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第201章 易京战场
陈炎治下青州总人口不足百万,这还是他收拢了十几万黄巾贼和流民、又数年引徐州琅琊、冀州渤海的人口入青州的结果。如果不是他收拢了这些人,青州总人口最多不会超过七十万人口。他不知道现在渤海有多少人口,但想来四五十万还是有的吧?
“但袁绍驻军南皮,不过一万兵力。”
“此乃钱粮不充裕所致,早年袁绍根基在渤海,招募了数万士兵,而后到邺城,渤海久经战乱,这颜良驻军南皮有数年,亦不擅长治理地方,民生凋敝,导致钱粮缺乏。”
“南皮驻军一万,我军攻破南皮,不过获得万余石粮食,只够士兵吃几个月,勉强撑过冬季,也就说明,南皮的粮草不足,撑不到夏秋收,可能还得靠袁绍从邺城方向调拨。”
“袁绍长年交战,与公孙瓒对峙数年,粮食损耗极大,在青州方向,屡屡败于我军之手,每次战败我军都会缴获不少粮食,想必袁绍粮食收入也不宽裕。”
田豫这番分析倒是有些道理。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渤海粮食缺乏,是因为袁绍易京的军队,其粮草有一部分由渤海供应,这才导致渤海粮食不足。袁绍也就不敢在渤海招兵买马,只是始终保留一万大军。
“州牧粮草充足,自然可以招募更多士兵,来补充兵力。今冬季即便来临,渤海流民甚多,流落在外,州牧正好可以将这些流民招入军中。”田豫之意是说,流民过冬不易,大多可能都愿意入军中当兵。
“嗯!田让之言有理。”陈炎想了想,点了点头,又问:“只是,我军刚据渤海,就招募士兵,只怕人心不稳。”
“这倒是有些问题,但州牧亦无须过于忧虑,近年来,不少渤海百姓南下到青州,足以证明在渤海人的心中,州牧乃明主,甚至超过袁绍,此亦是民心所向,且,这次招募士兵的目标是流民,将流民安置好,对渤海的平稳亦是至关重要。”
陈炎再无疑虑:“好,就按国让之意,在渤海招募士兵,先招募五千兵力,集于南皮,加强训练,等待出兵良机,子龙率千余骑兵,留守南皮,整合收拢的降兵,保持兵力两千。”
“此战缴获千余匹战马,都归子龙调配,扩大骑马规模为两千人,另外,我会派王彦云前来南皮,助子龙招募士兵,先招五千人,国让代我去一趟幽州渔阳,见一见鲜于辅,今我占据渤海,与渔阳比邻,我无意与鲜于辅为敌,需与之结交,搞好关系。”
“诸位,渤海刚据,人心不稳,有劳诸位了。”
赵云、田豫起了身:“愿为州牧效力。”
渤海诸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
冀州河间国易京,建安三年九月下旬
公孙瓒在北方败于刘虞旧部阎柔、鲜于辅等人之后,又为了避免袁绍趁势北上,就在河间国易县筑城防守。
所筑之城,南临易水,挖壕沟十道环绕,堆积山丘,故称为“京”,高各五六丈,在上面筑营驻兵。中心山丘高达十丈,在上面建楼,公孙瓒自己住在楼上,总揽全局。外围建铁门,要是有文书往来,就把文书放在用绳子绑着的篮子里,再拉上来。
易京驻成后,公孙瓒以之为屏障,挡住了袁绍数次大军进犯,双方也因此对峙数年。两三年前,公孙瓒固守易京时,袁绍大军攻易京不下,就采取了田丰之计,攻打了易京周边各郡县,以诱使公孙瓒出兵支援,在野外交战。
公孙瓒并没有上当,而是仍固守易京,致使易京附近郡县全部落入袁绍手中。从此,公孙瓒的手下人离心离德,在战场上孤立无援,也处于明显的弱势。正因为如此,公孙瓒才向盟友张燕求援。
为了彻底地击败公孙瓒,袁绍也从邺城率军亲临易京战场,准备一举击败公孙瓒。袁绍大军一口气攻破易京之西,兵临易京下。这时,他得到消息,张燕有可能会出兵支援公孙瓒,对此恨得直咬牙。
总之,双方都感到已经快到决出胜负的时候了。
易京里面,黑山军未至,公孙瓒召集手下,商议黑山军到达之后,该怎么打这一仗,他正环顾手下诸将诸臣。
“诸位,今袁绍亲率大军,从邺城赶来,攻打易京,我已向黑山张燕求援,不日,张燕必率军而至,黑山军势大,袁绍两面受敌,必不能久攻易京,我料他会暂时撤出易京,若是如此,黑山军长途跋涉,徒劳无功呀。”
“需知黑山军数万兵力,粮草不济,时间长了,也只能退兵,待其退兵后,袁绍率军再至,我军仍孤立无援,难道还能再向张燕求援吗?故我想主动出骑兵,切断袁军后路,待黑山军到达之后,再率军反击袁军,反攻冀州,你们看如何?”
单经拱了拱手:“将军之言大善,袁绍攻易京,一向主动,我军被动防守,士气越发不振,此时正该主动出击,骑兵进军迅速,切断袁绍后路,便有机会击败袁绍大军。”
田楷也是支援公孙瓒:“若将军出兵,我愿为先锋。”
长史关靖连忙出来:“将军请谨慎,我以为不可。”
“不可?这是为何?”公孙瓒没想到关靖会反对,关靖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说起来,当初就是关靖向他献筑易京而守之策。
“我军久战,将士疲惫,战事不利,军中士气低落,将军部下将士无不怀离散之心,如今还能坚守,只是因为将士顾念全家老少皆在易京,又依赖将军在此主持大局,将士们深信将军会带着他们击退袁绍大军。”
关靖进一步解释:“今已是入秋,继续坚守,拖延时日,或许能使袁绍知难自退。如果将军主动率兵出城,易京无人作主,将士们必会惶恐不安,以为将军已经舍弃他们,届时军心涣散,敌军趁机来攻,易京只怕难以坚守,甚至会落入敌手。”
“但袁绍驻军南皮,不过一万兵力。”
“此乃钱粮不充裕所致,早年袁绍根基在渤海,招募了数万士兵,而后到邺城,渤海久经战乱,这颜良驻军南皮有数年,亦不擅长治理地方,民生凋敝,导致钱粮缺乏。”
“南皮驻军一万,我军攻破南皮,不过获得万余石粮食,只够士兵吃几个月,勉强撑过冬季,也就说明,南皮的粮草不足,撑不到夏秋收,可能还得靠袁绍从邺城方向调拨。”
“袁绍长年交战,与公孙瓒对峙数年,粮食损耗极大,在青州方向,屡屡败于我军之手,每次战败我军都会缴获不少粮食,想必袁绍粮食收入也不宽裕。”
田豫这番分析倒是有些道理。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渤海粮食缺乏,是因为袁绍易京的军队,其粮草有一部分由渤海供应,这才导致渤海粮食不足。袁绍也就不敢在渤海招兵买马,只是始终保留一万大军。
“州牧粮草充足,自然可以招募更多士兵,来补充兵力。今冬季即便来临,渤海流民甚多,流落在外,州牧正好可以将这些流民招入军中。”田豫之意是说,流民过冬不易,大多可能都愿意入军中当兵。
“嗯!田让之言有理。”陈炎想了想,点了点头,又问:“只是,我军刚据渤海,就招募士兵,只怕人心不稳。”
“这倒是有些问题,但州牧亦无须过于忧虑,近年来,不少渤海百姓南下到青州,足以证明在渤海人的心中,州牧乃明主,甚至超过袁绍,此亦是民心所向,且,这次招募士兵的目标是流民,将流民安置好,对渤海的平稳亦是至关重要。”
陈炎再无疑虑:“好,就按国让之意,在渤海招募士兵,先招募五千兵力,集于南皮,加强训练,等待出兵良机,子龙率千余骑兵,留守南皮,整合收拢的降兵,保持兵力两千。”
“此战缴获千余匹战马,都归子龙调配,扩大骑马规模为两千人,另外,我会派王彦云前来南皮,助子龙招募士兵,先招五千人,国让代我去一趟幽州渔阳,见一见鲜于辅,今我占据渤海,与渔阳比邻,我无意与鲜于辅为敌,需与之结交,搞好关系。”
“诸位,渤海刚据,人心不稳,有劳诸位了。”
赵云、田豫起了身:“愿为州牧效力。”
渤海诸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
冀州河间国易京,建安三年九月下旬
公孙瓒在北方败于刘虞旧部阎柔、鲜于辅等人之后,又为了避免袁绍趁势北上,就在河间国易县筑城防守。
所筑之城,南临易水,挖壕沟十道环绕,堆积山丘,故称为“京”,高各五六丈,在上面筑营驻兵。中心山丘高达十丈,在上面建楼,公孙瓒自己住在楼上,总揽全局。外围建铁门,要是有文书往来,就把文书放在用绳子绑着的篮子里,再拉上来。
易京驻成后,公孙瓒以之为屏障,挡住了袁绍数次大军进犯,双方也因此对峙数年。两三年前,公孙瓒固守易京时,袁绍大军攻易京不下,就采取了田丰之计,攻打了易京周边各郡县,以诱使公孙瓒出兵支援,在野外交战。
公孙瓒并没有上当,而是仍固守易京,致使易京附近郡县全部落入袁绍手中。从此,公孙瓒的手下人离心离德,在战场上孤立无援,也处于明显的弱势。正因为如此,公孙瓒才向盟友张燕求援。
为了彻底地击败公孙瓒,袁绍也从邺城率军亲临易京战场,准备一举击败公孙瓒。袁绍大军一口气攻破易京之西,兵临易京下。这时,他得到消息,张燕有可能会出兵支援公孙瓒,对此恨得直咬牙。
总之,双方都感到已经快到决出胜负的时候了。
易京里面,黑山军未至,公孙瓒召集手下,商议黑山军到达之后,该怎么打这一仗,他正环顾手下诸将诸臣。
“诸位,今袁绍亲率大军,从邺城赶来,攻打易京,我已向黑山张燕求援,不日,张燕必率军而至,黑山军势大,袁绍两面受敌,必不能久攻易京,我料他会暂时撤出易京,若是如此,黑山军长途跋涉,徒劳无功呀。”
“需知黑山军数万兵力,粮草不济,时间长了,也只能退兵,待其退兵后,袁绍率军再至,我军仍孤立无援,难道还能再向张燕求援吗?故我想主动出骑兵,切断袁军后路,待黑山军到达之后,再率军反击袁军,反攻冀州,你们看如何?”
单经拱了拱手:“将军之言大善,袁绍攻易京,一向主动,我军被动防守,士气越发不振,此时正该主动出击,骑兵进军迅速,切断袁绍后路,便有机会击败袁绍大军。”
田楷也是支援公孙瓒:“若将军出兵,我愿为先锋。”
长史关靖连忙出来:“将军请谨慎,我以为不可。”
“不可?这是为何?”公孙瓒没想到关靖会反对,关靖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说起来,当初就是关靖向他献筑易京而守之策。
“我军久战,将士疲惫,战事不利,军中士气低落,将军部下将士无不怀离散之心,如今还能坚守,只是因为将士顾念全家老少皆在易京,又依赖将军在此主持大局,将士们深信将军会带着他们击退袁绍大军。”
关靖进一步解释:“今已是入秋,继续坚守,拖延时日,或许能使袁绍知难自退。如果将军主动率兵出城,易京无人作主,将士们必会惶恐不安,以为将军已经舍弃他们,届时军心涣散,敌军趁机来攻,易京只怕难以坚守,甚至会落入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