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命轮运转,依依不舍 > 第95章 丝路陈兵 杨茴辞职

命轮运转,依依不舍 第95章 丝路陈兵 杨茴辞职

    李、杨、尉迟三人在一起互换情报,分析新政策。说得差不多时,李圭沉吟一下:“有一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我是想不明白了,要不您俩位听一听,给再下解个惑。”

    杨七与尉迟殿臣对望一眼,杨七率先开口:“李大人痛快点,有什么事还能让您那聪明的脑子都转不过圈来的。”

    李圭缓缓道:“朝廷要重开古汉时的丝绸之路了,在丝路两边的重要节点处共陈兵三十万。军资不足,朝廷向我李家借钱五十万贯,许诺我李家商队十年之内纵横丝路,无须再交过路费用。”

    杨七一听,惊得从坐床上起身,光脚站在地上,嘴都合不拢了。

    尉迟殿臣也眉头紧锁,朝廷这是又要闹哪样啊。丝路漫长,的确需要这么多人才能守得住。可是三十万军队,人吃马喂的,每年要消耗不少钱粮,就为了保持商路畅通,这成本也太高了吧。

    杨七叹口气:“之前,我手下的情报网传过来一则消息,我还没当回事,没想到是真的。咱们萧后手腕高,后宫美女如云,可武帝膝下除了嫡出的三子两女,只有五六个孩子出生,如今未成年呢,还都很弱势,总体上子嗣不丰。前太子过世了不算,现今的太子殿下是个温和平庸的,什么都听父皇母后的,自己没啥主意。就是那位赵王杨烁,可不是个安分的。他呀,光嫌自己俸禄低,名下财产少,早有心要动燕兴邸的生意呢。有确切消息说,他联手骄阳公主、淮扬候、萧尚书,成立了维燕商行,要做外贸生意。”

    尉迟殿臣是武将,让他用兵没问题,当政也有些手腕。这些年从南海那边走外贸,说商道也略懂。只是没有杨七的思维跳跃快,一下子没明白:“就算赵王他们要做外贸生意,与丝路陈兵有什么关系?”

    李圭脑子也快,听杨七一说,心里就明白七八分:“陛下是同意赵王与大公主经商了。陛下喜欢征战,与西域那些国家并不友好。赵王是陛下的嫡子,骄阳公主夫妻也是得宠的。他们要走外贸,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过丝绸之路走西域诸国,一条是用漕运送到余杭,从沪上出海。不过,沪上出海风险大,要有大船队,费用更大,不如走丝路方便。陛下估计是想为儿女保驾护航,所以陈兵三十万。”

    杨七点点头:“我猜可能是这样,也许陛下还有更深一层的想法。帝王之心,太难测了。看来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六哥的燕兴邸也该撤了。”

    尉迟殿臣问:“六弟不想当官,也不爱打仗,就喜欢经商。要是把燕兴邸撤了,他干什么去呢?”

    杨七一笑:“我觉得这倒不是什么坏事,燕兴邸的生意虽好,主要是大伯父招来那帮人厉害。弟兄们辛辛苦苦的干一年,八成的利润都要给国库和皇帝。六哥只得一成,各地的军方共分一成,军方早已不满,都是看在大伯父的面子上,勉强往前走罢了。现在是个好机会,就让六哥称病,辞了燕兴邸的事儿。暗地里,把大伯父招来的心腹成员都带到我的不舍商队来,我正愁人手不足呢。六哥就给我的商队当总管,照样跟军方合作共赢,我分给他两成。”

    李圭笑:“清怡县主就是心眼多。你那不舍商行货物吞吐量大着呢,里面有我李家一成股份,再给我表弟两成,你独得七成?”

    杨七把脸色一沉:“自来忠诚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大伯父过世后,我们家的关系不如以前硬。我把不舍商行的股份分成十股,一股给李大人,需要李家的商业支持。一股利分给各地府兵总管,要跟军方把关系搞好。一股用于我在各地的情报站,随时掌握商情与政策变动。一股给各地的慈善馆,积些德,挑选些人才。一股用于资助各地书院和贫困书生,说不得今日的穷书生,明日的宰相大人呢。”

    李圭叹口气:“是啊,清怡县主好见识。自从姑父过世,李家也有些惶恐。不过,李家识时务,大哥把江南运河献给朝廷,李家得了嘉奖,大哥也做了官。三叔还把江都的一处庄园孝敬了太师,宁得罪君子,不惹小人。好在我在南粤发展的还好,几家亲戚也是平稳慢升的趋势。”

    杨七道:“李大人是聪明人,商道也是懂行的。与皇家交易,做事不能太痛快。朝廷要钱,你给钱太痛快,他还以为你早有准备。或者是,你家钱多,要这点不能伤筋动骨。只怕有了第一次,后面还会有无数次。”李圭点点头。

    尉迟殿臣问:“七妹,你种的那棉花、辣椒,现在是个什么情形?”

    杨七得意地一笑:“以前我自己都没发现,我还挺有农业上面的天分的。那棉花种植相当不错,不光是我在西部那些庄园种植了,二姐夫他们家在西北的庄园全种上了。那东西太有用了,一是能保暖,剥了籽,直接絮成棉被就很好。二是能纺纱织布,棉布比麻布细腻,穿着更透气舒服。又比丝绸结实耐磨,吸水功能也强不少,关键比丝绸便宜,还不违制。我在二姐夫那边建了纺线厂、织布厂,织出的布可好了。棉花籽处理好了,还能榨油吃,榨完油的籽渣都能肥地。棉花枝子能烧火做饭,还能种菌类。”

    李圭插嘴:“我们李家在北方的庄园也都种了棉花,用处确如县主所说。不过,我们李家的工匠水平更高,纺的线更细,织出的棉布,生生比依依纺织厂的水平高出一块去。”

    杨七冲李圭翻了白眼,李家得了便宜还卖乖。明明是自己引进的物种,又是自己设计的手工机器,可李家仗着家底雄厚,技术人员多,非要与自己合作。明着说合作,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想法与技术哄骗去了,人家技术工人手艺好,生产的东西就比自家好。不过嘛,自己的技工中也有能人,植物染色技术硬是给弄出来了,染出的布颜色均匀还不掉色。有的技工还建议自己先染线,再用彩线排经,织出彩色条纹和彩色方格的布来。

    尉迟殿臣疑问:“说得这般好,为什么没有在世面上见你们说的棉布呢?”

    李圭笑道:“我与清怡县主商量好了,所有的布匹,只有咱们几家内部人员才能用着。其余的都叫我运到海外去了,国内世面上见不着。主要是东西太好,怕引起朝廷的侧目,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杨七再次畅快大笑:“这些年,我每年都在改良滇桂那边引来的野生辣椒,现在取得一些成果。我还从胡商那里找到国外的一些品种,让人进行了杂交实验,现在大约有三个品种了。一是滇桂朝天椒,巨辣。二是螺丝椒,中辣。三是厚肉椒,微辣。依依食品厂在大燕建了几十家,生意极好。新增加的一系列麻辣、香辣口味的产品,就是用了辣椒与其他几味香料。我让人改良的西瓜、甜瓜、林檎、大枣、板栗,都取得了不错成果。除了卖鲜果,还让食品厂生产罐装果酱,水果罐头,果汁饮料,在国内卖得也很好。”

    李圭问:“你那些依依食品极好,为什么不走远洋外贸?”

    杨七遗憾地说:“现在密封技术还不过关,生产成本也高。远洋外贸路途遥远,怕半路腐坏,可惜了。反正国内就够营利了,不折腾吧。”

    李圭笑:“我觉得你弄得那些酒,密封效果挺好的呢。尤其是那葡萄酒,半透明的琉璃瓶,加上软木塞,再用铝皮一封,外包装木头箱子,每箱装六瓶,在海外销得好极了。”

    尉迟殿臣相信杨七的话,这绝对是个大能人。妻妹在琼州那边引进了咖啡、可可,改良了甘蔗、毛薯,水稻的种植。建的南海食品厂,除了常规产品,还出产咖啡、可可食品、椰子粉、木瓜粉一些南方特色的食品呢。批发给他的商队,都叫他给卖到南洋诸国去了。这些年,跟着妻妹发了不少财。甚至还帮妻妹在南洋买了几座小岛,秘密养殖海水珍珠,他占了两成股份呢。

    这两位虽然对杨依依知道的比较多,杨依依也有些东西不想让他们知道。比如,她在广西北海养殖彩色珍珠的事情。她让人与安南军方合作,在安南地界大量种植甘蔗,建成了安南糖厂,大量制作黄糖。再比如,她跟唐国公长子李成、晋商吴四信合作,在大理建立了滇西商队。商品多由依依商行提供,非常丰富,加上吴四信在南诏制作的古茶砖。商队走茶马古道,与西部游牧民族交易的事情。

    与吴四信的合作虽然秘密,可瞒不住枕边人呢。吴四信的妻子相里氏十分忌惮杨七小姐,自己就是个寻常妇人,领着四个儿子在家过着富贵日子。敬丈夫如天,看着脸色说话,惟恐惹怒了他。可是人杨七小姐,出身高贵,能力不凡。能与丈夫,江南李家当家人,甚至唐国公、李世子那些大人平起平坐,侃侃而谈。

    相里氏心里有忌讳,疑心病就越发重了。她憋不住时跟丈夫提一嘴,把吴四信气够呛。吴四信有些大男子主义,对相里氏吼:“妇人之见,没事吃饱了撑的,胡思乱想。人清怡县主什么人呢,还会觊觎你的丈夫不成?要是杨七小姐肯嫁给我,我倾家荡产、付出一切也心甘情愿的。”吼完心里也是一惊,怎么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一时有些尴尬,就借着给唐国公当差,远远的走了。

    相里氏惨惨一笑,也是。杨七小姐快四十岁了都没嫁人,必是她自己不愿。听说多少达官显贵,豪门世族,都想聘杨七小姐为主妇呢。自家这位,除了能赚点钱,会选主子。跟那些人相比,啥也不是。可是万一杨七小姐有了想法,吴四信绝对不会念着夫妻之情,四个儿子他也不会放在心上。越是胡思乱想,身体还出了毛病。吴四信知道妻子病了,也没太重视,让人捎回来一大笔钱。还写信回来,嘱托家兄给相里氏找个好医生看看,好好休养。没成想这场病来势猛,发展快,不到一年,就香渺故去。

    吴四信回乡处理妻子的后事时,发现四个儿子对他非常怨恨。心中存疑,自己对这四个儿子还是不错的。虽然自己常年在外,那不是为了给家里多赚些钱财,让妻儿有更好的生活。两个大儿子不喜读书,常借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也会在走商时,接他们去见识见识。两个小儿子读书一般,喜好练武,他就给请了好的武师。

    长子吴形今年二十一岁,次子吴状十九岁,很懂一些人情世路了。两人商量一番,吴形对父亲道:“父亲大人,母亲的事您就没有一点愧疚之情吗?她十六岁就嫁给您,您长年在外奔波,她在家操持家务,管理庄园土地,还给您生下四个儿子。她病了,其实是心病。英王家的杨七小姐,是她的心头大患。儿知道母亲故去,父亲还在盛年,肯定要再娶。您娶谁儿子都没有意见,只是杨氏绝不能入我吴家门。”两个小儿子,吴畏,吴惧,听了兄长的话,也一直点头。

    吴四信看了四个儿子一圈,沉声道:“我有什么可愧疚的?你们母亲是我大哥给我订的亲事,我去考察过了,她有胡族血统,又出身小贩之家,外貌虽好,内里一团小气。她文不成武不就,也没什么能力。虽然看不上,在三位兄长的逼迫下,我也应了这门亲事。所谓男主外,女主内,能管家务,能生孩子就行。这些年我在外奔波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们母子生活的更富裕。我汲汲营营的,靠上唐国公一家,跟清怡县主合作,不就是想熬个出身。我想着咱们吴家即使成不了世家巨族,好歹能挤进上流社会。”

    吴四信喘了口气,继续训儿子:“你们娘惯会胡思乱想,常用些莫名其妙的念头跟我生闲气。她给我生了四个儿子,可是她不会教啊。陛下提倡科举,只要出身不是工、商,就可以考功名呢。看看你们四个的样子,一个个读书不成,没有科举的命。还个个跟她一样,小肚鸡肠,牛心左性的。”

    吴状插嘴:“父亲也说了,工、商子弟不能参加科举,您可是有名的商人,便是我读书好,也没有资格呢。”

    吴四信气笑了:“话是这么说,只要你愿意考,总是有办法的。我可以把你过继给你三个伯父中的一位,他们都是农家子弟,况且你祖父还当过本地的县令,说是官宦之后也无不可。”

    父子不欢而散,本来吴四信是想长子接手他的商业集团,可看他这幅样子,就不敢放手。在商道上,杨七可是神一样的存在。自己都不敢惹这位清怡县主,何况两人还有很多生意上的合作。儿子如此讨厌杨七,如果让他们去跟杨七小姐对上,想想当年杨荀、崔祥的下场,吴四信出了一身冷汗。

    吴四信叹口气,做了家事安排。他重金买下并州的两处好房产,装修齐整,安排了下人,让长子、次子搬出去住。又把手里现有的两处大庄园,分给这两个孩子。并依着长子的意思,让他娶了相里氏娘家的大侄女相里芬为妻。次子也与当地一家乡绅的嫡次女姚信信订了亲。

    两个小儿子自己带在身边,想亲自教导,看能不能把性子掰过来一些。

    再说洛阳这边,杨茴上书燕武帝,说自己身体不好了,想辞去燕兴邸总管一职。武帝装模装样的挽留一番,杨茴态度比较坚决,武帝也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了。只是杨茴想再要最后一点好处,就跟皇帝商量:“陛下啊,燕兴邸是先英王伯父创立的,各处的商栈建造也用了不少钱呢。如今臣身体不好,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再加上,伯父把燕兴邸交给我经营,我抽身养病了。伯父还有儿女孙辈,也想给他们分些钱,算做有始有终。如果接手燕兴邸的人想用那些商栈和车马,能否把伯父当年花的钱给报销了?”

    当着众大臣的面,武帝再脸皮厚,也说不出白要的话。最后萧六郎跳出来奏报:“陛下,臣愿接手燕兴邸,请齐国公盘点燕兴邸的资产,等年终营利后,再给他结算。燕兴邸也做了十数年了,都是旧房老马而已,总不能按当初的新物计算,是要折价的。”

    杨茴怒道:“既然嫌弃是旧房老马,大可以不用。我不勉强,这就回去拆屋杀马,请接手的人再建好了。”

    武帝咳嗽一声:“不要生气,我让户部查一下当年老族兄报上来的账目,就按老账的六成给付吧。”

    杨茴只能点头称是,直言道:“燕兴邸在杨家人手上一直是营利的,每年分到国库和陛下账上的钱,陛下一清二楚。如果到了萧六手里不赚钱,要么是他无能,要么是他搞鬼了。燕兴邸账上现在就有半年的营利,臣要求先结算我的投资,再结算半年的分红。这么大买卖,总不会有人想赖臣这几个钱吧。”

    在燕兴邸买卖上,武帝获利甚多,心里也是明白的。杨茴是个脾气直,有些犟的愣头青,要是不把事情处理好,他肯定会大肆宣扬,到时候自己也面子上无光。反正以后这买卖就跟英王家没关系了,这次就依了他吧。想到这里,就答应了杨茴的请求。

    萧六郎道:“燕兴邸的那些老弱病残,我可不要啊。凡是超过三十五岁的,有残疾的,不听话的,你统统弄走。一个商邸,最怕就是人心不齐,从内里做乱。”

    杨茴轻蔑地一笑,点点头。萧六郎倒是个聪明的,就是聪明有点过了。燕兴邸虽然挂着朝廷的名头,实际上还是商邸。商道运行自有规律,一是要有商品来源,二是要商路畅通,三是要人员得力。

    现在重开了古丝绸之路,朝廷陈兵三十万,保证商路畅通,这也是萧六郎敢接手燕兴邸的主要原因。

    燕兴邸最营利的商品是什么?茶叶、食盐、瓷器、金属器皿、黄糖、书籍、丝绸、珍珠、木棉布,大多数都是杨七和江南李家提供的,七妹和李家舅父跟自己的关系多铁啊。燕兴邸的马、骡、牛,都是二姐的夫家提供的,品质是最好的。

    最难拿捏的就是人,不要以为有三十万兵驻守,商路全段都很安全。这些年,朝廷连年征战,又修大运河,还建南巡的多处行宫,军民都是累坏了,穷得发疯了。有些地方势力,裹挟了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坐地为霸的情况有,有些百姓个性强悍,白天当农民,傍晚做抢匪也有。商路中常会遇到小股匪徒,这些人穷凶极恶,十分悍勇。

    燕兴邸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识得天气,懂得地利,选择的线路都是最佳的。他们身手也麻利,真遇到小股匪徒,更容易脱险。

    杨依依初与杨茴商量时,他是十分不乐意的。杨七叹口气:“燕兴邸是大伯父在我建议下创建的,我对它有很深的感情。要是能干下去,我自然是支持的。大伯父过世后,咱家的地位直线下降。皇帝还落井下石,把咱家的分红减到一成,军方兄弟们的分红也减到一成,还取消了为民做福利的那一成。咱们辛苦一年,只得一成利,军方兄弟们也怨声载道,骂你无能。民众不知其中情形,都骂咱们不仁义,只知道赚大钱。现在朝廷重开古丝绸之路,听说是赵王的主意,骄阳公主夫妇也掺乎进去,建了维燕商行。燕兴邸的生意与维燕商行有很多重叠,形成竞争关系,这几个人都不是好惹的,我怕你不是对手,吃了大亏。”

    杨茴大怒:“燕兴邸是朝廷的买卖,皇帝也有股份呢。不就是竞争呗,我还怕他们,咱有货源,还有忠心的属下。”

    杨七一笑:“哥说得对,咱有货源,还有忠心的属下,放着大钱不赚,跟皇家那些人扯什么闲篇呢。六哥来我的依依商行当总管,我分您两成利。”

    杨茴一愣,马上回过神:“此话当真?七妹的商行能有燕兴邸赚钱吗?”

    杨七点点头:“六哥把燕兴邸那些跟咱们家一心的老人带过来,我这里正需要人呢。妹妹手里好东西太多了,就是怕朝廷侧目,过多的关注我的生意,不敢在国内卖,都走外贸了。六哥不是喜欢跑买卖吗,您就放开了往远处跑,把它们都卖到国外去。我告诉您,这外贸弄好了,可赚老钱了。”

    杨茴奇怪:“七妹不是跟张家牙行,李家商队都有合作,还能用得上六哥我?”

    杨七笑道:“张家、李家,都是姻亲,咱们可是血亲啊,我还不知道远近。再说了,鸡蛋也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杨茴听了也笑:“我就知道,妹妹还是和我更亲。你手里有什么好东西,还不敢在国内买卖?”

    杨七得意道:“那可多了,我利用矿物水养的彩色珍珠,世人都没见过。我纺织厂出品的彩色条纹和方格棉布,漂亮极了。我在西北建的葡萄酒厂,生产的葡萄酒,好得不得了。我那匠作坊里生产的水银镜,比铜镜强百套。还有望远银、近视镜,老花镜、彩色琉璃首饰,都是稀罕玩意。其他的虽然常规,也都是紧俏商品。比如,黄糖、茶叶、咖啡、香料、食盐、书籍、年画、依依食品,哪样不畅销。咱们自产自销,成本比别的商队低不少。”

    杨茴看了杨七让人拿来的样品,喜得嘴都合不拢了。当下,自掏腰包,囤了十箱葡萄酒,给夫人买了一面梳妆镜,给大女儿买了一串淡紫色的珍珠项链,给几个庶女买了彩色琉璃梳妆盒。

    杨七再往下说,说什么杨茴答应什么。没几日,就跟皇帝提出了辞职。郑夫人不知道其中缘故,还跟杨茴生了一场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