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官场三十年精品录 > 第51章 滚地猪

官场三十年精品录 第51章 滚地猪

    市政府副秘书长到底算不算市政府的领导,谁也说不清楚,衔头是市政府,感觉是市政府领导,但真正的市政府领导是副市长及以上,连市政府的正秘书长都不是。

    市政府正、副秘书长是与市政府办公室一起上班的,同属于一个机关党委,级别与市政府办公室正、副主任稍微高那么一点点,一般来说,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是由市政府第一副秘书长兼任,而实际上控制市政办公室的是市政府秘书长。

    除了乡镇一级政府外,县级及以上的政府办公室常常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冷清、压抑和清高。在这里,人与人之间表面上显得平淡且有礼貌,热情中隐藏着算计。一个政府办公室通常会分裂成几个派别,各自说着不同的话语,从事着不同的事务。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必须小心翼翼地行事,因为稍有不慎说错一句话,就必定会有人抓住你的把柄,给你上纲上线。这种氛围让人感到紧张和不安,郁闷而压抑,仿佛随时都有可能陷入麻烦的陷阱。

    津海市政府办公室也不例外。

    但是,自从李庆阳的到来,津海市政府办公室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李庆阳洒脱,风趣,霸道中有细致,豪放中有拘谨,这是典型的基层干部与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相互融合的形象。这种洒脱、风趣、霸道的形象犹如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津海市政府办公室这种呆板、压抑、半死不活的老人身体当中。

    因为李庆阳人缘好,他会经常分批次的组织人员出去喝酒、吃饭和KtV等等。

    李庆阳酒场很有一套,他很会鼓气氛,他有一个惯用的招数,这是他在溪洋乡当乡长的时候发明的,那就是\"滚地猪\"。

    \"滚地猪\"不像通关,不是一个人打一圈,而是每个人逐一轮流地喝,也就是喝酒时在场的人员一个接一个的喝,像极了霓虹灯上的串珠,第一颗灯亮了,然后是第二颗灯亮,再第三颗灯亮……亮到最后一颗灯熄灭时,又从第一颗灯开始再亮,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也就是说在座的人第一个喝完一杯,轮到第二个人喝,第二个人喝完一杯,轮到第三个人喝,就这样一直轮流下去,然后,如果全桌十个人,谁第一个喝不下了,李庆阳就会逼着那个人把椅子搬到旁边去看他们喝,并要求那个人买九包烟发给还在喝酒的九个人;然后是第二个喝不下去的人,也把椅子搬到旁边去看剩下的八个人喝酒,买八包烟分给还在喝酒的人,就这样一直喝到最后只剩下两个人,其他的八个人都买过香烟,并且要坐在旁边看最后两个人喝酒,而李庆阳往往就是这两个人当中的一个,这也应验了一句话,那就是乡镇领导干部出来的每个人都是酒桶。

    这样拼酒很热闹,但也不完全有强迫,所以气氛很高。

    酒喝完以后,李庆阳一般会安排大家一起去没有小姐的KtV去唱歌,因为他知道有小姐的KtV费用很高,而且市政府办公室的干部每个人也都是小心翼翼的,一般不大敢去那种有小姐的KtV歌厅。

    市政府办公室可以说是一个清水衙门,除了那一些领导,一般干部大都比较清贫,没有什么灰色收入,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压抑。而李庆阳会三天两头、分批次的请不同的人。

    自从有了李庆阳的组织与安排,大家都觉得很开心,那一些被请的人员都觉得李庆阳是哥们,是兄弟。因此,李庆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市政府办公室各个派别中的圈内人

    经常安排喝酒,吃饭,唱歌,那得有钱。

    刚开始的时候李庆阳自己买点单,安排溪洋乡党委书记陈厉洪买点单,白溪镇买点单,然后自己在市政府办公室报销一点。再后来,李庆阳便渐渐的不好意思再叫陈厉洪和白溪镇买单,自己又不想出钱,主要靠市政府办公室报销。

    市政府办公室的办公经费虽然比较多,但开支也大,主要的开支还是在接待和迎来送往上。

    市长、副市长的开支经费也是列入市政府办公室的预算制之中,这些领导的开支经费是不封顶的,简单的说,就是花多少就能报多少。

    在北京开奥运会的那一年,李庆阳和刘海清去北京跑项目,请了一个部里面的司长出来吃饭。刘海清知道在北京吃饭很贵,在去北京之前,便特地向市政府办公室的财务预支了三万块钱。刘海清想,在北京吃饭再贵,也不会超过三万吧。然而,到了买单的时候,服务员告诉他总共花了五万二。刘海清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在那个司长面前觉得很没有面子,而那个司长也想不到这餐饭竟然这么贵,觉得很尴尬。

    李庆阳自己口袋里面也只有几千块钱。为此,刘海清叫李庆阳马上叫在北京的老乡老板送三万钱过来,因为津海人在北京做生意当老板的人非常的多。

    就这样,市领导就两个人出差北京一趟,还不到两天就花掉了五六万块钱。

    而市政府正、副秘书长及市政府办公室正、副主任原来也是花多少报多少,但是在批准报销上面,秘书长觉得压力很大,不给报销觉得情面上说不过去,给予报销吧,有些副秘书长就会乱来,开支大。所以,后来市政府秘书长在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正、副主任的报销上采取了的限额制度,也就是每个人每个月的报销是有限额的。

    李庆阳经常请吃饭,喝酒,唱歌,单靠市政府办公室的那些报销是不够的,于是,他就想到以拉赞助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报销份额。

    他找到市政府秘书长说:\"我可以给我们办公室拉赞助,但是你得给我的报销有所倾斜\"。

    秘书长说:\"当然可以,你拉回来的赞助费,我给你百分之十的报销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