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 第111章 传胪放榜
热门推荐:
在阴间开火锅店
深夜灵店
穿书七零嫁糙汉,日日宠得心肝颤
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江凤华谢觞苏婷婉
腹黑王爷的穿越小农妃
末世:我囤积百亿物资救国兴邦
神秘追踪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我画符练剑的那些年
到了下午三点的样子,贾环和其他参加殿试的贡士一起出了太和殿。
顾辞远因为迎春的事情,见到贾环还有些不好意思。
李昊没有这方面的烦恼,笑嘻嘻的过来搂着贾环的肩膀。
“贾兄,怎么样,文章写得如何?”
贾环笑道:“感觉还好,想来不会到三甲去。”
“呸,你是会元,再差还能跌出二甲?”
现在,三人的科举之路算是彻底结束了,此时都感觉浑身轻松。
夏敬承远远看见贾环三人聚在一起说话,便走过来。
“走,晚上一起喝酒去。”
三人纷纷附和,心里也想将十年寒窗苦读,郁结在心头的那口浊气发泄出来。
“好,今晚不醉不归。”
……
文华殿内,正在紧张的阅卷。
殿试结束后,通常第三天正式放榜,所以时间很紧张。
内阁首辅李连魁正领着从各部调来的阅卷官,正紧张的阅卷。
李连魁与夏言可以算是政敌,而贾环又是夏言的弟子,所以李连魁并不希望贾环位列三甲。
“这一科的会元就被夏老鬼的弟子得去了,那夏老鬼好一阵得意,这次可不能再让他拔了头筹。”
如果不是每份试卷的姓名、籍贯都被封条封住了,贾环这次怕是要“呜呼哀哉了”。
经过两天的紧张阅卷,到了第二日傍晚,有十份试卷送到了至正皇帝的书案前。
此时御书房内,内阁的四位阁臣都在,李连魁上前一步,说道:
“启禀陛下,这是臣等从三百名贡士中挑选出成绩优异的十份卷子,请陛下预览。”
至正皇帝拿起桌子上的十份试卷看了看,说道:
“众卿辛苦了。”
按照惯例,最上面的三份卷子,就是一甲了。
皇帝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一般不会驳了阁臣的面子。
所谓“名与器不可以假人”,一甲的名次,却是皇帝钦定的。
至正皇帝挥了挥手,对一旁的太监说道:
“将封纸拆开。”
太监拆开封纸,三份卷子分别是:江西南昌府武宁县李成杰、江西南昌府进贤县江顺远、直隶江宁府金陵县贾环。
“有两份是江西南昌府的,另一份还是贾环的,难办啊。”
至正皇帝揉了揉脑袋。
一甲中,出现两人是同一地方,这两人肯定不能再点状元了。
不然不利于士林团结,会出问题的。
至正皇帝本心是不想点贾环为第一名的,毕竟贾环是他的小舅子,他也得装装样子,避避嫌。
但此时,他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在贾环的卷子上写下:
“一甲进士及第,第一名。”
至此,至正二七年殿试的成绩水落石出。
状元:贾环;
榜眼:李成杰;
探花:江顺远。
……
三月十八日,是礼部大传胪的日子。
天还没亮,贾环、顾辞远、李昊三人就起床了,今天是传胪的日子,三人不敢怠慢。
洗漱完毕。
早饭是彩云准备的肉包子、粥和咸菜,味道很好。
三人吃了早饭,身穿崭新的进士服,便出了菊香院,往紫禁城去了。
传胪其实就是揭晓殿试成绩的仪式,大乾朝的传胪放榜,除了公布殿试成绩,还有着严格礼仪规定。
大传胪在在太和殿广场举行,在太和殿前设卤簿大驾。
乐部和声署设在太和殿一侧的檐下,在太和门内,设有乐队。
鸿胪寺设一黄榜案在太和殿内东侧,还要设云盘于丹陛之下,设龙亭、御仗、鼓吹于午门外。
王公及百官需要身着朝服,新科进士身着朝服、头戴专用的三枝九叶顶冠,按名次按照单双排列队。
然后,礼部堂官到乾清门奏请皇帝具礼服出殿,午门鸣钟鼓,礼部堂官在前引路。
皇帝进入太和殿升座,中和韶乐奏隆平之章,阶下鸣鞭。
接下来,就是宣布名次。
由宣制官,宣读:“某年月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宣读完后,传胪官唱第一甲第一名,鸿胪寺官引状元出班,在御道左边跪下。
接着唱第一甲第二名,引出班就御道右稍后跪。
再唱第一甲第三名,引出班就御道左又稍后跪。
每名皆连唱三次,依次传唱至陛下。
然后唱二甲、三甲人名次,只唱一遍,不引出班。
唱名完毕后,又是礼乐大作,大学士至三品以上各官及新进士均行三跪九叩礼。
最后礼成,皇帝乘舆还宫。
新科进士随出观榜,顺天府备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
所挂金榜,于三日后恭缴内阁。
贾环、顾辞远、李昊三人到了紫禁城外,这时东方才渐渐有了亮光。
此时紫禁城前,已经聚着一群人,大体上分成了两类。
一类是身穿朝服的文武百官,另一类就是贾环这些新科进士了。
相比淡定的百官,这些新科进士显得很激动,因为很快就要传胪了,他们的人生也将迎来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因为时间尚早,紫禁城的大门还没有开,贾环、顾辞远、李昊,还有后面过来的夏敬承,四人聚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李昊笑着说道:
“贾兄,你已经凑到了五元,这次再中了状元,可就是史无前例的六元了。”
“状元又不是大白菜,哪是说中就能中的?这次我只求在二甲之列就谢天谢地了。”
周围的新科进士也都在火热的聊着,话题最热的当然就是这一科的状元。
其实不仅仅是贾环等人好奇,李连魁、夏言的一众阁臣也很是好奇,当时至正皇帝拆开封纸写下名次后,就被密封起来了,直到传胪开始才会公布于众。
在众人的嘈杂声中。
“咚、咚、咚……”
三通鼓罢,紫禁城终于开了。
听到鼓声,文武百官那边很熟练的按照品阶高低,列好了队。
而贾环这边三百名新科进士,在礼部官员的指导下,才列好了两队,等待进宫。
贾环因为是会试的会元,所以排在队伍的最前面,身后的三百人看着站在队首,很是年轻的贾环,心里都有些羡慕。
接着,又是三声钟响。
王公及百官排着队,就进了午门,贾环跟在一位礼部官员的身后,领着身后三百名新科进士,也进去了。
顾辞远因为迎春的事情,见到贾环还有些不好意思。
李昊没有这方面的烦恼,笑嘻嘻的过来搂着贾环的肩膀。
“贾兄,怎么样,文章写得如何?”
贾环笑道:“感觉还好,想来不会到三甲去。”
“呸,你是会元,再差还能跌出二甲?”
现在,三人的科举之路算是彻底结束了,此时都感觉浑身轻松。
夏敬承远远看见贾环三人聚在一起说话,便走过来。
“走,晚上一起喝酒去。”
三人纷纷附和,心里也想将十年寒窗苦读,郁结在心头的那口浊气发泄出来。
“好,今晚不醉不归。”
……
文华殿内,正在紧张的阅卷。
殿试结束后,通常第三天正式放榜,所以时间很紧张。
内阁首辅李连魁正领着从各部调来的阅卷官,正紧张的阅卷。
李连魁与夏言可以算是政敌,而贾环又是夏言的弟子,所以李连魁并不希望贾环位列三甲。
“这一科的会元就被夏老鬼的弟子得去了,那夏老鬼好一阵得意,这次可不能再让他拔了头筹。”
如果不是每份试卷的姓名、籍贯都被封条封住了,贾环这次怕是要“呜呼哀哉了”。
经过两天的紧张阅卷,到了第二日傍晚,有十份试卷送到了至正皇帝的书案前。
此时御书房内,内阁的四位阁臣都在,李连魁上前一步,说道:
“启禀陛下,这是臣等从三百名贡士中挑选出成绩优异的十份卷子,请陛下预览。”
至正皇帝拿起桌子上的十份试卷看了看,说道:
“众卿辛苦了。”
按照惯例,最上面的三份卷子,就是一甲了。
皇帝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一般不会驳了阁臣的面子。
所谓“名与器不可以假人”,一甲的名次,却是皇帝钦定的。
至正皇帝挥了挥手,对一旁的太监说道:
“将封纸拆开。”
太监拆开封纸,三份卷子分别是:江西南昌府武宁县李成杰、江西南昌府进贤县江顺远、直隶江宁府金陵县贾环。
“有两份是江西南昌府的,另一份还是贾环的,难办啊。”
至正皇帝揉了揉脑袋。
一甲中,出现两人是同一地方,这两人肯定不能再点状元了。
不然不利于士林团结,会出问题的。
至正皇帝本心是不想点贾环为第一名的,毕竟贾环是他的小舅子,他也得装装样子,避避嫌。
但此时,他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在贾环的卷子上写下:
“一甲进士及第,第一名。”
至此,至正二七年殿试的成绩水落石出。
状元:贾环;
榜眼:李成杰;
探花:江顺远。
……
三月十八日,是礼部大传胪的日子。
天还没亮,贾环、顾辞远、李昊三人就起床了,今天是传胪的日子,三人不敢怠慢。
洗漱完毕。
早饭是彩云准备的肉包子、粥和咸菜,味道很好。
三人吃了早饭,身穿崭新的进士服,便出了菊香院,往紫禁城去了。
传胪其实就是揭晓殿试成绩的仪式,大乾朝的传胪放榜,除了公布殿试成绩,还有着严格礼仪规定。
大传胪在在太和殿广场举行,在太和殿前设卤簿大驾。
乐部和声署设在太和殿一侧的檐下,在太和门内,设有乐队。
鸿胪寺设一黄榜案在太和殿内东侧,还要设云盘于丹陛之下,设龙亭、御仗、鼓吹于午门外。
王公及百官需要身着朝服,新科进士身着朝服、头戴专用的三枝九叶顶冠,按名次按照单双排列队。
然后,礼部堂官到乾清门奏请皇帝具礼服出殿,午门鸣钟鼓,礼部堂官在前引路。
皇帝进入太和殿升座,中和韶乐奏隆平之章,阶下鸣鞭。
接下来,就是宣布名次。
由宣制官,宣读:“某年月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宣读完后,传胪官唱第一甲第一名,鸿胪寺官引状元出班,在御道左边跪下。
接着唱第一甲第二名,引出班就御道右稍后跪。
再唱第一甲第三名,引出班就御道左又稍后跪。
每名皆连唱三次,依次传唱至陛下。
然后唱二甲、三甲人名次,只唱一遍,不引出班。
唱名完毕后,又是礼乐大作,大学士至三品以上各官及新进士均行三跪九叩礼。
最后礼成,皇帝乘舆还宫。
新科进士随出观榜,顺天府备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
所挂金榜,于三日后恭缴内阁。
贾环、顾辞远、李昊三人到了紫禁城外,这时东方才渐渐有了亮光。
此时紫禁城前,已经聚着一群人,大体上分成了两类。
一类是身穿朝服的文武百官,另一类就是贾环这些新科进士了。
相比淡定的百官,这些新科进士显得很激动,因为很快就要传胪了,他们的人生也将迎来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因为时间尚早,紫禁城的大门还没有开,贾环、顾辞远、李昊,还有后面过来的夏敬承,四人聚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李昊笑着说道:
“贾兄,你已经凑到了五元,这次再中了状元,可就是史无前例的六元了。”
“状元又不是大白菜,哪是说中就能中的?这次我只求在二甲之列就谢天谢地了。”
周围的新科进士也都在火热的聊着,话题最热的当然就是这一科的状元。
其实不仅仅是贾环等人好奇,李连魁、夏言的一众阁臣也很是好奇,当时至正皇帝拆开封纸写下名次后,就被密封起来了,直到传胪开始才会公布于众。
在众人的嘈杂声中。
“咚、咚、咚……”
三通鼓罢,紫禁城终于开了。
听到鼓声,文武百官那边很熟练的按照品阶高低,列好了队。
而贾环这边三百名新科进士,在礼部官员的指导下,才列好了两队,等待进宫。
贾环因为是会试的会元,所以排在队伍的最前面,身后的三百人看着站在队首,很是年轻的贾环,心里都有些羡慕。
接着,又是三声钟响。
王公及百官排着队,就进了午门,贾环跟在一位礼部官员的身后,领着身后三百名新科进士,也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