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从获得第一亩田开始 > 第120章 姑臧贾诩

三国从获得第一亩田开始 第120章 姑臧贾诩

    百姓送的礼物实在太多,刘安无奈之下只能又添了几辆马车装运。

    不过刘安此去凉州,也给林方带了不少信鸽,亦需马车装运。

    多加几辆马车装运百姓所赠礼物,倒也不会因此拖慢行程。

    离开九原,刘安一行人过黄河南下西河郡,经过上郡、左冯翊、右扶风,才能进入凉州。

    九原距离武威郡姑臧县的直线距离,实际上和九原与涿县之间相差不大。

    但并州西部行路困难,成片成片的沙漠毛地,只能绕路到西河郡再南下西行。

    所以直到腊月十八日,一众人才抵达凉州。

    进入凉州后,刘安就在一边赶路,一边派人一路打听贾诩和李儒的踪迹。

    他只记得贾诩是凉州人,李儒从很早就跟随在凉州董卓身边,但两人具体是哪里人,他还真不知道。

    一路打听着,经安定郡进入武威郡后,刘安终于打听到贾诩乃是武威郡治所姑臧县人士。

    而关于他的一些奇闻异事,也被不少人津津乐道给了刘安。

    最为出名的便是贾诩年少被名士阎忠赞誉为有张良陈平之才,以及其早年因病辞官回乡时遭遇氐人叛乱,便急中生智说自己乃段颖外孙,段颖在氐人中极有威望,氐人听说贾诩是段颖外孙,便没有伤害他。

    甚至专门派人将他护送回家,而同行的其他人却都遇害了。

    贾诩这种急中生智的能力,使得他在今后的生涯中,多次避免祸事,这也正是刘安所看重的。

    类似的事件,刘安听旁人说了许多,如此也证明了贾诩在武威郡的声望极高,被许多人推崇。

    不过李儒的踪迹,刘安确实一点也未打探到。

    也不知道是自己记错了,还是已经被董卓收到麾下,当成第一谋臣贡了起来。

    从进入凉州到抵达姑臧县,路程虽然不远,但因为一路打听消息的缘故,刘安一行人行了八天,才终于进入了姑臧县。

    姑臧县既是武威郡郡治,亦是并州州治,集首相府,县衙,刺史府于一县。

    刘安一行人自进入武威郡,便进入了城中世家官吏的眼前之中。

    因此武威诸多官吏,早早等在姑臧县门口,迎接新任刺史林方。

    刺史一职不同于县令,只负责监察各地太守的工作,却不会干涉他们的行动,相对而言,利益冲突也小了很多。

    在利益冲突很小,刺史又起着监察他们工作的作用前提下,各地官员更倾向于和刺史打好关系,而非硬刚或无视。

    毕竟刺史的任职时间一般都只有三年,期限一到自会离开,基本不会影响当地世家豪强的发展。

    在一众官吏的热情拥护下,刘安跟着林方一起进入刺史府。

    他没有让林方告知他人自己的身份,一县县令不去自己负责的县上任,反而跟随此前的上官绕道来并州,传出去,对林方会产生负面影响。

    万一被朝中诸公怀疑养士自重,林方性命都会不保。

    而且刘安任职期间,林方也未曾给予刘安莫大恩惠,他没有理由护送林方,林方也没有理由被刘安护送。

    进入刺史府,刘安回到单独给自己安排的住处歇息,林方则在刺史府举办宴会,宴请了武威郡的大小官吏。

    第二日一早,刘安便和林方两人一起,去拜访了如今赋闲在家的贾诩。

    贾诩家境不错,贾家在当地也是一规模不小的豪门世家。

    如今三十有五的贾诩,已接任家族族长一职,听说新任刺史拜访,便立马放下手中事务到门口迎接。

    如此刘安也看出来了地位不同带来的差别对待。

    他初来大汉,还是个平民时,去当时作为涿县县令的公孙瓒那里拜访,都是管家带着他去见公孙瓒。

    就这还是看了刘明的面子,若只有刘安自己,估计连公孙瓒的面都见不到。

    而如今来拜访当地豪门的贾家,身为族长的贾诩竟然亲自迎接。

    而且刘安相信,如果不是体现礼贤下士的风度,让林方亲自登门,而只是坐在刺史府召见贾诩,贾诩也肯定会老实的接受召见,去刺史府见林方。

    贾诩一身素装,看其穿着,完全不像一方豪门的族长。

    刘安不知其具体年龄,只感觉此人看起来三十多岁,正值壮年的身体却显得有些消瘦。

    而立之年的他,或许是已褪去了年少的锋芒,眼神之中古井无波,很少会产生波澜,看向林方的眼神也是不卑不亢,既不刻意迎奉,也看不出任何排斥。

    见识过此人手段的刘安,更愿意相信他大智若愚,明哲保身,韬略藏于胸间,计谋显于危时。

    贾诩带着林方一路来到客堂,刘安和吕布二人作为其贴身护卫,一并跟随左右。

    其他侍从,则暂时留在堂外。

    贾诩令人给林方备了茶点,两人一直聊着些有的没的,谁都不提正事。

    最后还是林方有些聊不下去了,他的见识智慧以及胸中墨水比之贾诩,都差了许多,而且此来主要是为刘安办事来的,他也不敢耽误太久。

    暗中看了看刘安的眼色,在得到刘安轻微点头示意后,林方便对贾诩道:

    “在下初来凉州,手下人才匮乏,人言文和先生有良平之才,在下欲辟文和先生为幕僚,不知文和先生意下如何?”

    “不瞒林使君,在下身体患疾,只怕心有余而力不足。”贾诩委婉拒绝道。

    刘安一听,眼神顿时黯淡了些许。

    虽然早有预料,但亲口听到贾诩拒绝,心中还是不免失望。

    林方在朝中并无势力,本身也非出身豪门大足,再加上威望、声望皆不足,虽然仰仗鲜卑之功拜为凉州刺史,却远不足以让贾诩这类智者心动。

    林方听到贾诩拒绝,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他凭借身份被贾诩以上宾待之,已是极限。

    再想做出其他作为,就要看他自己的能力了。

    可林方偏偏各方面能力一般,不然也不会在五原时被众多豪强逼得闭门谢客,假装沉迷酒色了。

    贾诩是何许人,即便刘安主仆两人眼神交流极为隐晦,但仅凭此他便看出了两人关系不一般,不由稍微多看了几眼刘安。

    但聪明如他,却并未将此事点出,贾诩不想给自己惹事,知道的越多,死得越快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随后索性假装没看到,低着头专心喝自己的茶,任凭刘安林方两人随意用眼神交流。

    林方见贾诩并未注意,便看着刘安,等他给出下一步指示。

    刘安则在苦思将贾诩挖到自己阵营的注意,片刻后,他眼神瞥向贾诩时,发现他竟然一直低着头喝茶,许久不曾抬头看向坐上之宾。

    这显然是非常失礼的,刘安可不信以贾诩之智,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略微细思后,刘安便知道贾诩可能已经发现了自己和林方的异常关系。

    刘安索性也不再装了,干脆表明身份志向,以坦诚之心对贾诩发出邀请,实在不行,便只能胁迫他了。

    不过刘安相信,以贾诩的智慧,肯定能猜到自己表露心迹后,他若还是不肯就范,自己必然是要杀人灭口的。

    所以即便只是临时保命,他也肯定会暂时稳住刘安,同意他的要求,其后再思索脱困之计。

    刘安进入贾诩家后,已经注意观察过,贾诩为人朴素,家中摆设和自身衣着都极为俭朴。

    同样的,他家中仆从也是很少。

    只有几个洗衣做饭的老妈子,负责打扫的老汉,再有就是三四个用来搬运重物干杂活的年轻小伙。

    这些人,即便仅有刘安吕布两人,都完全不会看在眼里,更何况门外还有二十亲卫在。

    斟酌了措辞后,刘安从林方身后站出来,对贾诩作揖拜了一拜,道:

    “在下刘安,字长生,见过文和先生。”

    贾诩听到有人对自己说话,也装不下去了,将茶杯放在一边,起身与刘安见礼,却仍旧一脸疑惑的看向林方。

    问道:“林使君,这……?”

    “不敢瞒文和先生,此乃我明公,前九原县长,如今已被迁为涿县县令。不知文和先生可曾听闻击败鲜卑的刘县长?”

    贾诩修身养性已久,早便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但当林方口中说出那句‘此乃我明公’时还是不由震惊了一下。

    他能看出林方和刘安关系不一般,却无法想象林方贵为一州刺史,居然甘愿拜一如此年轻的郎君为主。

    他本来以为刘安是林方恩主之子或是哪家豪门子弟什么的,万万没想到两人竟是主仆。

    后面听到林方说此人就是击败了鲜卑的九原县长,更为惊讶。

    经常关注天下大事的人,大都已经听说了九原县长奉五原太守之命,带领郡兵击败西部鲜卑一事。

    只不过他们只知道九原县长姓刘,人称刘县长,其人具体姓名年龄,却并不清楚。

    贾诩看向刘安,此人虽然及冠,但看起年龄,显然并未到及冠之年。

    贾诩不由感叹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刘县长……不,刘县令年纪轻轻,便能立下如此大功,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贾诩如此说着,却一字不提刘安乃是林方明公之事。

    很明显,他并不想与此事有任何牵扯。

    但刘安肯定不会让贾诩就此混过去,他苦笑一声,道:

    “前途不可限量?这大汉……还能延续多久都未可知,你我命运,天下众生命运何去何从都未可知,文和先生且说说,何来前途不可限量之说呢?”

    “这……”面对刘安一番大逆不道的话语,贾诩适时地做出尴尬神色,疑惑道:“刘县令何出此言啊?”

    “文和先生莫要藏拙了。”刘安笑道:“当今天子亲近内臣,卖官鬻爵毫无节制;阉党仗势横行无忌,朝廷诸公争权夺利,与宦官斗的你死我活;天下霍乱四起,边郡连年战乱,内地时有烽烟,天灾人祸蜂拥而至,百姓毫无活路;然天子不怜,赋税不减,赈灾不利,豪强剥削愈烈;值此之际,又有大贤良师横出于世,赐符水治病,拨钱粮救民,天下八州之地聚集太平教徒百万,只待良机便可揭竿而起!泱泱大汉,腐朽至斯,以文和先生高才,莫说不知矣!”

    贾诩原本古井无波的眼神,听着刘安一条条的细数大汉内患,渐渐亮了起来。

    只是,刘安说完最后一句话时,他的眼神又再次黯淡了下去。

    “唉……”贾诩叹了口气,道:“多谢刘县令高看,诩却是早已知晓我大汉如此多祸患,然……又能如何?诩亦无能为力啊!”

    刘安见贾诩终于不再藏拙,心中不由高兴,便也不再藏着掖着,再次拱手对贾诩道:

    “不瞒先生,安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如今我大汉倾颓在即,安身为汉室宗亲,旁无责贷,立志要复兴我大汉,望先生能够助我。”

    贾诩没有因为刘安乃是汉室宗亲而产生任何动摇,对着刘安摇了摇头,便不再有任何表示。

    “先生难道要看着大汉走向灭亡吗?”刘安见贾诩无动于衷,不由有些着急起来。

    可贾诩依旧老神在在的坐着,不曾言语。

    刘安再次道:“还是说,先生已认定大汉气数已尽,不管如何努力,都免不了灭亡的结局?”

    “刘县长此话从何说起?诩可从未有过此想法。”这话贾诩可不能听之任之,传出去他可是要被杀头的。

    “呵呵。”刘安笑了笑,洒脱道:“便是如此又如何,大汉这天下,早被那混账的天子和先帝搞得乌烟瘴气,安不怕先生笑话,今日便敢在此狂言,这大汉若无安,不出百年必亡!”

    “安最后再问一遍文和先生,当真不愿助安?”刘安此话,已经隐隐带上了威胁之意。

    贾诩刚刚听到刘安怒骂天子便知自己逃不过去了,不管同意与否,他今日都别想逃出刘安的手心。

    而自己家里有多少人手他是清楚的,刘安带来的二十全副武装的士卒就在门外,他没有任何逃跑甚至求援的机会。

    不过,在刘安骂完先帝和当今天子后,贾诩倒是对刘安更加高看了几分。

    甚至对于他后面所说那句,若无他大汉百年必亡之话,都隐隐有些期待起来。

    贾诩如今已三十有五,作为汉人活了三十五年,若说对大汉毫无感情,是不可能的。

    只是这大汉……在他看来,是真的无可救药了。

    但,如果是这名年少时便击败鲜卑,能够洞悉汉室大部分内患的少年,或许,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