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材太子成霸道皇帝 第172章 君无戏言
皇帝夏炎再次看向几位尚书,只见他们默默无语,不发表任何意见,刑部尚书文浩然似有话说,但最终还是保持了沉默。
夏炎也不想一口答应,随之说道“众爱卿言之有理,但朕还是要听听皇叔意见在做决定吧!”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退朝之后,夏炎留下几位内阁大臣,问他们“几位爱卿,你们对董尚书提出之事有何感想?”
六位内阁成员,兵部尚书马良;吏部尚书赵晋;户部尚书李桐;刑部尚书文浩然;监察御史崔镜;金吾大将军李腾。
一般情况下,他们六人轮流当值,遇到重大事件则共同商量,得出结论上报皇帝。
但是遇到这样的事情,几个人拿不定主意,因为他们不知道皇帝夏炎是怎么想的。
伴君如伴虎,一旦揣摩错旨意,那就是惹祸上身了。
所以皇帝不问,他们也不敢随便乱说。
现在皇帝问了,也就不得不说话了。
李桐尚书首先开口“回皇上,此事微臣略知一二。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梁王夏坤确实骁勇善战,为大夏王朝安稳立下赫赫战功。
但是引发当时的丞相朱霄堂的猜忌,认为梁王拥兵自重、功高震主。所以要求解除梁王兵权,从此两人交恶。如今国家安定,重新启用梁王必须慎重考虑。”
崔镜也说道“梁王当年虽勇,但是拥兵自重也是实情。先帝为避免宫廷之争,才让他交出兵权,只让梁王享受荣华富贵。只是微臣听闻,梁王一向节俭,从不奢侈骄横。”
那爱卿,这董尚书与梁王私交如何?可有听闻?”
几个人都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刑部文浩然说道“微臣以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最终皇上还是您拿主意好了。”
“你们可知道,皇叔梁王的旧部有谁比较出名?”
这时兵部尚书马良说道“回皇帝!这事我知道一点,已故大将军秦勉与之交好,董千义将军以前也是梁王属下。”
三省六部,现在没有了丞相,六部达到权力巅峰,其中有四位参加了内阁。
内阁虽然只是临时机构,但是行使权力大于丞相一职,而且直接听命于皇帝。
“众位爱卿,假如朕启用梁王,你们认为该如何安排职位呢?”
“众爱卿想想梁王乃朕皇叔。什么职位才能适合他呢?”
几个大臣又不做声了。
夏炎皇帝看着这个情形,暗自叹气“看来还是得靠自己啊!”
随后打发他们离开了。
有点郁闷,昨天听了德妃小曲,皇帝才想起他的焱妃顾倾颜,那也是多才多艺的美女。
来到焱妃这里,看着她带着孩子正在御花园戏耍。
看见夏炎之后,很高兴“陛下,怎么今日有空到妾身这里来了。”
“看你说的,好像朕不常来一样,前天就是陪你你嘛!行了别再幽怨了,好久没有听你弹琴吟唱了。来朕抱着宝贝公主,听你抚琴弹唱。”
一曲终了,晚上自然而然歇息在这里了。
又是一个清晨,朝堂之上,群臣毕至,气氛凝重。
董尚书面色凝重地站出列班,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言辞恳切地奏道:“皇上,梁王才华横溢,实乃国之大才,若一直闲置不用,岂不是暴殄天物?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像那朱霄堂和王一水之流,因无人能有效制衡,以致权势滔天,一家独大,最终险些酿成大祸啊!还望陛下三思,让梁王出山,为我朝排忧解难呐!”
皇帝坐在龙椅上,微微皱起眉头,挥挥手说道:“此事朕心中自有计较,稍后再行商议。”
然而,董尚书并未就此罢休,他扑通一声跪地,磕头如捣蒜,声泪俱下地喊道:“皇上啊,微臣对国家忠心耿耿,此心可昭日月,天地共鉴呐!今日微臣愿以死相谏,恳请陛下速速决断,切莫错失良机呀!”
听到这话,原本就有些心烦意乱的夏炎不禁怒火中烧。
只见他猛地一拍龙案,站起身来怒喝道:“想死便去罢!休要在此胡言乱语!退朝!”
说罢,他衣袖一甩,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只留下满殿大臣面面相觑,噤若寒蝉。
回到后宫之中,夏炎皇帝感觉有些沉闷便又唤来了德妃,同时还招来一群身姿婀娜的舞姬前来献艺。
一时间,优美的舞姿与婉转的小曲交织在一起,令人陶醉其中。
正当他听得如痴如醉之时,太监小熙子神色慌张、脚步匆忙地跑了进来,高声喊道:“皇上,大事不好啦!”
夏炎眉头微皱,心中略有不快,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又发生何事了?这般慌里慌张的成何体统!”
那小熙子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战战兢兢地禀报道:“皇上,礼部尚书回府之后……竟然上吊自缢而亡了!”
“什么?”夏炎皇帝闻言大惊失色,手中的酒杯差点滑落,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你说什么?再给朕说一遍!”
小太监不敢怠慢,连忙再次重复道:“启奏皇上,礼部尚书董大人自缢身亡了啊!”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好端端的为何会突然自尽?”夏炎皇帝心急如焚,腾地一下子站了起来,挥手示意一众舞姬和乐师速速退下。
待众人离开后,夏炎皇帝快步走到小太监面前,急切地追问道:“快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小熙子哆哆嗦嗦地回答道:“据奴才所知,董大人退朝回到府上后,便留下一封遗言,上面写着‘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看样子,他似乎是奉旨赴死啊。”
“这个董志远,这不是胡闹吗。那就是朕的一句气话,怎么能当真呢!”
“罢了罢了,遇上这种犟种,真是可笑至极!”
就在此时,只见德妃莲步轻移,缓缓走近前来。
她微微欠身行礼后,轻柔地开口说道:“皇上,请恕臣妾直言之罪!”
“哦!爱妃有何见解?不妨直说好了。朕恕你无罪!”
德妃行了万福说道“谢陛下!妾身对此事倒是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呢。妾身认为,董大人心怀忠义,一心忠于君主、热爱国家,时刻想着要为陛下您分担忧愁,这份赤诚之心实在令人感动。
只不过,他所采取的方式或许有些过于偏激和极端了些。毕竟,凡事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嘛。
而且呀,皇上您可是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般,难以收回。所谓‘君无戏言’,这可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啊,皇上。”
“君无戏言,这么说,是朕的过错了。”
“哎!真是个老顽固!小熙子,传朕旨意,厚葬!”
随后市井谣言四起。
夏炎也不想一口答应,随之说道“众爱卿言之有理,但朕还是要听听皇叔意见在做决定吧!”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退朝之后,夏炎留下几位内阁大臣,问他们“几位爱卿,你们对董尚书提出之事有何感想?”
六位内阁成员,兵部尚书马良;吏部尚书赵晋;户部尚书李桐;刑部尚书文浩然;监察御史崔镜;金吾大将军李腾。
一般情况下,他们六人轮流当值,遇到重大事件则共同商量,得出结论上报皇帝。
但是遇到这样的事情,几个人拿不定主意,因为他们不知道皇帝夏炎是怎么想的。
伴君如伴虎,一旦揣摩错旨意,那就是惹祸上身了。
所以皇帝不问,他们也不敢随便乱说。
现在皇帝问了,也就不得不说话了。
李桐尚书首先开口“回皇上,此事微臣略知一二。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梁王夏坤确实骁勇善战,为大夏王朝安稳立下赫赫战功。
但是引发当时的丞相朱霄堂的猜忌,认为梁王拥兵自重、功高震主。所以要求解除梁王兵权,从此两人交恶。如今国家安定,重新启用梁王必须慎重考虑。”
崔镜也说道“梁王当年虽勇,但是拥兵自重也是实情。先帝为避免宫廷之争,才让他交出兵权,只让梁王享受荣华富贵。只是微臣听闻,梁王一向节俭,从不奢侈骄横。”
那爱卿,这董尚书与梁王私交如何?可有听闻?”
几个人都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刑部文浩然说道“微臣以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最终皇上还是您拿主意好了。”
“你们可知道,皇叔梁王的旧部有谁比较出名?”
这时兵部尚书马良说道“回皇帝!这事我知道一点,已故大将军秦勉与之交好,董千义将军以前也是梁王属下。”
三省六部,现在没有了丞相,六部达到权力巅峰,其中有四位参加了内阁。
内阁虽然只是临时机构,但是行使权力大于丞相一职,而且直接听命于皇帝。
“众位爱卿,假如朕启用梁王,你们认为该如何安排职位呢?”
“众爱卿想想梁王乃朕皇叔。什么职位才能适合他呢?”
几个大臣又不做声了。
夏炎皇帝看着这个情形,暗自叹气“看来还是得靠自己啊!”
随后打发他们离开了。
有点郁闷,昨天听了德妃小曲,皇帝才想起他的焱妃顾倾颜,那也是多才多艺的美女。
来到焱妃这里,看着她带着孩子正在御花园戏耍。
看见夏炎之后,很高兴“陛下,怎么今日有空到妾身这里来了。”
“看你说的,好像朕不常来一样,前天就是陪你你嘛!行了别再幽怨了,好久没有听你弹琴吟唱了。来朕抱着宝贝公主,听你抚琴弹唱。”
一曲终了,晚上自然而然歇息在这里了。
又是一个清晨,朝堂之上,群臣毕至,气氛凝重。
董尚书面色凝重地站出列班,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言辞恳切地奏道:“皇上,梁王才华横溢,实乃国之大才,若一直闲置不用,岂不是暴殄天物?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像那朱霄堂和王一水之流,因无人能有效制衡,以致权势滔天,一家独大,最终险些酿成大祸啊!还望陛下三思,让梁王出山,为我朝排忧解难呐!”
皇帝坐在龙椅上,微微皱起眉头,挥挥手说道:“此事朕心中自有计较,稍后再行商议。”
然而,董尚书并未就此罢休,他扑通一声跪地,磕头如捣蒜,声泪俱下地喊道:“皇上啊,微臣对国家忠心耿耿,此心可昭日月,天地共鉴呐!今日微臣愿以死相谏,恳请陛下速速决断,切莫错失良机呀!”
听到这话,原本就有些心烦意乱的夏炎不禁怒火中烧。
只见他猛地一拍龙案,站起身来怒喝道:“想死便去罢!休要在此胡言乱语!退朝!”
说罢,他衣袖一甩,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只留下满殿大臣面面相觑,噤若寒蝉。
回到后宫之中,夏炎皇帝感觉有些沉闷便又唤来了德妃,同时还招来一群身姿婀娜的舞姬前来献艺。
一时间,优美的舞姿与婉转的小曲交织在一起,令人陶醉其中。
正当他听得如痴如醉之时,太监小熙子神色慌张、脚步匆忙地跑了进来,高声喊道:“皇上,大事不好啦!”
夏炎眉头微皱,心中略有不快,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又发生何事了?这般慌里慌张的成何体统!”
那小熙子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战战兢兢地禀报道:“皇上,礼部尚书回府之后……竟然上吊自缢而亡了!”
“什么?”夏炎皇帝闻言大惊失色,手中的酒杯差点滑落,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你说什么?再给朕说一遍!”
小太监不敢怠慢,连忙再次重复道:“启奏皇上,礼部尚书董大人自缢身亡了啊!”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好端端的为何会突然自尽?”夏炎皇帝心急如焚,腾地一下子站了起来,挥手示意一众舞姬和乐师速速退下。
待众人离开后,夏炎皇帝快步走到小太监面前,急切地追问道:“快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小熙子哆哆嗦嗦地回答道:“据奴才所知,董大人退朝回到府上后,便留下一封遗言,上面写着‘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看样子,他似乎是奉旨赴死啊。”
“这个董志远,这不是胡闹吗。那就是朕的一句气话,怎么能当真呢!”
“罢了罢了,遇上这种犟种,真是可笑至极!”
就在此时,只见德妃莲步轻移,缓缓走近前来。
她微微欠身行礼后,轻柔地开口说道:“皇上,请恕臣妾直言之罪!”
“哦!爱妃有何见解?不妨直说好了。朕恕你无罪!”
德妃行了万福说道“谢陛下!妾身对此事倒是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呢。妾身认为,董大人心怀忠义,一心忠于君主、热爱国家,时刻想着要为陛下您分担忧愁,这份赤诚之心实在令人感动。
只不过,他所采取的方式或许有些过于偏激和极端了些。毕竟,凡事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嘛。
而且呀,皇上您可是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般,难以收回。所谓‘君无戏言’,这可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啊,皇上。”
“君无戏言,这么说,是朕的过错了。”
“哎!真是个老顽固!小熙子,传朕旨意,厚葬!”
随后市井谣言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