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 第125章 此子必成大患
热门推荐:
在阴间开火锅店
深夜灵店
穿书七零嫁糙汉,日日宠得心肝颤
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江凤华谢觞苏婷婉
腹黑王爷的穿越小农妃
末世:我囤积百亿物资救国兴邦
神秘追踪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我画符练剑的那些年
贾环看着众人的反应,嘴角微微扬起。
这首《梅岭三章》是贾环穿越前龙国元帅所创,光是诗中那股杀伐和视死如归的气概,就不是这些书生所有的,吓也能吓死他们了。
贾环看着严文庆和杜尔康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笑道:
“二位,这首诗如何?能赢得过吗?”
严文庆嘴角抽动,“这……这……”,半天没说出话来。
“小样,还敢在小爷面前装比”,贾环心中腹诽。
……
却说这边宴会刚开始作诗,早有李府的下人来李连魁这里报告了。
此时李连魁正与内阁次辅贾士豪在花厅喝茶。
贾士豪喝了一口茶,连连夸赞道:“好茶,好茶……”
“……阁老,这想必是武夷山母树的大红袍了。”
李连魁笑道:“正是呢,三月初福建刚送来了,只得了二斤,今天是头一遭喝。”
“……回头贾阁老带一包回去。”
贾士豪听了双眼微眯,他是爱茶之人,武夷山母树的大红袍何其珍贵?一年也产不了几斤。
这会听李连魁要送一些给自己,一张老脸都快笑成一朵菊花。
贾士豪拱了拱手,说道:“那就多谢阁老了……”
花厅内,一个接一个下人轮流着进来报告小“琼林宴”上的消息:
“老爷,宴会上户部郎中杜尔康提议作诗,众人纷纷附和。”
李连魁笑道:“有趣,有趣,若有诗句,马上报来。”
那下人听了,应了一声:“是”,便出去了。
李连魁笑道:“贾兄,宴会作诗,谁能夺魁?”
贾士豪想了想,说道:“这一科的状元郎贾环,据说是做了那首九州生气时风雷,才被夏言看中。此人素有诗才,怕是宴会上能有好诗。”
李连魁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这时,又有下人进来。
“老爷,大爷定了作诗的题目,以战阵杀敌为题。”
李连魁听了,捏了胡须说道:“好。”
贾士豪在一旁笑道:“小阁老还是一心为阁老分忧的,这个题目甚好。”
“战阵杀敌”这个题目,李连魁心里是很满意的,如今大乾边关年年有异族犯边,“战阵杀敌”在如今的朝堂就是政治正确,以后宴会的消息传出去,他也能有个好名声。
“再去探报。”
“是,老爷。”
……
李连魁与贾士豪在花厅内边喝茶,边听下人回报宴会的情况。
这次李府所谓的“琼林宴”,其实就是李连魁在幕后一手操办了,目的就是为了观察新科进士里面哪些是潜力股,哪些可以收为麾下,哪些人是一定要打压的……
不多时,一个下人进来道:“老爷,第一首诗是户部郎中杜尔康作的。”
念道:
金戈铁马战沙场,
阵列森严气势扬。
杀敌冲锋何惧死,
功成热血洒边疆。
李连魁笑道:“尚可。”
贾士豪点了点头,附和道:“仓促之间,已是难得了。”
又有一个下人进了花厅,躬身道:“老爷,这首是翰林院侍讲学士严文庆作的。”
塞外边关月色寒,胡笳声里戍楼残。
黄沙漫卷旌旗动,铁马嘶风战未阑。
烽火连天云影乱,霜戈映日剑光寒。
将军百战功名立,誓守疆陲社稷安。
“不错,严文庆不愧是翰林院出身,这首七律当是上乘之作。”
贾士豪也笑道:“对仗好,立意更好,此次宴会若是没有好诗,只怕这首诗可以夺魁了。”
“新科状元可作诗了?”
“回老爷,还没有作诗。”
“去吧,有贾环的诗,不需等作完,得了一句,就立即报来。”
“是,老爷。”
那下人行了一礼,赶忙出去了。
贾士豪喝了一口茶,笑道:“只怕那贾环就算作了诗,也未必能超过严文庆这首。”
李连魁道:“我看了贾环的文章,他能连中六元,水平还是有的。只是仓促之间,想要超过这首,确是不太可能。”
二人正说话,就有下人进来说道:
“老爷,宴会上,贾环与严文庆、杜尔康斗诗,若是输了,此后再不作诗。”
李连魁笑道:“到底是年轻气盛了。”
贾士豪也抚掌而笑:“如此意气用事,难成大器。”
“且看他做的诗如何。”
花厅内,前一个下人还没走,又有下人进来道:“老爷,得了贾公子的第一句。”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李连魁听了,手上的动作僵住了。
“这一句好气魄……”
贾士豪这时也有些尴尬,光是起头这一句就有如此气势,这首诗应当不会差,此时贾士豪有一种被打脸的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冷哼了一声,贾士豪说道:“看他接下来作的如何……”
这时,有一个下人进来道:“又得了贾公子作的一句。”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李连魁和贾士豪听了这一句,双双脸色大变。
“阁老,此句……”
李连魁没有说话,品味半晌,方才说道:“此句当为古今战阵诗第一……”
贾士豪听了李连魁的话,没有否认,他是内阁大学士,当然知道这一句的好。
别的不说,这一句光是那股冲天的气势,就足以传世了。
一会功夫,又有下人进来道:
“老爷,宴会上又得了两句。”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李连魁听了这两句,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对贾士豪说道:
“好一个此头须向国门悬,如此英雄气概,若此人没有拜夏言为师,老夫都想收作弟子了。”
贾士豪也说道:“真没想到这样的诗,会是一位少年书生所作,当真是惊世骇俗。”
“老爷,最后两句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下人禀报完便退下了。
李连魁与贾士豪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之色。
“好一个‘捷报飞来当纸钱’,夏言真是收了一个好学生,此人有如此才情,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李连魁沉声道。
贾士豪点了点头,很是赞同。
“阁老,贾环是夏言的学生,无论如何,此子绝不会为我们所用,阁老得早做准备。”
沉吟半晌,李连魁方才说道:“等他进了翰林院再做打算。”
这首《梅岭三章》是贾环穿越前龙国元帅所创,光是诗中那股杀伐和视死如归的气概,就不是这些书生所有的,吓也能吓死他们了。
贾环看着严文庆和杜尔康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笑道:
“二位,这首诗如何?能赢得过吗?”
严文庆嘴角抽动,“这……这……”,半天没说出话来。
“小样,还敢在小爷面前装比”,贾环心中腹诽。
……
却说这边宴会刚开始作诗,早有李府的下人来李连魁这里报告了。
此时李连魁正与内阁次辅贾士豪在花厅喝茶。
贾士豪喝了一口茶,连连夸赞道:“好茶,好茶……”
“……阁老,这想必是武夷山母树的大红袍了。”
李连魁笑道:“正是呢,三月初福建刚送来了,只得了二斤,今天是头一遭喝。”
“……回头贾阁老带一包回去。”
贾士豪听了双眼微眯,他是爱茶之人,武夷山母树的大红袍何其珍贵?一年也产不了几斤。
这会听李连魁要送一些给自己,一张老脸都快笑成一朵菊花。
贾士豪拱了拱手,说道:“那就多谢阁老了……”
花厅内,一个接一个下人轮流着进来报告小“琼林宴”上的消息:
“老爷,宴会上户部郎中杜尔康提议作诗,众人纷纷附和。”
李连魁笑道:“有趣,有趣,若有诗句,马上报来。”
那下人听了,应了一声:“是”,便出去了。
李连魁笑道:“贾兄,宴会作诗,谁能夺魁?”
贾士豪想了想,说道:“这一科的状元郎贾环,据说是做了那首九州生气时风雷,才被夏言看中。此人素有诗才,怕是宴会上能有好诗。”
李连魁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这时,又有下人进来。
“老爷,大爷定了作诗的题目,以战阵杀敌为题。”
李连魁听了,捏了胡须说道:“好。”
贾士豪在一旁笑道:“小阁老还是一心为阁老分忧的,这个题目甚好。”
“战阵杀敌”这个题目,李连魁心里是很满意的,如今大乾边关年年有异族犯边,“战阵杀敌”在如今的朝堂就是政治正确,以后宴会的消息传出去,他也能有个好名声。
“再去探报。”
“是,老爷。”
……
李连魁与贾士豪在花厅内边喝茶,边听下人回报宴会的情况。
这次李府所谓的“琼林宴”,其实就是李连魁在幕后一手操办了,目的就是为了观察新科进士里面哪些是潜力股,哪些可以收为麾下,哪些人是一定要打压的……
不多时,一个下人进来道:“老爷,第一首诗是户部郎中杜尔康作的。”
念道:
金戈铁马战沙场,
阵列森严气势扬。
杀敌冲锋何惧死,
功成热血洒边疆。
李连魁笑道:“尚可。”
贾士豪点了点头,附和道:“仓促之间,已是难得了。”
又有一个下人进了花厅,躬身道:“老爷,这首是翰林院侍讲学士严文庆作的。”
塞外边关月色寒,胡笳声里戍楼残。
黄沙漫卷旌旗动,铁马嘶风战未阑。
烽火连天云影乱,霜戈映日剑光寒。
将军百战功名立,誓守疆陲社稷安。
“不错,严文庆不愧是翰林院出身,这首七律当是上乘之作。”
贾士豪也笑道:“对仗好,立意更好,此次宴会若是没有好诗,只怕这首诗可以夺魁了。”
“新科状元可作诗了?”
“回老爷,还没有作诗。”
“去吧,有贾环的诗,不需等作完,得了一句,就立即报来。”
“是,老爷。”
那下人行了一礼,赶忙出去了。
贾士豪喝了一口茶,笑道:“只怕那贾环就算作了诗,也未必能超过严文庆这首。”
李连魁道:“我看了贾环的文章,他能连中六元,水平还是有的。只是仓促之间,想要超过这首,确是不太可能。”
二人正说话,就有下人进来说道:
“老爷,宴会上,贾环与严文庆、杜尔康斗诗,若是输了,此后再不作诗。”
李连魁笑道:“到底是年轻气盛了。”
贾士豪也抚掌而笑:“如此意气用事,难成大器。”
“且看他做的诗如何。”
花厅内,前一个下人还没走,又有下人进来道:“老爷,得了贾公子的第一句。”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李连魁听了,手上的动作僵住了。
“这一句好气魄……”
贾士豪这时也有些尴尬,光是起头这一句就有如此气势,这首诗应当不会差,此时贾士豪有一种被打脸的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冷哼了一声,贾士豪说道:“看他接下来作的如何……”
这时,有一个下人进来道:“又得了贾公子作的一句。”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李连魁和贾士豪听了这一句,双双脸色大变。
“阁老,此句……”
李连魁没有说话,品味半晌,方才说道:“此句当为古今战阵诗第一……”
贾士豪听了李连魁的话,没有否认,他是内阁大学士,当然知道这一句的好。
别的不说,这一句光是那股冲天的气势,就足以传世了。
一会功夫,又有下人进来道:
“老爷,宴会上又得了两句。”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李连魁听了这两句,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对贾士豪说道:
“好一个此头须向国门悬,如此英雄气概,若此人没有拜夏言为师,老夫都想收作弟子了。”
贾士豪也说道:“真没想到这样的诗,会是一位少年书生所作,当真是惊世骇俗。”
“老爷,最后两句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下人禀报完便退下了。
李连魁与贾士豪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之色。
“好一个‘捷报飞来当纸钱’,夏言真是收了一个好学生,此人有如此才情,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李连魁沉声道。
贾士豪点了点头,很是赞同。
“阁老,贾环是夏言的学生,无论如何,此子绝不会为我们所用,阁老得早做准备。”
沉吟半晌,李连魁方才说道:“等他进了翰林院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