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路上,捡个流放糙汉种田吃肉 第152章 买砖,被人眼红了
想吃什么,只要不是太奢侈的,就吃。
林玉娘按照女儿说的事情去做。
她拿碗舀了一碗的黑豆,洗了洗之后,就放在了锅里烧火煮上了。
姜绾又从空间里,取出了五斤这样的猪肉出来,让林玉娘一会儿剁成肉馅,包肉包子。
姜宁则是去负责和面。
姜绾看她们工作分配得很好,她打了个哈欠,出门去看谢衍他们盖院子的进度。
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谢衍他们这几天在挖房子的基础,两个大男人干起活来,速度还是很快的。
就算是万广柱这样腿脚不方便的,手里的动作也很利索的。
房子的基脚都被清出来了,没多久就可以把砖下到里面去了。
姜绾出来的时候,谢衍他们正好忙活完,下午就打算休息一下,把家里的驴车加固一下,明天就可以去砖窑,把砖拉回来了。
他们这边的院子规模,就跟姜绾他们那边一般大小就可以了。
而且同样是挨着大院子建的,所以可以省掉一面墙的砖。
谢衍与万广柱在算需要的砖瓦,姜绾没什么事做,就去菜地里看她种的那些菜。
豆角黄瓜,南瓜茄子之类的,已经长出来了不少。
辣椒苗,西红柿苗也长出来了。
还有白菜,土豆那些,她都种了一些。
杂七杂八的,都长得挺好的。
这个地方在大山脚下,前边是平原,身后是大山,气候不错,雨水充沛,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不只是菜地里的菜长得茂盛,旁边的荆棘也是十分的茂盛。
谢衍挖回来的这个荆棘,是会开出红色花朵,类似玫瑰花的那种。
但是它的刺远比玫瑰大,比玫瑰多。
栽种后用来看家护院,十分的合适。
谢衍用竹篾搭成了架子,让那些荆棘往上爬,确保它们长得高高的,最好跟他们家这边院墙差不多。
家里的两只小狗,小黑跟小黄也长大了不少。
他们家生活条件不错,又舍得让小狗吃饱,所以两只小狗,现在虎头虎脑的,比买回家来的时候,要重上了好几斤。
姜绾在菜地里看菜,两只小狗在她腿边跑过来躲过去的,十分的忙碌。
“你们别踩着我菜了,不然小心被揍。”
姜绾警告两只小狗,让它们别瞎跑。
去别的地方打滚,不能去她菜地里打滚,不然她就踹它们了。
这两小狗似乎也通人性,被骂之后就在路上玩耍了。
姜绾检查了一遍菜地里,发现没有虫害之后,这才进了院子去。
谢衍在小院子里劈柴,她进去看到了,笑着上前去,“怎么不休息一下?”
“没事不累,顺手就把它们劈了。”
虽然这边烧到的柴不多,但是谢衍只要有空,就会把家里的柴劈开,码得好好的。
姜绾走到谢衍身边,拿出手帕替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我今天去镇上,买了一些香烛纸钱。”
“嗯?”
“之前清明节的时候,我忘记这件事了,对不起。”姜绾认真的向谢衍道歉。
因为自己之前的疏忽,没有记住清明节,也没有在清明节的时候,祭奠谢家人。
或许是因为她的疏忽,才导致谢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
想到这里,姜绾越发的愧疚。
谢衍闻言,伸手握住了她的手,“绾绾别自责,没事的。”
“第一年过世的人,不能在清明的时候祭奠。”
“啊?”
还有这样的讲究?
姜绾是真没听说过,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是真的吗?还是你为了让我不内疚,而忽悠我的?”
“嗯?绾绾看了那么多的书,竟然不知道这个风俗吗?”
谢衍反问。
姜绾……
她看了很多书,不过是借口而已啊,她一个后世来的人,对这个朝代的风俗,的确是不太了解的。
“没事的绾绾,不用在意。”
“过几天就是爹娘,兄长他们的忌日了…到时候祭拜一下他们,也是一样的。”
对于谢衍来说,还没有给家里的人洗刷身上的冤屈,没有替他们报仇,祭奠什么的也是没有用的。
父兄,母亲,嫂子们不需要祭奠,他们需要的,是把身上的冤屈洗刷干净。
姜绾明白了。
“那你要不要这几天就去京城了?”
正好家里的地也种完了,他要出门也是可以的。
姜绾甚至觉得,是他们拖累了谢衍。
“别这么说。”
谢衍握住了她的手,“是绾绾你们给了我一个全新的家,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现在。”
他就算再想替家人报仇,也不会分不清楚轻重缓急,不把现在的家人安顿好,就匆匆离开。
到时候仇报了,新的家里人又出事了,那他也良心难安。
这样的结局,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姜绾心疼的抱了抱男人的胳膊。
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问题。
等到了晚上,姜绾吃了肉包,还有黑豆馅的豆沙包,喝了骨头汤。
吃得饱饱的,早早睡下,为了明天的工作而养精蓄锐。
第二天一早,谢衍就赶着毛驴,与万广柱还有村里有毛驴的家庭的青壮年,一起去砖窑那边拉转。
万广柱没有去以前干过活儿的砖窑买砖,而是去了镇上另外一家砖窑。
对方看到万广柱腿瘸了,还有钱买砖建房子,不由得十分佩服。
万广柱买的砖,瓦,一共需要二十两银子,老板优惠了五百文,让万广柱用来请驴车拉回去。
万广柱付了钱,村里年轻的后生们,也是有一个算一个的,开始帮忙着往驴车上搬砖。
他们不仅搬砖在驴车上,自己也还担着两个箩筐过来,一会儿回去的时候,一边赶车,一边挑上两个箩筐。
箩筐里装着瓦片。
这样走回去一趟,驴车到了,他们箩筐里的瓦片也到了,搬运的速度多少也快上一些。
十个后生赶着驴,挑着箩筐,赶着拉着满满一车砖的驴车往桃林村走,别提多么的引人注目了。
被这一幕吸引的,不只是相邻村子的人,还有原来请万广柱干活的砖窑老板。
他一听说在对手家买砖瓦的人是万广柱,是他曾经的打工崽,他就有些怒了。
林玉娘按照女儿说的事情去做。
她拿碗舀了一碗的黑豆,洗了洗之后,就放在了锅里烧火煮上了。
姜绾又从空间里,取出了五斤这样的猪肉出来,让林玉娘一会儿剁成肉馅,包肉包子。
姜宁则是去负责和面。
姜绾看她们工作分配得很好,她打了个哈欠,出门去看谢衍他们盖院子的进度。
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谢衍他们这几天在挖房子的基础,两个大男人干起活来,速度还是很快的。
就算是万广柱这样腿脚不方便的,手里的动作也很利索的。
房子的基脚都被清出来了,没多久就可以把砖下到里面去了。
姜绾出来的时候,谢衍他们正好忙活完,下午就打算休息一下,把家里的驴车加固一下,明天就可以去砖窑,把砖拉回来了。
他们这边的院子规模,就跟姜绾他们那边一般大小就可以了。
而且同样是挨着大院子建的,所以可以省掉一面墙的砖。
谢衍与万广柱在算需要的砖瓦,姜绾没什么事做,就去菜地里看她种的那些菜。
豆角黄瓜,南瓜茄子之类的,已经长出来了不少。
辣椒苗,西红柿苗也长出来了。
还有白菜,土豆那些,她都种了一些。
杂七杂八的,都长得挺好的。
这个地方在大山脚下,前边是平原,身后是大山,气候不错,雨水充沛,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不只是菜地里的菜长得茂盛,旁边的荆棘也是十分的茂盛。
谢衍挖回来的这个荆棘,是会开出红色花朵,类似玫瑰花的那种。
但是它的刺远比玫瑰大,比玫瑰多。
栽种后用来看家护院,十分的合适。
谢衍用竹篾搭成了架子,让那些荆棘往上爬,确保它们长得高高的,最好跟他们家这边院墙差不多。
家里的两只小狗,小黑跟小黄也长大了不少。
他们家生活条件不错,又舍得让小狗吃饱,所以两只小狗,现在虎头虎脑的,比买回家来的时候,要重上了好几斤。
姜绾在菜地里看菜,两只小狗在她腿边跑过来躲过去的,十分的忙碌。
“你们别踩着我菜了,不然小心被揍。”
姜绾警告两只小狗,让它们别瞎跑。
去别的地方打滚,不能去她菜地里打滚,不然她就踹它们了。
这两小狗似乎也通人性,被骂之后就在路上玩耍了。
姜绾检查了一遍菜地里,发现没有虫害之后,这才进了院子去。
谢衍在小院子里劈柴,她进去看到了,笑着上前去,“怎么不休息一下?”
“没事不累,顺手就把它们劈了。”
虽然这边烧到的柴不多,但是谢衍只要有空,就会把家里的柴劈开,码得好好的。
姜绾走到谢衍身边,拿出手帕替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我今天去镇上,买了一些香烛纸钱。”
“嗯?”
“之前清明节的时候,我忘记这件事了,对不起。”姜绾认真的向谢衍道歉。
因为自己之前的疏忽,没有记住清明节,也没有在清明节的时候,祭奠谢家人。
或许是因为她的疏忽,才导致谢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
想到这里,姜绾越发的愧疚。
谢衍闻言,伸手握住了她的手,“绾绾别自责,没事的。”
“第一年过世的人,不能在清明的时候祭奠。”
“啊?”
还有这样的讲究?
姜绾是真没听说过,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是真的吗?还是你为了让我不内疚,而忽悠我的?”
“嗯?绾绾看了那么多的书,竟然不知道这个风俗吗?”
谢衍反问。
姜绾……
她看了很多书,不过是借口而已啊,她一个后世来的人,对这个朝代的风俗,的确是不太了解的。
“没事的绾绾,不用在意。”
“过几天就是爹娘,兄长他们的忌日了…到时候祭拜一下他们,也是一样的。”
对于谢衍来说,还没有给家里的人洗刷身上的冤屈,没有替他们报仇,祭奠什么的也是没有用的。
父兄,母亲,嫂子们不需要祭奠,他们需要的,是把身上的冤屈洗刷干净。
姜绾明白了。
“那你要不要这几天就去京城了?”
正好家里的地也种完了,他要出门也是可以的。
姜绾甚至觉得,是他们拖累了谢衍。
“别这么说。”
谢衍握住了她的手,“是绾绾你们给了我一个全新的家,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现在。”
他就算再想替家人报仇,也不会分不清楚轻重缓急,不把现在的家人安顿好,就匆匆离开。
到时候仇报了,新的家里人又出事了,那他也良心难安。
这样的结局,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姜绾心疼的抱了抱男人的胳膊。
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问题。
等到了晚上,姜绾吃了肉包,还有黑豆馅的豆沙包,喝了骨头汤。
吃得饱饱的,早早睡下,为了明天的工作而养精蓄锐。
第二天一早,谢衍就赶着毛驴,与万广柱还有村里有毛驴的家庭的青壮年,一起去砖窑那边拉转。
万广柱没有去以前干过活儿的砖窑买砖,而是去了镇上另外一家砖窑。
对方看到万广柱腿瘸了,还有钱买砖建房子,不由得十分佩服。
万广柱买的砖,瓦,一共需要二十两银子,老板优惠了五百文,让万广柱用来请驴车拉回去。
万广柱付了钱,村里年轻的后生们,也是有一个算一个的,开始帮忙着往驴车上搬砖。
他们不仅搬砖在驴车上,自己也还担着两个箩筐过来,一会儿回去的时候,一边赶车,一边挑上两个箩筐。
箩筐里装着瓦片。
这样走回去一趟,驴车到了,他们箩筐里的瓦片也到了,搬运的速度多少也快上一些。
十个后生赶着驴,挑着箩筐,赶着拉着满满一车砖的驴车往桃林村走,别提多么的引人注目了。
被这一幕吸引的,不只是相邻村子的人,还有原来请万广柱干活的砖窑老板。
他一听说在对手家买砖瓦的人是万广柱,是他曾经的打工崽,他就有些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