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强汉 第19章 神医出手(2)
那些女子旁观者,都是这个时候被吓哭的。
看到这些女子胆怯哭泣,虽然华神医没有说什么,可他的一个弟子却轻声说道:“如果伤者是你的亲人,而不这样做,就无法救其性命。你会如何选择?是哭泣,还是勇敢地救治?”
此言一出,所有女子的眼泪竟然慢慢收了回去,都强忍着不适,看得更认真了。
华神医向自己的弟子提问:“切开伤口、清洗伤口,以及刮骨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马上就有弟子回答道:“一不要划破血管,二不要伤及筋骨,三不要碰触未患之处。”
华神医接着讲解:
划破血管,会导致伤者大出血。失血过多,九死一生。
伤及筋骨,尤其是大腿之筋,会让伤者痊愈后右腿再无法用力,成为残腿。
碰触未患之处,则是让伤者雪上加霜,伤情更加严重。
一边讲解着,一边再次让一个弟子上前,手持一根粗大的铁针,像缝补衣服一样,开始缝合伤口。
旁边有弟子为旁观者解说:这是羊肠线。用羊肠线缝合伤口,会加速伤口的愈合。而羊肠线会自行融化到新长出的血肉中。
全部完成后,两个弟子上前,开始包扎。包扎时,华神医还在指点着松紧、如何打结等细节。
然后,之前喂伤者麻沸散的那个弟子,没等伤者醒来,再次用水助伤者服下一粒药丸,据说叫“大蒜素丸”,是防止伤口发炎和继续化脓的。
他们出来时,那个伤者还没有醒来。
蔡成在华佗处整整三年,柳枝水、提炼大蒜素,早已经传授给了华佗。至于缝合用的羊肠线,那可是华佗自己的发明。
正讲解着,一位华神医的弟子走出大医堂,高声问道:“哪位是伤者的亲人?”
马上,一个满脸泪痕的中年妇人,牵着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迫不及待地问道:“我家男人能活下来吗?”
那弟子说:“我师尊出手,不仅能活,半月后就可以下地,两月后便可下田,误不了你家春耕。
“你们进去,用清水为伤者清洗全身。他的身上都臭了,对伤口影响很大。
“另外,你们可能要留在黄县,好方便每日来大医堂照料伤者。”
听到伤者不仅可以活命,而且两月后就能够下田,那女人捂着脸,“唔唔”地大哭出声。
这是喜悦的哭声,又是担惊受怕后的发泄。
那个十来岁的男孩恳求地望着那个弟子,说道:“如果要留下,就得住郡邸。可我们带的钱,可能……可能连诊费都不够……”他很紧张,话说得都结结巴巴的。
谁知道那个弟子直接开口说道:“放心,一会拿着大医堂的木牌,去郡邸登记,郡邸不会收费,而且每天还会免费供应一餐。大医堂可以让你们赊账,等你们有钱时,再来支付诊费便可。”
“哗……”围观之人全都喧嚣起来。
这……这世上竟还有如此好事?
大医堂竟然可以赊账!
赊账也就罢了,竟然不订立借据,不定下还钱之期。万一遇上心术不正之人,报个假名,然后杳无音讯,那大医堂早晚亏得开不下去。
正在大家议论纷纷,功曹走过来说道:“如果要赊账,需要在医吏那里登记。”
说着一招手,唤来一个郡吏,大声宣布:“这位就是郡府专门负责大医堂的医吏。”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原来真正的债主是郡府呀,难怪这么有底气。谁敢欺骗郡府,衙役必然会直接上门。
众人纷纷扬扬,都在赞扬郡府这是在造福一方。
神医坐实,措施利民。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马上报名,然后祈祷自家子弟能够被大医堂选中,才是最重要的。
大医堂收徒并没有限制住一百五十人。
因为来报名的太多了,而且两位神医筛选下来,实在舍不得那些不错的苗子,最后足足录取了一百六十三人,其中女子四十八人。
其中左家入选三位女子,直接让左谦笑的嘴都合不上了。
所有弟子,包括前来的一百多个稳婆,都被安置在大医堂左右的两个宅子中,而且要求稳婆平时为这些弟子煮饭。
等稳婆的短训结束后,会有专门配置的下人来照料这些学徒。毕竟这些学徒,最小的只有十三岁,确实无法照料自己。
不过,在招收学徒时,大医堂就有要求。所有学徒必须在一年内学会照料自己,否则将遣返回家。
报名者络绎不绝,可那些宣扬蔡家是借收养孤儿名义,搜刮大户粮食的那些大户,一片哀嚎。
他们发现,运送到郡府的孤儿,虽然足有一万三千人,但郡府早已有所安置。
不知道什么时候,郡府已经把城内的空置大宅,都租借了下来。
所以,那些孤儿并没有被安置进正在建设中的那个所谓的“孤儿院”,而是分别住进了那些宅院。
城里住不下的,以管氏为首的一些世家直接出手,把这些孤儿安置在自家在城外的农庄之中。
如此一来,别说安置一万多孤儿,哪怕是安置五万孤儿,都没有问题。
而且管氏还扬言,这是做善事。所以,一旦郡府的粮食不足,管氏和参与的大族自会向郡府捐献。
张神医的数位弟子,在一宽阔之处摆上桌子,开始为这些孤儿诊脉(防止孤儿中有患者),完成诊脉的,马上去旁边的郡吏处登记,最后由各个世家直接领走,安置到相应的去处。
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按此发展,怎么可能还有孤儿冻饿而死?
那些造谣蔡家的大户,已经发现自己落入彀中。脸面算是丢了个干净,而且一年后,他们还得向郡府捐献粮食。
真不知道这些大户是怎么想的,非要往蔡家头上扣屎盆子,结果咎由自取,反伤自身。
此计为蔡成所出,就是这个时候流传开的。
有了这近百万石的粮食做底,孤儿的生存自然不再成问题。
唯一留下的悬念,就是一年后,超过十五岁的孤儿,是否真能自食其力。这也是那些大户最后的希望。
看到这些女子胆怯哭泣,虽然华神医没有说什么,可他的一个弟子却轻声说道:“如果伤者是你的亲人,而不这样做,就无法救其性命。你会如何选择?是哭泣,还是勇敢地救治?”
此言一出,所有女子的眼泪竟然慢慢收了回去,都强忍着不适,看得更认真了。
华神医向自己的弟子提问:“切开伤口、清洗伤口,以及刮骨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马上就有弟子回答道:“一不要划破血管,二不要伤及筋骨,三不要碰触未患之处。”
华神医接着讲解:
划破血管,会导致伤者大出血。失血过多,九死一生。
伤及筋骨,尤其是大腿之筋,会让伤者痊愈后右腿再无法用力,成为残腿。
碰触未患之处,则是让伤者雪上加霜,伤情更加严重。
一边讲解着,一边再次让一个弟子上前,手持一根粗大的铁针,像缝补衣服一样,开始缝合伤口。
旁边有弟子为旁观者解说:这是羊肠线。用羊肠线缝合伤口,会加速伤口的愈合。而羊肠线会自行融化到新长出的血肉中。
全部完成后,两个弟子上前,开始包扎。包扎时,华神医还在指点着松紧、如何打结等细节。
然后,之前喂伤者麻沸散的那个弟子,没等伤者醒来,再次用水助伤者服下一粒药丸,据说叫“大蒜素丸”,是防止伤口发炎和继续化脓的。
他们出来时,那个伤者还没有醒来。
蔡成在华佗处整整三年,柳枝水、提炼大蒜素,早已经传授给了华佗。至于缝合用的羊肠线,那可是华佗自己的发明。
正讲解着,一位华神医的弟子走出大医堂,高声问道:“哪位是伤者的亲人?”
马上,一个满脸泪痕的中年妇人,牵着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迫不及待地问道:“我家男人能活下来吗?”
那弟子说:“我师尊出手,不仅能活,半月后就可以下地,两月后便可下田,误不了你家春耕。
“你们进去,用清水为伤者清洗全身。他的身上都臭了,对伤口影响很大。
“另外,你们可能要留在黄县,好方便每日来大医堂照料伤者。”
听到伤者不仅可以活命,而且两月后就能够下田,那女人捂着脸,“唔唔”地大哭出声。
这是喜悦的哭声,又是担惊受怕后的发泄。
那个十来岁的男孩恳求地望着那个弟子,说道:“如果要留下,就得住郡邸。可我们带的钱,可能……可能连诊费都不够……”他很紧张,话说得都结结巴巴的。
谁知道那个弟子直接开口说道:“放心,一会拿着大医堂的木牌,去郡邸登记,郡邸不会收费,而且每天还会免费供应一餐。大医堂可以让你们赊账,等你们有钱时,再来支付诊费便可。”
“哗……”围观之人全都喧嚣起来。
这……这世上竟还有如此好事?
大医堂竟然可以赊账!
赊账也就罢了,竟然不订立借据,不定下还钱之期。万一遇上心术不正之人,报个假名,然后杳无音讯,那大医堂早晚亏得开不下去。
正在大家议论纷纷,功曹走过来说道:“如果要赊账,需要在医吏那里登记。”
说着一招手,唤来一个郡吏,大声宣布:“这位就是郡府专门负责大医堂的医吏。”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原来真正的债主是郡府呀,难怪这么有底气。谁敢欺骗郡府,衙役必然会直接上门。
众人纷纷扬扬,都在赞扬郡府这是在造福一方。
神医坐实,措施利民。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马上报名,然后祈祷自家子弟能够被大医堂选中,才是最重要的。
大医堂收徒并没有限制住一百五十人。
因为来报名的太多了,而且两位神医筛选下来,实在舍不得那些不错的苗子,最后足足录取了一百六十三人,其中女子四十八人。
其中左家入选三位女子,直接让左谦笑的嘴都合不上了。
所有弟子,包括前来的一百多个稳婆,都被安置在大医堂左右的两个宅子中,而且要求稳婆平时为这些弟子煮饭。
等稳婆的短训结束后,会有专门配置的下人来照料这些学徒。毕竟这些学徒,最小的只有十三岁,确实无法照料自己。
不过,在招收学徒时,大医堂就有要求。所有学徒必须在一年内学会照料自己,否则将遣返回家。
报名者络绎不绝,可那些宣扬蔡家是借收养孤儿名义,搜刮大户粮食的那些大户,一片哀嚎。
他们发现,运送到郡府的孤儿,虽然足有一万三千人,但郡府早已有所安置。
不知道什么时候,郡府已经把城内的空置大宅,都租借了下来。
所以,那些孤儿并没有被安置进正在建设中的那个所谓的“孤儿院”,而是分别住进了那些宅院。
城里住不下的,以管氏为首的一些世家直接出手,把这些孤儿安置在自家在城外的农庄之中。
如此一来,别说安置一万多孤儿,哪怕是安置五万孤儿,都没有问题。
而且管氏还扬言,这是做善事。所以,一旦郡府的粮食不足,管氏和参与的大族自会向郡府捐献。
张神医的数位弟子,在一宽阔之处摆上桌子,开始为这些孤儿诊脉(防止孤儿中有患者),完成诊脉的,马上去旁边的郡吏处登记,最后由各个世家直接领走,安置到相应的去处。
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按此发展,怎么可能还有孤儿冻饿而死?
那些造谣蔡家的大户,已经发现自己落入彀中。脸面算是丢了个干净,而且一年后,他们还得向郡府捐献粮食。
真不知道这些大户是怎么想的,非要往蔡家头上扣屎盆子,结果咎由自取,反伤自身。
此计为蔡成所出,就是这个时候流传开的。
有了这近百万石的粮食做底,孤儿的生存自然不再成问题。
唯一留下的悬念,就是一年后,超过十五岁的孤儿,是否真能自食其力。这也是那些大户最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