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王谢之交 第55章 言语如何最动人心
热门推荐:
丧尸游戏,开局遇到病娇
斗破,但是女主剧本
DC新氪星
全车黑科技,保时捷拿什么跟我比
长生:我的资质每天提升一点
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
吞天神帝
女配觉醒:修仙从丫鬟做起
不做备胎,乔小姐跟别人官宣了
话说谢玿与宋益一同入宫,黄门前遇见几位同僚,见二人共乘一车,心中又惊又疑,面上却挂着得体的笑容,夸赞谢玿山高路远,功名迢迢。好一番寒暄下来,才相邀往里走。
谢玿笑了笑,朝宋益招了招手,宋益见状附耳过去,谢玿则与他耳语道:
“大人现下,当真是要与我共进退了。”
宋益愣了愣,随即低声回话:
“愿与家国共进退。”
谢玿看着他,拱手,郑重道:
“定不负所望。”
一旁几位大人一时摸不清二人说了什么,以致谢玿有此行为。而谢玿则朝他们都虚行了一礼,道:
“谢某还要去御书房面见圣上,便不与诸位同行,先行一步,告辞。”
大人们连忙回礼:
“相爷慢走。”
谢玿来到御书房拜见帝王,反馈情况。
然而座上的帝王似乎对边防提不起兴趣,神情恹恹,既无疑惑,也未肯定,倒是问起西域的神明,眼中都带上光彩,整个人又似活过来。
眼前的君王,已经五十有六,三十余载帝业,他也变了许多,不复当年。
谢玿失了汇报的心情,本想好要讨论的巨细被草草收尾,最后才提醒道:
“陛下,边防兹事体大,陛下不可怠慢。匈奴野心,不安一隅,《诗》云,‘靡室靡家,猃允之故’,若再战,受苦的还是百姓。”
帝却不甚在意,嗤道:
“十年前,妖后当道,那些胡人便拿不下我们。如今,我朝国力强盛,且又得上苍庇护,这个‘猃允’,只会输得一败涂地。”
谢玿垂着眸,一声不吭,帝等了一会,惊诧地看向他,问道:
“爱卿为何不言语?”
谢玿答道:
“自耽于梦境之人,无言可使其清醒。”
帝好一阵无语,半天才憋出一句:
“你现在倒是敢这般与朕说话了。”
谢玿就差明面上告诉他:
您在做梦了。
帝有些愤懑,自开平七年以来,国富兵强,迎来开国以来最为繁盛的盛世时候,如何要惧怕一个手下败将呢?难道谢玿当真如此不看好他吗?
帝吃了亏,总要在言语上讨回来,于是帝道:
“爱卿,前些日子付肴递了个折子,道是现行税法,损富捧贫,不利于社会安定,朕私心把这折子搁置了,想先听听爱卿的意思。”
谢玿听出帝这是在变相地威胁自己,倒也平静,就事论事道:
“臣以为,天下局势,贫多富少,扶贫则得众心,得众心则根基定,根基定则天下平。圣人有是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为其众者,斟酌损益,臣认为此税法当行。”
“可是谢玿,”帝忽而笑了,“这天下的权势,恰好就掌握在那少数权贵手中,你我,便是其中之一。”
“先人有崇法者,道是治国三要,法、术、势,此君王治国平天下之义也。”
“国之法度,自有群吏修正;术之精妙,当为尔之谋臣;然而这势,非君王一人之所役,而众徒所共使。无非二者,一曰强,二曰豪。”
“损富捧贫,犹如高顶之上筑围墙,穷困而危弊。”
谢玿自然知道这一点,然而他并不完全赞成,而是道:
“治国之要,在邦在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臣幼时常读经典,对其中一句印象深刻,如今与陛下一品。”
“正是荀子所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不知陛下有何感悟,臣见此却有万语千言。陛下当然可强强御下,然食民膏脂,当为民谋祉。”
“天子不怿,惟有以下御下,威吓震怖之效。倘若御下者不怿,下下一心,未必不可犯上。”
“谢玿!”
帝一拍桌子,带着点怒气道:
“你放肆!”
“你就非要和朕过不去,就你喜欢和朕顶嘴。”
这话里听着,倒还有些委屈。
谢玿奉揖,道:
“臣不敢。”
“其实臣以为,税法好不好,不仅和制度有关,归根结底,还是吏治。”
“若是吏治廉正清明,赋税合理,民可减负而余富,豪强大族亦可繁荣不息。如此一来,上下相宜,纵有怨而不得反。”
“可若吏治黑暗,官员皆阳奉阴违,以此上行下效,强摊租税,巧取豪夺,激起民愤。而豪强大族趁机造势,因而作乱,天下则危在旦夕。”
“虽说当初是臣提出并鼎力施行超部税,甚至为此与陛下多有龃龉,可若当真税法不行,臣必革故鼎新,为民谋利。”
“臣年少意气用事,多有莽撞,打磨十年之久,总归是有长进的,陛下大可放心。”
谢玿清楚地知道,开平繁荣的树冠下,腐烂的根须便开始露出地表。
十年之久,于改革方面他也想开了,或许是时候改变了。
可是往哪改?如何改?吏治不明,改了也是徒劳。
谢玿只是想多留住这部法一会儿,叫天下多记住它一会儿。
陛下设宴,为谢玿接风洗尘。
宴前,谢玿象征性地在文武百官面前汇报了下工作,走走流程。帝又是好一通赞扬,赏这个赐那个的。
加官?
加不了了,已经权压众臣了。
帝似乎很高兴,大手一挥,奏乐!上菜!歌舞!尽兴尽兴!
犬马声色,谢玿坐在帝下首,看着眼前一片香艳,面无表情,自顾自喝酒吃菜。
的确,比以前的宫宴更加奢侈,以及……开放了。
谢玿视线扫了一圈,并未看见那位传闻中的国师及神算子正道,也未见预留的空席,想来今晚是不会露面了。
随他,左右谢玿回了京,有的是时间陪他玩。
帝宴饮正酣,忽而朝谢玿方向叫了几句“爱卿”。陪同出席的左贵妃嗔怪地看了谢玿一眼,谢玿顿觉无辜,陛下自个醉了,可与他无关。
帝眯眼看着谢玿,笑得像一只狐狸,他突然俯身凑近了谢玿,一开口,尽是酒气:
“爱卿有一女,年方几何?及笄否?”
谢玿面色不改,应道:
“已及笄,年十七。”
帝缓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谢玿在说什么,随即他朝谢玿靠近了些,口齿含糊道:
“可说了亲事?家中主母,朕的好嫄媗,替她说了哪家好儿郎?”
谢玿握着酒杯的手一顿,一双深邃的眸子看向帝,语气平静道:
“陛下,您醉了。”
“林最乐?这是谁?京中不曾听过这个名号。”
帝努力想了想,才后知后觉道:
“朕醉了吗?朕没醉。”
帝笑将起来,道:
“朕记得,谢家好儿郎,朕把嫄媗指给了他。嫄媗,嫄媗……”
帝念叨两声,恍然大悟道:
“哦,朕的嫄媗已经不在了,你没有了当家主母,亦无人为你们的孩子说亲了……看来朕真的醉了。”
帝像断片似的,神情有些呆滞。一旁的左贵妃忧心忡忡地看着,伸手去拉帝的手臂,柔声道:
“陛下,缘何谈起不开心的事?”
帝并未理会左贵妃,他忽然起身,连带着左贵妃也踉跄了一下险些摔倒。
幸而何公公眼疾手快扶了一把。纵有乐声掩盖,可动静不小还是引得下座臣子注目,眼中带着探寻。
见左贵妃面露尬色,而帝却直接坐在谢玿身旁,就一闭一张说着什么,臣子们心下各异。
正与继续张望,那清冷的丞相忽将目光扫过来,他面色平静,可唇瓣紧抿,一双眼透着寒意,叫众人心下一惊,胡乱移开目光,抬手往嘴里灌酒,强压心思去看歌舞,却总觉得食不知味。
帝说:
“朕看见你,就想起朕的女儿。朕有三个女儿,第二个女儿早夭,最小的是个痴儿,她是朕最疼爱的女儿,天仙似的好,可朕……朕……”
帝的神色悲戚起来,他眼角带着些泪光,嘴唇哆嗦着,似是心有苦衷,却不知从何说起。
谢玿却只是重复那句话:
“陛下,您醉了。”
“佩顼其实很喜欢她,除了鹤儿,她最喜欢的就是嫄媗了。”
提及常太后,帝面上泛起一丝笑,他声音很低很沉,除了谢玿,无人听及。转瞬帝面露痛苦,颤声道:
“佩顼……太后……朕为了成为朕,杀了太多人,挚友、亲人、爱人。佩顼……不,太后,逼我……为什么要逼我?”
“泗察……对了,泗察,他从前很爱笑,唤我‘太子哥哥’。”
“还有他,阿珏,阿玢,是阿珏吗?不是……是王玢,王玢……”
帝神智不清,语无伦次,却令谢玿的心揪在一起,一点点收紧,绞碎。
谢玿偏头,垂眸看着眼前酩酊大醉的帝王,低声问道:
“陛下,您还记得他吗?在您心里,他是阿珏,还是王玢?”
帝一时懵懂,看着谢玿问道:
“你知道阿珏?你见到他了吗?他何时再入宫来陪朕?”
说罢,他口中呢喃着“阿珏”两个字,念到“阿珏”会笑,提及“王玢”又欲哭,几番挣扎,帝低低道:
“王玢,王珏啊,阿玢啊,是我的挚友,这天下,是他拿命换的。”
谢玿眼尾泛红,眼前之人,垂垂暮老,追忆半生,如何不叫人动容?
可谢玿不明白,既然是挚友,既然心系他,为什么,就不能放过他?
“为什么不放过他呢?陛下,您为什么,就不能放过他,要这般赶尽杀绝呢?”
帝的表情呆了好一瞬,许久,他低下头,喃喃道:
“因为他是王玢。”
谢玿深深地闭上了眼,才强忍心中的酸楚,他又问帝:
“王玢做错什么了吗?”
帝摇了摇头,声音低迷:
“他不该是王玢。”
“那我呢?谢玿呢?为什么放过谢玿?为什么陛下如此厚待他?”
“谢玿是谢玿。”
“陛下待他亲厚,为何?陛下不怕谢玿是王玢吗?”
帝神色迷离,却抿唇不语。谢玿等着帝的回答,神色固执,眼里是偏激。
好半晌,帝才道:
“因为他是谢玿,因为他是朕的孩子,因为……嫄媗爱他。”
强装镇定的青年丞相,心中高高筑起的铜墙铁壁刹那被击破,漫无边际的酸痛浩浩荡荡,淹没了他最后一根名为理智的心弦。在情绪崩坏的前刻,他猛然提高音调道:
“左贵妃!”
左贵妃面上闪过不悦,却又闻谢玿道:
“陛下醉了,贵妃伺候着歇息吧。”
左贵妃一愣,后知后觉应下,与何公公一起扶着醉得一塌糊涂的帝王,退离了场地。
末了左贵妃回头看了眼席上坐着的青年,他面向前方,坐得端正肃穆,挺直的腰背却显得格外单薄脆弱,与那宴上的纸醉金迷格格不入,让人顿感孤寂,倍生怜惜。
方才谢玿开口,贵妃听不错的,他在哭。
左贵妃心里对谢玿的不满尽数烟消云散,她的哥哥视谢玿如己出,按辈分她也算是谢玿的姑姑,然而她对这个侄子并无好感,她在后宫从来只关心自己的哥哥和亲侄子。
如今,左贵妃对谢玿也心生怜惜,到底也是个可怜孩子。左豫常嘱咐她多帮衬帮衬,孩子太苦,左贵妃从来都是置之一笑,今日,这话她听进去了。
伺候着帝歇下后,左贵妃便自行离开了。何公公进殿来挑灯芯,对于陛下,他总是亲力亲为。
正当他欲再熄两盏灯时,帐后突然传来帝的声音:
“点着吧,朕喜欢光明的感觉。”
“诺。”
何公公小心翼翼地护了那烛台,静候一旁,帝随即道:
“下去歇着吧,此等小事,交由下头人做。”
“诺,老奴惯把陛下当作太子,惯守在此处了。”
帐后沉默了一息,再道:
“幸有你还在朕身边,大雪重,夜里寒,早些休息,莫伤了身体。”
“多谢陛下厚爱。”
何公公行了个礼,便要退下。帐中人忽而问道:
“你说,言语如何最动人心?”
“奴以为,甜言蜜语最动人心。”
帐中人却不认同,他冷静道:
“你错了,半真半假,最动人心。”
何公公俯首:
“陛下英明。”
帝忽而掀开帘子,面容一半隐在阴暗中,眼神却犀利无比,对何公公道:
“王玢与谢玿有私,你去查证。这些年,他明里暗里地试探,或许朕早该明白。”
“陛下,”
何公公做出一个抹脖子的动作,问道:
“可是要这般?”
“不……”
帝摇了摇头,
“不必,谢玿尚有用,眼下还有一个麻烦。未到鱼死网破那一天,莫要轻举妄动。”
何公公面色森然,劝解道:
“陛下,祸患常积于忽微,您现在仗着谢玿的忠,可人心这东西最是善变,防不胜防。既已生疑,何不除之后快?”
“您现下此举,无异于养虎为患,贻害无穷。况且,谢玿大有与王玢相媲之势。”
“何绪,”
帝看着他,面容平静,声音里却带上几分悲伤。
“朕对朕的女儿,是真。”
何公公一时语塞,垂下了头,道了声“陛下节哀”便退下了。
每每见着谢玿,他都会想起天玑,想起她苍白的面容,流着滚烫的泪水,说着最动容的话,告诉帝王她的爱。
见着谢玿,帝王心中,却也升起一丝温情,几分牵挂。
帝看着摇曳的烛火,眼眶逐渐湿润。
谢玿笑了笑,朝宋益招了招手,宋益见状附耳过去,谢玿则与他耳语道:
“大人现下,当真是要与我共进退了。”
宋益愣了愣,随即低声回话:
“愿与家国共进退。”
谢玿看着他,拱手,郑重道:
“定不负所望。”
一旁几位大人一时摸不清二人说了什么,以致谢玿有此行为。而谢玿则朝他们都虚行了一礼,道:
“谢某还要去御书房面见圣上,便不与诸位同行,先行一步,告辞。”
大人们连忙回礼:
“相爷慢走。”
谢玿来到御书房拜见帝王,反馈情况。
然而座上的帝王似乎对边防提不起兴趣,神情恹恹,既无疑惑,也未肯定,倒是问起西域的神明,眼中都带上光彩,整个人又似活过来。
眼前的君王,已经五十有六,三十余载帝业,他也变了许多,不复当年。
谢玿失了汇报的心情,本想好要讨论的巨细被草草收尾,最后才提醒道:
“陛下,边防兹事体大,陛下不可怠慢。匈奴野心,不安一隅,《诗》云,‘靡室靡家,猃允之故’,若再战,受苦的还是百姓。”
帝却不甚在意,嗤道:
“十年前,妖后当道,那些胡人便拿不下我们。如今,我朝国力强盛,且又得上苍庇护,这个‘猃允’,只会输得一败涂地。”
谢玿垂着眸,一声不吭,帝等了一会,惊诧地看向他,问道:
“爱卿为何不言语?”
谢玿答道:
“自耽于梦境之人,无言可使其清醒。”
帝好一阵无语,半天才憋出一句:
“你现在倒是敢这般与朕说话了。”
谢玿就差明面上告诉他:
您在做梦了。
帝有些愤懑,自开平七年以来,国富兵强,迎来开国以来最为繁盛的盛世时候,如何要惧怕一个手下败将呢?难道谢玿当真如此不看好他吗?
帝吃了亏,总要在言语上讨回来,于是帝道:
“爱卿,前些日子付肴递了个折子,道是现行税法,损富捧贫,不利于社会安定,朕私心把这折子搁置了,想先听听爱卿的意思。”
谢玿听出帝这是在变相地威胁自己,倒也平静,就事论事道:
“臣以为,天下局势,贫多富少,扶贫则得众心,得众心则根基定,根基定则天下平。圣人有是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为其众者,斟酌损益,臣认为此税法当行。”
“可是谢玿,”帝忽而笑了,“这天下的权势,恰好就掌握在那少数权贵手中,你我,便是其中之一。”
“先人有崇法者,道是治国三要,法、术、势,此君王治国平天下之义也。”
“国之法度,自有群吏修正;术之精妙,当为尔之谋臣;然而这势,非君王一人之所役,而众徒所共使。无非二者,一曰强,二曰豪。”
“损富捧贫,犹如高顶之上筑围墙,穷困而危弊。”
谢玿自然知道这一点,然而他并不完全赞成,而是道:
“治国之要,在邦在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臣幼时常读经典,对其中一句印象深刻,如今与陛下一品。”
“正是荀子所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不知陛下有何感悟,臣见此却有万语千言。陛下当然可强强御下,然食民膏脂,当为民谋祉。”
“天子不怿,惟有以下御下,威吓震怖之效。倘若御下者不怿,下下一心,未必不可犯上。”
“谢玿!”
帝一拍桌子,带着点怒气道:
“你放肆!”
“你就非要和朕过不去,就你喜欢和朕顶嘴。”
这话里听着,倒还有些委屈。
谢玿奉揖,道:
“臣不敢。”
“其实臣以为,税法好不好,不仅和制度有关,归根结底,还是吏治。”
“若是吏治廉正清明,赋税合理,民可减负而余富,豪强大族亦可繁荣不息。如此一来,上下相宜,纵有怨而不得反。”
“可若吏治黑暗,官员皆阳奉阴违,以此上行下效,强摊租税,巧取豪夺,激起民愤。而豪强大族趁机造势,因而作乱,天下则危在旦夕。”
“虽说当初是臣提出并鼎力施行超部税,甚至为此与陛下多有龃龉,可若当真税法不行,臣必革故鼎新,为民谋利。”
“臣年少意气用事,多有莽撞,打磨十年之久,总归是有长进的,陛下大可放心。”
谢玿清楚地知道,开平繁荣的树冠下,腐烂的根须便开始露出地表。
十年之久,于改革方面他也想开了,或许是时候改变了。
可是往哪改?如何改?吏治不明,改了也是徒劳。
谢玿只是想多留住这部法一会儿,叫天下多记住它一会儿。
陛下设宴,为谢玿接风洗尘。
宴前,谢玿象征性地在文武百官面前汇报了下工作,走走流程。帝又是好一通赞扬,赏这个赐那个的。
加官?
加不了了,已经权压众臣了。
帝似乎很高兴,大手一挥,奏乐!上菜!歌舞!尽兴尽兴!
犬马声色,谢玿坐在帝下首,看着眼前一片香艳,面无表情,自顾自喝酒吃菜。
的确,比以前的宫宴更加奢侈,以及……开放了。
谢玿视线扫了一圈,并未看见那位传闻中的国师及神算子正道,也未见预留的空席,想来今晚是不会露面了。
随他,左右谢玿回了京,有的是时间陪他玩。
帝宴饮正酣,忽而朝谢玿方向叫了几句“爱卿”。陪同出席的左贵妃嗔怪地看了谢玿一眼,谢玿顿觉无辜,陛下自个醉了,可与他无关。
帝眯眼看着谢玿,笑得像一只狐狸,他突然俯身凑近了谢玿,一开口,尽是酒气:
“爱卿有一女,年方几何?及笄否?”
谢玿面色不改,应道:
“已及笄,年十七。”
帝缓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谢玿在说什么,随即他朝谢玿靠近了些,口齿含糊道:
“可说了亲事?家中主母,朕的好嫄媗,替她说了哪家好儿郎?”
谢玿握着酒杯的手一顿,一双深邃的眸子看向帝,语气平静道:
“陛下,您醉了。”
“林最乐?这是谁?京中不曾听过这个名号。”
帝努力想了想,才后知后觉道:
“朕醉了吗?朕没醉。”
帝笑将起来,道:
“朕记得,谢家好儿郎,朕把嫄媗指给了他。嫄媗,嫄媗……”
帝念叨两声,恍然大悟道:
“哦,朕的嫄媗已经不在了,你没有了当家主母,亦无人为你们的孩子说亲了……看来朕真的醉了。”
帝像断片似的,神情有些呆滞。一旁的左贵妃忧心忡忡地看着,伸手去拉帝的手臂,柔声道:
“陛下,缘何谈起不开心的事?”
帝并未理会左贵妃,他忽然起身,连带着左贵妃也踉跄了一下险些摔倒。
幸而何公公眼疾手快扶了一把。纵有乐声掩盖,可动静不小还是引得下座臣子注目,眼中带着探寻。
见左贵妃面露尬色,而帝却直接坐在谢玿身旁,就一闭一张说着什么,臣子们心下各异。
正与继续张望,那清冷的丞相忽将目光扫过来,他面色平静,可唇瓣紧抿,一双眼透着寒意,叫众人心下一惊,胡乱移开目光,抬手往嘴里灌酒,强压心思去看歌舞,却总觉得食不知味。
帝说:
“朕看见你,就想起朕的女儿。朕有三个女儿,第二个女儿早夭,最小的是个痴儿,她是朕最疼爱的女儿,天仙似的好,可朕……朕……”
帝的神色悲戚起来,他眼角带着些泪光,嘴唇哆嗦着,似是心有苦衷,却不知从何说起。
谢玿却只是重复那句话:
“陛下,您醉了。”
“佩顼其实很喜欢她,除了鹤儿,她最喜欢的就是嫄媗了。”
提及常太后,帝面上泛起一丝笑,他声音很低很沉,除了谢玿,无人听及。转瞬帝面露痛苦,颤声道:
“佩顼……太后……朕为了成为朕,杀了太多人,挚友、亲人、爱人。佩顼……不,太后,逼我……为什么要逼我?”
“泗察……对了,泗察,他从前很爱笑,唤我‘太子哥哥’。”
“还有他,阿珏,阿玢,是阿珏吗?不是……是王玢,王玢……”
帝神智不清,语无伦次,却令谢玿的心揪在一起,一点点收紧,绞碎。
谢玿偏头,垂眸看着眼前酩酊大醉的帝王,低声问道:
“陛下,您还记得他吗?在您心里,他是阿珏,还是王玢?”
帝一时懵懂,看着谢玿问道:
“你知道阿珏?你见到他了吗?他何时再入宫来陪朕?”
说罢,他口中呢喃着“阿珏”两个字,念到“阿珏”会笑,提及“王玢”又欲哭,几番挣扎,帝低低道:
“王玢,王珏啊,阿玢啊,是我的挚友,这天下,是他拿命换的。”
谢玿眼尾泛红,眼前之人,垂垂暮老,追忆半生,如何不叫人动容?
可谢玿不明白,既然是挚友,既然心系他,为什么,就不能放过他?
“为什么不放过他呢?陛下,您为什么,就不能放过他,要这般赶尽杀绝呢?”
帝的表情呆了好一瞬,许久,他低下头,喃喃道:
“因为他是王玢。”
谢玿深深地闭上了眼,才强忍心中的酸楚,他又问帝:
“王玢做错什么了吗?”
帝摇了摇头,声音低迷:
“他不该是王玢。”
“那我呢?谢玿呢?为什么放过谢玿?为什么陛下如此厚待他?”
“谢玿是谢玿。”
“陛下待他亲厚,为何?陛下不怕谢玿是王玢吗?”
帝神色迷离,却抿唇不语。谢玿等着帝的回答,神色固执,眼里是偏激。
好半晌,帝才道:
“因为他是谢玿,因为他是朕的孩子,因为……嫄媗爱他。”
强装镇定的青年丞相,心中高高筑起的铜墙铁壁刹那被击破,漫无边际的酸痛浩浩荡荡,淹没了他最后一根名为理智的心弦。在情绪崩坏的前刻,他猛然提高音调道:
“左贵妃!”
左贵妃面上闪过不悦,却又闻谢玿道:
“陛下醉了,贵妃伺候着歇息吧。”
左贵妃一愣,后知后觉应下,与何公公一起扶着醉得一塌糊涂的帝王,退离了场地。
末了左贵妃回头看了眼席上坐着的青年,他面向前方,坐得端正肃穆,挺直的腰背却显得格外单薄脆弱,与那宴上的纸醉金迷格格不入,让人顿感孤寂,倍生怜惜。
方才谢玿开口,贵妃听不错的,他在哭。
左贵妃心里对谢玿的不满尽数烟消云散,她的哥哥视谢玿如己出,按辈分她也算是谢玿的姑姑,然而她对这个侄子并无好感,她在后宫从来只关心自己的哥哥和亲侄子。
如今,左贵妃对谢玿也心生怜惜,到底也是个可怜孩子。左豫常嘱咐她多帮衬帮衬,孩子太苦,左贵妃从来都是置之一笑,今日,这话她听进去了。
伺候着帝歇下后,左贵妃便自行离开了。何公公进殿来挑灯芯,对于陛下,他总是亲力亲为。
正当他欲再熄两盏灯时,帐后突然传来帝的声音:
“点着吧,朕喜欢光明的感觉。”
“诺。”
何公公小心翼翼地护了那烛台,静候一旁,帝随即道:
“下去歇着吧,此等小事,交由下头人做。”
“诺,老奴惯把陛下当作太子,惯守在此处了。”
帐后沉默了一息,再道:
“幸有你还在朕身边,大雪重,夜里寒,早些休息,莫伤了身体。”
“多谢陛下厚爱。”
何公公行了个礼,便要退下。帐中人忽而问道:
“你说,言语如何最动人心?”
“奴以为,甜言蜜语最动人心。”
帐中人却不认同,他冷静道:
“你错了,半真半假,最动人心。”
何公公俯首:
“陛下英明。”
帝忽而掀开帘子,面容一半隐在阴暗中,眼神却犀利无比,对何公公道:
“王玢与谢玿有私,你去查证。这些年,他明里暗里地试探,或许朕早该明白。”
“陛下,”
何公公做出一个抹脖子的动作,问道:
“可是要这般?”
“不……”
帝摇了摇头,
“不必,谢玿尚有用,眼下还有一个麻烦。未到鱼死网破那一天,莫要轻举妄动。”
何公公面色森然,劝解道:
“陛下,祸患常积于忽微,您现在仗着谢玿的忠,可人心这东西最是善变,防不胜防。既已生疑,何不除之后快?”
“您现下此举,无异于养虎为患,贻害无穷。况且,谢玿大有与王玢相媲之势。”
“何绪,”
帝看着他,面容平静,声音里却带上几分悲伤。
“朕对朕的女儿,是真。”
何公公一时语塞,垂下了头,道了声“陛下节哀”便退下了。
每每见着谢玿,他都会想起天玑,想起她苍白的面容,流着滚烫的泪水,说着最动容的话,告诉帝王她的爱。
见着谢玿,帝王心中,却也升起一丝温情,几分牵挂。
帝看着摇曳的烛火,眼眶逐渐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