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探墓笔记:1949 第810章 牛头山
杨宁拿着美刀去银行换人民币简直太轻松了,国家恨不得所有的华人都带着美刀回来。我们实在是太却少美刀了。
我们国家现在百废待兴,没有工业基础,什么都需要买。但是人家根本就不认我们的钱,因为我们的钱在国际上没什么用,我们能生产的东西也就那几样,瓷器,茶叶,丝绸。
现在是工业时代了,这些东西已经不吃香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暖水瓶,自行车和缝纫机。
一大笔人民币兑换回来之后,就锁到了我们的保险柜里。
一个保险柜装不下,杨宁出面去向供销社申请了一个大保险柜,总算是装下了。
朱泉不放心,还用铁链把两个保险柜焊一起了,我们的比较小,他怕被人给搬走。
现在的治安很不好,保不齐出什么事。
接下来朱泉开始在夫子庙的黑市上找货源,零零散散收了几十块,虽然也算是有收获,但是这点东西实在是不解渴啊!
杨宁说:“这么收可不行,还不够我那些钱的利息呢。”
我说:“利息肯定够了,这东西以后肯定值钱。这东西不只是有实用价值,而且是艺术品。”
我拿着这二十多个银元说:“看到了吧,竟然还有法兰西人制造的银元。不管哪里造的银元,只要是银的,分量足,就一定值钱。”
书生说:“这东西最后肯定会物以稀为贵,被炒作成艺术品。”
朱泉说:“其实我一直不想去找麻六。这小子好像有门路。但是他总拿捏我,不肯告诉我。看来我得去找这小子一趟,看看他到底从哪里弄来的货。”
杨宁说:“该找就找啊,太没效率了,我们需要大量收购,争取快点把事情办完。”
我说:“你怎么那么着急?”
杨宁说:“国内条件太差了,我着急回去。”
我说:“你就回去吧,这里的事情交给我。”
“交给你?你要是糊弄我怎么办?”
我顿时瞪圆了眼睛说:“我王守仁是那样人吗?”
“以前不是,现在不一样了,毕竟这么多年没见了,你变了。”
我说:“我变也是变好了。”
杨宁叹口气说:“人是最经不住考验的东西了,尤其是感情和金钱,千万别用这两样东西区考验人,我再忍忍吧。现在这世道也是艰难,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不过东西倒是不贵。”
萧安说:“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就不错了,国内现在都不好过。”
外出收银元的事情都交给朱泉了,朱泉也确实去找麻六了,麻六说给他供货那人失去联系了,已经有大半年没来金陵了。
麻六这小子也在拖拉机厂上班,他是电工班的,这小子每天吊儿郎当,没啥事,他爸爸好像和厂长是战友,生死兄弟。厂长特别照顾他。
不过这小子知道我们的路数,也不敢跟我们炸刺。这次一问,还就说了。还说他也想去看看咋回事呢,他说:“王哥,我知道那家伙地址,我们有书信往来的。后来我的信都被打回来了,说是查无此人了。”
我说:“搬家了吧!”
麻六说:“邮递员也不知道咋回事啊!隔着十万八千里呢,人家是汉水的。”
我一听汉水,心说这可是在四川和陕西交接了,秦岭北边,这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有现大洋还真的不奇怪。
我说:“是个啥人啊?”
这时候,有人喊麻六。
“麻六,电闸烧了。”
麻六说:“王哥,我先去忙,等下回来和你说。”
麻六很快回来了,他骂骂咧咧地说:“连电了,电缆老化,也不换,连电就烧保险。”
朱泉说:“你说一下这人啥底细吧。”
“也没啥底细,二十多岁,是个姑娘。”
我吃惊地说:“姑娘?”
“没想到吧!大圆脸,长得不丑,大手大脚的,适合当老婆。不过人家看不上我,只想和我做生意。他只要来金陵就直接找我,九块八毛一块银元给我,我十块钱出,一块我赚两毛钱。以前她大概一个月来一次,一次带二百块,我每个月都能稳定赚四十块钱。最后一次是半年前了,然后就不来了,我以为她家里出了啥急事没来,结果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后来我写了两封信过去,都退回来了。”
我说:“一个姑娘,跑这么远来找你出银元,这还真有点奇怪,她为啥不去长安呢?”
“我也问过,她说不想去长安。应该是有难言之隐吧。”
朱泉说:“太近了,怕走漏风声吧!”
书生点头说:“没错,有这个可能。”
我说:“麻六,我们去一趟汉水。看看这姑娘到底怎么回事。”
姑娘姓五,据说以前是姓第五的,老家是五陵原的,后来搬家来了汉水,改姓五了,麻六一直管这姑娘叫五姑娘。
五姑娘大名叫五芳华,个子和萧安差不多,但是骨头比萧安大,是个大骨架,大脸盘,大屁股的姑娘。
麻六对这姑娘念念不忘,只要一提起来就眼冒金光。
五芳华的家在一个叫八里铺牛头山的地方,书生在地图上找了一下,找到了八里铺,不过这地图只能显示镇子级别的,到村就没了。
要想知道五芳华到底怎么了,看来必须亲自跑一趟才行。
我们五个请了假,第二天就准备准备出发了。
我们先坐火车到了长安,再从长安坐公共汽车到了汉水。到汉水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住了一晚上招待所,然后坐上了一辆老乡的驴车,去八里铺。
驴车拉的是小猪仔,我们是和小猪仔一起到的八里铺的,到了八里铺打听牛头山,镇子里的人一听连连摇头。
我们这才得知,牛头山是个小村子,一共五户人家,都姓五。
这是一个家族,都是从五陵原搬来的。本来姓第五,是被刘邦发配来的齐国王室成员,本姓田。刘邦不允许他们姓田了,他们是第五泼发配到这边的,赐他们姓第五。
他们到了这里之后,就到了牛头山那个地方安顿了下来,他们是在清朝末年时候搬过来的。到了这里也就是几十年。
就在半年前,牛头山着了一场大火,整个的牛头山都烧了个干干净净,这牛头山的这五户人也不知去向了。
麻六一听立即说:“不会烧死了吧!”
和我们聊天的老者摆着手说:“没得没得,我们发现了羊,发现了牛,还发现了狗的尸体,就是没有人的尸体。”
麻六松了一口气说:“那还好。”
告别了老者,我们按照老者的指示,直奔牛头山。
我们国家现在百废待兴,没有工业基础,什么都需要买。但是人家根本就不认我们的钱,因为我们的钱在国际上没什么用,我们能生产的东西也就那几样,瓷器,茶叶,丝绸。
现在是工业时代了,这些东西已经不吃香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暖水瓶,自行车和缝纫机。
一大笔人民币兑换回来之后,就锁到了我们的保险柜里。
一个保险柜装不下,杨宁出面去向供销社申请了一个大保险柜,总算是装下了。
朱泉不放心,还用铁链把两个保险柜焊一起了,我们的比较小,他怕被人给搬走。
现在的治安很不好,保不齐出什么事。
接下来朱泉开始在夫子庙的黑市上找货源,零零散散收了几十块,虽然也算是有收获,但是这点东西实在是不解渴啊!
杨宁说:“这么收可不行,还不够我那些钱的利息呢。”
我说:“利息肯定够了,这东西以后肯定值钱。这东西不只是有实用价值,而且是艺术品。”
我拿着这二十多个银元说:“看到了吧,竟然还有法兰西人制造的银元。不管哪里造的银元,只要是银的,分量足,就一定值钱。”
书生说:“这东西最后肯定会物以稀为贵,被炒作成艺术品。”
朱泉说:“其实我一直不想去找麻六。这小子好像有门路。但是他总拿捏我,不肯告诉我。看来我得去找这小子一趟,看看他到底从哪里弄来的货。”
杨宁说:“该找就找啊,太没效率了,我们需要大量收购,争取快点把事情办完。”
我说:“你怎么那么着急?”
杨宁说:“国内条件太差了,我着急回去。”
我说:“你就回去吧,这里的事情交给我。”
“交给你?你要是糊弄我怎么办?”
我顿时瞪圆了眼睛说:“我王守仁是那样人吗?”
“以前不是,现在不一样了,毕竟这么多年没见了,你变了。”
我说:“我变也是变好了。”
杨宁叹口气说:“人是最经不住考验的东西了,尤其是感情和金钱,千万别用这两样东西区考验人,我再忍忍吧。现在这世道也是艰难,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不过东西倒是不贵。”
萧安说:“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就不错了,国内现在都不好过。”
外出收银元的事情都交给朱泉了,朱泉也确实去找麻六了,麻六说给他供货那人失去联系了,已经有大半年没来金陵了。
麻六这小子也在拖拉机厂上班,他是电工班的,这小子每天吊儿郎当,没啥事,他爸爸好像和厂长是战友,生死兄弟。厂长特别照顾他。
不过这小子知道我们的路数,也不敢跟我们炸刺。这次一问,还就说了。还说他也想去看看咋回事呢,他说:“王哥,我知道那家伙地址,我们有书信往来的。后来我的信都被打回来了,说是查无此人了。”
我说:“搬家了吧!”
麻六说:“邮递员也不知道咋回事啊!隔着十万八千里呢,人家是汉水的。”
我一听汉水,心说这可是在四川和陕西交接了,秦岭北边,这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有现大洋还真的不奇怪。
我说:“是个啥人啊?”
这时候,有人喊麻六。
“麻六,电闸烧了。”
麻六说:“王哥,我先去忙,等下回来和你说。”
麻六很快回来了,他骂骂咧咧地说:“连电了,电缆老化,也不换,连电就烧保险。”
朱泉说:“你说一下这人啥底细吧。”
“也没啥底细,二十多岁,是个姑娘。”
我吃惊地说:“姑娘?”
“没想到吧!大圆脸,长得不丑,大手大脚的,适合当老婆。不过人家看不上我,只想和我做生意。他只要来金陵就直接找我,九块八毛一块银元给我,我十块钱出,一块我赚两毛钱。以前她大概一个月来一次,一次带二百块,我每个月都能稳定赚四十块钱。最后一次是半年前了,然后就不来了,我以为她家里出了啥急事没来,结果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后来我写了两封信过去,都退回来了。”
我说:“一个姑娘,跑这么远来找你出银元,这还真有点奇怪,她为啥不去长安呢?”
“我也问过,她说不想去长安。应该是有难言之隐吧。”
朱泉说:“太近了,怕走漏风声吧!”
书生点头说:“没错,有这个可能。”
我说:“麻六,我们去一趟汉水。看看这姑娘到底怎么回事。”
姑娘姓五,据说以前是姓第五的,老家是五陵原的,后来搬家来了汉水,改姓五了,麻六一直管这姑娘叫五姑娘。
五姑娘大名叫五芳华,个子和萧安差不多,但是骨头比萧安大,是个大骨架,大脸盘,大屁股的姑娘。
麻六对这姑娘念念不忘,只要一提起来就眼冒金光。
五芳华的家在一个叫八里铺牛头山的地方,书生在地图上找了一下,找到了八里铺,不过这地图只能显示镇子级别的,到村就没了。
要想知道五芳华到底怎么了,看来必须亲自跑一趟才行。
我们五个请了假,第二天就准备准备出发了。
我们先坐火车到了长安,再从长安坐公共汽车到了汉水。到汉水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住了一晚上招待所,然后坐上了一辆老乡的驴车,去八里铺。
驴车拉的是小猪仔,我们是和小猪仔一起到的八里铺的,到了八里铺打听牛头山,镇子里的人一听连连摇头。
我们这才得知,牛头山是个小村子,一共五户人家,都姓五。
这是一个家族,都是从五陵原搬来的。本来姓第五,是被刘邦发配来的齐国王室成员,本姓田。刘邦不允许他们姓田了,他们是第五泼发配到这边的,赐他们姓第五。
他们到了这里之后,就到了牛头山那个地方安顿了下来,他们是在清朝末年时候搬过来的。到了这里也就是几十年。
就在半年前,牛头山着了一场大火,整个的牛头山都烧了个干干净净,这牛头山的这五户人也不知去向了。
麻六一听立即说:“不会烧死了吧!”
和我们聊天的老者摆着手说:“没得没得,我们发现了羊,发现了牛,还发现了狗的尸体,就是没有人的尸体。”
麻六松了一口气说:“那还好。”
告别了老者,我们按照老者的指示,直奔牛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