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开局神级词条,我为红尘仙 > 第352章 找到机关纹路

大秦:开局神级词条,我为红尘仙 第352章 找到机关纹路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个精巧的铜匣。

    匣身雕刻精美,隐约可见机关纹路。

    就连一向看不起这些的赵高,也不禁多看了两眼。

    \"此物名为''破军匣'',内藏九道机关。”

    “若能尽数激发,可放出毒火。\"公输仇解释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叶天接过铜匣,仔细端详。

    目光所到之处,仿佛能看透机关的奥秘。

    这一幕看得公输仇心中忐忑,生怕叶天说出什么不好的评价。

    片刻后,叶天开口了:\"这里的机簧过于紧绷,容易断裂。”

    “还有这处的齿轮,也可以改进,不过整体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公输仇闻言,先是一惊,随后大喜,\"先生果然眼光独到!弟子受教了。\"

    叶天将铜匣还给他,忽然问道:\"你可知道,为何我要教你机关术?\"

    公输仇一愣,随即摇头。

    就连嬴政也投来好奇的目光。

    \"因为机关之道,不仅是战争利器,更是强国之基。\"

    叶天正色道,\"我大秦要一统天下,便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人才。”

    “机关之术,既可用于战场,也可用于民生。\"

    公输仇听得热血沸腾,\"弟子必当竭尽全力,为大秦效死!\"

    叶天点头,\"你且记住,机关之道,贵在精巧。”

    “不在于奇险,而在于实用。”

    “譬如这''破军匣'',若能简化机关,提高可靠性,便更适合军中大规模使用。\"

    公输仇恍然大悟,\"先生说得对!弟子这就去改进。\"

    等公输仇离开后,殿内重归宁静。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落进来,为整个大殿染上一层金色。

    嬴政望着叶天,忽然问道:\"先生,你说我大秦能否千秋万世?\"

    叶天沉默片刻,目光望向远方,\"这要看陛下如何做了。”

    “强秦一统六国不难,难的是如何让这统一持续下去。”

    “法令可以一统,但人心呢?风俗呢?这些都需要时间去融合。\"

    嬴政若有所思,\"先生说得对。”

    “朕之前或许太过急切了。\"

    叶天点头,\"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陛下若能以民为本,何愁大业不成?\"

    走出宫殿时,夜色已深。

    远处灯火辉煌,映照着这座即将成为帝国心脏的城市。

    叶天踏着月色,缓步而行。身后,一道身影悄然跟上。

    叶天似乎早已察觉,忽然站定,\"赵高,有事?\"

    黑暗中,赵高神色一变,随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先生好眼力。”

    “赵高只是想请教一些问题。\"

    叶天转身,月光下。

    眼神宛如利剑,\"有话直说。\"

    赵高咽了咽口水。

    他发现自己面对这个年轻人时,居然会不自觉地感到恐惧。

    这种感觉,他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先生与陛下谈笑风生,可知道有多少人对先生心怀嫉妒?\"赵高试探道。

    叶天冷笑一声,\"你是在警告我?\"

    赵高连忙摆手,\"不敢!赵高只是好心提醒先生。”

    “树大招风,还望先生多加小心。\"

    \"好意心领了。\"叶天说完,转身离去,只留下赵高站在原地,神色阴晴不定。

    回到住处,叶天开始研究起公输仇的机关术来。

    要想让百姓真正接受统一,光靠武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机关术,正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它既可以用于军事,也可以用于民生。

    如何平衡这两者,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想到这里、叶天的目光落在桌上的天机镜上。

    镜面泛起微光,似乎在回应他的心思。

    这个时代有太多可能性,而他,正在参与创造这些可能。

    明天的宴会,想必会很有趣吧?

    叶天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既然要统一天下,总要让各方都看到希望。

    至于赵高那边,早晚都要解决。

    第二日,暮色初临,咸阳宫内张灯结彩,一片金碧辉煌。

    宫女们手捧明珠宝烛,在殿内来回穿梭,为即将开始的宴会做着最后的准备。

    赵高站在大殿的角落里,看着这一切,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这场宴会表面上是为了给叶天接风,实则关系到大秦朝堂的权力格局。

    自从这个年轻人来到咸阳,陛下对他的倚重就与日俱增,这让赵高感到了深深的危机。

    嬴政为叶天举办的接风宴即将开始。

    各国使节、朝中重臣,以及百家代表都已陆续抵达。

    叶天站在殿外的回廊上,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若有所思。

    身后,脚步声响起。

    \"叶天先生。\"一个温润的声音传来。

    皎洁的月光下,荀况仙风道骨的身影显得格外清雅。

    他的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又有些许期待。

    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很清楚今晚这场宴会的意义。

    叶天转身,只见荀况手持竹简,正含笑看着他。

    \"荀老。\"叶天微微颔首。

    这位儒家大家此来必有深意。

    果然,荀况开口道:\"先生此番东渡,可曾见识蓬莱仙山的奇景?\"

    叶天眸光微闪,\"荀老这是在试探,还是真的好奇?\"

    荀况笑容不变,\"先生何出此言?\"

    \"因为您手中的这卷竹简,是四年前我在稷下学宫所留的《齐论语》摘抄。\"

    叶天淡淡道,\"您今日带来,怕不是为了讨论学问。\"

    荀况神色一凝,随即叹道:\"果然瞒不过先生。”

    “老夫只是担心,若真有长生之道......\"

    \"长生?\"叶天轻笑,\"荀老应该明白,这世间,最难长生的是道统。\"

    \"先生此言何意?\"荀况目光一亮。

    叶天迈步向前,指着远处升起的炊烟,\"您看那些烟火,便是人间烟火气。”

    “治世之道,在于安民,长生之说,不过是逃避现实的托词。\"

    荀况沉默片刻,深深一揖,\"老夫受教了。\"

    叶天扶起荀况,\"荀老无需如此。”

    “儒家重教化,墨家重实用,道家重修身。”

    “三家若能同心,何愁天下不安?\"

    正说话间,东君悄然而至。她一身素裙,容颜绝世,却给人一种难以亲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