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天良缘 > 第95章 赔惨了

天良缘 第95章 赔惨了

    顾向东除了低头装鹌鹑,还能怎么样?

    皇上可以嫌弃自己的儿子,但是他身为臣子,却不能说任何一位皇子不好,否则,呵呵……

    君心难测呀!

    转眼至腊月初十,先前的大雪未曾消融,紧接着又迎来接连两日的暴雪!

    哪怕是应对措施已经相当快且准的京城,这一次也有不少人遇难。

    有的人甚至是直接于睡梦中就死去,无声无息间已成为一具尸体。

    还有的人因为先前舍不得修缮屋顶,半夜被压在底下,伤寒交迫中,也渐渐失去了呼吸。

    这一次,才是真正的灾难。

    腊月二十二,仅京城所在的幽州就有灾民上万。

    据各地呈报上来的伤亡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许昭昭派高大魁到各处巡查,若有用不起煤炭的人家,也嘱咐他们一定要烧柴取暖,若实在是舍不得,至少一天也要吃上两顿饱饭,任何时候,命都比物资重要。

    因为雪灾,整个京城的气氛都有些低迷,一直到腊月底,朝廷已经封印的情况下,家家户户瞧上去也是颇为消极,并无以往的兴奋欢愉。

    这个年,因为雪灾一事,侯府也不曾大张旗鼓得庆祝过年。

    他们这样的人家,自然不会受雪灾的影响,吃穿不愁,便是各种煤炭也是供应充足。

    许昭昭先前一直命人大量地购置木炭或者是木柴,其实主要是为了侯府亲兵考虑。

    暴雪之后,许昭昭先前的决定,就显现出了其英明之处。

    但凡是侯府亲兵,每人可得炭两担、木柴两担。

    别的不敢说,至少可以保证一家人吃上热乎饭。

    这个时候,银钱就显得不是那么珍贵了。

    因为暴雪,几乎是所有的物价都在上涨,棉布的价格反倒是降下来了。

    许昭昭经营的两家布庄,此时除了继续销售那些普通的粗布之外,更多了一些本色的麻布和白色粗布。

    当然,为了避嫌,所以这两种布是单独放到一处临时的铺面里卖的。

    因为买这种布,一般都是家里要办丧事了。

    专营丧葬用品的铺子里只卖寿衣,并不售卖孝服,之前许昭昭一直命人织出许多的本色布来,就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

    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许昭昭没指着这个发财,只是希望人都死了,要给他们一份最后的体面。

    毕竟没有哪户人家下葬时,其孝子贤孙们都穿着各色的鲜亮衣裳来表示孝心的。

    这个年节过得最不安稳的,就是姜宁了。

    她先前囤积了那么多的棉布,而且都是那种特别厚实的,就是适合秋冬穿的料子,但是现在却根本卖不出去,她怎能不急?

    姜宁不仅把自己铺面上的银钱都占住了,而且自己还贴补进去大量的银钱,为此典当了大笔首饰。

    可现在,眼看着就要赔得血本无归了。

    时间一晃,已到了正月中旬,姜宁走在大街上,眼看着其它的铺面营生火爆,唯有她的布庄却是无人问津,气得一口血卡在喉咙处,险些晕厥过去。

    掌柜的也没招了,能想的法子都想了。

    如今的布别说是涨价了,最高价九文一尺收进来的布,如今只卖六文都无人问津,这是眼看着要赔个精光了。

    “小姐,这些棉布必须要尽快处理掉的,否则等到开春后降雨,这棉布受潮,颜色会不均,届时当疵布卖都未必能卖得出去呢。”

    姜宁不解:“怎么会颜色不均?你将这些布都保管好不就无事了?”

    一个从未穿过这种棉布的大小姐,怎么会懂这里面的道道?

    掌柜的无奈解释,姜宁总算是听明白了,想到满满一大仓库的棉布,极有可能会完全成为废布,她如何能受得了?

    “小姐,现在虽然天气还是冷,但已经明显有转暖的趋势了,无论这个冬天有多冷,只要出了正月,一般情况下就会慢慢回暖,到了三四月,咱们这些布就彻底砸手里了。”

    姜宁也没想到,她第一次试着靠自己的先知来赚钱,结果竟是弄成这样。

    早知如此,她当初就该囤粮的。

    她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忠王与二皇子心里头也正在懊恼。

    无他,只因陛下在朝堂上提了一句,听闻他们二人先前曾大批购粮,想必存粮不少,正好可以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这种事情,忠王和二皇子哪里还敢说一个不字?

    都不是傻子,陛下都已经明确提出来他们存储了粮食,那就表示他们私下购粮的事情已经瞒不住了。

    既然如此,干脆在陛下面前卖个好,顶多就是赔些银子,但是至于可以换回在陛下前的形象。

    至此,姜宁、忠王、二皇子想要借助大灾而大发横财的美梦,彻底成空!

    有了忠王和二皇子提供的粮食,对于京城外面的流民安置,自然也起到了相当强的辅助作用。

    许昭昭早在腊月里就已经开始命人熬煮姜汤,里面再加少许红糖,城外的流民们能分到一碗热汤驱寒,已是感恩戴德。

    这一次的雪灾能快速地平复,主要就是因为朝廷的反应快且准,再加上底下诸多权贵之家的配合服从,所以基本上对京城的经济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永安帝对此很满意,在大朝会上对许翰、顾向东等一批臣子大加赞赏,当然,贡献了粮食的忠王和二皇子也得了圣上几天的好脸色。

    唯有姜宁,一直到二月初,她的棉布仍然卖不出去,她都快疯了。

    许昭昭安排人用极低的价格一次性将姜宁手中的棉布吃进。

    一文钱一尺,无论颜色、材质、薄厚,一口价全部买进。

    姜宁此时早已慌得六神无主。

    一匹布四十文钱,她如今还积压着上万匹的棉布,若是能一下子兑成现钱,那她的压力便能缓解不少。

    之前也有谈过的几家布庄,他们给的价格倒是相当好一些,但是只能买一百匹或者是两百匹,这对于姜宁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

    如今有了大主顾,虽然价格低,但是能一下子兑换现钱,她立马就吩咐人都卖出去。

    掌柜的觉得这价格实在是太低,可是也知道再拖一个月的话,怕是连这点钱也卖不上,咬咬牙,签下契约,全部售出。

    至此,姜宁发财梦碎,投进去近四百万钱,如今换回手里的只余四十余万,整个人都要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