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故乡和故乡的情 > 第151章 采访

故乡和故乡的情 第151章 采访

    在即将离开暖湾村的日子里,怎么感觉到柳风就像一个幽灵一样,自己走到那里就跟到那里。有时候白天看不到夜晚总会想到这个人——也就是自从自己和梅梅确立了关系以后——也就是在见到胡震、胡庭、柳风、苟有志、蒋武慧和蒋武智的那天以后,就感觉柳风不大对劲,就从那次见面握手的“迹象”能够明显地看到——柳风不愿意和自己握手,不像苟有志那么畅快豪爽,难道是自己和梅梅睡在一起的时候被柳风看见了?或者……梅梅说过,她和蒋武慧去武家寺镇政府的那天柳风也在镇政府院子里,很明显是从镇纪委书记的房子里出来的,是去镇纪委书记那里了,不过在免除柳风村文书的那天镇纪委书记说过让柳风来找他,说是给柳风找一份挣钱的工作,这就对于柳风去镇纪委书记那里没有任何怀疑的可能。

    还有一个疑点就是凝汇县纪委副书记——我的老乡答应给柳风找工作的,为什么那天叫上去又打发了?

    我相信这两个——镇纪委书记和县纪委副书记一定知道什么?没有给我说是处于组织纪律的问题,是与工作有关系的,也许有很大的关系!

    ……

    梅梅读着这些资料觉得是实施暖湾村更进一步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具有十足把握,虽然张委任已经调离了暖湾村,但给暖湾村脱贫致富工作注入了心血和活力,张委任这些留存下来的工作日记是暖湾村不论是驻村书记还是暖湾村的干部,都是一笔不可或缺的知识财富。

    梅梅把张委任的日记看到最后,笔记本的塑料皮里面夹着一方折叠的报纸,梅梅好奇地拿出来看时,是一方块从《黄金日报》里剪下来的采访报道,她又认真地看起来——

    思远景而昂奋 携良策以长驱

    ——记凝汇县土武家寺镇暖湾村扶贫和它的第一书记

    上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准确描述和最高要求是“要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摘录题记。

    在张委任身上最少能找到两个标签——甘肃省黄金市矿冶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和甘肃省凝汇县武家寺镇暖湾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如果他不是长期在副县级领导岗位上工作而又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那么他就不会成为甘肃省凝汇县土武家寺镇暖湾村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长,也就不会“主动请缨”和“自愿驻村”直到“为精准脱贫贡献智慧”——他的入党信仰和为官原则注定他奉献的人生世界观,让全国的老百姓解决温饱奔向小康是和党中央、国务院的目标相一致——至少他要让凝汇县土武家寺镇暖湾村老百姓脱贫致富,所以他一边调查一边思考继而撰写计划和落实措施。

    一

    张委任了解暖湾村这个“湾”是“山区”——“山大梁长,沟深坡陡,道路崎岖”“全年日照时间较长,蒸发强烈,无霜期不足180天,春夏季节昼夜温差大”和“居民点分布零散”,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都会制约这个“暖湾” 的“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开发和运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英明论断,更为重要的是加强组织建设,因此上通过“暖湾村党支部与中共黄金市矿冶职业学院党委、凝汇县委办公室党支部签订了党组织共建协议,进一步提升了村党支部的服务功能”,这才是解决客观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暖湾村老百姓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的核心问题。

    采访过程中除了介绍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成绩”这方面根本不需要张委任开口——我们就从两个“渠道”能够获得——看得见老百姓的“固定资产”和听得到老百姓的“连声称赞”。

    环境造就精英:35岁的张委任出生在农村成长和工作在城市,来到暖湾村的“适应”就很不容易了。1生活问题的过渡:从30多年的方便饭到自带零食再到学会做饭是一个艰难而又坚毅的过程,最初还有伴随的饮水不适、季节不适、气候不适到语言(方言)不适,一系列的生活都需要克服,就拿农村取暖这一件事情来说,农村不是交了钱就能够安安稳稳地享受干干净净的暖气,而是要生火架煤,烟和烟煤就会造成环境“污染”、造成身心不愉快,这些都需要学习并且已经学到手了;夏季蚊虫叮咬,虫子、飞蛾、蚂蚁乱跑,冬季寒风呼啸尘土飞扬;远离亲人日久思念。2人缘基础的建立:在认真听取村干部们的情况介绍后详细记录,然后利用两个多月时间摸村情、察社情、解民情(特别是建档立卡户),为了尽快顺利开展工作,融入到百姓生活中,在入户过程中他从不嫌弃农村的生活习惯,也不挑剔卫生是否干净,主动问候,只要主人招呼,盘腿坐炕,拉家常,谈国事,一杯罐罐茶拉近距离,增加亲和力。3干群矛盾的化解:有少数农民朋友,只知道享受权利,不愿意履行任务,认为贫穷有理,贪欲心膨胀,项目涉及不到自己或有关款项不能及时到位(自己这样认为),便牢骚满腹,谩骂基层干部,甚至不配合工作。针对这类情况,张委任主动与村民耐心沟通,真诚交心,讲道理、讲政策,直到这类人明白事理,相信党的政策和基层干部。

    脱贫就是目标:“脱贫攻坚”就是在领导(引导)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难题。首先从入户调查入手:亲自上门面对面与村民谈心,就会知道村民有了什么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