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 > 第5章 子惠劝降高敖曹

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 第5章 子惠劝降高敖曹

    来者便是如今盘踞冀州的渤海高氏高乾与封隆之之子封子绘,他们只是带十余名轻骑一同而来。

    高欢此行对外声称的便是讨伐冀州,而今他们自己倒先行来到了高欢的军营,高欢便猜出了其来意。

    高欢急忙上前迎接,并令人备下了酒菜招待!

    高乾几口酒下肚便开始大声痛骂道:

    “尔朱氏残暴不仁,欺君叛逆,人神共愤,天下之人皆欲讨伐。

    明公您威德远播,天下人不无敬你,若您能兴兵讨伐,这天下没有能抗衡您的。

    冀州虽小,人口足却是不下十万,赋税足够军资。”

    高欢虽欣喜,但觉此时还不宜与尔朱氏公开决裂,亦未当即同意,又未表示拒绝。

    只是与之诉说一番后,又扯道:

    “你我皆是渤海高氏,论着这族中辈分,我还得叫君一声叔父呢!”

    随即众人大笑起来。

    高乾亦听出其中有意合作的意思,自是欣喜,于是几人一番痛饮。

    之后循序渐进最终高欢与高乾达成了入冀州共讨伐尔朱氏的协议,当日也就与高欢同帐而睡,第二天一早便又回到了冀州。

    当高欢行军至大王山,李元忠也驾车来到了高欢营中,车上备有素琴浊酒。

    高欢听说过此人嗜酒并没有什么政绩便声称不见。

    之后便见那李元忠在大营门店席地而坐,大口喝起酒来。

    一边吃喝还一边骂骂咧咧:

    “我本以为高公是大英雄,能招揽贤才豪杰。

    可如今国士在营外,他却不能如周公那般吐哺、辍洗,快走迎接贤达。

    我李元忠断定高公并不是治世大才,请还我投名状,我这就打道回西山。”

    一时吸引了众多士兵围看,高澄亦被吸引前去查看。

    高欢听到属下来报后,便亲自走出营帐,礼貌的扶起李元忠,进到军营。

    又命人备了酒菜便与李元忠痛饮。

    几杯浊酒后,李元忠便开始抚琴,亦开始摇头吟唱,高澄进到营帐中,一时跟着他的吟唱愣神。

    李元忠却突然停止了弹唱,随即开门见山说道:

    “天下恨尔朱氏已久,高公难道还要继续效忠尔朱氏吗?”

    高欢一时惊愕,但只是淡定说道:“我贺六浑今日全因尔朱氏,我当誓死效忠。”

    李元忠有问道:“如今高公是否为了粮草而来?渤海高氏高乾兄弟是否已经来找过你了?”

    高欢眼色一沉,继续说道:“高乾兄弟叛逆尔朱氏,怎会来见我?”

    于是李元忠说道:“高氏兄弟虽是武人,但却心里明镜。”

    高欢对手下说到:“李公醉了!”

    便命人扶他下去,此时一旁的孙腾便忙过来说道:

    “李公是来辅助主公您的,可待他继续说下去!”

    高欢便屏退了身边守卫,亦呵退了高澄,独自与李元忠相谈。

    此时李元忠便说道:“我愿保证赵郡李氏助高公取殷州,但需公开讨伐尔朱氏。

    但殷州不如冀州,粮草短缺,不足成大事。

    而若是去冀州,高氏兄弟必能支持高公。

    若是如此,我李元忠也愿为公守殷州,而后殷州冀州一体,沧州等地也就会顺服。”

    李元忠直说到高欢心坎上,便连声谢过李元忠,之后李元忠便回到赵郡开始召集乡兵。

    高欢也开始行军向冀州,经过邺城时又命人通报相州刺史刘诞借粮,可刘诞并未同意。

    高欢只有令军入城抢了军粮,并留给刘诞一个欠条,让其找尔朱兆还粮。

    公元531年二月,高乾信守承诺与封隆之敞开了城门,迎高欢军队入城。

    而在外行军打仗的高昂知道大哥竟然将辛苦打下的冀州拱手送人,便命令手下送给了一件女人的衣裙给了高乾。

    高欢知后便与高乾商量,要了一封其父高翼的书信,在信中言:

    “高欢与渤海高氏本是同根同源,希望敖曹你放下成见,兄弟几人好好辅佐高欢成就大业。”

    同时让人备上了厚礼与信件快速送到高昂军营。

    回到营帐中,见到了高澄前来问安,便说道:

    “子惠啊!阿爷想要劝服渤海高氏一勇猛之将,你能否代父前去?”

    高澄答道:“阿爷,我自是愿意前去的,必不辱命。”

    高欢便说道:“好,子惠,那你明日便以子孙之礼去见见三叔爷吧”

    高澄回道:“好”,随后退出了高欢营帐。

    第二日一早高澄便整理好了行容,独自骑上马,跟随士兵指引直奔高昂营中。

    高昂先已收到书信,碍于父亲情面已经消气一半。

    这日士兵来报其二哥和高欢之子来到营中,便出营查看。

    高昂刚出营帐,却见高澄飞快跳下马来,跑到了高昂面前,一个扑通跪拜。

    高澄用童声,却很响亮的喊道:“子惠见过三叔爷。”

    高昂一愣,便忙扶起了高澄,心里的气又消去一大半。

    又见高澄立身后,朝着自己再是鞠躬一拜,其举止优雅有礼,立直身子后显得却是气场十足,形象盛佳。

    而后便领了他进了营帐之中,备了酒菜,留下二哥与高澄。

    高澄坐下后又说道:“三叔爷,我从家父处听闻三叔爷威名已久。

    家父常言三叔爷是当世难得的英雄猛将,我亦久仰,老早就想来见见三叔爷了。”

    高昂听他一口一个三叔爷叫的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便细问了高澄年纪,喜好等,高澄一一回答后又说道:

    “如今家父欲讨尔朱氏,救民于水火,家父亦常感言,若是当真起义又怎能缺得了三叔爷您这样的英雄!

    所以家父希望三叔爷不要芥蒂冀州之事,能够放下嫌隙,成就大事,倒是一起为了渤海高氏争光。”

    高昂连连笑道:“子惠,你不必一直叫我叔爷,我这听着啊,心里甚麻,也怪不好意思!”

    随后又说说道:“尔朱氏恶贯满盈,人人得以诛之,我高敖曹亦愿跟随高公谋事!”

    而后高澄欢起,又依着小孩心性,缠着要三叔爷带自己策马射鹰!

    高昂见高澄如此讨喜,也都依从,期间两人相处甚是愉快。

    高昂初见高澄时,见他行了跪拜之礼,本就喜欢此子,如今再听高澄这般言语,亦觉高欢对自己的看重。

    又观高澄形貌也是动人,便也就放下了成见,同意一起合作归附。

    在高澄离开后不久,便领着属下兵将一起回到信都。

    回到信都以后,众人亦是一番痛饮,高昂亲见高欢以后,也觉得此人乃是当世英雄,再无过多异心。

    之后高欢对昭君说道:“这次子惠倒是帮了我一个大忙,看来以后应当让他知些兵法军务了!”

    昭君之言:“天下易取不易治,我看啦应当让他多学学权谋理政之事!”

    高欢亦觉此言不错,便开始想着怎么培养好自己的接班人。

    第二日便看到高澄正与军士一同练习骑射,高澄一箭便中靶心。

    正在欣慰之时,却见之前收养的秦姝一把接过高澄手里的弓箭。

    然后一箭竟然射穿高澄已中靶心的箭,顿时把高澄原本的箭击落在地。

    一时感叹这小女娃,竟然有如此好的箭术。

    高澄见到了父亲,便快步跑到高欢面前,也未见被秦姝比下而不悦的神情。

    只是喊道:“阿爷!”

    高欢对他点了点头,便转向秦姝问道:

    “阿姝你之前与人学过射箭?”

    秦姝还未来得及说话,高澄便说道:

    “姝妹妹是跟着我学的,怎么样,阿爷?我这个师父厉害吧?”

    高欢听后仍是问道:“阿姝之前没有学过?”

    秦姝只是微微的摇了摇头,高欢一时感叹她的天赋。

    而后想起正事,便对高澄说道:

    “如今你也渐渐大了,要少些玩乐,过几日我便拜访一些名士高人,教你一下书文,别以后只认得几个字!”

    高澄未表示反对,随后便与秦姝别了高欢跑开了。

    高欢便叫来了一旁的军士,问道:“阿姝真的是跟阿惠学的箭术?”

    那军士回道:“是的,将军,刚开始着她还不会射箭姿势,但一日不到,便能中靶,我也为之惊叹!”

    高欢听后便有所思,而后命人开始教导秦姝武术骑射。

    又专门派人请来杜洵,教导高澄及其兄弟姐妹几人功课!

    这日殷州刺史尔朱羽生却率五千人马袭击信都。

    高昂听到消息后连铠甲都未披挂就率十余人前去迎击。

    高乾看着鲁莽的弟弟,便急忙用绳子放下五百人想协助三弟,结果五百人赶到时。

    高昂已经击退了尔朱羽生,从此高敖曹得“在世项羽”称号。

    月余后尔朱世隆洛阳加封高欢为渤海王的诏书送到了冀州,召高欢前去洛阳入朝。

    高欢便以昭君生子以及冀州贼匪太多为由拒绝了去洛阳受封。

    尔朱氏只得在加封高欢为大都督、东道大邢台、冀州刺史。

    但高欢此时却是计划着何时与尔朱氏公开决裂,如何决裂。

    这日高澄偷偷拉来了一匹马,把秦姝一同拉上马背,杨起马鞭就往城外跑了。

    直至来到城外的空地便与秦姝放起了风筝,直到风筝飞到了高空,他们才找了棵树把风筝线缠到树上。

    而后两人坐下,秦姝便找到一节枯草,想要编蚂蚱。

    可是这会儿还是冷天,草都枯得一折就碎,试了几次以后,秦姝只得扔掉了枯草。

    高澄便问道:“姝妹妹想编什么?”

    秦姝答道:“以前外公总给我编蚂蚱,但那些蚂蚱都已经丢了,我想自己编一个。”

    高澄听后知道她又开始想家里了。

    便问到她的家乡,可她小小年纪怎么说得清楚,只知道靠近南方靠近东边。

    两人聊着天看着风筝不一会儿尽都疲惫,相互倚靠着睡着了。

    这时找到他们的士兵,才一人抱着一个孩子,上了马回到城内。

    当月末刘灵助被击败斩首,消息传到了信都,一时河北明目反对尔朱氏的势力,开始群龙无首。

    就差高欢一纸宣言,成为这新的牵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