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强汉 第246章 谁当盟主?(3)
热门推荐:
宣布离婚,疯批凌少长跪不起
惨死重生?将门嫡女她掀桌了!
生存之我带大家建塔防
斗罗之开局复制昊天斗罗
我有一家纸扎铺
我怀了先帝遗腹子,九皇叔他父凭子贵
武则天之无敌风流
在星际被毛绒绒团宠了
裴总一撒娇,顶流老婆遭不住
把孙坚与曹操一比,孙坚则更占优势。
孙坚马上开口道:“我也举荐我自己。”
停顿了一下后,孙坚继续说道:“我不仅有丰富的战争经验,而且少有败绩。最重要的,我与董卓不共戴天。
“早在平复凉州西羌之乱时,我就曾向太尉建议,斩杀董贼。可太尉心慈手软,放过了轻慢他的董贼。结果,太尉就在京都街头,被董贼当众拷打致死。
“我若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孙坚的眼睛都红了。
曹操马上表态。“我支持文台出任讨贼联盟盟主。有此盟主,我们才能同仇敌忾,才能斩逆贼,匡汉室。”
众人相互对视,没有人反对此提议。
然后大家都看向厉志。没有厉志的支持,孙坚做不成盟主。
厉志看着大家都盯着他,有些奇怪,问道:“何故看我?”
兖州刺史孔伷有些尴尬地说道:“你代表青、冀、幽、并四州,背后可是四位州牧,手下兵马又是最多,而且背后还站着成公子这位大神。
“如果你不点头,恐怕没人能坐稳盟主的位置。”
厉志哑然失笑,竟然还有这一讲究吗?
原来自己不仅兵马多,而且背景也是极其强大,可能比袁绍的背景强大了很多。
再怎么样,袁绍背后也没有四个州牧背书。
其实,厉志从来没想过四州牧是他的背景。他只需要一个背景:成公子。
厉志毕竟在官场打了好多年滚,稍稍沉吟,就开口说道:“背景不重要,讨伐董贼重要。我支持文台出任联盟盟主,只是……”
厉志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看着孙坚。
“我有三个条件,不知文台是否接受?”
“之远将军请讲。”孙坚很是诚恳。
“其一,对各路兵马一视同仁,不可让弱小充当炮灰。如何?”厉志盯着孙坚。
“坚,必定一视同仁,而且危险战况,我率我的兵马先上。”
“其二,由于袁本初未能做上盟主,河内可能不会再给我们粮草供给,我大军粮草堪忧。你需设置一位公正的粮秣官,集中各路兵马全部粮草,公平发放。如何?”
这话与其说是向孙坚提出的条件,还不如说,向在座所有人提出的条件。
“粮草事大,之远此议公允,我们也自当如此。”陈温捻了捻他的山头胡,点头称赞。
他率兵前来,离扬州距离颇远。如果粮草不济,他带来的兵马,能回去多少都不知道。
孙坚也马上表态。“此议甚当,我自当如此。而且,粮草事关重大,我还会选派得力人手,专事看管粮草。”
厉志点了点头。
他还有五十万石粮草,几天后就会抵达怀县大河对面的敖仓,足够联军消耗半年的。
现在已是秋收,青、冀两州都是大丰收,根本不愁粮草供应。
但成公子让他交出三十万石,自留二十万石,以防万一。
可如果能有一个公正的粮秣官,他就不用分兵照应粮草了。
而且,青州献出五十万石粮草,也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对日后成公子掌控大汉朝野,有着莫大的好处。
所以,他决定改变成公子的决定,把所有粮草集中。
“其三,无论最后战果如何,你不能率领联军对抗大汉。”
这简直就不算个条件。
其实,孙坚对大汉还是很忠诚的。
正史中,如果不是讨伐董卓无疾而终,而且看到其他兵马出工不力,也不会在洛阳废墟中得到传国玉玺,他也不会率军返回长沙。
当时他已经断定,大汉完了。
既然大汉完了,自己又得到了传国玉玺,何不返回长沙,以图更大的谋略?
而且当时孙坚投靠了袁术,他也想观察一下,袁术是否有帝王之相。
如果有,自是把传国玉玺献给袁术;如果没有,那就图谋自身壮大。
可见,哪怕如孙坚这样忠诚于汉的人,得到传国玉玺后,仍然不免怦然心动。
大概也只有蔡成这样,完全摒弃了“君权神授”的人,才不认为得到传国玉玺是天意吧?
而其他人听到厉志的第三个条件,面色很是奇怪。
他们聚集于此,不就是为了匡扶汉室吗?
怎么会想到与大汉对抗呢?
只是,这个条件提得堂堂正正,自然无人质疑,更没人问出无脑问题。
谁敢问?
你问了,是不是说明你对大汉有异心?
第二天,派人把袁氏三兄弟和王匡请来厉志军营,并宣布正式商讨盟主人选。
袁术、袁遗本来还想争一下,可在商讨之时,看到势头不对。
很明显,这些人已经商议妥当,如今无非是走个过场,让他们知道而已。
王匡也看出来了,这些人是彻底抛弃了袁氏三兄弟。
他顿感义愤,恨恨地说道:“如果不是袁氏族人做盟主,请恕我河内无法提供粮草。毕竟,这些粮草都是袁氏提供的。”
“哦?袁氏提供了多少粮草?”厉志似乎很是好奇。
“哼,足足二十万石。”
王匡趾高气扬,意思是,没有这二十万石粮草,你们如何讨伐董贼?
听了王匡的话,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袁氏竟然能做出此等事情!
半晌后,孔融开口讥讽道:“汉室之乱,皆由袁氏造成。讨贼倡议,也是袁氏发出。我等响应而来,却被逼着奉袁氏为主。此事早晚天下皆知,不知天下如何看待袁氏之所作所为呀。
“而你王太守,发出倡议,却断绝粮草,必定载入史册。”
孔融其实没多大本事。
他只不过顶着孔圣后人的招牌,又确实熟读儒家经典,哪怕他的脾气又臭又硬,又喜欢议评时政,虽然被史上奉为“建安七子”之一,可还是因为触怒曹操而被杀。
此时孔融的语言,就极为毒辣。
他不说“袁绍”,而提“袁氏”。这等于是在告诉袁氏三兄弟,你们做的事情,就等于是袁氏一族做的事情。
如果你们不给联军粮草,那我就把袁氏的所作所为,全部张扬出去,看你袁氏一族可还敢出门。
孙坚马上开口道:“我也举荐我自己。”
停顿了一下后,孙坚继续说道:“我不仅有丰富的战争经验,而且少有败绩。最重要的,我与董卓不共戴天。
“早在平复凉州西羌之乱时,我就曾向太尉建议,斩杀董贼。可太尉心慈手软,放过了轻慢他的董贼。结果,太尉就在京都街头,被董贼当众拷打致死。
“我若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孙坚的眼睛都红了。
曹操马上表态。“我支持文台出任讨贼联盟盟主。有此盟主,我们才能同仇敌忾,才能斩逆贼,匡汉室。”
众人相互对视,没有人反对此提议。
然后大家都看向厉志。没有厉志的支持,孙坚做不成盟主。
厉志看着大家都盯着他,有些奇怪,问道:“何故看我?”
兖州刺史孔伷有些尴尬地说道:“你代表青、冀、幽、并四州,背后可是四位州牧,手下兵马又是最多,而且背后还站着成公子这位大神。
“如果你不点头,恐怕没人能坐稳盟主的位置。”
厉志哑然失笑,竟然还有这一讲究吗?
原来自己不仅兵马多,而且背景也是极其强大,可能比袁绍的背景强大了很多。
再怎么样,袁绍背后也没有四个州牧背书。
其实,厉志从来没想过四州牧是他的背景。他只需要一个背景:成公子。
厉志毕竟在官场打了好多年滚,稍稍沉吟,就开口说道:“背景不重要,讨伐董贼重要。我支持文台出任联盟盟主,只是……”
厉志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看着孙坚。
“我有三个条件,不知文台是否接受?”
“之远将军请讲。”孙坚很是诚恳。
“其一,对各路兵马一视同仁,不可让弱小充当炮灰。如何?”厉志盯着孙坚。
“坚,必定一视同仁,而且危险战况,我率我的兵马先上。”
“其二,由于袁本初未能做上盟主,河内可能不会再给我们粮草供给,我大军粮草堪忧。你需设置一位公正的粮秣官,集中各路兵马全部粮草,公平发放。如何?”
这话与其说是向孙坚提出的条件,还不如说,向在座所有人提出的条件。
“粮草事大,之远此议公允,我们也自当如此。”陈温捻了捻他的山头胡,点头称赞。
他率兵前来,离扬州距离颇远。如果粮草不济,他带来的兵马,能回去多少都不知道。
孙坚也马上表态。“此议甚当,我自当如此。而且,粮草事关重大,我还会选派得力人手,专事看管粮草。”
厉志点了点头。
他还有五十万石粮草,几天后就会抵达怀县大河对面的敖仓,足够联军消耗半年的。
现在已是秋收,青、冀两州都是大丰收,根本不愁粮草供应。
但成公子让他交出三十万石,自留二十万石,以防万一。
可如果能有一个公正的粮秣官,他就不用分兵照应粮草了。
而且,青州献出五十万石粮草,也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对日后成公子掌控大汉朝野,有着莫大的好处。
所以,他决定改变成公子的决定,把所有粮草集中。
“其三,无论最后战果如何,你不能率领联军对抗大汉。”
这简直就不算个条件。
其实,孙坚对大汉还是很忠诚的。
正史中,如果不是讨伐董卓无疾而终,而且看到其他兵马出工不力,也不会在洛阳废墟中得到传国玉玺,他也不会率军返回长沙。
当时他已经断定,大汉完了。
既然大汉完了,自己又得到了传国玉玺,何不返回长沙,以图更大的谋略?
而且当时孙坚投靠了袁术,他也想观察一下,袁术是否有帝王之相。
如果有,自是把传国玉玺献给袁术;如果没有,那就图谋自身壮大。
可见,哪怕如孙坚这样忠诚于汉的人,得到传国玉玺后,仍然不免怦然心动。
大概也只有蔡成这样,完全摒弃了“君权神授”的人,才不认为得到传国玉玺是天意吧?
而其他人听到厉志的第三个条件,面色很是奇怪。
他们聚集于此,不就是为了匡扶汉室吗?
怎么会想到与大汉对抗呢?
只是,这个条件提得堂堂正正,自然无人质疑,更没人问出无脑问题。
谁敢问?
你问了,是不是说明你对大汉有异心?
第二天,派人把袁氏三兄弟和王匡请来厉志军营,并宣布正式商讨盟主人选。
袁术、袁遗本来还想争一下,可在商讨之时,看到势头不对。
很明显,这些人已经商议妥当,如今无非是走个过场,让他们知道而已。
王匡也看出来了,这些人是彻底抛弃了袁氏三兄弟。
他顿感义愤,恨恨地说道:“如果不是袁氏族人做盟主,请恕我河内无法提供粮草。毕竟,这些粮草都是袁氏提供的。”
“哦?袁氏提供了多少粮草?”厉志似乎很是好奇。
“哼,足足二十万石。”
王匡趾高气扬,意思是,没有这二十万石粮草,你们如何讨伐董贼?
听了王匡的话,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袁氏竟然能做出此等事情!
半晌后,孔融开口讥讽道:“汉室之乱,皆由袁氏造成。讨贼倡议,也是袁氏发出。我等响应而来,却被逼着奉袁氏为主。此事早晚天下皆知,不知天下如何看待袁氏之所作所为呀。
“而你王太守,发出倡议,却断绝粮草,必定载入史册。”
孔融其实没多大本事。
他只不过顶着孔圣后人的招牌,又确实熟读儒家经典,哪怕他的脾气又臭又硬,又喜欢议评时政,虽然被史上奉为“建安七子”之一,可还是因为触怒曹操而被杀。
此时孔融的语言,就极为毒辣。
他不说“袁绍”,而提“袁氏”。这等于是在告诉袁氏三兄弟,你们做的事情,就等于是袁氏一族做的事情。
如果你们不给联军粮草,那我就把袁氏的所作所为,全部张扬出去,看你袁氏一族可还敢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