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 > 第137章 高欢放权扶世子

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 第137章 高欢放权扶世子

    高澄望着几名妾室,她们都纷纷低头应着:“听明白了”

    在看跪在屋外的几个管事女史,她们也都急忙应着

    “听明白了,大将军,听明白了!”

    随后高澄便长袖一拂,转身阔步离去,背影透着冷冽与决绝。

    众人见此情形,也不敢继续多留,纷纷悄然而退,一时间,屋内又显得格外寂静。

    元仲华仿若失了所有力气,双腿一软,瘫坐于客榻之上。

    王含芷见状,心下虽有些许怯意,却仍硬着头皮上前,试图安慰

    “殿下……”

    元仲华正一腔怒火无处发泄,此刻听到王含芷的声音,猛地抬眼,狠狠瞪向她,口中怒骂:

    “你还在此处看什么笑话,还不给我滚!”

    言辞间,恨意与懊恼尽显。

    王含芷被这么一骂,只得默默转身,悻悻而去。

    可她心中却并未有多少怨愤,反倒暗自庆幸,元仲华能惹得高澄这般盛怒,

    她知道秦姝占着高澄的心,自己是没办法抓住了,

    但身为正妻的元仲华,越是惹得高澄这般动怒反倒越好。

    她只需要事事顺着高澄,好好养着孩子就可以了。

    李昌仪惴惴不安穿梭在宅院之间,心中愈发迷茫忐忑,不见前路。

    高澄对正妻尚且如此,更何况她这个招致高澄无端恨意的女人呢。

    在这深宅大院之中,她不过是无根之萍,唯有谨小慎微,与世无争,或许还能求得一条生路。

    陈如娘初到高澄后宅,不想第一日便惹了这番风波,虽然被高澄维护一番,反而更加惴惴不安。

    高澄对自己连逢场作戏都不算,初次进府就惹非议,只怕以后自己在这后宅里,难免成为众矢之敌,

    此时,被杖责的韩玲在婢女的搀扶下,被其他婢女搀扶到屋内。

    元仲华见此,心中的怒火瞬间被愧疚与关切取代,急忙起身迎上,焦急地询问:

    “阿玲,你怎么样?疼不疼啊?都是我不好!”

    “殿下,阿玲不要紧,只是殿下,大将军如今不像以前,殿下还有还需顾及三公子,得收收脾气了!

    大将军如今本就少来这后宅,再把他给气走了,只怕殿下真会被大将军所厌弃,

    殿下以后一些话也莫要说了,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

    殿下即为主母,有些事情能忍则忍,得学王妃一般,才能被大将军一直敬重啊!”

    元仲华向来听韩玲的话,此时也是连连点头。

    高欢结束各州的巡视后,径直前往邺城朝拜。

    高澄在知道父亲即将入邺,就带上弟弟高洋,以及一众随身护卫早早等候在紫陌桥。

    眼见高欢的车驾仪仗渐近,他赶忙上前恭敬拜礼。

    随后,众人骑马缓缓向城内行进。

    待高欢下了马车,高澄急忙趋步向前搀扶,关切地说道

    “父亲,此次各州巡视,您辛苦了。”

    高欢微微摇头,笑道:“比起行军打仗,这又算不得什么?”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走进府邸。

    “你母亲对几个孙儿甚是想念,此次为父回去,要将他们一道带回去。”

    高澄有些疑惑,却没有多想

    “父亲,他们年纪尚幼,恐父亲会多费心,还是待我日后回晋阳,再带他们拜见母亲不迟?”

    高欢佯作不悦,挑眉问道:

    “怎么?你难道还担心,为父照料不好你的几个宝贝儿子?”

    高澄连忙赔笑:“父亲说笑了,子惠不敢。”

    高欢见高澄如今已恢复往昔的从容自在,心中稍感宽慰。

    可高澄本想打听的始终没能开口,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到了晚上,高欢与高澄、高洋兄弟二人在书房商议朝政。

    高欢先是说出所有计划安排

    “子惠,为父此次入京,打算向陛下上书,将门下省诸事移交中书省处理。

    此后朝中大小事务,便由你全权掌控。

    如此一来,你身兼数职,恐有不济,尚书令一职就交由司马子如担任,至于子如的左仆射一职,则就由子进继任。

    孙腾毕竟有功劳,太保没有什么实权,此次为父打算再升他为太保以安其心

    为父巡视各州时,已对各州郡的豪强氏族一番旁敲侧击,但后续流民扩户、私兵充军之事,还需你妥善安排。”

    高澄深知司马子如兼恃旧恩,素来贪得无厌,

    忍不住问道:“父亲,为何要任命司马子如为尚书令?”

    高欢目光深邃地看了高澄一眼,

    “子惠,你既手握大权,你又何必纠结于一个尚书令?当懂得弃末逐本。”

    高澄听了便沉默不语

    高欢转而看向高洋,温和地叮嘱:

    “子进,你在朝政事务上要好生辅助兄长,遇到不懂之处,多向子惠请教。

    你们兄弟二人相互商议,方能将诸事处理周全。”

    “是,父亲!”

    次日,高欢踏入朝堂。

    元善见端坐在龙椅上,目光落在高欢身上,眼神里带着关切,先亲切问候一番

    “渤海王自各州巡视而来,朕瞧高卿面容,似有疲惫之色,这一路着实辛苦了。”

    高欢赶忙上前,恭敬地拜礼,稽首行礼后,沉稳回应

    “陛下圣明,此乃为臣之本分,不觉疲惫”

    说完以后,便神色凝重继续启奏

    “陛下,因逢冬春之际,亢旱肆虐,各州百姓苦不堪言。

    田亩干涸,稼穑难成,民生凋敝,饿殍渐现。

    臣恳请陛下,蠲免各州百姓所欠赋税,使其能稍解困厄;

    并赈济穷困贫乏之人,发仓廪以救黎庶,施恩泽而安民心。

    再者,臣奏请陛下大赦非死罪之人,以昭陛下宽仁。

    且乡野间老者颇具威望,望陛下依其德望高低,授予不同板职,使其助力地方风化,劝善百姓。

    如此,可保国安民,稳固陛下之江山社稷。”

    元善见微微点头,

    “爱卿所言甚是,准奏。”

    随后,话题一转,元善见便提及御史中尉一职,

    “如今绍宗出任徐州刺史,前去讨伐刘乌黑叛逆,这御史中尉之位如今空缺,高卿可有举荐之人?

    高欢微微低头,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臣曾闻御史间流传‘见贼能讨宋游道’之言,足见其气节。臣荐司州中从事宋游道任御史中尉。”

    高澄事先因为高仲密一事一直未同父亲商议,自己想任崔暹为御史中尉一事,今日元善见却突然提起,

    急忙上前一步,言辞恳切急促

    “陛下,臣澄恳请,任吏部郎崔暹为御史中尉,宋游道任尚书左丞。”

    元善见见高欢两父子,又是不同请奏,顿时面露难色,疑惑之际不知如何抉择。

    高欢也转头望向高澄,本来高仲密谋反,就有高澄与崔暹的“功劳”,如今看来,原来高澄多少是为了这个御史中尉之职。

    可如今在朝堂之上,他也不好去驳斥自己的儿子,便想看看高澄接下来有没有,其他更具说服力的理由。

    众人此时也都好奇起来,这父子俩上次因为尉景之事做戏,这次为了这御史中尉一职怎么也较劲起来。

    “陛下,崔暹为人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直言不讳,且曾参与《麟趾格》修编,熟知律法,堪称御史中尉不二人选。

    而宋游道,精于政务,文牍之事,井井有条,且擅长统筹协调。

    若他任尚书左丞,定能使尚书省政令畅通。

    如此崔暹监察,宋游道理政,岂不更好?还望陛下斟酌!”

    宋游道本也是高澄所信任之人,昨日高欢刚说想任司马子如为尚书令,那么宋游道为尚书左丞正和他意。

    元善见此时不得不问高欢的意思,毕竟这是他做傀儡的职责,得确定他们父子到底以谁的话为准

    “不知渤海王?”

    “陛下,臣久不在朝,对朝中众人不甚了解,既然中书监固请任崔暹为御史中尉,宋游道为尚书左丞,臣亦无话可说!”

    “既如此,中书省就按高卿所言拟诏即可!”

    接着朝堂上再讨论了一些其他事务,也就散朝了。

    高欢一直都待在邺城,部署门下省与中书省的交接,以及相关人事任免更替

    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孙腾为太保、元弼为录尚书事、左仆射司马子如为尚书令、侍中高洋为左仆射

    高澄仍领大将军、中书监、兼侍中,门下省诸事皆移其所领中书省,

    从此文武职事、赏罚众典事等朝中诸事,皆需要先询禀高澄

    算是进一步放权给高澄。

    到了四月高欢便返回晋阳,待高欢离开之后,

    高澄火速召集崔暹、崔昂、崔季舒、宋游道等人于东柏堂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