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这杨广能处,有官他是真封 第373章 杨广:只有我大隋风调雨顺
热门推荐:
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
你说这是癌细胞?
重生60:分家后带着老婆大鱼大肉
反派:穿书不白穿,女主不白贴
让你参加罗天大醮,你刷金词条?
漂亮女人浮沉路
修仙之我回来种田了
殿下!该打工啦!
网游三国之问鼎诸神
杨广瞧见武信,脸上立刻扬起笑容,热情地打起招呼来:
“少诚啊,朕又来这前线督促战事了。”
武信听闻此言,脑袋微微一歪,目光中瞬间投去了一抹质疑的眼神。
督促战事?这个理由倒是选得相当“巧妙”啊。
谁不知道广哥那可是出了名的爱玩之人呐,要是放到现代社会,那必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旅游达人呀。
你要说他纯粹是来前线看戏的吧,似乎也不太准确。
毕竟一国之君亲临前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能够起到鼓舞士气、提升军心的效果。
杨广见武信那副神情,心中自是明白他的想法,于是笑了笑,也不再继续装下去了。
索性大大方方地开口说道:
“唉,朕其实很早之前就心心念念要去江南,谁曾想半路上被那些江淮的逆贼阻拦住,实在是扫兴。
后来回到东都之后,朕心里那股子想要出去游玩的劲儿还是意犹未尽。
再看那杨侑小子监国做得还挺不错的,朕便琢磨着干脆再出来逛逛,也好省得在宫里一直闷着。”
在杨广这番说辞之下,武信思来想去,最终也只能用“合理”这两个字来形容了。
毕竟,杨广身为天子,这腿长在他自己身上,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既然来都来了,那便让他待在这里吧。
反正有自己在一旁保护,料想杨广在这里也绝对出不了什么大事情。
杨广见武信没有反对,成功将自己留下来,随即便从兜里掏出一封密信。
“少诚啊,你看看吧,这是义成公主派人送来的。
那始毕可汗那个老东西终于归西了,如今新继任的可汗似乎也不打算和隋朝开战了。”
武信伸手接过书信,快速浏览了一遍。
对于上边所写的与隋朝友好相处之类的话语,他是一个字都不相信。
就算是自己喝醉了,神志不清的时候,也绝对不会轻易相信那些异族人的话。
自古以来,便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
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哪有一个是好人啊。
“陛下,义成公主身处东突厥。
她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又岂能全然由自己掌控?
即便这封书信确实是她亲手所写,可又怎会一定是她心中真正所愿?”
武信神色凝重地说道。
杨广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
“你所言极是,她如今已是身不由己之人,朕又怎会轻易相信这信中所说的和平相处之语。
所以,朕已然回了书信一封,欲要与处罗可汗进行雁门之约,双方携手一起夹击李渊。
朕倒要看看这处罗可汗,究竟心怀的是何种心思,打的是什么算盘。”
“雁门?”
武信听到这个地名,心中不禁一动,他对这个地方可太熟悉了啊。
大名鼎鼎的雁门之围,那可是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事件。
这可真是无巧不成书啊,没想到广哥还是对雁门这般念念不忘。
不过这次情况可不一样了,如今有自己在此,无论如何,绝对不会再让类似雁门之围的事情再次发生。
武信心中暗自思量,从这里到东突厥路途遥远,且通信不便。
等书信送达并完成相关筹备事宜,说不定李渊的坟头草都已经三丈高了。
也罢,到时候若那处罗可汗真敢应约来到雁门之地,正好可以趁机将其一举歼灭,永绝后患。
“少诚,朕还带回来老皇叔的消息。”杨广兴致勃勃地说道,
“自江南逆贼被你成功打散之后,他们已经难以抵挡我朝精兵的锋芒,已不是我朝精兵的对手。
照此情形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江南之乱便会彻底平定。”
说起此事,杨广心中满是快意。
想当初大隋内部动荡不安,叛乱此起彼伏,局势极为严峻。
如今在武信等一众得力将领的征讨之下,叛乱已平定得差不多了。
只剩下李渊、窦建德等盘踞在西北之地的几个势力。
如今有武信出马,这些人根本不足为惧,迟早都会被一一剿灭。
“陛下,如今江南之地的逆贼已然不足为惧。
臣以为,不如您早早将老千岁调离至东都,也好让他安心颐养天年。
至于剩下的战事,交给殷岳和尚师徒等将领处理即可。”
武信言辞恳切地进言道。
杨林为了大隋兢兢业业操劳一生,如今年事已高。
武信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位老人,还继续活跃在凶险万分的战场上。
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之事,到时候必定会追悔莫及。
何况如今大隋的局势愈发好转,杨林也该回到东都,陪伴着重孙子、重孙女共享天伦之乐了。
杨广听后,仔细思索一番,觉得武信所言极有道理。
老皇叔的年龄的确太大了,确实不宜再继续征战沙场。
他当即挥毫写了一封书信,随后命人递给武信。
武信接过书信,只是匆匆看了一眼,便快步走出大帐,唤来自己的亲信,吩咐其火速前往江南之地,将书信尽快送达杨林手中。
尚未等武信回到大帐,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转眼间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
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雨仿佛被长了眼睛一般,仅仅只在他们大营周边落下。
而被李渊,甚至其他逆贼占领的州郡,却根本没有一滴雨落下。
这种奇异的情况从他们在江淮回来之后,已经持续了许久,朝中上下人人都对此感觉稀奇无比。
杨广听到雨声,好奇地走出大帐,抬眼望向天空,随即放声大笑道:
“哈哈哈,看来我大隋果真是天命所归,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而那逆贼之地却滴雨不下,看样子旱灾将至。
如此情形,显然是这上天也在助我大隋,而不愿眷顾那些逆贼啊!”
若是仅仅只有一次、两次这种情况,杨广或许还会觉得只是逆贼们时运不济罢了。
可如今这么长时间了,逆贼那边始终风不调,雨不顺,这显然就不是简单的时运问题了。
在杨广看来,这必定是因为大隋真的拥有国运这种神秘的东西庇佑,而逆贼那边所遭遇的一切,皆是上天对他们的报应!
“少诚啊,朕又来这前线督促战事了。”
武信听闻此言,脑袋微微一歪,目光中瞬间投去了一抹质疑的眼神。
督促战事?这个理由倒是选得相当“巧妙”啊。
谁不知道广哥那可是出了名的爱玩之人呐,要是放到现代社会,那必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旅游达人呀。
你要说他纯粹是来前线看戏的吧,似乎也不太准确。
毕竟一国之君亲临前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能够起到鼓舞士气、提升军心的效果。
杨广见武信那副神情,心中自是明白他的想法,于是笑了笑,也不再继续装下去了。
索性大大方方地开口说道:
“唉,朕其实很早之前就心心念念要去江南,谁曾想半路上被那些江淮的逆贼阻拦住,实在是扫兴。
后来回到东都之后,朕心里那股子想要出去游玩的劲儿还是意犹未尽。
再看那杨侑小子监国做得还挺不错的,朕便琢磨着干脆再出来逛逛,也好省得在宫里一直闷着。”
在杨广这番说辞之下,武信思来想去,最终也只能用“合理”这两个字来形容了。
毕竟,杨广身为天子,这腿长在他自己身上,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既然来都来了,那便让他待在这里吧。
反正有自己在一旁保护,料想杨广在这里也绝对出不了什么大事情。
杨广见武信没有反对,成功将自己留下来,随即便从兜里掏出一封密信。
“少诚啊,你看看吧,这是义成公主派人送来的。
那始毕可汗那个老东西终于归西了,如今新继任的可汗似乎也不打算和隋朝开战了。”
武信伸手接过书信,快速浏览了一遍。
对于上边所写的与隋朝友好相处之类的话语,他是一个字都不相信。
就算是自己喝醉了,神志不清的时候,也绝对不会轻易相信那些异族人的话。
自古以来,便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
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哪有一个是好人啊。
“陛下,义成公主身处东突厥。
她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又岂能全然由自己掌控?
即便这封书信确实是她亲手所写,可又怎会一定是她心中真正所愿?”
武信神色凝重地说道。
杨广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
“你所言极是,她如今已是身不由己之人,朕又怎会轻易相信这信中所说的和平相处之语。
所以,朕已然回了书信一封,欲要与处罗可汗进行雁门之约,双方携手一起夹击李渊。
朕倒要看看这处罗可汗,究竟心怀的是何种心思,打的是什么算盘。”
“雁门?”
武信听到这个地名,心中不禁一动,他对这个地方可太熟悉了啊。
大名鼎鼎的雁门之围,那可是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事件。
这可真是无巧不成书啊,没想到广哥还是对雁门这般念念不忘。
不过这次情况可不一样了,如今有自己在此,无论如何,绝对不会再让类似雁门之围的事情再次发生。
武信心中暗自思量,从这里到东突厥路途遥远,且通信不便。
等书信送达并完成相关筹备事宜,说不定李渊的坟头草都已经三丈高了。
也罢,到时候若那处罗可汗真敢应约来到雁门之地,正好可以趁机将其一举歼灭,永绝后患。
“少诚,朕还带回来老皇叔的消息。”杨广兴致勃勃地说道,
“自江南逆贼被你成功打散之后,他们已经难以抵挡我朝精兵的锋芒,已不是我朝精兵的对手。
照此情形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江南之乱便会彻底平定。”
说起此事,杨广心中满是快意。
想当初大隋内部动荡不安,叛乱此起彼伏,局势极为严峻。
如今在武信等一众得力将领的征讨之下,叛乱已平定得差不多了。
只剩下李渊、窦建德等盘踞在西北之地的几个势力。
如今有武信出马,这些人根本不足为惧,迟早都会被一一剿灭。
“陛下,如今江南之地的逆贼已然不足为惧。
臣以为,不如您早早将老千岁调离至东都,也好让他安心颐养天年。
至于剩下的战事,交给殷岳和尚师徒等将领处理即可。”
武信言辞恳切地进言道。
杨林为了大隋兢兢业业操劳一生,如今年事已高。
武信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位老人,还继续活跃在凶险万分的战场上。
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之事,到时候必定会追悔莫及。
何况如今大隋的局势愈发好转,杨林也该回到东都,陪伴着重孙子、重孙女共享天伦之乐了。
杨广听后,仔细思索一番,觉得武信所言极有道理。
老皇叔的年龄的确太大了,确实不宜再继续征战沙场。
他当即挥毫写了一封书信,随后命人递给武信。
武信接过书信,只是匆匆看了一眼,便快步走出大帐,唤来自己的亲信,吩咐其火速前往江南之地,将书信尽快送达杨林手中。
尚未等武信回到大帐,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转眼间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
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雨仿佛被长了眼睛一般,仅仅只在他们大营周边落下。
而被李渊,甚至其他逆贼占领的州郡,却根本没有一滴雨落下。
这种奇异的情况从他们在江淮回来之后,已经持续了许久,朝中上下人人都对此感觉稀奇无比。
杨广听到雨声,好奇地走出大帐,抬眼望向天空,随即放声大笑道:
“哈哈哈,看来我大隋果真是天命所归,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而那逆贼之地却滴雨不下,看样子旱灾将至。
如此情形,显然是这上天也在助我大隋,而不愿眷顾那些逆贼啊!”
若是仅仅只有一次、两次这种情况,杨广或许还会觉得只是逆贼们时运不济罢了。
可如今这么长时间了,逆贼那边始终风不调,雨不顺,这显然就不是简单的时运问题了。
在杨广看来,这必定是因为大隋真的拥有国运这种神秘的东西庇佑,而逆贼那边所遭遇的一切,皆是上天对他们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