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皇家,胎穿成团宠福星了 第412章 收获的季节
萧芸棠才不理他,假装听不到,也看不到这个人一样,自顾自地朝前面的三个人走。
被扔在后面的陆云起,苦笑一声,怕惹了她心烦,也不敢再出声叫人,只能默默地跟上。
一起在太后这里乐乐呵呵地用了晚膳,才各回各的院子。
萧芸棠心情还不错,只是有些睡不着,在房间里看了一会儿书,到了深夜,她推开门,坐到了院子里的秋千上,也不动,昂着脑袋,静静地看月亮。
没一会儿,陆云起按捺不住地从院外的那棵大树上,跳了进来,抿抿嘴,小心翼翼地接下披风,披在了萧芸棠的肩头。
萧芸棠连个眼神儿都没给他,继续坐着看月亮,只是,她也并没有拒绝身上的披风。
站了好一会儿,陆云起才鼓足勇气,轻轻开口,“棠棠,对不起。”
他记得,小时候,萧芸棠说过的,她最烦的就是,两个人之间有了误会,却都碍于面子,你不说,我不猜,黏黏糊糊,拉拉扯扯的实在是有够费劲,白白浪费时间。
他们之间已经浪费了好几年,而且如今长大了,他也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住在后宫里,同她日日在一起了。
如今在行宫里,难得有这样能够接触的机会,他一息都不愿意浪费,也不想棠棠心里带着气过夜。
“棠棠,对不起。”
在她院外徘徊了半个晚上,想说的话在心里滚了好多遍,见不到萧芸棠有反应,他急急的解释。
“我、我不是要冲你发脾气,只、只是听到你说有心上人,心里头一下子乱了。”
他顿了顿,意识到话说的有些不妥,只是又控制不住地一股脑倾诉出来。
“我知道,你说那些话只是在逗我玩儿,可我就是忍不住。”
背对着他的萧芸棠眼睛里闪过一丝什么,在月光的映照下,眸子里的光越发地亮了。
她对着月亮轻轻笑了一下,很轻很轻,轻到身后的陆云起根本发觉不了。
双脚抬起,秋千慢慢荡了起来,感受着微凉的夜风拂过脸颊。
她微微闭上眼睛,只觉得白日里的烦躁随风瞬间殆尽,心里头余下的只有一丝丝忽略不掉的喜意。
长长的发丝在身后轻轻飘动,若有似无的划过陆云起的手背。
心里头好像被羽毛给轻轻扫了一下,痒痒的,他控制不住地想要伸手去抓。
“木头,推我一下。”
听到这一声,陆云起的心里猛地一颤,这个称呼,就好像是回到了他们小时候最初相识的时候一样。
那时候,他遭逢巨变,失去双亲,接受不了现实,便封闭了内心,不肯说话,不肯与人交流。
直到,像个小太阳的棠棠闯入了他的世界,她不厌其烦地每日都来慈宁宫找他,总是想方设法逗他笑,带他一起玩耍。
早上刚一见面,她像是积蓄了足够能量的小太阳,会活力满满地喊他“小哥哥”、“云起哥哥”。
可他总是不理会她,任凭她使了十八般招数,也不肯给出一丁点儿反应。
于是,她开始瞪着大眼睛,不肯再喊哥哥了,有些生气的鼓着小脸儿,会十分生动的喊他“陆云起”。
直到下午,好似累的用光了力气一般,她就会蔫蔫地坐在慈宁宫的秋千上,有一下没一下地荡着秋千。
如果发觉他偷偷瞅过来的话,她就会像刚刚那样,“颐指气使”地“命令”他。
“喂,木头,你过来推我一下吧。”
“棠棠......”
他轻声唤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推我。”
陆云起轻轻握住秋千的绳子,微微用力一推......
小时候没能荡出去的秋千,隔了这么多年,终于缓缓荡了起来。
萧芸棠微微一笑,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她突然停了下来,转过身,直直地看着陆云起。
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一片柔和的光晕。
心照不宣,两人静静地站在月光下,谁也没有开口说话,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
相视一笑,彼此之间因为几年未见的隐隐形成隔阂与别扭,都在这个瞬间悄然消散。
......
好像就在转眼之间,又到了一次收获的季节。
静河两岸的百姓经过了一次洪灾的肆虐,满目疮痍,却又因萧奕淮跟萧奕安整修水渠、以工代赈的建议,大大缓解了灾区的窘境。
灾民有银子拿,能吃的饱,又在朝廷的帮助下,修整房屋、土地,在这个时节,种下了新一季的种子,等待收获。
灾区各处如今是一派祥和,欣欣向荣。
太后的身体也在华神医的调养下,日渐康健,从行宫搬回了后宫。
接连的好消息使得崇庆帝龙心大悦,开始大方的论功行赏。
先是奖赏了赈灾有功的各级臣子,接下来便是对皇子公主们的封赏。
萧奕瑾已经是太子了,不能再往上赏赐,而萧奕淮之前已经封了睿王,除了金银财宝,也不能再多加封号了。
崇庆帝便把心思放在了底下的几个皇子公主身上。
凡是参与的赈灾的全都有份儿,其中表现极为出色的六皇子萧奕安封恭王,赐恭王府。
七皇子萧奕轩封敬王,赐敬王府。
九皇子萧奕景封景王,但封了王就得出宫居住,因着萧奕景年纪实在还小,暂时只是口头上给了称呼,并未正式发圣旨,也就未封王府,还继续留在皇子所与后宫居住。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为预防瘟疫并给灾民医治的萧芸柔,这次的功劳终于被崇庆帝看在了眼里,得到了“安康”公主的称呼。
至于萧芸宜、萧芸棠他们,因为之前已经有了封号,就换算成了真金白银的赏赐。
他们也乐得高兴,于是,宫里宫外,久违的出现了一片欢乐的景象。
被扔在后面的陆云起,苦笑一声,怕惹了她心烦,也不敢再出声叫人,只能默默地跟上。
一起在太后这里乐乐呵呵地用了晚膳,才各回各的院子。
萧芸棠心情还不错,只是有些睡不着,在房间里看了一会儿书,到了深夜,她推开门,坐到了院子里的秋千上,也不动,昂着脑袋,静静地看月亮。
没一会儿,陆云起按捺不住地从院外的那棵大树上,跳了进来,抿抿嘴,小心翼翼地接下披风,披在了萧芸棠的肩头。
萧芸棠连个眼神儿都没给他,继续坐着看月亮,只是,她也并没有拒绝身上的披风。
站了好一会儿,陆云起才鼓足勇气,轻轻开口,“棠棠,对不起。”
他记得,小时候,萧芸棠说过的,她最烦的就是,两个人之间有了误会,却都碍于面子,你不说,我不猜,黏黏糊糊,拉拉扯扯的实在是有够费劲,白白浪费时间。
他们之间已经浪费了好几年,而且如今长大了,他也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住在后宫里,同她日日在一起了。
如今在行宫里,难得有这样能够接触的机会,他一息都不愿意浪费,也不想棠棠心里带着气过夜。
“棠棠,对不起。”
在她院外徘徊了半个晚上,想说的话在心里滚了好多遍,见不到萧芸棠有反应,他急急的解释。
“我、我不是要冲你发脾气,只、只是听到你说有心上人,心里头一下子乱了。”
他顿了顿,意识到话说的有些不妥,只是又控制不住地一股脑倾诉出来。
“我知道,你说那些话只是在逗我玩儿,可我就是忍不住。”
背对着他的萧芸棠眼睛里闪过一丝什么,在月光的映照下,眸子里的光越发地亮了。
她对着月亮轻轻笑了一下,很轻很轻,轻到身后的陆云起根本发觉不了。
双脚抬起,秋千慢慢荡了起来,感受着微凉的夜风拂过脸颊。
她微微闭上眼睛,只觉得白日里的烦躁随风瞬间殆尽,心里头余下的只有一丝丝忽略不掉的喜意。
长长的发丝在身后轻轻飘动,若有似无的划过陆云起的手背。
心里头好像被羽毛给轻轻扫了一下,痒痒的,他控制不住地想要伸手去抓。
“木头,推我一下。”
听到这一声,陆云起的心里猛地一颤,这个称呼,就好像是回到了他们小时候最初相识的时候一样。
那时候,他遭逢巨变,失去双亲,接受不了现实,便封闭了内心,不肯说话,不肯与人交流。
直到,像个小太阳的棠棠闯入了他的世界,她不厌其烦地每日都来慈宁宫找他,总是想方设法逗他笑,带他一起玩耍。
早上刚一见面,她像是积蓄了足够能量的小太阳,会活力满满地喊他“小哥哥”、“云起哥哥”。
可他总是不理会她,任凭她使了十八般招数,也不肯给出一丁点儿反应。
于是,她开始瞪着大眼睛,不肯再喊哥哥了,有些生气的鼓着小脸儿,会十分生动的喊他“陆云起”。
直到下午,好似累的用光了力气一般,她就会蔫蔫地坐在慈宁宫的秋千上,有一下没一下地荡着秋千。
如果发觉他偷偷瞅过来的话,她就会像刚刚那样,“颐指气使”地“命令”他。
“喂,木头,你过来推我一下吧。”
“棠棠......”
他轻声唤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推我。”
陆云起轻轻握住秋千的绳子,微微用力一推......
小时候没能荡出去的秋千,隔了这么多年,终于缓缓荡了起来。
萧芸棠微微一笑,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她突然停了下来,转过身,直直地看着陆云起。
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一片柔和的光晕。
心照不宣,两人静静地站在月光下,谁也没有开口说话,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
相视一笑,彼此之间因为几年未见的隐隐形成隔阂与别扭,都在这个瞬间悄然消散。
......
好像就在转眼之间,又到了一次收获的季节。
静河两岸的百姓经过了一次洪灾的肆虐,满目疮痍,却又因萧奕淮跟萧奕安整修水渠、以工代赈的建议,大大缓解了灾区的窘境。
灾民有银子拿,能吃的饱,又在朝廷的帮助下,修整房屋、土地,在这个时节,种下了新一季的种子,等待收获。
灾区各处如今是一派祥和,欣欣向荣。
太后的身体也在华神医的调养下,日渐康健,从行宫搬回了后宫。
接连的好消息使得崇庆帝龙心大悦,开始大方的论功行赏。
先是奖赏了赈灾有功的各级臣子,接下来便是对皇子公主们的封赏。
萧奕瑾已经是太子了,不能再往上赏赐,而萧奕淮之前已经封了睿王,除了金银财宝,也不能再多加封号了。
崇庆帝便把心思放在了底下的几个皇子公主身上。
凡是参与的赈灾的全都有份儿,其中表现极为出色的六皇子萧奕安封恭王,赐恭王府。
七皇子萧奕轩封敬王,赐敬王府。
九皇子萧奕景封景王,但封了王就得出宫居住,因着萧奕景年纪实在还小,暂时只是口头上给了称呼,并未正式发圣旨,也就未封王府,还继续留在皇子所与后宫居住。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为预防瘟疫并给灾民医治的萧芸柔,这次的功劳终于被崇庆帝看在了眼里,得到了“安康”公主的称呼。
至于萧芸宜、萧芸棠他们,因为之前已经有了封号,就换算成了真金白银的赏赐。
他们也乐得高兴,于是,宫里宫外,久违的出现了一片欢乐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