然君臣同心,百姓共力,终于挺了过来。
哪怕酷暑仍在,仍有不少百姓去功德碑。
一时间,大渝上下纷纷赞扬镇国长公主的大德。
从前,于沁瑶在众人的眼中,不是懦弱无脑就是嚣张跋扈,反正一点好印象都没有。
自于沁瑶和摄政王成婚后,众人才渐渐对于沁瑶的印象好了起来。
尤其是她身怀六甲,亲自登上城楼,指挥了京城保卫战,更让百姓们信服。
如今她又有先见之明,救了受旱灾的百姓。
百姓们对于沁瑶的感激更是无以复加。
他们在普渡寺求了长明灯,希望于沁瑶和昭和小公主能长命百岁,无病无灾。
尤其是于沁瑶和赵老夫人合办的善堂还收留了很多无家可归的人,让他们有处可去,有饭可吃。
有些没有活计的人也自愿到于沁瑶的善堂里帮忙。
天灾无情,世间纷扰,于沁瑶的善心,驱散了人们心头的燥热,留下一丝清凉在人们的心里久久回荡。
了解了所有事情经过后,于泽清特意下旨褒奖了妹妹的善行。
于沁瑶是天命之女的秘密,他也知道了。
毕竟他已经是大渝之主了,在登基那天,于慕川就将太祖手札给了他,让他好好照顾妹妹。
天命之女是虚无缥缈的存在,瑶儿可是他的亲妹妹。
无论她是不是天命之女,都不影响她是他的亲妹妹,也不影响哥哥宠爱妹妹。
哥哥保护妹妹,本就是应该的。
当雨水如约而至,于沁瑶也快出了月子,她悬着的心才算是彻底放下。
上一世的这个时候,于泽廷还没有叛变,她被李桧关在长乐院,只听说外面大旱,饿死不少人。
百姓们纷纷大骂她的父皇昏庸无德,这也给了于泽廷造反的理由。
好在,经过她的努力和未雨绸缪,这些事儿不会再发生了。
国公府的嫡小姐嫁给大渝英勇善战、风华正茂的国公爷成了京城坊间热议的话题。
白家小姐文武双全,武安国公风度翩翩,提起二人的婚事,人们都纷纷称赞是天作之合。
整个白家只有白志远不服气,他始终是觉得自家妹妹吃了亏,被老牛吃嫩草。
直到上门去和杨楷打了一架,他才算是勉强接受。
毕竟杨楷身份高贵,对自家妹妹也不差。
于沁瑶还在月子里,也亲自挑了好些礼物,让吴嬷嬷代她去添了妆。
成婚当日,于沁瑶穿的严实,特意去看两人拜了堂。
隔着红盖头,白志惜眼中含泪,心中感动如潮。
只是武安国公府红绸高挂,御书房却吵翻了天。
春末以来,旱意渐浓,已经有些时日没有降雨了。
京城还好,豫州已经发生因为干旱热死人的现象了。
人心焦灼,草木没有生气,然天公始终不作美,没有下雨的迹象。
今日,于泽清顾不得参加表妹的婚礼,让春晓公公送去了新婚贺礼,就将官员们叫来御书房。
其实,这事儿户部、工部和礼部的人已经讨论过多次了,一直没能商量出有用的对策。
户部要调集银钱和救灾物资,工部要考虑急修水利。
那礼部的人为什么会加入进来呢?
自然是因为礼部尚书说这是天灾,应当祭天酬神,祈求风调雨顺。
随之便引来一片反对之声。其中反应最激烈的便是户部尚书张磊。
“礼部尚书的言论倒是合乎古礼,可这怪力乱神,恐怕早就不合时宜。百姓们缺水缺粮,根本没有时间等上天庇护。”
“旱灾如此严重,不想着解决,只是空等祈雨,岂不是将百姓的死活视为草芥?”
工部尚书也是生气得很:“张尚书所言极是,还是要以大渝百姓为重。百姓没有粮食,没有水,敬天酬神,岂不是空谈?”
于泽清向来不信这些,反唇相讥:“这上天真的能救百姓的话,百姓就不用受这旱灾。朕认为礼部尚书不知民间疾苦,光靠这敬天能救百姓吗?”
“既如此,礼部尚书觉得敬天有用,就不用来这御书房商议国事了,还是去普渡寺和那些僧人一起上香吧。朕相信,就凭尚书这诚意,定能感动上天,为大渝百姓求来一场甘霖。”
闻言,众人都是憋笑,礼部尚书只得羞愧退下。
就这样,于泽清和众大臣一连几天都没有商量出什么好办法,救助百姓的粮食和水源却从天而降。
于泽清和大臣们都懵了?
明明他们什么都没商量好呢,怎么就有人开始救助百姓了?
朝廷一时间都没有办法,他们又哪里来的办法。
就算他们想救百姓也是没有有心无力。
国库本就空虚,又经历了几场大战,户部实在是没有银钱和物资调拨。
很快,所有人知道了是镇国长公主在推动这件事。
实际上,不光是于沁瑶,还有秦云璟也早就准备好了。
毕竟两人都是重生的,知道了今年夏天会有旱灾。
成婚前,于沁瑶就给白昊霖写了信,让白家准备好应对这一年的旱灾和于泽廷造反。
她没有直接说她是重生的,只是告诉外祖她做了一个梦,可以知道日后即将发生的事儿。
不论是不是真的,都要提前应对。
于泽廷提前造反,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但这旱灾却是有心理准备的。
秦云璟和于沁瑶提前让人去筹备了不少粮食,招募了很多兴修水利的工匠。
灾害一发生,白志博和秦云璟就派人前往各地救灾,就连朱家也派了不少人出去。
最要紧的就是百姓们种下的粮食,于沁瑶找来的那些工匠迅速挖好了水井,造好了人工和畜力水车,灌溉田地。
百姓们有了吃喝,就连最要紧的地都保住了。
很快,灾情便被控制住了,百姓们纷纷称赞皇上英明,镇国长公主大义。
白志博、秦云璟和朱家人没有居功,统一口径都说这是镇国长公主的功劳。
就在这个时候,赵老夫人让人在善堂门口竖起了功德碑,写了众人捐款的名字和数额。
也就是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之前所捐的款除了用作战事,还救了灾。
将近一年,大渝国难如山,战乱频仍,旱灾雪灾肆虐,然君臣同心,百姓共力,终于挺了过来。
哪怕酷暑仍在,仍有不少百姓去功德碑。
一时间,大渝上下纷纷赞扬镇国长公主的大德。
从前,于沁瑶在众人的眼中,不是懦弱无脑就是嚣张跋扈,反正一点好印象都没有。
自于沁瑶和摄政王成婚后,众人才渐渐对于沁瑶的印象好了起来。
尤其是她身怀六甲,亲自登上城楼,指挥了京城保卫战,更让百姓们信服。
如今她又有先见之明,救了受旱灾的百姓。
百姓们对于沁瑶的感激更是无以复加。
他们在普渡寺求了长明灯,希望于沁瑶和昭和小公主能长命百岁,无病无灾。
尤其是于沁瑶和赵老夫人合办的善堂还收留了很多无家可归的人,让他们有处可去,有饭可吃。
有些没有活计的人也自愿到于沁瑶的善堂里帮忙。
天灾无情,世间纷扰,于沁瑶的善心,驱散了人们心头的燥热,留下一丝清凉在人们的心里久久回荡。
了解了所有事情经过后,于泽清特意下旨褒奖了妹妹的善行。
于沁瑶是天命之女的秘密,他也知道了。
毕竟他已经是大渝之主了,在登基那天,于慕川就将太祖手札给了他,让他好好照顾妹妹。
天命之女是虚无缥缈的存在,瑶儿可是他的亲妹妹。
无论她是不是天命之女,都不影响她是他的亲妹妹,也不影响哥哥宠爱妹妹。
哥哥保护妹妹,本就是应该的。
当雨水如约而至,于沁瑶也快出了月子,她悬着的心才算是彻底放下。
上一世的这个时候,于泽廷还没有叛变,她被李桧关在长乐院,只听说外面大旱,饿死不少人。
百姓们纷纷大骂她的父皇昏庸无德,这也给了于泽廷造反的理由。
好在,经过她的努力和未雨绸缪,这些事儿不会再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