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最强修道者之问鼎天下 第10章 尚书令张华
热门推荐: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太过自律,垃圾技能全成概念级!
从天下第一开始投胎
快穿:短命女配不想做万人迷
包公探案
让我假装男友回家?我假戏真做!
女配快穿后,她风情万种
降妻为妾,慢走一步算我输
快穿生子系统,白莲花又美又撩
弘农杨氏一族覆灭后,无论王公大臣还是世家大族都一致推举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主持朝政,因为就目前的形式来说,司马亮的资格最老,不仅宗室的宗师,还是最有权势的藩王。
汝南王司马亮作为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晋武帝的叔父,晋惠帝爷爷辈的人。资格自然不用说。
司马亮在曹魏当政时期,任散骑侍郎等闲职。在公元257年讨伐诸葛诞(淮南三叛之一)的战争中,被拜为中郎将,但因用兵不当而丢失了寿春(今属安徽),曾一度被免官。
后来晋朝建立之后,氐族人突发树机能作乱于雍州与梁州之时,曾任扶风郡王,都督两州之军事,不曾想,自己派去镇压叛乱的军队又战败,于是坐贬平西将军。
后来在晋武帝司马炎对这没有能力却身居高位的叔父实在看不起下去了,在咸宁三年(公元278年)时,没有功劳却被封为汝南王坐镇许昌。
太康十年,武帝大渐弥留之际,下诏汝南王司马亮与车骑将军杨骏共同辅政,因杨骏矫诏,司马亮惧怕灾祸加身,在大司马门外大哭几声便跑回军营。
因武帝原诏书中司马亮亦是辅政大臣,杨骏对其十分忌惮,欲要兵伐司马亮,司马亮大惧,问计于当时时任廷尉(从三品的官员,负责牢狱,诉讼类似公安部)的何勖,何勖淡淡道:“如今朝廷归心于公,公何不讨人而惧为人所讨!”
虽则这么说,司马亮还是因惧怕星夜赶回了自己老巢许昌。
后来杨骏专权,任人唯亲,此举触怒了贾南风,贾南风欲结合封地诸侯里应外合彻底消灭外戚杨氏家族,于是第一时间就联系被排挤出去的汝南王司马亮。
司马亮以多年从政的经验委婉拒绝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
贾南风的使者见司马亮一副明哲保身的嘴脸,不禁嗤之以鼻,狠狠而去。
晋惠帝元康年间,杨骏被楚王司马玮与贾南风合力而歼灭后,司马亮以一副德高望重的姿态入洛阳。
所以对于司马亮,贾南风一直不放在心上,一个色厉内荏,毫无魄力的老鼠而已。
而卫瓘不同。
卫瓘是武帝的父亲司马昭得力干将,昔年伐蜀时,曾算计擒邓艾智斩钟会,帮助司马家遏制了内乱,稳定了政局。
卫瓘帮助司马家守护边疆,镇守幽州,离间了鲜卑拓跋部家族关系,害死拓跋涉归的长子拓跋沙漠汗,使塞外部落矛盾重重不得统一,使鲜卑、羯族等因畏惧晋朝而不敢轻易南下侵略,保障了北边的安宁。
可以说司马家的天下,卫家是有股份的。
年近七十二的卫瓘,历经三国余晖,无论沙场上兵戈铁马还是朝廷中的尔虞我诈,卫瓘早已驾轻就熟。
饮遍了权利上宦海浮沉的辛酸,尝尽了世间人情冷暖苦楚;面对这样的局势,卫瓘早已了然于胸,只要按图索骥,循循渐进,那么一路都是“元亨利吉”。
卫瓘与贾家的矛盾由来已久。
昔年,作为司马衷师父的卫瓘见太子如此迂腐不堪,不可教化。
于是在武帝大宴群臣时,佯醉抚摸御座对武帝道,“此座可惜了。”
武帝会意便打起哈哈说“公真醉焉”。此事传至贾充之耳,贾充便向太子妃贾南风告密“卫瓘老奴,几破汝家。”从此两家相互龃龉,表面和气,暗里算计。
臻灭杨骏,楚王玮居功至伟,但汝南王亮见司马玮的势力太强,有意使其归藩。
时任太保卫瓘建议让惠帝下了一道诏书,命在京的诸侯皆归回封地,此举无异于激怒年轻气盛的楚王玮。
贾南风在这里嗅到一丝丝阴谋的味道。
当是时,楚王玮司职卫将军,护卫洛阳城等京畿安全,手中掌有宿卫军,可随时发起兵变,二公只知楚王玮有虎狼之心,不知其专权之志。
二公不暇撺掇,一意孤行命楚王玮回归封地,触怒了“清君侧”的楚王玮。
另一边,贾后作壁上观,见二王勾心斗角,正中她的下怀,做了一次渔翁。于是顺水推舟地作矫诏,让楚王玮起兵诛杀汝南王司马亮与太保卫瓘。
楚王司马玮没有考虑形势,更没有辩认诏书真假,仓促间起兵,斩杀卫瓘和司马亮。
正中了贾南风一箭双雕之计。翌日,贾南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驺虞幡遣散楚王玮随从,以假传圣旨之名,斩首楚王玮于东市,时年二十一岁,时人不甚唏嘘。
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一条“一石三鸟”的好计谋。
贾南风坐收渔翁之利后,为掌握朝政,必须启用一个靠得住且不能威胁到她地位的人。
正在贾南风苦恼之时,一个人的出现,使得贾南风拨开云雾见青天。
这人的出身背景以及履历实在是太符合贾南风的需求了。
此人于武帝在位时期就任职过中书令和度支尚书这个两个举足轻重的官职。
所谓的中书令便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是位居三品的朝廷大员,是可以加冠二梁进贤,服紫色朝服携带银印的高级官员。
而中书省与尚书省,门下省号称“三省”,其主要职责是掌管国家机要文件和帮助皇帝草拟诏书以及修正、下发等相关事宜。
而度支尚书是尚书省下六部中管理财政的最高领导。
能入贾皇后的法眼,当然不简单,此人便是张华。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出生范阳张氏的他,是汉留侯张良的正统第十六世孙。妥妥的上品氏族。
他文章华辞藻温丽,对于许多事情是朗瞻多通,对于那些图纬方伎之书更是详览不尽。后世对他的评价更是“勇于赴义,笃于周急,器识弘旷。”
贾南风对于张华的履历和人品很满意,但是对于是否启用他还是有很多顾虑。
因为武帝司马炎在世之时,关于是否攻打孙吴之时,父亲贾充与张华是互相龃龉。
因为一个是主战派,一个是保守派。
咸宁五年父亲贾充认为此时还不是攻打孙吴之时,提出应该立刻处死以张华为首的主战派。而张华继承羊祜的意志,认为孙吴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之际,应该立刻攻打孙吴。
结果显而易见,张华的聪明才智印证了他对局势的判断。
虽然武帝安排了总指挥头衔给贾充,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是为了缓和主战派和保守派的矛盾。
而作为度支尚书的张华却把握了真正的财政。
所以贾充一直对张华没有好感,况且张华在武帝时期为什么被贬谪到幽州的,大家心知肚明。
当年关于“立长”还是“立贤”,武帝第一个问的人就是张华“谁可以托后事?”
而张华的回答呢?
“齐王司马攸,德行高尚,又是陛下的至亲,可以托后事。”
要知道齐王司马攸是武帝这一辈过不去的坎。
所以这导致了贾南风的困惑,到底是否启用张华?
为此,她与侄儿鲁国公贾谧商议许久。
不用考虑太久,一个人来帮她确定答案。
此人便是中书令裴頠。
裴頠字逸民,河东闻喜人,是郭璞的同乡,也是着名的河东裴氏一族。《晋书》里说到裴頠“弘雅有远识,博学稽古,自少知名。”
不仅如此,裴頠与皇后贾南风更是表亲,其母郭氏与贾后母郭槐互为姊妹。
在永平元年(291年)平叛杨骏之乱时,时任右将军裴頠(宿卫军的右军统领)在遇见杨骏党羽左将军刘豫曾陈兵门前,临危不乱,轻松地夺取了兵权。
裴頠对张华的才华和人品推崇不已。认为只有张华才能稳固朝廷。
就这样天下在风雨飘摇中稳稳地度过了五年。
汝南王司马亮作为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晋武帝的叔父,晋惠帝爷爷辈的人。资格自然不用说。
司马亮在曹魏当政时期,任散骑侍郎等闲职。在公元257年讨伐诸葛诞(淮南三叛之一)的战争中,被拜为中郎将,但因用兵不当而丢失了寿春(今属安徽),曾一度被免官。
后来晋朝建立之后,氐族人突发树机能作乱于雍州与梁州之时,曾任扶风郡王,都督两州之军事,不曾想,自己派去镇压叛乱的军队又战败,于是坐贬平西将军。
后来在晋武帝司马炎对这没有能力却身居高位的叔父实在看不起下去了,在咸宁三年(公元278年)时,没有功劳却被封为汝南王坐镇许昌。
太康十年,武帝大渐弥留之际,下诏汝南王司马亮与车骑将军杨骏共同辅政,因杨骏矫诏,司马亮惧怕灾祸加身,在大司马门外大哭几声便跑回军营。
因武帝原诏书中司马亮亦是辅政大臣,杨骏对其十分忌惮,欲要兵伐司马亮,司马亮大惧,问计于当时时任廷尉(从三品的官员,负责牢狱,诉讼类似公安部)的何勖,何勖淡淡道:“如今朝廷归心于公,公何不讨人而惧为人所讨!”
虽则这么说,司马亮还是因惧怕星夜赶回了自己老巢许昌。
后来杨骏专权,任人唯亲,此举触怒了贾南风,贾南风欲结合封地诸侯里应外合彻底消灭外戚杨氏家族,于是第一时间就联系被排挤出去的汝南王司马亮。
司马亮以多年从政的经验委婉拒绝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
贾南风的使者见司马亮一副明哲保身的嘴脸,不禁嗤之以鼻,狠狠而去。
晋惠帝元康年间,杨骏被楚王司马玮与贾南风合力而歼灭后,司马亮以一副德高望重的姿态入洛阳。
所以对于司马亮,贾南风一直不放在心上,一个色厉内荏,毫无魄力的老鼠而已。
而卫瓘不同。
卫瓘是武帝的父亲司马昭得力干将,昔年伐蜀时,曾算计擒邓艾智斩钟会,帮助司马家遏制了内乱,稳定了政局。
卫瓘帮助司马家守护边疆,镇守幽州,离间了鲜卑拓跋部家族关系,害死拓跋涉归的长子拓跋沙漠汗,使塞外部落矛盾重重不得统一,使鲜卑、羯族等因畏惧晋朝而不敢轻易南下侵略,保障了北边的安宁。
可以说司马家的天下,卫家是有股份的。
年近七十二的卫瓘,历经三国余晖,无论沙场上兵戈铁马还是朝廷中的尔虞我诈,卫瓘早已驾轻就熟。
饮遍了权利上宦海浮沉的辛酸,尝尽了世间人情冷暖苦楚;面对这样的局势,卫瓘早已了然于胸,只要按图索骥,循循渐进,那么一路都是“元亨利吉”。
卫瓘与贾家的矛盾由来已久。
昔年,作为司马衷师父的卫瓘见太子如此迂腐不堪,不可教化。
于是在武帝大宴群臣时,佯醉抚摸御座对武帝道,“此座可惜了。”
武帝会意便打起哈哈说“公真醉焉”。此事传至贾充之耳,贾充便向太子妃贾南风告密“卫瓘老奴,几破汝家。”从此两家相互龃龉,表面和气,暗里算计。
臻灭杨骏,楚王玮居功至伟,但汝南王亮见司马玮的势力太强,有意使其归藩。
时任太保卫瓘建议让惠帝下了一道诏书,命在京的诸侯皆归回封地,此举无异于激怒年轻气盛的楚王玮。
贾南风在这里嗅到一丝丝阴谋的味道。
当是时,楚王玮司职卫将军,护卫洛阳城等京畿安全,手中掌有宿卫军,可随时发起兵变,二公只知楚王玮有虎狼之心,不知其专权之志。
二公不暇撺掇,一意孤行命楚王玮回归封地,触怒了“清君侧”的楚王玮。
另一边,贾后作壁上观,见二王勾心斗角,正中她的下怀,做了一次渔翁。于是顺水推舟地作矫诏,让楚王玮起兵诛杀汝南王司马亮与太保卫瓘。
楚王司马玮没有考虑形势,更没有辩认诏书真假,仓促间起兵,斩杀卫瓘和司马亮。
正中了贾南风一箭双雕之计。翌日,贾南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驺虞幡遣散楚王玮随从,以假传圣旨之名,斩首楚王玮于东市,时年二十一岁,时人不甚唏嘘。
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一条“一石三鸟”的好计谋。
贾南风坐收渔翁之利后,为掌握朝政,必须启用一个靠得住且不能威胁到她地位的人。
正在贾南风苦恼之时,一个人的出现,使得贾南风拨开云雾见青天。
这人的出身背景以及履历实在是太符合贾南风的需求了。
此人于武帝在位时期就任职过中书令和度支尚书这个两个举足轻重的官职。
所谓的中书令便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是位居三品的朝廷大员,是可以加冠二梁进贤,服紫色朝服携带银印的高级官员。
而中书省与尚书省,门下省号称“三省”,其主要职责是掌管国家机要文件和帮助皇帝草拟诏书以及修正、下发等相关事宜。
而度支尚书是尚书省下六部中管理财政的最高领导。
能入贾皇后的法眼,当然不简单,此人便是张华。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出生范阳张氏的他,是汉留侯张良的正统第十六世孙。妥妥的上品氏族。
他文章华辞藻温丽,对于许多事情是朗瞻多通,对于那些图纬方伎之书更是详览不尽。后世对他的评价更是“勇于赴义,笃于周急,器识弘旷。”
贾南风对于张华的履历和人品很满意,但是对于是否启用他还是有很多顾虑。
因为武帝司马炎在世之时,关于是否攻打孙吴之时,父亲贾充与张华是互相龃龉。
因为一个是主战派,一个是保守派。
咸宁五年父亲贾充认为此时还不是攻打孙吴之时,提出应该立刻处死以张华为首的主战派。而张华继承羊祜的意志,认为孙吴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之际,应该立刻攻打孙吴。
结果显而易见,张华的聪明才智印证了他对局势的判断。
虽然武帝安排了总指挥头衔给贾充,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是为了缓和主战派和保守派的矛盾。
而作为度支尚书的张华却把握了真正的财政。
所以贾充一直对张华没有好感,况且张华在武帝时期为什么被贬谪到幽州的,大家心知肚明。
当年关于“立长”还是“立贤”,武帝第一个问的人就是张华“谁可以托后事?”
而张华的回答呢?
“齐王司马攸,德行高尚,又是陛下的至亲,可以托后事。”
要知道齐王司马攸是武帝这一辈过不去的坎。
所以这导致了贾南风的困惑,到底是否启用张华?
为此,她与侄儿鲁国公贾谧商议许久。
不用考虑太久,一个人来帮她确定答案。
此人便是中书令裴頠。
裴頠字逸民,河东闻喜人,是郭璞的同乡,也是着名的河东裴氏一族。《晋书》里说到裴頠“弘雅有远识,博学稽古,自少知名。”
不仅如此,裴頠与皇后贾南风更是表亲,其母郭氏与贾后母郭槐互为姊妹。
在永平元年(291年)平叛杨骏之乱时,时任右将军裴頠(宿卫军的右军统领)在遇见杨骏党羽左将军刘豫曾陈兵门前,临危不乱,轻松地夺取了兵权。
裴頠对张华的才华和人品推崇不已。认为只有张华才能稳固朝廷。
就这样天下在风雨飘摇中稳稳地度过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