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 第113章 三宝太监?
热门推荐:
在阴间开火锅店
深夜灵店
穿书七零嫁糙汉,日日宠得心肝颤
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江凤华谢觞苏婷婉
腹黑王爷的穿越小农妃
末世:我囤积百亿物资救国兴邦
神秘追踪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我画符练剑的那些年
待宣制官念完三百人的名字,一切算是尘埃落定了。
这时,礼乐声大作,现场文武百官及新科进士均行三跪九叩礼,至正皇帝的乘舆方才还宫了。
李昊最后还是排到了三甲。
是三甲第八十二名,属于排名靠后了。
李昊心里怅然若失,不过他天性乐观,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三甲就三甲吧,能考中已是万幸了。”
现在,除了一甲的三人,其他人还要参加一次“管选”,如果有幸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是目前这些人最好的选择了。
传胪结束后,不少百官及新科进士都聚在金榜前看榜。
在场的许多百官都对金榜的名次感兴趣,他们知道首辅李连魁和夏阁老不对付,但夏言的弟子还是中了状元,这其中定然有些故事,他们不相信李连魁能如此高风亮节,将政敌的学生送上状元的宝座。
许多与李连魁政见不合官员,对此乐见其成。
“李阁老,请……”夏言对着李连魁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连魁看着夏言那笑成菊花的脸,心里就是不爽利,没有说话,径直走到金榜前看了起来。
贾环、夏敬承、顾辞远、李昊四人哪里料到金榜前还发生了这一幕,闹哄哄的挤过人群,也过来看榜了。
几人正兴冲冲的挤到榜下,却被一个身穿绯服袍的老者挡住了,贾环定睛一看,正在刚刚传胪时进入太和殿内取金榜之人,不是内阁首辅李连魁又是谁?
四人心中一惊,赶紧躬身行礼。
“李阁老……”
“汝小小年纪,就连中六元,此乃陛下教化之功,也是你勤奋的结果。汝以后要勤勉国事,不可辜负陛下的爱才之心。”
眼前这个小老头可是目前大乾最有权势的大臣,贾环哪里敢得罪,赶紧躬身行礼。
“谨遵大人教诲。”
李连魁对贾环的态度很是满意,笑道:
“孺子可教也。”
在周边的官员眼中,这简直就是前辈提携晚辈的感人场面。
但贾环心里明白,官场哪有这么简单。
此人与老师是政敌,笑呵呵的外表下,恐怕正打着将他吃干抹净的主意呢。
挂榜之后,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御街夸官。
御街夸官是古代科举制度中一项独特的庆祝方式,状元、榜眼、探花在队伍的前列,领着新科进士,接受百姓的庆祝。
也以此向整个社会展示朝廷对人才的重视,激励天下读书人的上进之心。
御街夸官新科进士都是身穿进士服,只有状元、榜眼、探花三人有特殊的服饰。
状元服是一身的大红袍,头戴乌纱帽,帽上插着宫花,腰系玉带,看起来极为喜庆、尊崇。
榜眼服的袍子比状元服稍微暗一些,头戴乌纱帽,帽上有簪花,没有宫花那么华丽。
探花整体上与榜眼服差不多,只是乌纱帽上的簪花稍有不同。
在礼部官员的安排下,贾环、李成杰、江顺远三人进了太和殿的偏殿,更换服饰。
殿里面,早有太监和宫女布置好了帷幕,布置好了更换衣服的场地。
换状元服的时候,贾环发现眼前帮他整理衣服的太监居然有过一面之缘。
贾环记忆力很好,院试中了案首,跟着太监总管来贾府送金麒麟的正是此人。
太监毕竟是皇帝的身边人,本着宁可拉拢,不愿得罪的原则,贾环笑道:
“原来是公公,还要谢谢当日公公来府上送金麒麟呢……”
这位太监当日只跟着总管去贾府的,没想到贾环还会记得自己,尤其是贾环那种如沐春风的笑意让她有些失神。
虽然大乾朝太监的权力极大,司礼监掌控着批红的权力,但政治地位却极低。
没有一个读书人愿意和太监结交,每每遇见,不说一声“晦气”就算是礼貌了,哪会像贾环这样彬彬有礼?
一瞬间,贾环在这名太监的心中好感大增。
“状元公客气了,咱家只是一个阉人,身份低贱,哪里敢当状元公的谢。”
“敢问公公名讳?”
“阉人哪里还有名讳,只是贱名而已,咱家之前有一个俗名,叫做郑和。”
贾环闻言并没有意识到什么,还准备与这名小太监瞎聊,问问宫闱的事情。
突然间,一道闪电从脑海中划过,陡然一惊,等等……
“纳尼,他刚刚说自己叫什么?”
“郑和?”
“我靠,是那个三宝太监的郑和?”
这不是永乐年间的人物吗?怎么乱入到红楼世界了?
这可是一位牛人啊。
历史上,郑和在朱棣的支持下,,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
从明成祖永乐三年开始,到永乐二十八年,这二十多年里,他的船队到达了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等 三十多个国家。
据说,郑和下西洋后,南洋诸国皆尊大明为宗主国,四海无不臣服。
可惜的是,下西洋只进行了七次,到了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就被叫停了,原因无外乎劳民伤财,财政入不敷出。
但这在贾环眼里都不是事,有两个名词,叫做“殖民地”和“商品倾销”了解一下。
“公公可是三宝太监?”
这太监见贾环居然能说出自己的宦官名,很是惊讶,问道:
“状元公知道咱家?”
这次贾环算是彻底的惊住了,在心里疯狂的呐喊:
“我靠,真是那个郑和?怎么可能,这是红楼世界,不是大明啊。”
原着开篇中写道: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因年代无从考起,所以才有历史人物乱入?
贾环只能这么想了。
在郑和的呼唤中,贾环才回了神,很郑重的对郑和说道:
“公公,我虽第一次听你的名字,我相信公公一定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朝历代的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太监有几人?要不是贾环一脸郑重的样子,郑和都以为对方是拿自己寻开心了。
“状元公说笑了,咱家只是一个阉人,在史书上怎么能留下名字呢?”
这时,礼乐声大作,现场文武百官及新科进士均行三跪九叩礼,至正皇帝的乘舆方才还宫了。
李昊最后还是排到了三甲。
是三甲第八十二名,属于排名靠后了。
李昊心里怅然若失,不过他天性乐观,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三甲就三甲吧,能考中已是万幸了。”
现在,除了一甲的三人,其他人还要参加一次“管选”,如果有幸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是目前这些人最好的选择了。
传胪结束后,不少百官及新科进士都聚在金榜前看榜。
在场的许多百官都对金榜的名次感兴趣,他们知道首辅李连魁和夏阁老不对付,但夏言的弟子还是中了状元,这其中定然有些故事,他们不相信李连魁能如此高风亮节,将政敌的学生送上状元的宝座。
许多与李连魁政见不合官员,对此乐见其成。
“李阁老,请……”夏言对着李连魁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连魁看着夏言那笑成菊花的脸,心里就是不爽利,没有说话,径直走到金榜前看了起来。
贾环、夏敬承、顾辞远、李昊四人哪里料到金榜前还发生了这一幕,闹哄哄的挤过人群,也过来看榜了。
几人正兴冲冲的挤到榜下,却被一个身穿绯服袍的老者挡住了,贾环定睛一看,正在刚刚传胪时进入太和殿内取金榜之人,不是内阁首辅李连魁又是谁?
四人心中一惊,赶紧躬身行礼。
“李阁老……”
“汝小小年纪,就连中六元,此乃陛下教化之功,也是你勤奋的结果。汝以后要勤勉国事,不可辜负陛下的爱才之心。”
眼前这个小老头可是目前大乾最有权势的大臣,贾环哪里敢得罪,赶紧躬身行礼。
“谨遵大人教诲。”
李连魁对贾环的态度很是满意,笑道:
“孺子可教也。”
在周边的官员眼中,这简直就是前辈提携晚辈的感人场面。
但贾环心里明白,官场哪有这么简单。
此人与老师是政敌,笑呵呵的外表下,恐怕正打着将他吃干抹净的主意呢。
挂榜之后,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御街夸官。
御街夸官是古代科举制度中一项独特的庆祝方式,状元、榜眼、探花在队伍的前列,领着新科进士,接受百姓的庆祝。
也以此向整个社会展示朝廷对人才的重视,激励天下读书人的上进之心。
御街夸官新科进士都是身穿进士服,只有状元、榜眼、探花三人有特殊的服饰。
状元服是一身的大红袍,头戴乌纱帽,帽上插着宫花,腰系玉带,看起来极为喜庆、尊崇。
榜眼服的袍子比状元服稍微暗一些,头戴乌纱帽,帽上有簪花,没有宫花那么华丽。
探花整体上与榜眼服差不多,只是乌纱帽上的簪花稍有不同。
在礼部官员的安排下,贾环、李成杰、江顺远三人进了太和殿的偏殿,更换服饰。
殿里面,早有太监和宫女布置好了帷幕,布置好了更换衣服的场地。
换状元服的时候,贾环发现眼前帮他整理衣服的太监居然有过一面之缘。
贾环记忆力很好,院试中了案首,跟着太监总管来贾府送金麒麟的正是此人。
太监毕竟是皇帝的身边人,本着宁可拉拢,不愿得罪的原则,贾环笑道:
“原来是公公,还要谢谢当日公公来府上送金麒麟呢……”
这位太监当日只跟着总管去贾府的,没想到贾环还会记得自己,尤其是贾环那种如沐春风的笑意让她有些失神。
虽然大乾朝太监的权力极大,司礼监掌控着批红的权力,但政治地位却极低。
没有一个读书人愿意和太监结交,每每遇见,不说一声“晦气”就算是礼貌了,哪会像贾环这样彬彬有礼?
一瞬间,贾环在这名太监的心中好感大增。
“状元公客气了,咱家只是一个阉人,身份低贱,哪里敢当状元公的谢。”
“敢问公公名讳?”
“阉人哪里还有名讳,只是贱名而已,咱家之前有一个俗名,叫做郑和。”
贾环闻言并没有意识到什么,还准备与这名小太监瞎聊,问问宫闱的事情。
突然间,一道闪电从脑海中划过,陡然一惊,等等……
“纳尼,他刚刚说自己叫什么?”
“郑和?”
“我靠,是那个三宝太监的郑和?”
这不是永乐年间的人物吗?怎么乱入到红楼世界了?
这可是一位牛人啊。
历史上,郑和在朱棣的支持下,,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
从明成祖永乐三年开始,到永乐二十八年,这二十多年里,他的船队到达了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等 三十多个国家。
据说,郑和下西洋后,南洋诸国皆尊大明为宗主国,四海无不臣服。
可惜的是,下西洋只进行了七次,到了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就被叫停了,原因无外乎劳民伤财,财政入不敷出。
但这在贾环眼里都不是事,有两个名词,叫做“殖民地”和“商品倾销”了解一下。
“公公可是三宝太监?”
这太监见贾环居然能说出自己的宦官名,很是惊讶,问道:
“状元公知道咱家?”
这次贾环算是彻底的惊住了,在心里疯狂的呐喊:
“我靠,真是那个郑和?怎么可能,这是红楼世界,不是大明啊。”
原着开篇中写道: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因年代无从考起,所以才有历史人物乱入?
贾环只能这么想了。
在郑和的呼唤中,贾环才回了神,很郑重的对郑和说道:
“公公,我虽第一次听你的名字,我相信公公一定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朝历代的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太监有几人?要不是贾环一脸郑重的样子,郑和都以为对方是拿自己寻开心了。
“状元公说笑了,咱家只是一个阉人,在史书上怎么能留下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