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塑强汉 > 第228章 大汉之势(2)

三塑强汉 第228章 大汉之势(2)

    看到荀彧心情还是不好,蔡琰继续缓和氛围。“文若先生于青州半年有余,自是知道青州护民军的入军誓词中,有‘匡扶汉室’之词。

    “我青州在成公子的带领下,平黄巾,镇乌桓,去边患,富万民。所作所为,皆为大汉强盛。”

    蔡琰的用词可是“先生”,直接把荀彧抬高一大截。

    荀彧面色一凛,随之心中无比懊悔。

    自己为何来投效成公子?还不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皆为大汉。

    护民军誓词中的“匡扶大汉”,在青州也是深得人心。

    怎么自己见了成公子之后,文人的臭毛病还犯了,竟然试探起成公子来了。

    想到此处,荀彧一脸歉然,起身一礼。“公子彰汉之心,可昭日月。彧不该试探公子,还望恕罪。”

    “哈哈,文若兄这是哪里话?论天下大势,天子首当其冲,自是该论。其实,文若兄想来已知,你我之异,实则同工。”

    荀彧愣了一下,马上就明白了蔡成的语义。

    天子也是为万民,而成公子辅佐天子,同样是为万民,可不是异曲同工?

    蔡成不等荀彧再次道歉,马上说道:“还请文若兄继论天下之势,行知洗耳恭听。”

    荀彧知道蔡成这是在告诉他,是否忠君,留待后议。今天两人只论天下大势。

    荀彧连喝几口茶,整理了一下心情,重新开口。

    “站在大汉的角度,如今天下之势堪忧。

    “皇室疲弱,主少国疑。此为其首。

    “外患频扰,疆土丧失。此为其二。

    “国库空虚,无力赈民;民怨四起,狼烟遍地。此为其三。

    “朝臣怀私,朝纲不振。此为其四。

    “外戚内侍,两败俱伤;董卓丁原,对峙朝堂。此为其五。

    “州郡无声,隔岸观火;各存私念,忠汉者微。此为其六。

    “以上六点,必使大汉愈加凋敝,其势不再。”

    六点分析,都说到蔡成心里去了。

    蔡成心说:“你恐怕还不知道,或许此时董卓已经暗结吕布刺杀丁原。大汉之乱,才刚刚开始。”

    谁知蔡成的思绪刚起,门外传来童子军急迫的声音。

    “启禀主公,南边有急报。”

    蔡成皱了一下眉。

    我的心思就这么有力量吗?刚刚想起,就挑动了京都那边?

    “送进来。”蔡成平和地说道。

    诸葛亮反应快,小腿奔腾,已经跑出门去,取过急报,递于蔡成眼前。

    郭淮白了诸葛亮一眼。“哼,就你会来事儿。下次我必然抢行。”

    蔡成打开急报,游览了起来。

    荀彧在一旁惊诧。“怎么成公子这边信报都是用纸张传递的吗?”

    要知道,东汉末年,除世家大族、朝官州吏和戍边之将外,军队中根本不可能用纸张传信报。

    一则,纸张太贵,一般人用不起;

    二则,军中识字之人太少,不会写信报。

    三则,信报容易损坏,如遇上天降大雨,渗透到装盛信报的竹筒之中;或者容易丢失,如路遇匪寇,杀人夺物。

    马上荀彧就反应过来了。

    成公子拥有造纸作坊,而且还是大汉最为珍稀的左伯纸,哪里会用不起纸张?

    何况,他在青州就知道,不要说护民军,就连治安军之人,都是抽晚上的时间,去上大学堂的夜校,可见青州学风之盛。搞不好,护民军从上至下,所有将士都识字也说不定。

    还真被荀彧猜对了,护民军已经扫除了文盲,人人识字,人人读书。

    蔡成于青州隐忍三年多,可不是什么都没做。

    蔡成深信伟人的一句话: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不仅如此,护民军斥候还都学会了速写和拼音。用速写字符和拼音拼凑在一起的军报,保密性极佳,谁也看不懂。

    不过,由于拼音和速写,都已经开始普及,蔡成已经开始准备另一套军报方式了。

    在他离开青州前,已经成立了密码司,同样归于何山属下,每日都在研究如何简单便捷,又清晰明了地写密码信。

    密码司中人,全部来自青州孤儿院。

    他们有专门的研究地点。白天在大学堂学习,晚上回到住处,就开始研究密码。

    蔡成看完军报后,面色凝重,把军报递给了荀彧。

    荀彧接过之后,一脸懵。

    这是军报?

    这难道不是天书?

    这是欺负我看不懂吗?

    蔡成递给荀彧后,才反应过来,荀彧根本就看不懂。

    他对荀彧歉然一笑,然后取回军报,说:“小亮子,你来读。”

    诸葛亮开心地跑过来,接过军报,脆声读了起来。

    “京都急变。吕布刺丁原,投董卓。卓把持朝纲,一言蔽众,诛朝臣,废少帝,立献帝协。袁绍斥卓,后逃离京都,卓杀其叔父袁隗;曹操欲刺卓,未遂,逃出京都,被缉。”

    荀彧闻之,神色剧变。

    他本以为和以前一样,新帝已立,朝廷会慢慢回归正轨。

    虽然有董卓与丁原对峙于京都城内,但其他臣子自当稳定局势,重振朝纲,慢慢恢复大汉之秩序。

    谁知吕布贼子,竟然刺杀丁原,率军投靠董卓,使得京都内董卓一家独大,竟行废帝之事。

    而且还诛朝臣,立献帝。谁不知献帝本是陈留王,年方九岁,幼而无知。

    难道这大汉朝堂日后就要被董卓把持了吗?

    难道大汉真的气数已尽,万劫不复了吗?

    荀彧心生悲愤,正要开口说些什么,突然想到之前在作战室中,蔡成为他介绍的护民军部署。

    他诧异地望着一脸平静的蔡成,猛然瞪大眼睛。“公……公子,征……征南军团……为……为此而备?”

    “征南军团只保刘氏血脉,不敢参与朝堂废立之事。”蔡成淡淡地回答道。

    蔡成这是明确告诉荀彧,谁当皇帝我不管,但如果谁敢残害皇室之人,护民军必勤王。

    这也是护民军一直部署在并州高都,并未穿天井关、过河进京都的原因。

    荀彧长长吐了口气,神情缓和下来。

    如果行知公子知董卓会行废立之事,那就太惊煞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