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第331章 赖尚荣的危害
大多数读者看《红楼梦》更爱看主角的故事,对于一些小人物的细节容易忽略,然而要深入了解贾府是如何败亡的,很多内容是不能错过的。
在写黛玉的困局之前,作者特意花大量的篇幅来写赖尚荣在外做官,如何仗势欺人贪赃枉法的事,来说明贾府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败亡的。
这回我们看一下其中的细节:
原文说:
只见一个小丫头扶了赖嬷嬷进来,凤姐与她互相道喜。
原因是她的孙子赖尚荣升官了。
李纨笑道:“多早晚上任去?”
这个时候赖嬷嬷主动数落起赖尚荣来,作者用这段话说明了他仗着背后的贾府,在外面做了不少坏事,我们可以仔细看一下:
赖嬷嬷叹道:“我哪里管他们,由他们去罢!前儿在家里给我磕头,我没好话,
我说:‘哥哥儿,你别说你是官儿了,横行霸道的!你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母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
你哪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
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
你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饥挨饿的要多少?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如今乐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的,求了主子,又选了出来。
州县官儿虽小,事情却大,为那一州的州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
从这段话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作为州县地方官,赖尚荣这样的官员平时没少做坏事,作者既然用大段文字写了,就是要告诉读者的。
地方官仗着贾府的权势,胡作非为,伤害也是非常之大,老百姓恨的也是贾府,因为贾府代表的就是一国之政权。
但是在明知地方官有这些不法行为时,作为高层管理者的他们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因为与主子们有些交情,加上赖家对他们足够孝敬,反而对他们进行包庇维护。
李纨听了之后就随意的一说:“他这一得了官,正该你乐呢!你只受用你的就完了,他不好,还有他父亲呢。
可以看到,李纨等人对于下人采取的是放任的态度,并没有觉得是什么严重的事,长此以往,贾府被反噬也就成了必然,这种事似乎也总是难以避免。
要知道,县官代表的就是朝廷,县官欺压百姓,在百姓看来,那就是朝廷不好。
正如赖嬷嬷说的:知道的说小孩子们淘气;不知道的,人家就说仗着财势欺人,连主子名声也不好。”
赖嬷嬷说完自己的孙子,又说宝玉:“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
老爷小时,何曾象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象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
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
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的不怕他?你心里明白,喜欢我说,不明白,嘴里不好意思,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呢!正说着,只见赖大家的来了,接着周瑞家的张材家的都进来回事情。
说宝玉,贾珍等人怎么不好,其实都是直面问题,作者这是直接批评贾府上下代表的统治阶级,早些年还知道管一管,改打的打,该罚的罚,如今到了这一代,对子孙的管理是越来越放松了。
别看赖嬷嬷嘴上这样说,好像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其实说完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马上又大摆筵席,请贾府一众主子吃喜酒。
并且是连摆三日酒,原文说:头一日,在我们破花园子里摆几席酒,一台戏,请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去散一日闷;外头大厅上一台戏,摆几席酒,请老爷们、爷们去增增光;
第二日再请亲友;第三日再把我们两府里的伴儿请一请。热闹三天,也是托着主子的洪福一场,光辉光辉。”
要知道,现实的世界里,在贾府外面,象刘姥姥这样的人家已经是天灾人祸,快活不下去了,贾府的统治者们还在奢靡浪费。
李纨凤姐儿都笑道:“多早晚的日子?我们必去,只怕老太太高兴要去也定不得。”
赖大家的忙道:“择了十四的日子,只看我们奶奶的老脸罢了。”
凤姐笑道:“别人我不知道,我是一定去的。先说下,我是没有贺礼的,也不知道放赏,吃完了一走,可别笑话。”
赖大家的笑道:“奶奶说那里话?奶奶要赏,赏我们三二万银子就有了。”
要不然贾母怎么说赖嬷嬷这样的人比主子还富,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王熙凤这样的上层随便给下面一点政策,他们就能获得大把的好处,三二万的银子在贾府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嬷嬷笑道:“我才去请老太太,老太太也说去,可算我这脸还好。”
说毕又叮咛了一回,方起身要走,因看见周瑞家的,便想起一事来,因说道:“可是还有一句话问奶奶,这周嫂子的儿子犯了什么不是,撵了他不用?”
凤姐儿听了,笑道:“正是我要告诉你媳妇,事情多也忘了。赖嫂子回去说给你老头子,两府里不许收留他小子,叫他各人去罢。”
赖大家的只得答应着。周瑞家的忙跪下央求。嬷嬷忙道:“什么事说给我评评。”
凤姐儿道:“前日我生日,里头还没吃酒,他小子先醉了。老娘那边送了礼来,他不说在外头张罗,他倒坐着骂人,礼也不送进来。
两个女人进来了,他才带着小幺们往里抬。小幺们倒好,他拿的一盒子倒失了手,撒了一院子馒头。
人去了,打发彩明去说他,他倒骂了彩明一顿。这样无法无天的忘八羔子,不撵了作什么!”
周瑞的儿子也就是地方卫所,属于军户,这在前面解释过,撒了一院子馒头,属于浪费粮食。
明朝的军户有交军粮的任务,明末天灾不断,军粮也就总是无法交齐,但是军队却耗费巨大,因此上级总是催逼军粮,上级又受到上级的催粮,因此那些交不上军粮,或者军粮被抢劫丢失的,会受到严重的处罚。
更何况他们还不知道给上面送礼,这里凤姐派彩明去就是处罚训斥他们,难免有些反驳争执的。
王熙凤对他们的处罚是撵出贾府去,也就是不让这些人做官了,那么这些犯过错的军户、军官被贬,失去了军人的身份,最终就会大量加入流寇。
军户变成盗贼或流寇,这种情况极大的伤害了明朝的统治根基,所以王熙凤把周瑞之子撵出去,不准东西两府录用,其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政策错误。
赖嬷嬷笑道:“我当什么事情,原来为这个。奶奶听我说:他有不是,打他骂他,使他改过,撵了去断乎使不得。
他又比不得是咱们家的家生子儿,他现是太太的陪房。奶奶只顾撵了他,太太脸上不好看。依我说,奶奶教导他几板子,以戒下次,仍旧留着才是。不看他娘,也看太太。”
赖嬷嬷这是看到了这样下去不行,及时的建议王熙凤,对之前的政策进行纠错。
王夫人代表武将集团,这些下层军官其实就是这些武将的下属,对他们处罚过重,也是伤害了王夫人的脸面。
凤姐儿听说,便向赖大家的说道:“既这样,打他四十棍,以后不许他吃酒。”
在赖大家的劝说下,虽然减轻了处罚,但是之前造成的伤害已经不可挽回。
种种问题综合之下,明末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矛盾激化,崇祯上台之后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末世。
在写黛玉的困局之前,作者特意花大量的篇幅来写赖尚荣在外做官,如何仗势欺人贪赃枉法的事,来说明贾府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败亡的。
这回我们看一下其中的细节:
原文说:
只见一个小丫头扶了赖嬷嬷进来,凤姐与她互相道喜。
原因是她的孙子赖尚荣升官了。
李纨笑道:“多早晚上任去?”
这个时候赖嬷嬷主动数落起赖尚荣来,作者用这段话说明了他仗着背后的贾府,在外面做了不少坏事,我们可以仔细看一下:
赖嬷嬷叹道:“我哪里管他们,由他们去罢!前儿在家里给我磕头,我没好话,
我说:‘哥哥儿,你别说你是官儿了,横行霸道的!你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母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
你哪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
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
你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饥挨饿的要多少?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如今乐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的,求了主子,又选了出来。
州县官儿虽小,事情却大,为那一州的州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
从这段话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作为州县地方官,赖尚荣这样的官员平时没少做坏事,作者既然用大段文字写了,就是要告诉读者的。
地方官仗着贾府的权势,胡作非为,伤害也是非常之大,老百姓恨的也是贾府,因为贾府代表的就是一国之政权。
但是在明知地方官有这些不法行为时,作为高层管理者的他们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因为与主子们有些交情,加上赖家对他们足够孝敬,反而对他们进行包庇维护。
李纨听了之后就随意的一说:“他这一得了官,正该你乐呢!你只受用你的就完了,他不好,还有他父亲呢。
可以看到,李纨等人对于下人采取的是放任的态度,并没有觉得是什么严重的事,长此以往,贾府被反噬也就成了必然,这种事似乎也总是难以避免。
要知道,县官代表的就是朝廷,县官欺压百姓,在百姓看来,那就是朝廷不好。
正如赖嬷嬷说的:知道的说小孩子们淘气;不知道的,人家就说仗着财势欺人,连主子名声也不好。”
赖嬷嬷说完自己的孙子,又说宝玉:“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
老爷小时,何曾象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象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
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
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的不怕他?你心里明白,喜欢我说,不明白,嘴里不好意思,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呢!正说着,只见赖大家的来了,接着周瑞家的张材家的都进来回事情。
说宝玉,贾珍等人怎么不好,其实都是直面问题,作者这是直接批评贾府上下代表的统治阶级,早些年还知道管一管,改打的打,该罚的罚,如今到了这一代,对子孙的管理是越来越放松了。
别看赖嬷嬷嘴上这样说,好像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其实说完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马上又大摆筵席,请贾府一众主子吃喜酒。
并且是连摆三日酒,原文说:头一日,在我们破花园子里摆几席酒,一台戏,请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去散一日闷;外头大厅上一台戏,摆几席酒,请老爷们、爷们去增增光;
第二日再请亲友;第三日再把我们两府里的伴儿请一请。热闹三天,也是托着主子的洪福一场,光辉光辉。”
要知道,现实的世界里,在贾府外面,象刘姥姥这样的人家已经是天灾人祸,快活不下去了,贾府的统治者们还在奢靡浪费。
李纨凤姐儿都笑道:“多早晚的日子?我们必去,只怕老太太高兴要去也定不得。”
赖大家的忙道:“择了十四的日子,只看我们奶奶的老脸罢了。”
凤姐笑道:“别人我不知道,我是一定去的。先说下,我是没有贺礼的,也不知道放赏,吃完了一走,可别笑话。”
赖大家的笑道:“奶奶说那里话?奶奶要赏,赏我们三二万银子就有了。”
要不然贾母怎么说赖嬷嬷这样的人比主子还富,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王熙凤这样的上层随便给下面一点政策,他们就能获得大把的好处,三二万的银子在贾府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嬷嬷笑道:“我才去请老太太,老太太也说去,可算我这脸还好。”
说毕又叮咛了一回,方起身要走,因看见周瑞家的,便想起一事来,因说道:“可是还有一句话问奶奶,这周嫂子的儿子犯了什么不是,撵了他不用?”
凤姐儿听了,笑道:“正是我要告诉你媳妇,事情多也忘了。赖嫂子回去说给你老头子,两府里不许收留他小子,叫他各人去罢。”
赖大家的只得答应着。周瑞家的忙跪下央求。嬷嬷忙道:“什么事说给我评评。”
凤姐儿道:“前日我生日,里头还没吃酒,他小子先醉了。老娘那边送了礼来,他不说在外头张罗,他倒坐着骂人,礼也不送进来。
两个女人进来了,他才带着小幺们往里抬。小幺们倒好,他拿的一盒子倒失了手,撒了一院子馒头。
人去了,打发彩明去说他,他倒骂了彩明一顿。这样无法无天的忘八羔子,不撵了作什么!”
周瑞的儿子也就是地方卫所,属于军户,这在前面解释过,撒了一院子馒头,属于浪费粮食。
明朝的军户有交军粮的任务,明末天灾不断,军粮也就总是无法交齐,但是军队却耗费巨大,因此上级总是催逼军粮,上级又受到上级的催粮,因此那些交不上军粮,或者军粮被抢劫丢失的,会受到严重的处罚。
更何况他们还不知道给上面送礼,这里凤姐派彩明去就是处罚训斥他们,难免有些反驳争执的。
王熙凤对他们的处罚是撵出贾府去,也就是不让这些人做官了,那么这些犯过错的军户、军官被贬,失去了军人的身份,最终就会大量加入流寇。
军户变成盗贼或流寇,这种情况极大的伤害了明朝的统治根基,所以王熙凤把周瑞之子撵出去,不准东西两府录用,其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政策错误。
赖嬷嬷笑道:“我当什么事情,原来为这个。奶奶听我说:他有不是,打他骂他,使他改过,撵了去断乎使不得。
他又比不得是咱们家的家生子儿,他现是太太的陪房。奶奶只顾撵了他,太太脸上不好看。依我说,奶奶教导他几板子,以戒下次,仍旧留着才是。不看他娘,也看太太。”
赖嬷嬷这是看到了这样下去不行,及时的建议王熙凤,对之前的政策进行纠错。
王夫人代表武将集团,这些下层军官其实就是这些武将的下属,对他们处罚过重,也是伤害了王夫人的脸面。
凤姐儿听说,便向赖大家的说道:“既这样,打他四十棍,以后不许他吃酒。”
在赖大家的劝说下,虽然减轻了处罚,但是之前造成的伤害已经不可挽回。
种种问题综合之下,明末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矛盾激化,崇祯上台之后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