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秧子一心只想吃软饭 第23章 再提读书
热门推荐:
遇见性转的我后,学妹急了
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
铜雀春深爱过你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灭元1399
锦衣卫皇帝跑路了
断绝关系后,法爷杀怪永久加属性
重生之我在四合院修仙
四合院,我的新生
江叙白虽然没有看见二伯的眼神,但他却不负江老二所望,继续劝说江老头:
“爷爷,咱们家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呢?我们辛苦挣钱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您希望二伯和我爹爹一辈子都赶着驴车卖猪杂汤吗?将来要是我们有了更赚钱的生意,我们能守得住吗?”
“但如果家里有了读书人,情况就会大不同。”江叙白看着江老头,缓缓地说。
江老头看着江叙白,心中不禁叹了口气。如果是小孙子去读书,他还稍微有些信心,可其他几个孙子,实在让人担心啊。
然而,一想到村口王童生他又不禁有些心动。至少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必再在土地里辛苦劳作。
江老二看着自家老爹在斟酌着,立刻也开口说道:“爹,我觉得狗娃子说得很有道理啊!咱们就是因为大字不识一个,以前只能去码头扛活。可您看看那些识字的人,哪个人干的活儿不是比我们轻松,挣的工钱还比我们多呢?”
一旁的江老三也忍不住开口劝道:“爹,要不这样吧,就让他们都先去读一年书。能学进去的就继续学,学不进去的就算了。”
江老三一向听从自己儿子的意见,更何况今天看到了那样的场面,他觉得读书确实是一件好事。
摆摊已经快接近一年了,他们手里流过多少个铜板、多少两银子,虽然没有记得一清二楚,但大致的数目还是有的。
他觉得完全有能力让家里的小辈们去读书,只是可惜了狗娃子。
江老头没有理会两个儿子的话语,而是转向江叙白,语重心长地说道:“狗娃子,要不你也跟着去认几个字吧?咱们不考科举,只是简单地认字和算数就行了。”
他心里暗自琢磨着,只要狗娃子能够认得字、懂得计算,那么将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有一份保障,不至于因为无知而受人轻视。
然而,江叙白却不以为意,漫不经心地回答道:“爷爷,您觉得我每天去私塾外面是干什么呢?王先生教的启蒙书籍我早就牢记于心了,既然我无意于科举之路,为何还要去浪费那份钱财呢?我不想去,还是让三位堂兄去吧。”
尽管这番话多少有些夸张,但江老头并没有反驳,只是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脑袋,无奈地叹息一声。
这个孩子似乎由于身体的缘故,聪明过人且成熟早慧,年龄虽小但内心却通透无比。
江叙白自然清楚,在一个家族中,不可能所有好处都由自己独占。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最难把握的便是其中的平衡之道。
若是他读书能给家族带来更大的希望,那自然无话可说。但只是单纯地花钱,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认字和算数,他已经掌握,虽然简体字和繁体字有所不同,但以目前家庭状况来看,他那份钱最好还是节省下来。
大不了等大哥他们学习时,他再跟着学习即可。
最后江老头妥协般说道:“就这样决定吧,今年暂且不提,等到明年年后,将大头、二头和三头一同送到王先生那里启蒙。”
“多谢父亲,我代表孩子们感谢您!”江老二激动得甚至跪下来向江老头道谢。
“先说好,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如果有人去了学堂却不好好学习,那就不要浪费我们家的钱财。”江老头又继续敲打道。
夕阳西下,江叙白坐在院子门口,望着远处成排的麦浪以及在其中忙碌的人群,心中不禁轻叹:活着可真累啊,吃不完的苦汤药,操不完的空心啊。
自从在镇上看过刘员外家抄家之后,江家人就谨小慎微的活着,生怕得罪了哪个大人物。
连秋收之后修房子,江老头都提着猪肉和糕点去了一趟村正家,得到了村正的允许,然后又拜访了江家的族长,拜了祠堂之后才开始建房。
因为大伯娘江李氏又怀孕,家中的动土建房计划一直都一拖再拖,一直到江家的五头江叙志呱呱坠地,他们家才真正的开始动土。
说是建房,实则就是把原来的院墙拆了,加修几间,然后又把院墙围上而已,不过,江叙白的意见江老头还是听了的,就是把所有的茅草屋顶换成了青瓦。
就这样,也让江家在江家村的一众茅草屋顶里显得有些鹤立鸡群,毕竟这还是除了王童生的住处和私塾以外,村中唯二的青瓦房。
这不,这边刚开始拆院墙,那边江老头的兄弟又上门来了。
这次不仅是江老头的二弟江光福,就连他的小弟江光名也带着一家人上门来了。
本来江家建房到处就乱的挪不开脚,加上这两家人,可谓是站得满满当当。
“大哥,你可不能就自己发达啊!你看看你几个侄儿,侄孙,眼看着交完了粮税连顿饱饭都吃不上了。”江二叔一进门就开口说道。
江四叔也跟着点头附和道:“对啊,大哥,我们知道你也难,但是起码有钱起新房,你就当可怜可怜你几个侄孙,给他们一口饭吃吧。”
江老头坐在一旁,皱着眉头,一边敲着没有烟丝的烟斗,一边听着两个弟弟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觉得这算怎么回事儿呢?自己好不容易挣了些钱,想要盖间房子,结果却被这些人惦记上了。
而且,他记得当初自己和老伴还有儿子儿媳们天天起早贪黑地干活时,这些亲戚并没有来帮忙。现在看到他家要建新房了,就开始打主意了。
江老头心里越想越气,但又不好发作。毕竟都是一家人,闹僵了也不好看。于是,他只能闷闷的开口:
“你们两年前两年几个侄儿成亲的时候就起过新房了是吧?现在我们家十多二十口,想给孩子们起两间房子怎么你们了?哪年不是这么过的?怎么今年就过不下去了?”
说着又站了起来,声如洪钟般说道:“这我就要去问问村正,问问亭长,怎么是把你们两家的量粮食的斗用大了?”
江老头这句话一出,两家人齐齐变了脸色,他们哪里敢得罪村正,更别说亭长了,他们见都没见过。
“爷爷,咱们家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呢?我们辛苦挣钱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您希望二伯和我爹爹一辈子都赶着驴车卖猪杂汤吗?将来要是我们有了更赚钱的生意,我们能守得住吗?”
“但如果家里有了读书人,情况就会大不同。”江叙白看着江老头,缓缓地说。
江老头看着江叙白,心中不禁叹了口气。如果是小孙子去读书,他还稍微有些信心,可其他几个孙子,实在让人担心啊。
然而,一想到村口王童生他又不禁有些心动。至少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必再在土地里辛苦劳作。
江老二看着自家老爹在斟酌着,立刻也开口说道:“爹,我觉得狗娃子说得很有道理啊!咱们就是因为大字不识一个,以前只能去码头扛活。可您看看那些识字的人,哪个人干的活儿不是比我们轻松,挣的工钱还比我们多呢?”
一旁的江老三也忍不住开口劝道:“爹,要不这样吧,就让他们都先去读一年书。能学进去的就继续学,学不进去的就算了。”
江老三一向听从自己儿子的意见,更何况今天看到了那样的场面,他觉得读书确实是一件好事。
摆摊已经快接近一年了,他们手里流过多少个铜板、多少两银子,虽然没有记得一清二楚,但大致的数目还是有的。
他觉得完全有能力让家里的小辈们去读书,只是可惜了狗娃子。
江老头没有理会两个儿子的话语,而是转向江叙白,语重心长地说道:“狗娃子,要不你也跟着去认几个字吧?咱们不考科举,只是简单地认字和算数就行了。”
他心里暗自琢磨着,只要狗娃子能够认得字、懂得计算,那么将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有一份保障,不至于因为无知而受人轻视。
然而,江叙白却不以为意,漫不经心地回答道:“爷爷,您觉得我每天去私塾外面是干什么呢?王先生教的启蒙书籍我早就牢记于心了,既然我无意于科举之路,为何还要去浪费那份钱财呢?我不想去,还是让三位堂兄去吧。”
尽管这番话多少有些夸张,但江老头并没有反驳,只是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脑袋,无奈地叹息一声。
这个孩子似乎由于身体的缘故,聪明过人且成熟早慧,年龄虽小但内心却通透无比。
江叙白自然清楚,在一个家族中,不可能所有好处都由自己独占。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最难把握的便是其中的平衡之道。
若是他读书能给家族带来更大的希望,那自然无话可说。但只是单纯地花钱,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认字和算数,他已经掌握,虽然简体字和繁体字有所不同,但以目前家庭状况来看,他那份钱最好还是节省下来。
大不了等大哥他们学习时,他再跟着学习即可。
最后江老头妥协般说道:“就这样决定吧,今年暂且不提,等到明年年后,将大头、二头和三头一同送到王先生那里启蒙。”
“多谢父亲,我代表孩子们感谢您!”江老二激动得甚至跪下来向江老头道谢。
“先说好,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如果有人去了学堂却不好好学习,那就不要浪费我们家的钱财。”江老头又继续敲打道。
夕阳西下,江叙白坐在院子门口,望着远处成排的麦浪以及在其中忙碌的人群,心中不禁轻叹:活着可真累啊,吃不完的苦汤药,操不完的空心啊。
自从在镇上看过刘员外家抄家之后,江家人就谨小慎微的活着,生怕得罪了哪个大人物。
连秋收之后修房子,江老头都提着猪肉和糕点去了一趟村正家,得到了村正的允许,然后又拜访了江家的族长,拜了祠堂之后才开始建房。
因为大伯娘江李氏又怀孕,家中的动土建房计划一直都一拖再拖,一直到江家的五头江叙志呱呱坠地,他们家才真正的开始动土。
说是建房,实则就是把原来的院墙拆了,加修几间,然后又把院墙围上而已,不过,江叙白的意见江老头还是听了的,就是把所有的茅草屋顶换成了青瓦。
就这样,也让江家在江家村的一众茅草屋顶里显得有些鹤立鸡群,毕竟这还是除了王童生的住处和私塾以外,村中唯二的青瓦房。
这不,这边刚开始拆院墙,那边江老头的兄弟又上门来了。
这次不仅是江老头的二弟江光福,就连他的小弟江光名也带着一家人上门来了。
本来江家建房到处就乱的挪不开脚,加上这两家人,可谓是站得满满当当。
“大哥,你可不能就自己发达啊!你看看你几个侄儿,侄孙,眼看着交完了粮税连顿饱饭都吃不上了。”江二叔一进门就开口说道。
江四叔也跟着点头附和道:“对啊,大哥,我们知道你也难,但是起码有钱起新房,你就当可怜可怜你几个侄孙,给他们一口饭吃吧。”
江老头坐在一旁,皱着眉头,一边敲着没有烟丝的烟斗,一边听着两个弟弟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觉得这算怎么回事儿呢?自己好不容易挣了些钱,想要盖间房子,结果却被这些人惦记上了。
而且,他记得当初自己和老伴还有儿子儿媳们天天起早贪黑地干活时,这些亲戚并没有来帮忙。现在看到他家要建新房了,就开始打主意了。
江老头心里越想越气,但又不好发作。毕竟都是一家人,闹僵了也不好看。于是,他只能闷闷的开口:
“你们两年前两年几个侄儿成亲的时候就起过新房了是吧?现在我们家十多二十口,想给孩子们起两间房子怎么你们了?哪年不是这么过的?怎么今年就过不下去了?”
说着又站了起来,声如洪钟般说道:“这我就要去问问村正,问问亭长,怎么是把你们两家的量粮食的斗用大了?”
江老头这句话一出,两家人齐齐变了脸色,他们哪里敢得罪村正,更别说亭长了,他们见都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