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王座:开局重生县城公务员 第264章 改变
热门推荐:
开局觉醒SSS级天赋,我一人成军
卑贱嫡女?万民跪拜叫我祖宗
安哥拉风云2009
快穿:好孕小妖精被绝嗣大佬娇宠
御兽修仙:我能血脉返祖
三年无孕,求清冷佛子夜夜度我
穿越六零:丈夫带我进城了
每天一签到,每月一召唤,无敌了
实力强大的我非要隐藏实力
听到王藏锋的指示,诸济开始手忙脚乱地指挥着县委办与经开区的几名负责人,把他们往大巴上驱赶。
既然是领导视察,陈东莱自然也不便开着他那辆夏利尾随其后,干脆在考斯特上选了一个位置坐下。
车辆启动,一路沿着经开区的内部路往南驶去。两分钟后,就到达了经开区南门的商业街。
时至下午,往来人流不多,大部分商店和餐馆的大门都处于关闭状态;只有零星几个师傅和厨娘在搬运食材。
见到商业街上商铺林立,王藏锋的心情似乎好转了一些。“经开区能与峡山镇合作,把这个商业街搞起来,还是值得称道的。”
坐在王藏锋身后的彭北海也不禁夸耀起来:“商业街的案例确实很成功。我上个月才在江安日报上看到了专栏文章,详细介绍了经峡路商业街的选址于建设过程。东莱同志在这件事情上功不可没。”
“彭主任谬赞了。说实话,要不是王贯同志和县投公司的夏春风同志尽力协助,这条商业街的建设投产速度绝不会那么迅速。”
陈东莱谦虚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加了两个名字。这两位正科级干部算是自己的至交好友,也是“陈党”中的核心人物,自己吃了肉,他们也要喝到汤才行。
坐在后排的王贯与陈东莱对视一眼,眼神中尽是感激。他刚才已经挨了王藏锋的严厉批评,这会儿陈东莱能替他说说好话,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他的艰难处境。
坐在后排的曹海洋此刻也是激动不已。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他的署名,但也是他的文字心血之一;此刻受到了领导表扬,他也感到与有荣焉。
车辆继续向前,在一处工地停下。
众人依次走下中巴车,只见面前的建筑已经逐渐成型:一百多米长,五层楼高,建筑的外部被一层绿色的纱网严密包裹着,仿佛给它披上了一件神秘的绿衣。
纵横交错的脚手架,则像是一条条粗壮有力的血管,支撑着这庞大身躯的每一寸肌肤。
“藏锋同志,这栋建筑就是由华建七局承建的永安一小分校。”
专门负责协调新城建设的经工副书记彭北海一马当先,介绍道:“虽说在名义上是分校,但我们已经要求施工方,必须以原校区学生数量两倍的规模进行考量,建设新校区。”
望着眼前已经即将封顶的建筑,陈东莱心中多少有些讶异:两个月前,新城几大楼盘开始售卖的时候,这个新校区才在王藏锋的特别关照下,提前半年开始破土动工。
没想到这才短短两个多月,整栋建筑的主体框架就已经大体完工了。当然,距离竣工验收与内部装修,可能还要花去一两个月时间。
对此他只能说,国家对库区政府的补偿确实很够意思——要政策有政策,要资金有资金,甚至可以安排国企赶工建设。
正感慨间,只见彭北海转过头,指着身后的工地说道:“那边是规划中的县文化馆分馆。文化馆的优先级不高,目前还处于打地基的状态。”
在陈东莱与其他峡山镇干部的建议下,他专门对几个重点项目进行了提级管理——永安一小和县中学、县医院的工程处于最高优先级,日夜赶工确保尽快完成。
其他诸如文化馆、大礼堂等不重要的项目可以放一放,甚至暂缓修建。一切的资源都要为教育医疗这两个社会基础服务。
王藏锋见此情形,原先在经开区视察时的郁闷已经一扫而空,忍不住夸赞道:“北海同志辛苦!按这番效率,说不定明年年初的时候,新校区就能开始招生了。”
他现在对这类基础设施的完工进度非常敏感,以至于到了每天一问的地步。
原因无他,如果学校和医院能够尽快建设完毕的话,说不定还能顺势再掀起一次炒房热潮!到时候又能让县投公司狠狠赚上一笔。
他现在已经对这个“融资平台”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经常会亲自召见夏春风,过问县投公司的经营与投资状况。有了这个小金库,他已经不在乎县财政了——地税那点三瓜两枣算得上什么?
县委的攻守之势异形,让他成为了继肖蔗之后,永安县权力最大的县委书记。
不仅财政权与人事权全部紧紧掌握在他手里,就连县政府的日常行政工作,他也忍不住经常插手。常务副县长冯朝阳和分管国土交通的副县长吴祎林都当过他的府办主任,大事小事全部唯他是从。
什么叫大权在握?这就是大权在握!
见到王藏锋踌躇满志的模样,陈东莱的心中也泛起了别样的情绪。
老领导确实越来越飘了。几个月前还在对郑安民背后的康乐忧心忡忡,不敢用强硬手段对付这位下放的领导秘书。
但是看今天的情况,他已经能像训儿子一样把沈荣文堵在办公室门口臭骂,显然是因为胆气更壮了——这正是一把手需要的派头和威风!
你要是身上连王霸之气都没有,见到政敌就想以和为贵,受了羞辱就想让他三尺,这样憋屈的领导,根本不会有人愿意投奔。
就连郑安民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愿意冒险,在刚就职的第一周公然打脸王藏锋,卡住第二曦江大桥的拨款:果不其然,他刚一亮剑,就吸引到了不少永安本土势力的残党投奔,一度声势浩大,联系了正科级干部数十名,成为县内的“反王盟主”。
但王藏锋能够果断回击,夺回财政权,他作为二把手似乎毫无反抗之力。除了反复向地委行署抱怨王藏锋破坏财政纪律,他似乎什么都做不了。
陈东莱正胡思乱想间,只听见王藏锋高声说道:
“对于新城的建设规划,县委县政府进行了反复考量。在东莱同志的建议下,我们把县医院和县一小、中学安排在经峡路中段、几大居民区中心的位置……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完全正确,得到了广大群众认可……”
既然是领导视察,陈东莱自然也不便开着他那辆夏利尾随其后,干脆在考斯特上选了一个位置坐下。
车辆启动,一路沿着经开区的内部路往南驶去。两分钟后,就到达了经开区南门的商业街。
时至下午,往来人流不多,大部分商店和餐馆的大门都处于关闭状态;只有零星几个师傅和厨娘在搬运食材。
见到商业街上商铺林立,王藏锋的心情似乎好转了一些。“经开区能与峡山镇合作,把这个商业街搞起来,还是值得称道的。”
坐在王藏锋身后的彭北海也不禁夸耀起来:“商业街的案例确实很成功。我上个月才在江安日报上看到了专栏文章,详细介绍了经峡路商业街的选址于建设过程。东莱同志在这件事情上功不可没。”
“彭主任谬赞了。说实话,要不是王贯同志和县投公司的夏春风同志尽力协助,这条商业街的建设投产速度绝不会那么迅速。”
陈东莱谦虚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加了两个名字。这两位正科级干部算是自己的至交好友,也是“陈党”中的核心人物,自己吃了肉,他们也要喝到汤才行。
坐在后排的王贯与陈东莱对视一眼,眼神中尽是感激。他刚才已经挨了王藏锋的严厉批评,这会儿陈东莱能替他说说好话,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他的艰难处境。
坐在后排的曹海洋此刻也是激动不已。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他的署名,但也是他的文字心血之一;此刻受到了领导表扬,他也感到与有荣焉。
车辆继续向前,在一处工地停下。
众人依次走下中巴车,只见面前的建筑已经逐渐成型:一百多米长,五层楼高,建筑的外部被一层绿色的纱网严密包裹着,仿佛给它披上了一件神秘的绿衣。
纵横交错的脚手架,则像是一条条粗壮有力的血管,支撑着这庞大身躯的每一寸肌肤。
“藏锋同志,这栋建筑就是由华建七局承建的永安一小分校。”
专门负责协调新城建设的经工副书记彭北海一马当先,介绍道:“虽说在名义上是分校,但我们已经要求施工方,必须以原校区学生数量两倍的规模进行考量,建设新校区。”
望着眼前已经即将封顶的建筑,陈东莱心中多少有些讶异:两个月前,新城几大楼盘开始售卖的时候,这个新校区才在王藏锋的特别关照下,提前半年开始破土动工。
没想到这才短短两个多月,整栋建筑的主体框架就已经大体完工了。当然,距离竣工验收与内部装修,可能还要花去一两个月时间。
对此他只能说,国家对库区政府的补偿确实很够意思——要政策有政策,要资金有资金,甚至可以安排国企赶工建设。
正感慨间,只见彭北海转过头,指着身后的工地说道:“那边是规划中的县文化馆分馆。文化馆的优先级不高,目前还处于打地基的状态。”
在陈东莱与其他峡山镇干部的建议下,他专门对几个重点项目进行了提级管理——永安一小和县中学、县医院的工程处于最高优先级,日夜赶工确保尽快完成。
其他诸如文化馆、大礼堂等不重要的项目可以放一放,甚至暂缓修建。一切的资源都要为教育医疗这两个社会基础服务。
王藏锋见此情形,原先在经开区视察时的郁闷已经一扫而空,忍不住夸赞道:“北海同志辛苦!按这番效率,说不定明年年初的时候,新校区就能开始招生了。”
他现在对这类基础设施的完工进度非常敏感,以至于到了每天一问的地步。
原因无他,如果学校和医院能够尽快建设完毕的话,说不定还能顺势再掀起一次炒房热潮!到时候又能让县投公司狠狠赚上一笔。
他现在已经对这个“融资平台”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经常会亲自召见夏春风,过问县投公司的经营与投资状况。有了这个小金库,他已经不在乎县财政了——地税那点三瓜两枣算得上什么?
县委的攻守之势异形,让他成为了继肖蔗之后,永安县权力最大的县委书记。
不仅财政权与人事权全部紧紧掌握在他手里,就连县政府的日常行政工作,他也忍不住经常插手。常务副县长冯朝阳和分管国土交通的副县长吴祎林都当过他的府办主任,大事小事全部唯他是从。
什么叫大权在握?这就是大权在握!
见到王藏锋踌躇满志的模样,陈东莱的心中也泛起了别样的情绪。
老领导确实越来越飘了。几个月前还在对郑安民背后的康乐忧心忡忡,不敢用强硬手段对付这位下放的领导秘书。
但是看今天的情况,他已经能像训儿子一样把沈荣文堵在办公室门口臭骂,显然是因为胆气更壮了——这正是一把手需要的派头和威风!
你要是身上连王霸之气都没有,见到政敌就想以和为贵,受了羞辱就想让他三尺,这样憋屈的领导,根本不会有人愿意投奔。
就连郑安民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愿意冒险,在刚就职的第一周公然打脸王藏锋,卡住第二曦江大桥的拨款:果不其然,他刚一亮剑,就吸引到了不少永安本土势力的残党投奔,一度声势浩大,联系了正科级干部数十名,成为县内的“反王盟主”。
但王藏锋能够果断回击,夺回财政权,他作为二把手似乎毫无反抗之力。除了反复向地委行署抱怨王藏锋破坏财政纪律,他似乎什么都做不了。
陈东莱正胡思乱想间,只听见王藏锋高声说道:
“对于新城的建设规划,县委县政府进行了反复考量。在东莱同志的建议下,我们把县医院和县一小、中学安排在经峡路中段、几大居民区中心的位置……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完全正确,得到了广大群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