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这杨广能处,有官他是真封 第408章 劝降李秀宁
在雁门的李唐大营之中,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
此时,李渊和李建成惨遭杀害的噩耗,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及时传送回此处。
那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营中蔓延开来。
使得每一个听闻的将士都面露震惊之色,军心也随之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动摇。
而先前在绛郡贪生怕死、弃城逃走的李元吉。
在经历了临汾以西的一番狼狈逃窜,像一只无头苍蝇般绕了一大圈后,最终惶惶如丧家之犬般逃到了李秀宁所在之处。
李元吉一路仓皇奔逃,好不容易寻找到李秀宁,一见面便迫不及待地对其说道:
“姐,那李世民简直丧心病狂,他竟然杀了大哥和父亲。
如今他还敢大摇大摆地前来此处,不如我们赶紧安排伏兵,趁他不备将其杀掉,也好为父亲和大哥报仇雪恨……”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便被李秀宁愤怒地打断。
李秀宁柳眉倒竖,凤目圆睁,满脸怒容地怒斥道:
“昔日便是你那鲁莽冲动的行事风格,肆意斩杀隋朝官员,才致使李家陷入绝境,不得不举兵起事。
就因为你的过错,我李家才会陷入这手足相残、父子不睦的悲惨境地。
我若是你,犯下如此大错,早已无颜苟活于世,理应拔剑自刎,以谢天下。”
李元吉听了这一番严厉的斥责后,脸色顿时变得煞白,一丝慌乱在眼中一闪而过,但他很快便强自镇定下来。
如今的李家早已不是先前那般兵强马壮、风光无限之时。
他从绛郡仓皇出逃,所带出来的兵马在一路的奔逃与折损中,如今只剩下区区一千余人。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他能否继续活下去,全然要依附于李秀宁的庇护与决策。
自己此刻若是再与李秀宁起冲突,无异于自寻死路,于是只能默默低下头,不敢再多言半句。
正当李元吉与李秀宁交谈之际,一名传令兵匆匆步入大帐:
“将军,有一名自称为拓跋朗司马的番邦将领,率领着一支剽悍的骑兵已然来到我们大营之外。”
听闻提起此人的名字,李秀宁的眼眸中瞬间满是厌恶之色。
这拓跋朗司马在以往的往来中,给李秀宁留下的尽是些贪婪、狡黠且不择手段的恶劣印象,她自是对其毫无好感。
然而李元吉却全然不顾李秀宁的反应,他心思急转,瞬间意识到这或许是自己的一条逃生之路。
他连忙冲上前去,一把抓着传令兵的胳膊,三步并作两步,心急火燎地往外走去。
如今李家已然是日落西山,只剩下这雁门一地苦苦支撑。
不仅要时刻面临刘武周那如狼似虎的攻势,还要遭受隋朝大军的派兵围剿,可谓是内忧外患,处境岌岌可危。
而这拓跋朗司马来自于北番银地国,那地方距离大隋极为遥远。
若是能借此机会与他一同离开,远遁他乡,或许自己便能在这乱世之中苟活一条性命。
李秀宁看着李元吉那仓皇而去的背影,眉头微微皱起,却也未去阻拦。
她心中另有盘算,当下只是带着麾下的心腹之人,神色凝重地前往营门,去迎接那即将到来的李世民。
此刻,李世民已然来到了李唐大营之外。
他目光不经意间瞥见了致使他断臂的李元吉,刹那间,眼眸中充满着刻骨铭心的怨恨。
那目光犹如实质,似要将李元吉洞穿一般。
李元吉感受到这如芒在背的视线,心中一凛,连忙如惊弓之鸟般垂下头,不敢与李世民对视。
他深知自己与李世民之间的仇恨,当下只能暂避锋芒。
于是,他匆匆来到拓跋朗司马身旁,满脸谄媚地躬身说道:
“殿下,快请入大营吧,莫要在此处久留。”
然而,拓跋朗司马却仿佛对李元吉的话置若罔闻,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李世民身旁的武信身上。
在以往李唐与大隋的诸多战事之中,他自始至终都在刻意避战,尤其是面对武信时,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正面交锋。
此时此刻,见武信也一同前来此地。
拓跋朗司马心中暗自权衡利弊,瞬间便放弃了原本想和李秀宁合兵一处的打算。
他不用过多思索,已然猜出武信此番前来的目的。
如今李渊已死,就连其储君李建成也惨遭杀害,李唐势力在大势已去之下纷纷归降了大隋。
雁门虽说只剩下李秀宁一人苦苦支撑,但毕竟还有不少的李唐兵马。
武信若能以最小的代价与之交战便拿下雁门,对于大隋而言,不仅能够顺利平定叛乱,还能极大地减少大隋的兵马伤亡。
他心中清楚,自己本就与大隋有着难以化解的仇恨。
如今若是还不知死活地驻兵在此,一旦雁门之地被大隋收入囊中,以武信的行事风格,他又岂能有命顺利返回银地国?
李元吉见拓跋朗司马站在那里愣神,心中焦急万分,再次发问道:
“殿下?
您这是怎么了?”
拓跋朗司马被这一声呼喊猛地拉回神来,于是摆摆手道:
“孤此次所带兵马尚有万余人,在此处扎营多有不便,还是先去广灵县外驻扎吧。”
言罢,便欲拨转马头,准备离开。
李元吉好不容易盼来这棵看似能依靠的大树,见对方竟想临阵脱逃,顿时慌了神。
他连忙命人牵来自己的马匹,反正李世民和武信已然来到,自己继续待在这里,以李世民对自己的仇恨,肯定免不了被其杀害。
索性便和拓跋朗司马一起离开,哪怕寄人篱下,再怎么说也能暂且苟活一条性命。
待李秀宁匆匆来到大营外时,却并未发现拓跋朗司马的踪迹,她心中疑惑,扭头问向一旁的将领:
“那番邦之人呢?”
将领恭敬地指了指东北方向,回答道:
“已经去往广灵了,四公子也追随而去。”
对此,李秀宁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在她看来,李元吉本就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祸害,若是没有李元吉当初的鲁莽行事,李家也不会落到如今这地步。
李世民望见李秀宁前来,快步上前,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但仍高声喊道:
“姐,我从东都回来了。”
此时,李渊和李建成惨遭杀害的噩耗,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及时传送回此处。
那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营中蔓延开来。
使得每一个听闻的将士都面露震惊之色,军心也随之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动摇。
而先前在绛郡贪生怕死、弃城逃走的李元吉。
在经历了临汾以西的一番狼狈逃窜,像一只无头苍蝇般绕了一大圈后,最终惶惶如丧家之犬般逃到了李秀宁所在之处。
李元吉一路仓皇奔逃,好不容易寻找到李秀宁,一见面便迫不及待地对其说道:
“姐,那李世民简直丧心病狂,他竟然杀了大哥和父亲。
如今他还敢大摇大摆地前来此处,不如我们赶紧安排伏兵,趁他不备将其杀掉,也好为父亲和大哥报仇雪恨……”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便被李秀宁愤怒地打断。
李秀宁柳眉倒竖,凤目圆睁,满脸怒容地怒斥道:
“昔日便是你那鲁莽冲动的行事风格,肆意斩杀隋朝官员,才致使李家陷入绝境,不得不举兵起事。
就因为你的过错,我李家才会陷入这手足相残、父子不睦的悲惨境地。
我若是你,犯下如此大错,早已无颜苟活于世,理应拔剑自刎,以谢天下。”
李元吉听了这一番严厉的斥责后,脸色顿时变得煞白,一丝慌乱在眼中一闪而过,但他很快便强自镇定下来。
如今的李家早已不是先前那般兵强马壮、风光无限之时。
他从绛郡仓皇出逃,所带出来的兵马在一路的奔逃与折损中,如今只剩下区区一千余人。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他能否继续活下去,全然要依附于李秀宁的庇护与决策。
自己此刻若是再与李秀宁起冲突,无异于自寻死路,于是只能默默低下头,不敢再多言半句。
正当李元吉与李秀宁交谈之际,一名传令兵匆匆步入大帐:
“将军,有一名自称为拓跋朗司马的番邦将领,率领着一支剽悍的骑兵已然来到我们大营之外。”
听闻提起此人的名字,李秀宁的眼眸中瞬间满是厌恶之色。
这拓跋朗司马在以往的往来中,给李秀宁留下的尽是些贪婪、狡黠且不择手段的恶劣印象,她自是对其毫无好感。
然而李元吉却全然不顾李秀宁的反应,他心思急转,瞬间意识到这或许是自己的一条逃生之路。
他连忙冲上前去,一把抓着传令兵的胳膊,三步并作两步,心急火燎地往外走去。
如今李家已然是日落西山,只剩下这雁门一地苦苦支撑。
不仅要时刻面临刘武周那如狼似虎的攻势,还要遭受隋朝大军的派兵围剿,可谓是内忧外患,处境岌岌可危。
而这拓跋朗司马来自于北番银地国,那地方距离大隋极为遥远。
若是能借此机会与他一同离开,远遁他乡,或许自己便能在这乱世之中苟活一条性命。
李秀宁看着李元吉那仓皇而去的背影,眉头微微皱起,却也未去阻拦。
她心中另有盘算,当下只是带着麾下的心腹之人,神色凝重地前往营门,去迎接那即将到来的李世民。
此刻,李世民已然来到了李唐大营之外。
他目光不经意间瞥见了致使他断臂的李元吉,刹那间,眼眸中充满着刻骨铭心的怨恨。
那目光犹如实质,似要将李元吉洞穿一般。
李元吉感受到这如芒在背的视线,心中一凛,连忙如惊弓之鸟般垂下头,不敢与李世民对视。
他深知自己与李世民之间的仇恨,当下只能暂避锋芒。
于是,他匆匆来到拓跋朗司马身旁,满脸谄媚地躬身说道:
“殿下,快请入大营吧,莫要在此处久留。”
然而,拓跋朗司马却仿佛对李元吉的话置若罔闻,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李世民身旁的武信身上。
在以往李唐与大隋的诸多战事之中,他自始至终都在刻意避战,尤其是面对武信时,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正面交锋。
此时此刻,见武信也一同前来此地。
拓跋朗司马心中暗自权衡利弊,瞬间便放弃了原本想和李秀宁合兵一处的打算。
他不用过多思索,已然猜出武信此番前来的目的。
如今李渊已死,就连其储君李建成也惨遭杀害,李唐势力在大势已去之下纷纷归降了大隋。
雁门虽说只剩下李秀宁一人苦苦支撑,但毕竟还有不少的李唐兵马。
武信若能以最小的代价与之交战便拿下雁门,对于大隋而言,不仅能够顺利平定叛乱,还能极大地减少大隋的兵马伤亡。
他心中清楚,自己本就与大隋有着难以化解的仇恨。
如今若是还不知死活地驻兵在此,一旦雁门之地被大隋收入囊中,以武信的行事风格,他又岂能有命顺利返回银地国?
李元吉见拓跋朗司马站在那里愣神,心中焦急万分,再次发问道:
“殿下?
您这是怎么了?”
拓跋朗司马被这一声呼喊猛地拉回神来,于是摆摆手道:
“孤此次所带兵马尚有万余人,在此处扎营多有不便,还是先去广灵县外驻扎吧。”
言罢,便欲拨转马头,准备离开。
李元吉好不容易盼来这棵看似能依靠的大树,见对方竟想临阵脱逃,顿时慌了神。
他连忙命人牵来自己的马匹,反正李世民和武信已然来到,自己继续待在这里,以李世民对自己的仇恨,肯定免不了被其杀害。
索性便和拓跋朗司马一起离开,哪怕寄人篱下,再怎么说也能暂且苟活一条性命。
待李秀宁匆匆来到大营外时,却并未发现拓跋朗司马的踪迹,她心中疑惑,扭头问向一旁的将领:
“那番邦之人呢?”
将领恭敬地指了指东北方向,回答道:
“已经去往广灵了,四公子也追随而去。”
对此,李秀宁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在她看来,李元吉本就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祸害,若是没有李元吉当初的鲁莽行事,李家也不会落到如今这地步。
李世民望见李秀宁前来,快步上前,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但仍高声喊道:
“姐,我从东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