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人生激荡四十年 > 第一百八十九章 爆发点

人生激荡四十年 第一百八十九章 爆发点

    当初选择跟徐建军打好关系,陈自正一直对自己的决定引以为傲。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那是自己很好的一步棋。

    他们漫画室的人员不断增大,外方人员的开销也随之增加。

    那可都是外汇收入啊,在国家外汇储备严重短缺的状况下,任何一个进项都会被重视起来。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陈自正知道,这些外国人都鬼精鬼精的,他们愿意花这么多钱在这边,那一定是徐建军这个小老弟给他们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只有这个解释才符合逻辑。

    那这位徐同学可能就掌握一些他难以理解的资源,这要是利用好了,那将来就有无限可能。

    能为国家多积累点外汇,那可解决不少问题嘞。

    谁能想到一个社区里不起眼的几间民房里,会藏着这么一个外汇大户。

    陈自正以前也汇报过这个情况,但因为那点收入实在有点拿不出手,领导也没怎么重视。

    但是耐不住积少成多啊,也许是最近领导们也接到了关于外汇的什么新政策。

    这次专门把陈自正叫过去进行了一次专项汇报。

    他也不敢藏私,把自己所掌握的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特别提到徐建军这边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领导对陈自正的工作给出了很大的认可,并鼓励他再接再厉,争取把潜在的价值也给开发出来。

    他这里最起码有突破口了,区里其他单位都还毫无头绪,别说创汇了,就连生存都是问题。

    陈自正堂而皇之的拜访徐建军的时候,他还没在意,但是等他说出来意,徐建军却笑了。

    其实陈自正这么久才想起来找自己,老徐已经在为这位老兄的经济敏感性着急了,这个阶段,谁能为国家创汇,那就是实打实的业绩。

    只要让上级领导满意了,提拔评优那都不是问题。

    让徐建军筹划赚外汇的门路,他还真有方向。

    漫画的周边开发,牵涉到游戏、玩具、手办,以及各种人物贴画。

    手办和游戏暂时不用想,手办是材料不行,游戏那是以后的重头戏,目前运作起来有难度。

    所以如果存在代工的可能,玩具是最适合的切入点。

    不过这个时候的玩具,那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像以后能变形的汽车人,会说话的机器猫,那样的才有点技术含量。

    而像是贴画、挂件什么的,那完全是收割粉丝的,而且这个时候小日子的制造业还没有因为协定导致成本急剧飙升,企业开始考虑业务外包。

    而目前生产这种玩意的那种小企业,人员成本还成不了他们的负担,找代工就有点兴师动众了。

    操作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

    不过也没说他徐建军非要在漫画周边上死扛才能赚钱。

    君不见小日子社畜们,那光秃秃的脑门已经屡见不鲜,君不见小日子戴假发的比例已经在逐年攀升。

    小日子经济高速发展,工作压力大,上班社畜们变秃然一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八十年代中医中药在小日子可是兴起了一股浪潮,可比国内受欢迎多了。

    小日子这个民族,很讲实际的,就比如说他们的特产驻日美军。

    你实力强,它就叫爸爸,爸爸派兵保护儿子不是天经地义嘛。

    你技术强,那我就模仿,甚至仿着仿着都学会自主创新,发扬种族特色,把小和省做到了极致,超过爹爹也不是梦,小日子汽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他们一开始也玩卡卡西那一套。

    只是自己跳过了那个阶段,再有学我的,那必须得口诛笔伐,小迪迪你敢模仿我,我能雇一帮水军黑死你。

    中药的实际效果好,那就想方设法的拿到秘方。

    八十年代国人还没有专利、秘方的保护意识。

    专利是啥东西都不知道,秘方也是遵守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

    什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但是这些观念在人家刻意钻空子的情况下,很难起到壁垒的作用。

    那时候可是流出去不少好东西,包括古董。

    上次去海边的时候徐建军就在想,101生发水好像这个时候已经被老赵搞出来了,只是还没什么知名度。

    没有必要等老李让它在小日子发扬光大,家喻户晓。

    自己是不是可以提前搞上一搞?嗯,问题不大,自己的优势是老李无法比拟的。

    他是在小日子刷盘子刷了一年多,才逐渐摸索出挣钱门道的。

    徐老师是谁啊,已经证明了效果的牛掰产品,加上他信手拈来的营销手段。

    以及他如今在小日子那边,还算拿得出手的人脉关系,想要办成这个事儿,简直不要太轻松。

    跟铃木智村那帮废柴二代一起在小日子建立销售渠道,可比老李靠在小日子刷盘子积累要快捷的多了。

    他们之中本身家里就有经营商场的,再加上徐建军可以策划一场真实体验纪录片广告,只要把名气打出去。

    实际效果又没问题,渠道又给力,那销量必然不会差的。

    现在关键的是如何搞定国内的生产环节。

    徐建军对老赵的过往也不太关注,只是通过后世只言片语的报道,知道有这么一号人,那也是个人才。

    好像在豫村中州还办过厂,当过厂长。

    京城这边没记错的话,人家还成立过研发中心。

    不过那都是公司元年之后的事儿了,这个时候的老赵同志,还没被记者发掘。

    他还只是温州农村一个爱钻研的赤脚医生,跟厂长,董事长之类的高大上称号还沾不上边。

    这个时候随便一个橄榄枝扔过来,都能把老赵给砸晕了。

    徐建军也想过要不要吃独食儿,从老赵那儿把配方买过来自己生产,考虑了一下还是放弃了,目前的形势,单打独斗只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

    拉着多方搞共赢模式才是生存之道。

    关键是国内现在专利、知识产权什么都还没有立法,花大价钱买了秘方,砖头老赵跟别人合作,或者自己开厂子,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让陈自正牵头,最好用这边现场的企业,把老赵给招揽过来,当一个名义厂长什么的,主抓生发剂的生产,还没尝过自主创业是什么滋味的老赵,这样的条件应该能把他忽悠来。

    这里可是京城,给房子,给领导职务,现在还很少能拒绝这种糖衣炮弹攻击的。

    配方和发明者都到位了,那成规模生产就不成问题。

    材料、设备、包装,只要明白有利可图,那还不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儿。

    等他们这边把生产环节落实到位了,徐建军在小日子那边的布局也就差不多可以启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