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工艺强国 第33章 自我否定
热门推荐:
如意小农民
科幻天庭:试炼时代
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
伊塔之柱
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
被判无妻徒刑,傅总拿着孕检单哭疯
那年华娱
制卡师:我的卡牌无限连锁
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老薛这番话虽有见风使舵的嫌疑,方翰民的工作态度却是一点不假,技术科那些老职工不明白方翰民为什么要表现的如此积极,有人怀疑他的动机,“这位年轻人想当劳模吧?”有人不以为然,“三分钟热情,别看他现在表现积极,用不了多长时间,说不定比咱们还消极呢。”
同事们背后的议论,方翰民自己也听到了一些,跟他同一间办公室的老商也多次提醒他,“小方,这项工作你一年半载完成就很好了,何必这么着急?”
对于商志远的提醒,方翰民报以感激的微笑,也许人家是一番好心,至于那些怀疑他有不纯动机的议论,他一概置之脑后,一帮俗人,只是多读了几天书,也配谈动机?
对方翰民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薛科长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直到他看了方翰民送来的调查报告,才感觉到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根本不像既无学历又无资历的临时工。
现在亲自听到袁厂长对方翰民的肯定,因为方翰民是技术科的职员,即使言不由衷,老薛也要对这位下属赞赏几句。
袁厂长点了点头,“当初给方翰民调岗位,我还犹豫应该把他放到什么地方,现在看来,让他到技术科是最合适的。”
“是啊,以前只知道方翰民懂技术,没想到他的综合能力也这么强,很适合在技术科工作。”老夏附和道。
“幸好我把方翰民调到技术科,否则,你们技术科的这项工作计划,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呢,薛科长,你说是不是?”最终,袁厂长还是不忘对老薛敲打几句。
“是是是,方翰民同志来到技术科,确实对科里的工作有所促进。”老薛连忙承认。
“岂止有所促进!我估计没有引发一场地震,也有一场暴风雨吧?”难道老袁在技术科安插耳目了?他对技术科的事情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
薛科长显得有点尴尬,“这......,科里的老同志在工作上是有些惰性,但大多数同志都是好的。”
袁厂长摆了摆手,“好啦,今天不讨论这个话题了。把你们两位找来,主要是为了另外一件事,你们一定也看见了,方翰民的报告中,他在附件里谈了对全厂几项主要工艺技术的分析与建议,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这是老袁给全厂技术主管部门两位主要领导出的题目,他想知道老夏和老薛是否思考过红星制药厂的未来。
总工程师老夏想了想,“附件中,方翰民对一车间磺胺类药物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评述,我基本同意他的观点,因为红星制药厂是以生产磺胺类药物起家的,经历一二十年后,一车间的工艺技术确实有点落后了。但二车间的工艺技术大多是方翰民提出的技术方案,有些甚至就是他本人亲手搞起来的,我对他的这部分评述持保留态度。”
“附件的评述部分高屋建瓴,显示了方翰民的水平,但他的某些建议,我认为不太切合实际,有点空中楼阁的意味。”薛科长直言道。
“你能说的具体一点吗?比如,哪方面不切合实际?”老袁对此显示出了特别的兴趣。
“正如夏总所言,二车间的工艺技术大多是方翰民提供的方案,他现在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是自己否定自己吗?另外,他在建议中提到,加氢还原法是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加氢工艺不可能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能说出这番见解,起码说明老夏和老薛不仅认真看过方翰民的报告,也进行过一番思考,但他们的部分观点,老袁不能苟同,“好吧,今天就谈到这里,关于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哪天召集有关人员开个专题会,专门讨论这件事。”......
完成了薛科长交给他的摸底调查任务后,方翰民终于有了闲暇,但手头没活干,他反而觉得不自在,这种上班时间看报喝茶的状态,让方翰民很不适应,他主动要求薛科长给他分派新工作。
因为方翰民刚完成了一件其他人需要一年半载才能完成的重要任务,袁厂长又对他赞赏有加,老薛对方翰民自然有了几分尊重,在考虑给他分派新的任务时,也就多了几分顾虑。
就在这时,厂办通知薛科长去小会议室开会,并特别强调让他带着方翰民一同与会。
当老薛跟方翰民推门进入小会议室的时候,见袁厂长、王副厂长和夏总已经在各自座位上等候。
两人落座后,袁厂长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召集有关人员开会,主要是想就红星制药厂现有产品工艺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大家不要小看这件事,这关系到全厂生存发展的大计,现在有必要重视起来。”
生产副厂长老王对此很不理解,“袁厂长,目前咱们厂的生产经营形式不是很好吗?怎么想起讨论这件事来了?”
“说起来,这件事还得感谢方翰民同志,因为看了他写的那份调查报告,让我受到启发,才想到应该把这件事提上日程。方翰民同志那份报告,包括王厂长在内,大家都看到了吧?”老袁一个星期前就把报告给老王看过。
“看是看过了,那份报告对红星制药厂现有工艺技术的评价还算中肯,但后面的建议,我觉得是不是有些多虑了?而且也不切实际。”
袁厂长不同意老王的看法,“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满足于现状,在充满竞争的行业里,说不定一觉醒来,咱们就被落下一大截,到时候再想追赶,那就难了!”
夏总觉得袁厂长把红星制药厂的长远利益放在首位,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作为一厂之长,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是一件好事,总比那些得过且过,当天和尚撞天钟的厂长经理们强得多。
但任何事情都要分出轻重缓急,方翰民的报告指出了红星制药厂在工艺技术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先解决哪一个,后解决哪一个,依据是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先搞清楚,才有利于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既然方翰民在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说明他对这些问题至少有过思考,老夏认为,应该让方翰民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看看是否有道理。
根据总工程师老夏的提议,方翰民分两方面介绍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想法。
首先,方翰民解释了提出这些建议的深层次背景,其次,他给出了孰先孰后的选择顺序,并解释了个中原因。
在方翰民看来,什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等等说法,都只是现世的一种预测,他在报告中提出的那些建议和见解,在他的前世,早已成为现实。
比如磺胺类药物的生产工艺,在方翰民的前世,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技术,红星制药厂采用的第一代生产工艺,一成不变地沿用了将近二十年,他觉得工艺技术的更新换代太慢了!这样的速度怎么适应愈来愈激烈的竞争环境?
二车间的对乙酰氨基酚生产工艺,虽然在方翰民的努力下,现在基本实现了清洁环保的目标,但在前世,生产这种原料药早已采用了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
清洁环保并不意味着没有污染产生,只是将产生的污染治理合格了,绿色环保的制药工艺,因为采用独特技术,使生产过程中基本没有污染物产生,从而实现了跟环境的兼容,两者的意义有本质区别。
方翰民强调,他提到的只是红星制药厂现存的两大类主要产品,在工艺技术上的发展趋势,将来的竞争,不外乎质量成本两方面因素,外加一个售后服务,但售后服务属于理念问题,产品的质量成本,除了科学的管理措施,则完全由工艺技术决定,哪个企业的生产工艺领先,其产品的竞争力就越强。
除此之外,方翰民还谈到了产品本身的更新换代问题,因为在前世他就知道,无论哪类药品,真正的临床使用高峰,也就一二十年,如果抱残守缺,必然被时代淘汰。
在阐明了工艺技术发展趋势的背景后,方翰民谈到了他的选择,他认为,如果厂里愿意把这件事提上日程的话,应该首先将二车间的对乙酰氨基酚生产线作为工艺改进的重点。
这样做的理由有三,第一,对乙酰氨基酚作为红星制药厂的支柱产品,它的竞争力关系到全厂的生存发展空间,如果做好了,红星制药厂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第二,对乙酰氨基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最大,虽然现在得到有效治理,但尽早消除污染根源,无论对周围环境还是红星制药厂本身,都有积极意义,也有紧迫感;第三,二车间有两条生产线,如果实施深度技术改造,可以先在一条生产线做试验,对市场供应造成的影响最小。
说完这通话,方翰民背靠在椅子上,静候各位领导的反应。
“怎么样?大家听懂小方同志的意思了吗?”袁厂长扫了一眼在座的领导。
“意思当然听懂了,应该说,小方同志把这样做的目的意义都阐述清楚了,但我不明白的是,二车间的工艺技术目前处于全行业领先水平,为什么不选择一车间的磺胺类药物生产线进行深度技术改造呢?你这不是自我否定吗?”老夏确实听的很认真,提的问题也有针对性。
“除了刚才阐明的三点原因,我认为技术进步是每个企业的共同追求,虽然二车间的工艺技术现在处于全行业领先水平,谁知道明天会不会被哪家企业超越?自我否定是一种勇气,选择二车间的工艺技术做深度改造,就是想让该产品的工艺技术永远走在全国前列,最好将其做成红星制药厂的一块招牌。而一车间的产品不具备这样的意义,不值得这么做。”方翰民解释道。
“对,让生产扑热息痛原料药的工艺技术永远处于全国领先的水平,把红星制药厂的这项技术做成招牌,这个想法既大胆,又富于创意!大家的意见呢?”
同事们背后的议论,方翰民自己也听到了一些,跟他同一间办公室的老商也多次提醒他,“小方,这项工作你一年半载完成就很好了,何必这么着急?”
对于商志远的提醒,方翰民报以感激的微笑,也许人家是一番好心,至于那些怀疑他有不纯动机的议论,他一概置之脑后,一帮俗人,只是多读了几天书,也配谈动机?
对方翰民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薛科长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直到他看了方翰民送来的调查报告,才感觉到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根本不像既无学历又无资历的临时工。
现在亲自听到袁厂长对方翰民的肯定,因为方翰民是技术科的职员,即使言不由衷,老薛也要对这位下属赞赏几句。
袁厂长点了点头,“当初给方翰民调岗位,我还犹豫应该把他放到什么地方,现在看来,让他到技术科是最合适的。”
“是啊,以前只知道方翰民懂技术,没想到他的综合能力也这么强,很适合在技术科工作。”老夏附和道。
“幸好我把方翰民调到技术科,否则,你们技术科的这项工作计划,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呢,薛科长,你说是不是?”最终,袁厂长还是不忘对老薛敲打几句。
“是是是,方翰民同志来到技术科,确实对科里的工作有所促进。”老薛连忙承认。
“岂止有所促进!我估计没有引发一场地震,也有一场暴风雨吧?”难道老袁在技术科安插耳目了?他对技术科的事情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
薛科长显得有点尴尬,“这......,科里的老同志在工作上是有些惰性,但大多数同志都是好的。”
袁厂长摆了摆手,“好啦,今天不讨论这个话题了。把你们两位找来,主要是为了另外一件事,你们一定也看见了,方翰民的报告中,他在附件里谈了对全厂几项主要工艺技术的分析与建议,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这是老袁给全厂技术主管部门两位主要领导出的题目,他想知道老夏和老薛是否思考过红星制药厂的未来。
总工程师老夏想了想,“附件中,方翰民对一车间磺胺类药物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评述,我基本同意他的观点,因为红星制药厂是以生产磺胺类药物起家的,经历一二十年后,一车间的工艺技术确实有点落后了。但二车间的工艺技术大多是方翰民提出的技术方案,有些甚至就是他本人亲手搞起来的,我对他的这部分评述持保留态度。”
“附件的评述部分高屋建瓴,显示了方翰民的水平,但他的某些建议,我认为不太切合实际,有点空中楼阁的意味。”薛科长直言道。
“你能说的具体一点吗?比如,哪方面不切合实际?”老袁对此显示出了特别的兴趣。
“正如夏总所言,二车间的工艺技术大多是方翰民提供的方案,他现在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是自己否定自己吗?另外,他在建议中提到,加氢还原法是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加氢工艺不可能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能说出这番见解,起码说明老夏和老薛不仅认真看过方翰民的报告,也进行过一番思考,但他们的部分观点,老袁不能苟同,“好吧,今天就谈到这里,关于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哪天召集有关人员开个专题会,专门讨论这件事。”......
完成了薛科长交给他的摸底调查任务后,方翰民终于有了闲暇,但手头没活干,他反而觉得不自在,这种上班时间看报喝茶的状态,让方翰民很不适应,他主动要求薛科长给他分派新工作。
因为方翰民刚完成了一件其他人需要一年半载才能完成的重要任务,袁厂长又对他赞赏有加,老薛对方翰民自然有了几分尊重,在考虑给他分派新的任务时,也就多了几分顾虑。
就在这时,厂办通知薛科长去小会议室开会,并特别强调让他带着方翰民一同与会。
当老薛跟方翰民推门进入小会议室的时候,见袁厂长、王副厂长和夏总已经在各自座位上等候。
两人落座后,袁厂长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召集有关人员开会,主要是想就红星制药厂现有产品工艺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大家不要小看这件事,这关系到全厂生存发展的大计,现在有必要重视起来。”
生产副厂长老王对此很不理解,“袁厂长,目前咱们厂的生产经营形式不是很好吗?怎么想起讨论这件事来了?”
“说起来,这件事还得感谢方翰民同志,因为看了他写的那份调查报告,让我受到启发,才想到应该把这件事提上日程。方翰民同志那份报告,包括王厂长在内,大家都看到了吧?”老袁一个星期前就把报告给老王看过。
“看是看过了,那份报告对红星制药厂现有工艺技术的评价还算中肯,但后面的建议,我觉得是不是有些多虑了?而且也不切实际。”
袁厂长不同意老王的看法,“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满足于现状,在充满竞争的行业里,说不定一觉醒来,咱们就被落下一大截,到时候再想追赶,那就难了!”
夏总觉得袁厂长把红星制药厂的长远利益放在首位,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作为一厂之长,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是一件好事,总比那些得过且过,当天和尚撞天钟的厂长经理们强得多。
但任何事情都要分出轻重缓急,方翰民的报告指出了红星制药厂在工艺技术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先解决哪一个,后解决哪一个,依据是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先搞清楚,才有利于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既然方翰民在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说明他对这些问题至少有过思考,老夏认为,应该让方翰民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看看是否有道理。
根据总工程师老夏的提议,方翰民分两方面介绍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想法。
首先,方翰民解释了提出这些建议的深层次背景,其次,他给出了孰先孰后的选择顺序,并解释了个中原因。
在方翰民看来,什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等等说法,都只是现世的一种预测,他在报告中提出的那些建议和见解,在他的前世,早已成为现实。
比如磺胺类药物的生产工艺,在方翰民的前世,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技术,红星制药厂采用的第一代生产工艺,一成不变地沿用了将近二十年,他觉得工艺技术的更新换代太慢了!这样的速度怎么适应愈来愈激烈的竞争环境?
二车间的对乙酰氨基酚生产工艺,虽然在方翰民的努力下,现在基本实现了清洁环保的目标,但在前世,生产这种原料药早已采用了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
清洁环保并不意味着没有污染产生,只是将产生的污染治理合格了,绿色环保的制药工艺,因为采用独特技术,使生产过程中基本没有污染物产生,从而实现了跟环境的兼容,两者的意义有本质区别。
方翰民强调,他提到的只是红星制药厂现存的两大类主要产品,在工艺技术上的发展趋势,将来的竞争,不外乎质量成本两方面因素,外加一个售后服务,但售后服务属于理念问题,产品的质量成本,除了科学的管理措施,则完全由工艺技术决定,哪个企业的生产工艺领先,其产品的竞争力就越强。
除此之外,方翰民还谈到了产品本身的更新换代问题,因为在前世他就知道,无论哪类药品,真正的临床使用高峰,也就一二十年,如果抱残守缺,必然被时代淘汰。
在阐明了工艺技术发展趋势的背景后,方翰民谈到了他的选择,他认为,如果厂里愿意把这件事提上日程的话,应该首先将二车间的对乙酰氨基酚生产线作为工艺改进的重点。
这样做的理由有三,第一,对乙酰氨基酚作为红星制药厂的支柱产品,它的竞争力关系到全厂的生存发展空间,如果做好了,红星制药厂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第二,对乙酰氨基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最大,虽然现在得到有效治理,但尽早消除污染根源,无论对周围环境还是红星制药厂本身,都有积极意义,也有紧迫感;第三,二车间有两条生产线,如果实施深度技术改造,可以先在一条生产线做试验,对市场供应造成的影响最小。
说完这通话,方翰民背靠在椅子上,静候各位领导的反应。
“怎么样?大家听懂小方同志的意思了吗?”袁厂长扫了一眼在座的领导。
“意思当然听懂了,应该说,小方同志把这样做的目的意义都阐述清楚了,但我不明白的是,二车间的工艺技术目前处于全行业领先水平,为什么不选择一车间的磺胺类药物生产线进行深度技术改造呢?你这不是自我否定吗?”老夏确实听的很认真,提的问题也有针对性。
“除了刚才阐明的三点原因,我认为技术进步是每个企业的共同追求,虽然二车间的工艺技术现在处于全行业领先水平,谁知道明天会不会被哪家企业超越?自我否定是一种勇气,选择二车间的工艺技术做深度改造,就是想让该产品的工艺技术永远走在全国前列,最好将其做成红星制药厂的一块招牌。而一车间的产品不具备这样的意义,不值得这么做。”方翰民解释道。
“对,让生产扑热息痛原料药的工艺技术永远处于全国领先的水平,把红星制药厂的这项技术做成招牌,这个想法既大胆,又富于创意!大家的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