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第68章 王熙凤可以齐家治国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第68章 王熙凤可以齐家治国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先从他的视角看了宁国府的弊端,这些就是当时明朝嘉靖到万历年间,已经问题重重了。

    《红楼梦》这里写的问题是: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明史里写的是嘉靖炼丹修道,不上朝,万历皇帝贪酒好货,不上朝。

    真正懂得历史和政治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真正的问题是哪个严重一些,虽然《红楼梦》里也认为明朝是从嘉靖时期开始衰败的,但是实际写的5件事,却都是实际问题。

    这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如果仅仅是丢些小东西,会导致贾府一败涂地吗?要明白丢的是什么东西!

    举个例子就可以说明白,当年张居正刚上任内阁首辅,福建就传来了倭寇劫了朝廷货船的消息,海上货物就这么没了。

    同时遭到倭寇洗劫的还有几个地方。

    福建总兵将几个事件放在一起这么一想,心中就觉得蹊跷,这倭寇规模不小啊!便请求朝廷派兵增援,要剿灭倭寇。

    消息传到朝廷,兵部很快同意了,相关的户部等各部门都同意了,折子递到内阁,谁知新首辅张居正给了批复:不准。

    为什么不准呢?因为张居正知道其中的门道,如果派兵增援,那各个部门都要运作起来,动员兵力,后勤粮草,那花钱就是流水一样的。

    其中贪官又多,这花的钱有一大半都会进了那些贪官的口袋,最后“倭寇”还不一定能剿灭。

    他这一反对,瞬间就遭到了舆论的攻击,事情闹大,就传到了皇宫内。

    硬着头皮,他将这些事情一一告诉了太后与万历小皇帝。

    万历皇帝和李太后听了,事情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原来朝廷总是丢东西,其中的原因在这里,贪官们贪得多了,只要报个漂没,或者贼寇劫掠,账就能对上了。

    小皇帝便问:“那该怎么办呢?”

    张居正说:“只要调一个人去就行了,不需要调集大军,播粮拨款。”

    于是,广西总兵俞大猷,便接到了调令,让他去福建任总兵。

    俞大猷在福建剿了那么多年倭寇,自然知道其中的蹊跷。于是他坚决不去,消息传到朝中,众官员纷纷攻讦俞大猷,张居正心领神会,将俞大猷连降两级,俞大猷这才高兴的去了。

    老将俞大猷低调的去了,暗中查访,果然发现了蹊跷,倭寇早在嘉靖年间,就被戚继光和他剿灭了,哪里来的如此大规模的倭寇呢?

    原来是官员们勾结海盗,劫了朝廷的船,每条船只装了一点点货物,然后海盗又洗劫了几个朝廷的仓库,把仓库搬了个空,其实里面早就没多少东西了。

    上面那个是丢东西,人口混杂呢?就是他发现福建的兵,名单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比如说,账面上有5千人,实际可能只有2千多人,但是军饷还是要按5千人发下来,那些空头名额的军饷,就被那些军官领走了。

    前去治理倭寇的福建巡抚殷从俭很快就莫名其妙的被烧死在家中了,一家八口,全部遇难。

    后来俞大猷领兵打击“倭寇”,倭寇逃到了越南,张居正与司礼监的冯宝派厂卫去抓了一批犯罪官员,倭寇才算平定了。

    举这个例子,不是说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就是单独写这件事,而是从这一点,看整个面,当时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了。

    作者写的也是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后文我们再看作者是如何写王熙凤处理这些事的。

    从这一件事,再去看后来崇祯年间的战事,就可以想到,其中有多少水分了。

    这第一点人口混杂,丢失东西按此法解了,那么按同样的方法,就可以解其他四点了。

    第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大家根据明末情况,一一对应就能破解。

    这万历年间的王熙凤还是很厉害的,所以她能看到这些问题,并且能治理好,管好家。

    所以作者说: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金紫万千,就是指朝堂之上的文武高官,谁能治国呢?

    作者给了答案:“群钗一二可齐家。”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修身,才可以齐家,能齐家,方能治国,这里王熙凤已经齐家了,所以就是在暗示,她是可以治国的大臣,引导读者去想,这也儒家思想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