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洞房花烛夜,娘子奔向白月光 > 第一百六十九章 打到上京过春节

洞房花烛夜,娘子奔向白月光 第一百六十九章 打到上京过春节

    一连三日,李九霄都领着京兆府衙门的衙役上街清雪。

    此举不仅拉近了李九霄与衙役们的距离,也拉近了上京城百姓与京兆府衙门的距离。

    以往百姓遇到事儿不一定敢来京兆府衙门申冤,因为京兆府对于百姓而言太过高高在上,而且在他们印象中还需要花银子打点,不然休想进入京兆府衙门。

    但经过此事之后,百姓心中的原有观念遭到冲击。

    都在潜移默化之中认为李九霄是一心为民的青天大老爷,使得上京城百姓重新认识了他,为李九霄积攒了民望。

    以前李九霄不敢这么做,是因为一无所有。

    而现在他也算小有资本,能支撑他这么做,不惧外界的流言蜚语。

    与此同时。

    杨元录召集了部分言官上书弹劾李九霄,认为李九霄此举劳民伤财。

    云国忠则是组织清流文官集团予以还击,痛斥杨元录不顾百姓死活,因为李九霄为百姓做了点好事就心生嫉妒,到处抹黑李九霄的功绩。

    争辩到最后,云国忠提到了一件事——

    百姓对朝廷的好感度止跌回暖。

    “陛下,自古以来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而今李九霄为朝廷积攒声望,是大乾的幸事。”云国忠说道。

    “经过三天的除雪行动,百姓都赞颂陛下英明呢。”

    永泰帝脸色难得的红润了许多,笑呵呵说道:“原来李九霄还替朕做了这么多事,朕岂能让李九霄寒了心?”

    杨元录感觉自己地位被严重撼动!

    如今天子对李九霄愈发宠爱,分走了原本应该属于他的那部分恩宠。

    “胡说八道!我看李九霄就是在为自己积攒声望!他这是要做什么,难道要造反吗?”杨元录丝毫不客气。

    御书房内气氛骤然一凝。

    永泰帝脸色明显变得不对劲,似乎在隐忍。

    云国忠竟丝毫不惧,幽幽说道:“杨相这些年来诬陷他人造反的案子还少么?十数年来,被你以造反罪名下狱的官员有多少,你比谁都清楚。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大乾上下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造反的臣子?”

    “到底是他们想造反,还是有人给他们扣上造反帽子?”

    杨元录脸色一白,“你……”

    今日的云国忠让他感到陌生,言语攻击性太强了!

    反驳也不是,不反驳也不是。

    永泰帝对杨元录的恩宠确实不如从前了,哼了声后打断杨元录的话:“不要吵了,我们仨加起来都快超过两百岁了,还成日吵吵个不停,成何体统?你们若是想吵架,完全可以去菜市,而不是在御书房内扰朕清静。”

    “臣知错了!”云国忠麻溜认罪。

    杨元录眼珠子一瞪,云国忠往日肯定不会这么快滑跪,这是要跟他争宠啊!

    等到他认罪的时候,永泰帝脸色明显不好看。

    甚至还有几分不耐烦了。

    杨元录心中大惊。

    再这么下去,云国忠这老贼的地位将会超过他!

    因为他们手里的权力不是凭借自身能力争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子对他们恩宠程度。

    “陛下,臣也知错……”杨元录匆忙开口,生怕落后半步。

    永泰帝这次没有给他面子,冷哼道:“朕看你不是知错了,而是知道大难临头!”

    杨元录心中慌乱不已,天子已经很久没有用这么重的语气呵斥过他,这是很不妙的信号。

    “李九霄做的事情朕也知道了,他率领三百多衙役上街除雪,而且亲力亲为获得了百姓的好感,为朝廷积攒声望,无论怎么看都是好事!倒是你……用这种龌龊的念头恶意揣测李九霄用意,还扣上什么造反的帽子。”永泰帝越说越生气,差点下令让人把杨元录拖下去打三十板子。

    杨元录低着头,不敢开口。

    末了。

    永泰帝补充了句,“你若看不惯李九霄被百姓喜爱,完全可以亲自上街除雪!”

    云国忠心中不免有些得意。

    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天子对杨元录这般生气过。

    “李九霄替朕分忧,确实苦了他。对了,朕听说他向户部申请一笔款项,用以发给参与到这次行动的衙役作为奖励,批了吧。”永泰帝这番话是对杨元录说的。

    因为杨元录统领六部,户部任何大小事都要经过他的审批。

    杨元录原本打算驳回李九霄的申请,如今天子下令,也就不敢再有这个心思。

    君臣之间的气氛才刚刚缓和,陈金水慌忙从外面跑进御书房,没等齐同心呵斥便扑通一声跪在御书房内。

    “发生了何事,这般慌慌张张,成何体统!”齐同心喝道。

    永泰帝面色同样不快。

    陈金水额头紧贴地面,道:“陛下,玉宁关传回战报!”

    “田将军说了什么,快报上来!”永泰帝拍案而起。

    陈金水结结巴巴说道:“田将军在战报上说了,苏铁林将军因为好大喜功半夜领着三千兵马出关,结果被西凉尽数歼灭!苏将军也死在敌军铁蹄之下!田将军还说了,玉宁关守军伤亡惨重,若再不调兵驰援,只怕会在节前被攻破!”

    距离春节只剩一月时间,可见玉宁关有多危险。

    永泰帝面色白了三分,一个劲喃喃道:“怎么会这样?田将军不是骁勇善战么?”

    陈金水惶恐不安,“田将军在战报上说了,西凉要毕其功于一役,甚至扬言要攻破上京,并且在上京过春节!”

    永泰帝身子摇摇欲坠,幸好齐同心眼疾手快,上前将其搀扶着。

    “陛下,您要保重身子!您是大乾的天,不能在这时候倒了!”齐同心说道。

    “快宣孙御医!”

    永泰帝双手撑在书桌上,强作镇定说道:“朕无碍,田将军还说了什么?”

    陈金水,“田将军说了,请陛下再派一位有经验的将领过去,争取巩固玉宁关防线。”

    言外之意——

    想要收复失地不太可能,能够守住玉宁关已是万幸。

    永泰帝脑袋再次眩晕。

    朕的江山怎么会变成了这样?

    当初西凉可是大乾的藩属国,如今竟吃了熊心豹子胆侵袭大乾边境,而且还让他们咬下了一大块肉。

    这还是当初万国来朝的大乾么?

    云国忠立马开口:“陛下,当务之急是立马增派援手,守住玉宁关防线!”

    “是,田将军说了,他会死守玉宁关!关在人在,关亡人亡!”陈金水满脸悲怆。

    永泰帝满嘴苦涩,询问三位宰相接下来该派谁去前线。

    “陛下,臣认为可以派我儿杨鸣龙前去助阵,我儿如今正在江南为官,江山社稷有难自然应该挺身而出。”杨元录这次倒没有什么私心,若是上京被踏破了他的下场也好不了,而且杨鸣龙是他的儿子,若能通过平定西凉叛乱立功的话,能让杨家再昌盛百年。

    可——

    永泰帝已经不信任他了。

    以往杨元录总是安插自己的人在三省六部,为自己谋取海量利益。

    “这都什么时候了,杨相还在为儿子前途着想么?”薛知庆丝毫不客气。

    杨元录语塞,“陛下,臣……”

    永泰帝摆了摆手,“杨鸣龙就算了,他毕竟没有真正领兵作战的经验,搞不好会弄巧成拙。”

    天子意已决,杨元录知道已经没有必要再争。

    “偌大的大乾,莫非就找不出骁勇善战的将领了么?”永泰帝幽幽一叹。

    云国忠沉吟着说道:“陛下此言差矣,臣认为朝中还有一位将领能平定西凉叛乱!”

    “谁?!”永泰帝心急如焚。

    “陛下应该比老臣更清楚,而且此人值得信任,对于陛下而言并非外人。”云国忠几乎已经明示,永泰帝显然也想到了这个人。

    是啊。

    他才是最值得信任的!

    当初大乾内乱,是那个人与他南征北战,为他打下半个江山!

    自己怎么就猜忌他了呢?

    若那个人还是镇国大将军,西凉这些狗崽子安敢造次?

    朕错了啊!

    而且大错特错!

    “宣——”

    “晋王李云庭火速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