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鸦社鼓杨小瓜的穿越人生 第147章 司马楚之(一)
“哈哈哈,贤弟一片忠心,我是知道了。”拓跋焘大乐,虽然对方并没有说出他想要的方略,但是,作为属下,可不能太高瞻远瞩了,那会喧宾夺主的,鲜卑不比南朝,没有什么大义名分的,谁强谁当老大,所以要是这位弟弟强大了,自己的王位就要遇到挑战了,还是笨一点的好。
“我们被动挨打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用老办法主动进攻,因粮于敌,所以我决定,太子监国,侍中高允坐镇洛阳,负责供应后勤工作,我亲自挂帅,统军十万攻打汝南,奚他观为先锋,领一万骑军紧逼陈郡,另外,拓跋崇,你带着拓跋仁为偏师,主攻山东路,许你为河北道山东道大总管,可调动当地全部人吗,南宫博宇和司马楚之全都归你调动。”
“遵旨!”几个人领命下去执行。
打仗这种事不是吃饭,就算是吃饭,炒菜也要等半小时,有时候人多还要等座位,所以虽然安排下去了,但是战争筹备可是要大费周章的,尤其是骑兵要吃草料,那准备起来就比较麻烦,所以林林总总的折腾了三个月,眼看都快入冬了才完事儿,当然,这消息早就传到刘宋了,刘义隆听说了也就没啥争议了,备战吧。
太子一系也发不出声音来了,人家打来你还不准备,那是要投降吗,太子代表的是江南世家的利益,不喜欢打仗,并不是要卖国求荣。
既然人家打过来了,自然要准备迎战,刘义隆命令武陵王刘骏统领大军五万,总督豫州济州等等诸州人马驰援汝南。然后命令衡阳王刘义季总督山东河北诸路人马,准备抵抗拓跋崇的扫荡。
就这样,刘义季前出到了兖州,同时委派青州刺史杨茁率领三万人准备迎战,然后,杨小瓜早就计划好了,现在有了机会,立刻老实不客气率军渡河,直扑乐陵县,要把自己的乐陵郡南北补齐。大战拉开序幕。
杨小瓜的动作并不是很快,似乎要留给对方做反应的时间,所以,等到他慢吞吞的来到黄河边上的时候,和司马楚之的大军就碰个正着。
司马楚之大军沿河列阵,很明显,这是要半渡而击了,司马楚之是晋朝的后代,因为刘宋创始人刘裕推翻了南晋,所以毫不犹豫的举家投降了鲜卑的奚斤,然后被北魏厚待,加官进爵已经做到了琅琊王的位置,比奚斤的儿子奚他观的公爵还要高,当然了,民族不同,爵位的含金量也不一样,他的王爵工资虽然高,但是不会有鲜卑本族人那么受信任,这也是理所应当的。那个年代没有汉奸这个说法,各部分势力之间互相投降也很常见,也就没人用大义名分要求司马家,这也是各大世家为什么改朝换代甚至民族纠纷的时候从来没有是非只有利益的根本原因,三观没建立起来。
司马家作为传统的世家,皇室后裔,自然不会投降刘宋,司马楚之带兵的风格也和鲜卑人不一样,和刘宋差不多,以步兵为主,骑兵弓弩兵为辅助,也有一部分水军,沿河游弋,与青州的水军相抗衡。此时的司马楚之已经六十岁了,苍髯鹤发,身体雄壮,颇有一丝名将的风采,当年,他投降鲜卑,带大军进攻金墉关,围困将近一年,最后击杀刘宋大将王康,可以说和刘宋之间有血海深仇,此番接战,虽然是同为汉族,但是绝对没有和平的可能,直接就是死掐。
司马家三兄弟,沿着阵前跃马扬威,不可一世,大有沈腾那句,“你过来呀”的气势。
杨小瓜立马在阵中,他不是先锋,没兴趣去前边出风头,用鞭子指着对面的老将问自己的身边人,“那个老将就是传说中的司马楚之么?”
有知道情况的文官回答,“不错,正是此老。”
“听说连高祖(刘裕)都很忌讳这个家伙?他很强大么?”杨小瓜又问。
“不错,此老甚为勇猛,刺史大人需要小心应付。”
“嗯,可惜了,自古美人如名将,不使人间见白头。此人已经看见白头了,所以此生无憾了,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杨小瓜盖棺定论。这时候的杨小瓜已经二十五岁,旭日东升的年纪,自然不会像十一二岁时候那么谦虚,言语中充满了霸气。
他开口吩咐道,“吩咐水军,给我用霹雳车集中轰击北岸的司马家中军,务必迫使他们的中军后退,南岸的所有霹雳车也全都拉上去,一定要给他们一点教训,叫他们知道什么是重火力。”
一声令下,南北朝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伪热兵器战斗方式第一次出现在众人眼前,上千架大中小型投石车集中在南岸,那真的是万炮齐发,根本也不需要瞄准,就是地毯式轰炸,一顿不要命的猛砸,一般的投石车都是用石块或者石球进行投掷,无论是制作石块还是磨制圆球都是很费时间的,而杨小瓜则是另辟蹊径,他是学化学的,当然知道单纯硬度而言,陶瓷比起花岗岩来毫不逊色,甚至要强大很多,所以现代防弹衣都是陶瓷的,连小号穿甲弹都很难击穿硬质陶瓷,而这些东西的配方和炼制方案对于拥有现代化学知识的杨小瓜和拥有疯子化学家格格巫的杨小瓜来说,能算是问题吗,当然不算。炼制标准的陶瓷球而已,就是一堆陶土之类的玩意,俺们大山东啥没有呀,自然是不缺这些,要说瓷器那要特殊的高岭土,陶器,简直就是小儿科吗,正经开窑炼制,要不了几天就一大堆,可比制作石弹容易得多了,所以就这么一顿狠砸,连着砸了一个时辰,打得对岸的军阵尘土飞扬,飞沙蔽日,一开始还有惨叫和哭嚎之声,后来就啥都没有了,只有陶瓷球落地的轰隆声,司马家的士兵哪见过这种阵仗,根本不听军官的吆喝,转身就跑,在中军的司马楚之其实是有安排督战队的,但是没用,这样子你想靠杀人立威,那是门都没有,甚至还有士兵拔刀和督战队打了起来,然后督战队自己也跑了。在阵前跃马扬鞭的司马三兄弟也是见势不妙,转身就跑,那叫一个快呀。
但是南岸这边可不管那一套,就是没头没脑的一顿爆锤,直到打完了一个基数,这才停下来修整,有设备损坏的拉回来维修,水军搭设浮桥,大队人马稳稳当当过河,什么半渡而击了,都啥年代还玩这一套,老掉牙了。
其实这种攻击方式是取了巧了,毕竟投石车是冷兵器,完全靠机械力量投射距离有限,如果是平原野战,在后方发挥不了多大威力,现在因为有水军保护和河道阻隔,所以可以毫不顾忌的放到最前沿轰炸而不担心被对方步兵攻击损毁,这其中的窍门,杨小瓜是知道的,司马楚之自然是不知道了,他一个吟诗作赋的文人哪里懂这些科学,知识改变命运呀。
虽然这边的投石车已经停止了轰炸,但是司马家的军队已经吓破了胆,只能远远地躲到石炮射击不到的地方看着杨家的步骑稳稳当当的走上浮桥,渡过黄河,然后从容列阵。
杨家大军,的前军是一万步兵方阵,长枪兵夹杂着跳荡兵,中军是五千弓弩手,后边是五千刀盾兵断后,左右两翼是各自有五千轻骑兵掠阵,随时可能找到敌人的破绽发出突击。
大阵列好了,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杨家士兵可是一丝一毫都不慌张,也不进攻,就等着后边送吃喝上来,然后是一队一队从前往后坐下开饭,坐下了,长矛依旧支在架子上,随时准备着敌人上来骚扰,因为是一队一队的吃饭,所以并没有影响全军的阵列,就是时间比较长而已。
司马楚之那也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了,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刻派轻骑兵过来骚扰,结果,杨家骑兵也不是吃素的,立刻迎上去厮杀,司马家因为是汉族,所以在北魏的发展受限制,真正的骑兵不多,虽然战力不俗,但是真的打不过人多势众而且在塞北多年来游猎的杨家骑兵,这杨家早就借助商旅的力量在河北与东北交界的蛮族聚居区建筑了城市,所以也趁机招募了足够的靺鞨骑兵,自家的汉族骑兵在那里也没少参与战斗,早就偷偷地训练出数万精锐,只是一直藏拙,不方便拿出来罢了,现在其实也只是拿出来了一小部分,其余的还驻守在黄骅、北平、蓟州、热河等地,招兵买马发展势力,还有了不少宗教狂热分子,这当然是花重金买来的红衣大主教约翰的功劳。他在文治方面绝对是一把好手,而宗教这东西,越是不识字的蛮族,越容易推广而且狂热,就是一帮爱干活爱打架很听话的疯子,拿来在战争时期当敢死队真的很绝妙。双方刚一交战就看出来差距了,杨家骑兵呼啸着和司马家骑兵撞在了一起,仿佛一群大猩猩遇到了一群幼儿园儿童,那就不是战斗,是欺负人,司马家的骑兵一触即溃,双方刚一接触,司马家骑兵就有百余名被斩下马来,剩下的在杨家骑兵雨点般的箭矢射击下,也是毫无还手之力,只有转身逃走。杨家骑兵也不追赶,在战场上打了个旋,摆足了poSE,得意洋洋的归队,反正他们的任务只是赶走苍蝇,给步兵创造吃饭的时间,其他的暂时不用考虑。
司马楚之很有一点沮丧,自从他十几岁参军以来,就没有打过这种窝囊仗,他都六十岁了,人家主帅才二十出头,但是怎么看都像是人家在玩弄小孩子一样玩弄他,他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光挨打够不到敌人的状况真的是太憋屈了,现在他终于理解当年死守金墉关的王康的心理感受了,真的很窝囊,让人憋闷的想吐血。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现在终于轮到司马楚之享受这种待遇了,司马楚之不管多不服气,也只能忍耐,为了眼不见心不烦,也为了保存士气,司马楚之不得不勒令部队再次后退了五里,脱离了和青州军队的直接接触。他也是挺幸运的,青州军队还在有条不紊的吃午饭,没有追击他的意思,否则在对方的压迫之下,很难说他的阵型会不会崩溃,从而把后退变成溃逃。
杨小瓜当然看到了对方的撤退,但是他更知道对方阵型没散,只是后退而已,虽然对方士气不足,也不马上到达崩溃点,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老老实实的吃饭为妙,反正对方大中午的饿着肚子,士气只会低落不会上升,等对方看到己方吃饱喝足好整以暇的进攻的时候,就是士气最低点。不见鬼子不挂弦,不见兔子不撒鹰,打仗是细致活,急不得。
就这样,司马家士兵眼睁睁的看着对方用了足足一个时辰才吃完了午饭,然后一个个坐在那里剔牙缝,聊天打屁消化食物,而自己还饿着肚子,这件事简直是侮辱兵格。士气果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低落下去,不停地向下走。
又过了半个时辰,杨家军队终于完美的满血复活,然后整顿队形,缓步向前,压向敌阵,一步接着一步,随着战鼓的敲击,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司马家士兵的心脏上。“咚、咚、咚、咚。”
不能这样下去了,司马楚之暗暗对自己说,必须扭转这种情况,但是怎么扭转呢?司马楚之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单挑,利用大将的个人勇力取得胜利,来扭转士气,但是这能行得通么?司马楚之觉得可以,他有这个信心,自家三个儿子素来以个人武力值名扬西北,就算是和鲜卑那些蛮子比起来也是不落下风,毕竟鲜卑人就是仗着身体条件好,力气大,骑射能力强,这才取得了半壁江山,真要比起武功的玄奥,怎么能和我们大晋王朝的皇家秘传相比呢。
想到这里,司马楚之吩咐道:“宝胤,你们三个去挑战一下,看看对方的虚实。”
“遵命!”司马宝胤三兄弟抱拳,然后上马,各带着本部人马成一个品字形,冲向青州大军。
这个武将单挑,其实和小说里是不同的,小说里说的,一帮士兵在那里看热闹,两个将军在战场上一打一整天,那就是侮辱智商了,只有春秋战国时候才偶尔有这种情况,那也是战车对决,三对三,不是一对一,后来发明胡服骑射,骑兵走上了战场,所谓的单挑就变成了武将率领一队骑兵冲阵(也有步兵冲阵的,但是很少见)对方一队人阻截,顺便较量一下这种情况,比如三国的关老爷斩颜良诛文丑就是这种情况,赵子龙七进七出也差不多。
但是这种情况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如果人家武将阵列整齐,你根本冲不进来,那就是很可笑的事情了,就是一个鸡蛋撞石头的结局。而这一次,青州军的阵列够不够整齐呢,当然够了,杨小瓜打仗,从来不会给人冲阵的机会,除非是自己冲别人。
司马三兄弟带着人马来到阵前,一看人家青州军阵列整齐,无法冲阵,只好带队伍在阵前盘旋示威,以求对方应战。
这种情况,如果是别人,也就不理他,直接碾过去,不过杨小瓜现在其实目的是要拖时间,他不想深入敌境之后再遇到敌人主力,那样不安全,所以希望把敌人的有生力量尽量处理干净,所以,就决定配合对方,玩一把游戏,好给敌军的后队,也就是拓跋崇和拓跋仁所带的主力人马过来决战的机会。
看了看身边上的人,派谁去呢?于是杨小瓜就学着评书里的的台词问道,“哪位将军愿意去迎战敌军?”
左骑统领杨敢、右骑统领杰拉德还有前军大将杨荟都打算上去一试身手,多年来一直训练训练,就是很少上阵,一个个骨头都发痒了。至于说亲卫营的盘小雷等人则是不为所动,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主帅,主帅到哪里就去哪里,对于立功什么的反而没有这些大将那么迫切。
杨小瓜看看几个人,就吩咐道,“杨荟,你和杨敢好久没上战场了,就去活动活动吧,杰拉德骑士,你带着骑士团前压,不用主动进攻,如果他们遇到麻烦的时候再去救援。”
“遵命!”三个人各自回去,先安排副手代替自己指挥大军,这是必须的,要不然遇到突袭就乱套了,然后才各带着三百亲兵来到阵前迎战。
杨荟这时候已经快三十岁了,正在壮年,发育的也很壮实,肚大腰圆的,还一脸的络腮胡子,有一点三国张飞的意思了,再加上乌骓马和丈八蛇矛,那就是活脱脱的张翼德了,他首当其冲,催马拧抢直取司马宝胤。
司马宝胤也不含糊,骑着白马拿着长槊过来迎战,两个人就比划起来了。杨荟多年来名气不显,但是那也是杨家人才太多,他又很少出头露脸,所以被压住了,实际上在年轻的时候他就是杨家众人中的佼佼者,要不是杨小瓜一直不肯做官,导致的他们都被压制,早就名扬四方了,现在这种国战,对上的又是皇帝最痛恨的司马家,那不借机会扬名立万,就太傻了。所以这一次抖擞精神,要把敌人斩于马下。
两个人一动手,发现双方都不简单,司马宝胤也是鲜卑一方着名的武将,枪法绝伦,在西北边陲斩将夺旗,柔然人也很畏惧的角色,不过,杨荟更强大些,杨家不遗余力的多年培养,再加上杨小瓜这个弟弟的比较,叫他没办法不拼命,某种角度上讲,杨小瓜这种bUG般的存在是杨家年轻一代人的悲哀,太不给人活路了,降维打击呢。不管怎样,杨荟的勇猛确实能够压住司马宝胤一头,无论是力量和技巧都远在对方之上,双方只打了三个来回,司马宝胤就不行了,一个没注意就被杨荟一枪扫落马下,生擒活抓。士兵们鼓噪叫好,杨小瓜也吩咐说擂鼓助威,鼓声大震,青州兵的叫喊声更大了。
“我们被动挨打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用老办法主动进攻,因粮于敌,所以我决定,太子监国,侍中高允坐镇洛阳,负责供应后勤工作,我亲自挂帅,统军十万攻打汝南,奚他观为先锋,领一万骑军紧逼陈郡,另外,拓跋崇,你带着拓跋仁为偏师,主攻山东路,许你为河北道山东道大总管,可调动当地全部人吗,南宫博宇和司马楚之全都归你调动。”
“遵旨!”几个人领命下去执行。
打仗这种事不是吃饭,就算是吃饭,炒菜也要等半小时,有时候人多还要等座位,所以虽然安排下去了,但是战争筹备可是要大费周章的,尤其是骑兵要吃草料,那准备起来就比较麻烦,所以林林总总的折腾了三个月,眼看都快入冬了才完事儿,当然,这消息早就传到刘宋了,刘义隆听说了也就没啥争议了,备战吧。
太子一系也发不出声音来了,人家打来你还不准备,那是要投降吗,太子代表的是江南世家的利益,不喜欢打仗,并不是要卖国求荣。
既然人家打过来了,自然要准备迎战,刘义隆命令武陵王刘骏统领大军五万,总督豫州济州等等诸州人马驰援汝南。然后命令衡阳王刘义季总督山东河北诸路人马,准备抵抗拓跋崇的扫荡。
就这样,刘义季前出到了兖州,同时委派青州刺史杨茁率领三万人准备迎战,然后,杨小瓜早就计划好了,现在有了机会,立刻老实不客气率军渡河,直扑乐陵县,要把自己的乐陵郡南北补齐。大战拉开序幕。
杨小瓜的动作并不是很快,似乎要留给对方做反应的时间,所以,等到他慢吞吞的来到黄河边上的时候,和司马楚之的大军就碰个正着。
司马楚之大军沿河列阵,很明显,这是要半渡而击了,司马楚之是晋朝的后代,因为刘宋创始人刘裕推翻了南晋,所以毫不犹豫的举家投降了鲜卑的奚斤,然后被北魏厚待,加官进爵已经做到了琅琊王的位置,比奚斤的儿子奚他观的公爵还要高,当然了,民族不同,爵位的含金量也不一样,他的王爵工资虽然高,但是不会有鲜卑本族人那么受信任,这也是理所应当的。那个年代没有汉奸这个说法,各部分势力之间互相投降也很常见,也就没人用大义名分要求司马家,这也是各大世家为什么改朝换代甚至民族纠纷的时候从来没有是非只有利益的根本原因,三观没建立起来。
司马家作为传统的世家,皇室后裔,自然不会投降刘宋,司马楚之带兵的风格也和鲜卑人不一样,和刘宋差不多,以步兵为主,骑兵弓弩兵为辅助,也有一部分水军,沿河游弋,与青州的水军相抗衡。此时的司马楚之已经六十岁了,苍髯鹤发,身体雄壮,颇有一丝名将的风采,当年,他投降鲜卑,带大军进攻金墉关,围困将近一年,最后击杀刘宋大将王康,可以说和刘宋之间有血海深仇,此番接战,虽然是同为汉族,但是绝对没有和平的可能,直接就是死掐。
司马家三兄弟,沿着阵前跃马扬威,不可一世,大有沈腾那句,“你过来呀”的气势。
杨小瓜立马在阵中,他不是先锋,没兴趣去前边出风头,用鞭子指着对面的老将问自己的身边人,“那个老将就是传说中的司马楚之么?”
有知道情况的文官回答,“不错,正是此老。”
“听说连高祖(刘裕)都很忌讳这个家伙?他很强大么?”杨小瓜又问。
“不错,此老甚为勇猛,刺史大人需要小心应付。”
“嗯,可惜了,自古美人如名将,不使人间见白头。此人已经看见白头了,所以此生无憾了,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杨小瓜盖棺定论。这时候的杨小瓜已经二十五岁,旭日东升的年纪,自然不会像十一二岁时候那么谦虚,言语中充满了霸气。
他开口吩咐道,“吩咐水军,给我用霹雳车集中轰击北岸的司马家中军,务必迫使他们的中军后退,南岸的所有霹雳车也全都拉上去,一定要给他们一点教训,叫他们知道什么是重火力。”
一声令下,南北朝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伪热兵器战斗方式第一次出现在众人眼前,上千架大中小型投石车集中在南岸,那真的是万炮齐发,根本也不需要瞄准,就是地毯式轰炸,一顿不要命的猛砸,一般的投石车都是用石块或者石球进行投掷,无论是制作石块还是磨制圆球都是很费时间的,而杨小瓜则是另辟蹊径,他是学化学的,当然知道单纯硬度而言,陶瓷比起花岗岩来毫不逊色,甚至要强大很多,所以现代防弹衣都是陶瓷的,连小号穿甲弹都很难击穿硬质陶瓷,而这些东西的配方和炼制方案对于拥有现代化学知识的杨小瓜和拥有疯子化学家格格巫的杨小瓜来说,能算是问题吗,当然不算。炼制标准的陶瓷球而已,就是一堆陶土之类的玩意,俺们大山东啥没有呀,自然是不缺这些,要说瓷器那要特殊的高岭土,陶器,简直就是小儿科吗,正经开窑炼制,要不了几天就一大堆,可比制作石弹容易得多了,所以就这么一顿狠砸,连着砸了一个时辰,打得对岸的军阵尘土飞扬,飞沙蔽日,一开始还有惨叫和哭嚎之声,后来就啥都没有了,只有陶瓷球落地的轰隆声,司马家的士兵哪见过这种阵仗,根本不听军官的吆喝,转身就跑,在中军的司马楚之其实是有安排督战队的,但是没用,这样子你想靠杀人立威,那是门都没有,甚至还有士兵拔刀和督战队打了起来,然后督战队自己也跑了。在阵前跃马扬鞭的司马三兄弟也是见势不妙,转身就跑,那叫一个快呀。
但是南岸这边可不管那一套,就是没头没脑的一顿爆锤,直到打完了一个基数,这才停下来修整,有设备损坏的拉回来维修,水军搭设浮桥,大队人马稳稳当当过河,什么半渡而击了,都啥年代还玩这一套,老掉牙了。
其实这种攻击方式是取了巧了,毕竟投石车是冷兵器,完全靠机械力量投射距离有限,如果是平原野战,在后方发挥不了多大威力,现在因为有水军保护和河道阻隔,所以可以毫不顾忌的放到最前沿轰炸而不担心被对方步兵攻击损毁,这其中的窍门,杨小瓜是知道的,司马楚之自然是不知道了,他一个吟诗作赋的文人哪里懂这些科学,知识改变命运呀。
虽然这边的投石车已经停止了轰炸,但是司马家的军队已经吓破了胆,只能远远地躲到石炮射击不到的地方看着杨家的步骑稳稳当当的走上浮桥,渡过黄河,然后从容列阵。
杨家大军,的前军是一万步兵方阵,长枪兵夹杂着跳荡兵,中军是五千弓弩手,后边是五千刀盾兵断后,左右两翼是各自有五千轻骑兵掠阵,随时可能找到敌人的破绽发出突击。
大阵列好了,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杨家士兵可是一丝一毫都不慌张,也不进攻,就等着后边送吃喝上来,然后是一队一队从前往后坐下开饭,坐下了,长矛依旧支在架子上,随时准备着敌人上来骚扰,因为是一队一队的吃饭,所以并没有影响全军的阵列,就是时间比较长而已。
司马楚之那也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了,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刻派轻骑兵过来骚扰,结果,杨家骑兵也不是吃素的,立刻迎上去厮杀,司马家因为是汉族,所以在北魏的发展受限制,真正的骑兵不多,虽然战力不俗,但是真的打不过人多势众而且在塞北多年来游猎的杨家骑兵,这杨家早就借助商旅的力量在河北与东北交界的蛮族聚居区建筑了城市,所以也趁机招募了足够的靺鞨骑兵,自家的汉族骑兵在那里也没少参与战斗,早就偷偷地训练出数万精锐,只是一直藏拙,不方便拿出来罢了,现在其实也只是拿出来了一小部分,其余的还驻守在黄骅、北平、蓟州、热河等地,招兵买马发展势力,还有了不少宗教狂热分子,这当然是花重金买来的红衣大主教约翰的功劳。他在文治方面绝对是一把好手,而宗教这东西,越是不识字的蛮族,越容易推广而且狂热,就是一帮爱干活爱打架很听话的疯子,拿来在战争时期当敢死队真的很绝妙。双方刚一交战就看出来差距了,杨家骑兵呼啸着和司马家骑兵撞在了一起,仿佛一群大猩猩遇到了一群幼儿园儿童,那就不是战斗,是欺负人,司马家的骑兵一触即溃,双方刚一接触,司马家骑兵就有百余名被斩下马来,剩下的在杨家骑兵雨点般的箭矢射击下,也是毫无还手之力,只有转身逃走。杨家骑兵也不追赶,在战场上打了个旋,摆足了poSE,得意洋洋的归队,反正他们的任务只是赶走苍蝇,给步兵创造吃饭的时间,其他的暂时不用考虑。
司马楚之很有一点沮丧,自从他十几岁参军以来,就没有打过这种窝囊仗,他都六十岁了,人家主帅才二十出头,但是怎么看都像是人家在玩弄小孩子一样玩弄他,他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光挨打够不到敌人的状况真的是太憋屈了,现在他终于理解当年死守金墉关的王康的心理感受了,真的很窝囊,让人憋闷的想吐血。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现在终于轮到司马楚之享受这种待遇了,司马楚之不管多不服气,也只能忍耐,为了眼不见心不烦,也为了保存士气,司马楚之不得不勒令部队再次后退了五里,脱离了和青州军队的直接接触。他也是挺幸运的,青州军队还在有条不紊的吃午饭,没有追击他的意思,否则在对方的压迫之下,很难说他的阵型会不会崩溃,从而把后退变成溃逃。
杨小瓜当然看到了对方的撤退,但是他更知道对方阵型没散,只是后退而已,虽然对方士气不足,也不马上到达崩溃点,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老老实实的吃饭为妙,反正对方大中午的饿着肚子,士气只会低落不会上升,等对方看到己方吃饱喝足好整以暇的进攻的时候,就是士气最低点。不见鬼子不挂弦,不见兔子不撒鹰,打仗是细致活,急不得。
就这样,司马家士兵眼睁睁的看着对方用了足足一个时辰才吃完了午饭,然后一个个坐在那里剔牙缝,聊天打屁消化食物,而自己还饿着肚子,这件事简直是侮辱兵格。士气果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低落下去,不停地向下走。
又过了半个时辰,杨家军队终于完美的满血复活,然后整顿队形,缓步向前,压向敌阵,一步接着一步,随着战鼓的敲击,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司马家士兵的心脏上。“咚、咚、咚、咚。”
不能这样下去了,司马楚之暗暗对自己说,必须扭转这种情况,但是怎么扭转呢?司马楚之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单挑,利用大将的个人勇力取得胜利,来扭转士气,但是这能行得通么?司马楚之觉得可以,他有这个信心,自家三个儿子素来以个人武力值名扬西北,就算是和鲜卑那些蛮子比起来也是不落下风,毕竟鲜卑人就是仗着身体条件好,力气大,骑射能力强,这才取得了半壁江山,真要比起武功的玄奥,怎么能和我们大晋王朝的皇家秘传相比呢。
想到这里,司马楚之吩咐道:“宝胤,你们三个去挑战一下,看看对方的虚实。”
“遵命!”司马宝胤三兄弟抱拳,然后上马,各带着本部人马成一个品字形,冲向青州大军。
这个武将单挑,其实和小说里是不同的,小说里说的,一帮士兵在那里看热闹,两个将军在战场上一打一整天,那就是侮辱智商了,只有春秋战国时候才偶尔有这种情况,那也是战车对决,三对三,不是一对一,后来发明胡服骑射,骑兵走上了战场,所谓的单挑就变成了武将率领一队骑兵冲阵(也有步兵冲阵的,但是很少见)对方一队人阻截,顺便较量一下这种情况,比如三国的关老爷斩颜良诛文丑就是这种情况,赵子龙七进七出也差不多。
但是这种情况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如果人家武将阵列整齐,你根本冲不进来,那就是很可笑的事情了,就是一个鸡蛋撞石头的结局。而这一次,青州军的阵列够不够整齐呢,当然够了,杨小瓜打仗,从来不会给人冲阵的机会,除非是自己冲别人。
司马三兄弟带着人马来到阵前,一看人家青州军阵列整齐,无法冲阵,只好带队伍在阵前盘旋示威,以求对方应战。
这种情况,如果是别人,也就不理他,直接碾过去,不过杨小瓜现在其实目的是要拖时间,他不想深入敌境之后再遇到敌人主力,那样不安全,所以希望把敌人的有生力量尽量处理干净,所以,就决定配合对方,玩一把游戏,好给敌军的后队,也就是拓跋崇和拓跋仁所带的主力人马过来决战的机会。
看了看身边上的人,派谁去呢?于是杨小瓜就学着评书里的的台词问道,“哪位将军愿意去迎战敌军?”
左骑统领杨敢、右骑统领杰拉德还有前军大将杨荟都打算上去一试身手,多年来一直训练训练,就是很少上阵,一个个骨头都发痒了。至于说亲卫营的盘小雷等人则是不为所动,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主帅,主帅到哪里就去哪里,对于立功什么的反而没有这些大将那么迫切。
杨小瓜看看几个人,就吩咐道,“杨荟,你和杨敢好久没上战场了,就去活动活动吧,杰拉德骑士,你带着骑士团前压,不用主动进攻,如果他们遇到麻烦的时候再去救援。”
“遵命!”三个人各自回去,先安排副手代替自己指挥大军,这是必须的,要不然遇到突袭就乱套了,然后才各带着三百亲兵来到阵前迎战。
杨荟这时候已经快三十岁了,正在壮年,发育的也很壮实,肚大腰圆的,还一脸的络腮胡子,有一点三国张飞的意思了,再加上乌骓马和丈八蛇矛,那就是活脱脱的张翼德了,他首当其冲,催马拧抢直取司马宝胤。
司马宝胤也不含糊,骑着白马拿着长槊过来迎战,两个人就比划起来了。杨荟多年来名气不显,但是那也是杨家人才太多,他又很少出头露脸,所以被压住了,实际上在年轻的时候他就是杨家众人中的佼佼者,要不是杨小瓜一直不肯做官,导致的他们都被压制,早就名扬四方了,现在这种国战,对上的又是皇帝最痛恨的司马家,那不借机会扬名立万,就太傻了。所以这一次抖擞精神,要把敌人斩于马下。
两个人一动手,发现双方都不简单,司马宝胤也是鲜卑一方着名的武将,枪法绝伦,在西北边陲斩将夺旗,柔然人也很畏惧的角色,不过,杨荟更强大些,杨家不遗余力的多年培养,再加上杨小瓜这个弟弟的比较,叫他没办法不拼命,某种角度上讲,杨小瓜这种bUG般的存在是杨家年轻一代人的悲哀,太不给人活路了,降维打击呢。不管怎样,杨荟的勇猛确实能够压住司马宝胤一头,无论是力量和技巧都远在对方之上,双方只打了三个来回,司马宝胤就不行了,一个没注意就被杨荟一枪扫落马下,生擒活抓。士兵们鼓噪叫好,杨小瓜也吩咐说擂鼓助威,鼓声大震,青州兵的叫喊声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