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笔:血里朝生 第100章 出路
【因为我……】
因为什么呢?
或许朝兮永不能得知了。
写信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缘故,用钢笔水将“我”字之后的两行字全都涂染成了蓝黑色,极力辨认也只是模糊的一片,连笔锋都看不出来。
他不禁嗤笑:这齐铁嘴也真是的,这种危急的时刻还要卖关子,写完后悔,后悔了却又不全涂掉,偏偏留下个首尾,说话只说半截,叫人抓心挠肝的。
他和齐铁嘴也算相识一场,一起经历过生死。虽然齐铁嘴总是表现得聒噪又惜命,形象偏于猥琐懦弱,但朝兮很清楚,这不过是伪装的表象。
事实上,他眼中的齐铁嘴是一个聪明又通透的人,通透到甚至有些狡猾。
而朝兮在情感问题上并不迟钝,联系前文,虽则寥寥数语,但对于齐铁嘴的未尽之言,他已隐然有了几分猜测。
只是……或许没有机会去验证了。
他叹了口气,将信重新折好,放进胸前口袋里,按照信中所写的路线,钻进了一条通道。
看起来,这条通道是张启山的人挖出来的,四周有着类似工兵铲和钉锤留下的痕迹,应该是修建工程时的运输通道。
这里并没有九头蛇柏入侵的迹象,可能是挖掘时在墙壁上抹了掺杂天心石粉的涂料,用来保障工兵们的生命安全。
朝兮于是用贴身的小刀刮下了许多墙灰粉末,涂抹在身体各处,等出去时万一遇见蛇柏,也免得自己放血了。
通道的末端是一处断崖,他站在崖边,手电筒惨白的冷光照射在断崖之下。
那是一座堪称恢宏的古城,在这苍茫的沙漠腹地,称得上是令人惊叹的古代建筑了。
他攀着绳索下去,入目是青石板铺成的神道,一直走了十来分钟,一道高大的城门出现在他的眼前,庄重而质朴,没有过多的花纹雕刻,只在边缘处有少量的蛇纹,最显眼的,莫过于一左一右的两个汉隶大字。
“虺”和“巳”。
巳字好解,即是十二生肖的巳蛇,大概是指外面的那些黑毛蛇。
虺则是蝮蛇一类的毒蛇,亦指水虺。《述异记》载:虺五百年而化蛟,蛟一千年而化龙。所以,虺也可看作是小龙,地位显然要高于普通蛇类。
这座城以两蛇为名,显然是意有所指。如果他的猜测是对的,那么“虺”又是代表什么?古潼京里莫非还有比黑毛蛇更加可怕的存在?
朝兮走近了一些,仔细查看后,发现这城门居然是用天心石雕刻而成的。
在数千年前,古潼京的原始居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与九头蛇柏相安无事地共生着。
怀着疑虑与好奇,朝兮推门走了进去。
张启山的人应该在城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挖掘和修复,沿途所见,基本与地面上的一些古城遗迹没有多大区别,纵横的街道上,掉落的碎石和破败的建筑都被清理,干净整洁,如同不久之前还曾有人在此生活。
沿着中央的大街继续走,就能到达位于古城中心的首领宫殿。
但朝兮只是站在殿外看了一会儿,没有走进去。
很简单的道理,假设宫殿里有数千年前遗留下来的珍宝,那早就被张启山的人搬走了。
而若珍宝仍在这里,那就说明里面有万分凶险的东西,即便动用张启山背后那个人的力量,耗费数年,仍不能将珍宝带出去。
里面或许有黑毛蛇,或许有那个“虺”,也或许二者皆有。
朝兮现在对珍宝不感兴趣。
他其实并不算一个贪财的人。当初在长沙城做地下的买卖,从张启山等人那里搞钱,除了顺利解决矿山里的事,更多的,也不过是出于为人亲长最朴素的愿望罢了。
当二大爷的,想给大侄子攒点钱。
就张起灵那个动不动就失忆的毛病,多少钱都存不住,隔个五年八年的,说不定他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忘了,更别说记得把钱放在哪儿。
朝兮想着有朝一日,能当个特别有钱的“中国首富”之类的,把买卖开在所有有古城、古墓的地方,这样不管张起灵失踪流浪到哪里,都能快点找到他,让他不至于流离失所、受苦受难。
如果张起灵哪天开了窍,想要娶媳妇生孩子,朝兮就把钱都给他的孩子,足够他的子子孙孙富贵荣华,也足够让张起灵没有后顾之忧。
只是希望张起灵的孩子不要遗传他的失忆症。等到哪天朝兮寿终正寝了,这世上仍然能有他的亲人牵挂他,在他失踪的时候找一找他,至少能记得给他送钱花。
赚钱任重道远,朝兮仍需努力。
齐铁嘴给朝兮指明的出路,其实就是一间长官办公室。
里面的东西大部分都搬空了,只留下些无关痛痒的档案夹、空白文件和书籍。
办公室并不算大,墙边挤着两个档案柜,一个书架上摆着稀稀落落的几本英文精装书,一张长书桌和软布沙发各自占据了一边墙壁,让本就狭小的空间变得更加局促。
角落里有一台小型柴油发电机,朝兮尝试着摇了一下,居然还能用,头顶的电灯忽闪忽闪地点亮了,室内的景象一览无余。
直觉告诉他,这里应该是张启山的办公室。
书桌上面只有几张废纸和一盏绿色的台灯。朝兮本没打算张启山会留下什么蛛丝马迹,只是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椅子后面,却惊讶地发现了一个黑色的牛皮本子。
他弯腰捡了起来,这个本子约有手掌大小,大概是搬走时太过匆忙,这里的光线又昏暗,才不小心遗落在此。
他关掉手电筒搁在桌上,翻开本子,看见扉页上写着一个龙飞凤舞的名字——张启山。
从纸张的颜色来看,这个本子可比齐铁嘴的那封信要久远得多。再往后翻,朝兮瞧见了“1933年10月6日”、“星期五”、“晴”的字样。
1933年10月……是他乘着鬼车到长沙的那一天?
这是……张启山的日记?
因为什么呢?
或许朝兮永不能得知了。
写信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缘故,用钢笔水将“我”字之后的两行字全都涂染成了蓝黑色,极力辨认也只是模糊的一片,连笔锋都看不出来。
他不禁嗤笑:这齐铁嘴也真是的,这种危急的时刻还要卖关子,写完后悔,后悔了却又不全涂掉,偏偏留下个首尾,说话只说半截,叫人抓心挠肝的。
他和齐铁嘴也算相识一场,一起经历过生死。虽然齐铁嘴总是表现得聒噪又惜命,形象偏于猥琐懦弱,但朝兮很清楚,这不过是伪装的表象。
事实上,他眼中的齐铁嘴是一个聪明又通透的人,通透到甚至有些狡猾。
而朝兮在情感问题上并不迟钝,联系前文,虽则寥寥数语,但对于齐铁嘴的未尽之言,他已隐然有了几分猜测。
只是……或许没有机会去验证了。
他叹了口气,将信重新折好,放进胸前口袋里,按照信中所写的路线,钻进了一条通道。
看起来,这条通道是张启山的人挖出来的,四周有着类似工兵铲和钉锤留下的痕迹,应该是修建工程时的运输通道。
这里并没有九头蛇柏入侵的迹象,可能是挖掘时在墙壁上抹了掺杂天心石粉的涂料,用来保障工兵们的生命安全。
朝兮于是用贴身的小刀刮下了许多墙灰粉末,涂抹在身体各处,等出去时万一遇见蛇柏,也免得自己放血了。
通道的末端是一处断崖,他站在崖边,手电筒惨白的冷光照射在断崖之下。
那是一座堪称恢宏的古城,在这苍茫的沙漠腹地,称得上是令人惊叹的古代建筑了。
他攀着绳索下去,入目是青石板铺成的神道,一直走了十来分钟,一道高大的城门出现在他的眼前,庄重而质朴,没有过多的花纹雕刻,只在边缘处有少量的蛇纹,最显眼的,莫过于一左一右的两个汉隶大字。
“虺”和“巳”。
巳字好解,即是十二生肖的巳蛇,大概是指外面的那些黑毛蛇。
虺则是蝮蛇一类的毒蛇,亦指水虺。《述异记》载:虺五百年而化蛟,蛟一千年而化龙。所以,虺也可看作是小龙,地位显然要高于普通蛇类。
这座城以两蛇为名,显然是意有所指。如果他的猜测是对的,那么“虺”又是代表什么?古潼京里莫非还有比黑毛蛇更加可怕的存在?
朝兮走近了一些,仔细查看后,发现这城门居然是用天心石雕刻而成的。
在数千年前,古潼京的原始居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与九头蛇柏相安无事地共生着。
怀着疑虑与好奇,朝兮推门走了进去。
张启山的人应该在城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挖掘和修复,沿途所见,基本与地面上的一些古城遗迹没有多大区别,纵横的街道上,掉落的碎石和破败的建筑都被清理,干净整洁,如同不久之前还曾有人在此生活。
沿着中央的大街继续走,就能到达位于古城中心的首领宫殿。
但朝兮只是站在殿外看了一会儿,没有走进去。
很简单的道理,假设宫殿里有数千年前遗留下来的珍宝,那早就被张启山的人搬走了。
而若珍宝仍在这里,那就说明里面有万分凶险的东西,即便动用张启山背后那个人的力量,耗费数年,仍不能将珍宝带出去。
里面或许有黑毛蛇,或许有那个“虺”,也或许二者皆有。
朝兮现在对珍宝不感兴趣。
他其实并不算一个贪财的人。当初在长沙城做地下的买卖,从张启山等人那里搞钱,除了顺利解决矿山里的事,更多的,也不过是出于为人亲长最朴素的愿望罢了。
当二大爷的,想给大侄子攒点钱。
就张起灵那个动不动就失忆的毛病,多少钱都存不住,隔个五年八年的,说不定他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忘了,更别说记得把钱放在哪儿。
朝兮想着有朝一日,能当个特别有钱的“中国首富”之类的,把买卖开在所有有古城、古墓的地方,这样不管张起灵失踪流浪到哪里,都能快点找到他,让他不至于流离失所、受苦受难。
如果张起灵哪天开了窍,想要娶媳妇生孩子,朝兮就把钱都给他的孩子,足够他的子子孙孙富贵荣华,也足够让张起灵没有后顾之忧。
只是希望张起灵的孩子不要遗传他的失忆症。等到哪天朝兮寿终正寝了,这世上仍然能有他的亲人牵挂他,在他失踪的时候找一找他,至少能记得给他送钱花。
赚钱任重道远,朝兮仍需努力。
齐铁嘴给朝兮指明的出路,其实就是一间长官办公室。
里面的东西大部分都搬空了,只留下些无关痛痒的档案夹、空白文件和书籍。
办公室并不算大,墙边挤着两个档案柜,一个书架上摆着稀稀落落的几本英文精装书,一张长书桌和软布沙发各自占据了一边墙壁,让本就狭小的空间变得更加局促。
角落里有一台小型柴油发电机,朝兮尝试着摇了一下,居然还能用,头顶的电灯忽闪忽闪地点亮了,室内的景象一览无余。
直觉告诉他,这里应该是张启山的办公室。
书桌上面只有几张废纸和一盏绿色的台灯。朝兮本没打算张启山会留下什么蛛丝马迹,只是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椅子后面,却惊讶地发现了一个黑色的牛皮本子。
他弯腰捡了起来,这个本子约有手掌大小,大概是搬走时太过匆忙,这里的光线又昏暗,才不小心遗落在此。
他关掉手电筒搁在桌上,翻开本子,看见扉页上写着一个龙飞凤舞的名字——张启山。
从纸张的颜色来看,这个本子可比齐铁嘴的那封信要久远得多。再往后翻,朝兮瞧见了“1933年10月6日”、“星期五”、“晴”的字样。
1933年10月……是他乘着鬼车到长沙的那一天?
这是……张启山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