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工艺强国 第142章 并非软柿子
热门推荐:
从纨绔到拥兵千万!
悍妃强缠:世子不从也得从
夫人她百鬼夜行,少将军日日追妻
去父留子,她携三宝归来浴火成凰
抗日:铁血战魂,带出一个特种部队
结婚两年未见面,军医老公回来了
不原谅,不和离,重生母妃杀疯了
暴富!从位面商店开始
边军悍卒
赫赫有名的郝武亮被按住了,另外两位跟他一样对工作不满意的员工,打消了找方翰民讨说法的冲动,也安下心来工作了。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为上级领导分忧解难,不得不说,焦铁辉在这方面做得很称职。
不知是不是在办公室闲得无聊,这天上午十点多,总工程师老夏突然心血来潮,打算到基层看看,并让他的老部下,也就是总工办主任老薛跟他同行。
“基层单位除了生产设备,就是一线工人,有什么好看的?再说,一个生产车间有很多岗位,两三千人,你能看到什么?”老薛显然不愿下基层。
“下基层不一定非要去生产车间呀!技术科下面不是有个技术中心吗?咱们去那里看看。”
因为红星制药厂没有设置分管技术的副厂长,总工程师老夏兼具一部分技术管理职能,他可以称为技术部门的主管领导。
没有重大技术问题需要交流,方翰民已经半年多没向夏总汇报工作了,前几天老夏又从私人渠道得知,技术中心对二车间更换下来的废催化剂进行了回收处理,方翰民却没向他汇报这方面情况。两种因素加在一起,不免让老夏产生联想,难道方翰民羽翼丰满,不把他这个全厂技术主管放在眼里了?
夏总跟老薛来到废催化剂回收处理现场,工人们跟他俩都不熟悉,只顾各自埋头工作,没人跟他们打招呼。
在个别岗位问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夏总和老薛离开催化剂制备工段,“这就是新建的实验中心吧?走,进去看看里面在干什么!”
进了大门,顺着楼梯上到二楼,正好碰见方翰民从一间实验室出来,方翰民眼尖,老远就看见了两位领导,他大声跟他们打招呼,“夏总,薛主任,欢迎你们到实验中心视察工作!”
“我们不视察工作,只是下来随便走走,刚才去废催化剂回收现场看了看,想不到你们已经干起来了,可厂里还不知道呢。”老夏不冷不热地说。
方翰民听得清楚,老夏对技术科的工作不仅没有鼓励,反而带着几分责备,他急忙解释道:“夏总,你也看到了,废催化剂回收处理,只是一件小事,我们觉得厂领导有很多大事要考虑,不值得关注这种小事,在投料试车时,就没通知厂领导。”
“管他大事小事,你得让厂领导知道呀!”果然,当时没有向厂领导汇报,至少让夏总挑理了。
在方翰民领导下,技术科(包括技术中心)每年在工作上都能取得不少成绩,对于影响比较大的事项,方翰民当然要向包括夏总在内的厂领导汇报,但像废催化剂回收处理这种小事,他觉得没有必要事无巨细地汇报,免得分散厂领导的精力。
当领导心情舒畅的时候,方翰民这种做法能得到他们理解,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这是故意无视厂领导,方翰民也百口莫辩。
的确,不分大事小情都向领导汇报,不仅让人觉得婆婆妈妈,还有故意显摆的嫌疑,要是有选择地汇报,又容易引起个别领导的误解。所以,方翰民其实很难做。
当然,方翰民是个极有主见的人,为了体现自己的低调,他不顾被领导误解,也不愿经常往领导办公室跑。对于老夏的责备,方翰民并未在意,“夏总,废催化剂回收处理装置正式投产之前,倒是有人提醒我,建议搞一个投产仪式,但是,我认为这跟厂里提倡厉行节约的办事原则不符,又害怕分散各位领导的精力,就没同意搞投产仪式,还请夏总 理解基层的决策。”
老夏早就知道方翰民并非软柿子,在工作上得到一把手袁厂长的鼎力支持,听方翰民把事情往厉行节约的办事原则上联系,他摆了摆手,“算啦,我就是随便说说,没有责怪任何人的意思,厂领导不知道就不知道吧,事情已经过去,没有必要翻旧账了。”
既然老夏不再计较,方翰民趁机转移话题,“夏总,薛主任,实验中心已经全部竣工,你们要不要去每个实验室看看?”
“实验室正在做哪方面试验?”
“因为前段时间全力开展废催化剂回收处理试验,新的试验正在筹备之中,目前还没开展起来。”
“那就算了,等将来开展新的试验,我们再来查看。”说完,老夏准备转身离开。
“夏总,我正好有件事要向你们汇报。”方翰民叫住了对方。
“哦,什么事儿?”老夏转身回来。
方翰民把重新定位技术中心的想法向老夏作了汇报,“为了充分发挥技术中心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中的作用,我认为有必要将其独立出来,成为一个跟各科室和车间平级的机构,请夏总为这件事情把关。”
老夏年近六旬,刚才这番交谈,已经让他在走廊上站立近半个小时,现在感觉很累,明显有点不耐烦了,“口头汇报我也记不住,你准备一份书面材料吧,等我看了书面汇报材料再说。”......
方翰民当天下午就把早已准备好的书面报告,呈送到夏总面前,老夏把报告放到一边,好奇地问:“把技术中心从技术科独立出来,你们技术科的管辖范围可就小多了,你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只要有利于科研和技术开发,技术科管辖范围的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
老夏点了点头,“这种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好的,一切以工作为重,不考虑其他因素。”停顿片刻,老夏试探着问:“从技术科独立出来后,技术中心总得有负责人吧,你有推荐人选吗?”
“没有人选,现在还没到那一步呢。”
方翰民把重新定位技术中心的报告呈送给老夏过目,主要是出于程序和礼节方面的考虑,顺便让他提点意见或建议,因为总工程师老夏对这件事没有决定权,这份报告最后要送到袁厂长手里,只有老袁才能对这种事情拍板定案。
现在是十二月初,为了尽快把仿制专利药物的试验开展起来,方翰民计划在元旦之前让技术中心获得独立,以便在即将开始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中发挥出高效率。
两天以后,方翰民再次来到夏总办公室,老夏知道他的来意,“我刚看完你的报告,你们技术科有那么多工程技术方面的老同志,在你的报告中,没有体现出对他们的重视啊!”
方翰民略感诧异,“夏总,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那些老工程师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几年就到退休年龄了,我的意思,是不是可以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让他们为技术中心发挥余热?”
老夏这条建议,让方翰民哭笑不得,“夏总,你这番好心,我也有过,但这只是你我的一厢情愿。先别说老同志们的技术水平如何,但他们之中某些人的工作态度,总工办的薛主任在技术科当了多年科长,他应该比我更清楚。”
“难道老同志们就没有觉悟高、工作态度好的?你这结论未免太武断了吧!”
“我不是说他们觉悟都不高,当然有工作态度好的,但老同志们年龄相当,资历相仿,工资收入都在一个档次,如果让工作态度好的老同志冲到科研一线,而其他人却在办公室享受清闲,这样做对那些在科研一线工作的老同志不公平!”
老夏想了想,“为了体现公平,你让老同志们全都待在办公室,这种做法虽然有道理,但对智力资源是一种浪费啊!”
“除非在分配上实行多劳多得,否则,在目前情况下,这样的浪费不可避免。在同等收入条件下,谁愿意多干活呢?”
除了这一条,夏总没有提出更多的建议,方翰民拿着报告,转身出了老夏办公室,直接把报告送到老袁面前,“袁厂长,这是我以前跟你谈过的关于重新定位技术中心的设想,这份书面报告已经送夏总过目了。”
方翰民的设想,正好跟袁厂长不谋而合,因为春节后老袁要去市工业局任职,他已经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方翰民接替他的厂长职务,虽然至今还没向方翰民透露这一消息,但他在八月份的一次谈话中曾问过方翰民,还有谁可以胜任技术科长。
方翰民 主动提出将技术中心从技术科独立出来,这将使红星制药厂的技术进步更多地依赖技术中心,只要技术中心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老袁就对方翰民出任红星制药厂厂长更有信心。
老袁一边翻看报告内容,一边说:“你这想法很好,把技术中心独立出来,简化了行政管理程序,有利于科研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问题是技术中心作为一个跟车间科室平级的机构,而且事关红星制药厂科技进步规划的落实,必须有一个能力出众的负责人,这个人选你有目标了吗?”
总工程师老夏也问过同样的问题,方翰民故意避开了,当袁厂长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必须给出明确答案,“人选问题我有过考虑,我觉得现在负责技术中心实验室管理的两位年轻人,就很适合做技术中心负责人。”
“就是你那两位助手吗?”
“对,我觉得他们已经具备相当的水平。”
袁厂长没有马上表态,他站在更高的位置,有更全面的考量,“旁观者清,如果你认为他们两个具备一定的水平,我觉得不妨让他们到技术科任职,而技术中心负责人,最好由你担任。”
虽然有点诧异,方翰民觉得去技术中心正好发挥自己的科研特长,便欣然答应下来,“这样也好,我担任技术中心负责人,跟他俩对调一下。”
“准确地说,你是兼任技术中心负责人,因为你还有另外的职务。”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为上级领导分忧解难,不得不说,焦铁辉在这方面做得很称职。
不知是不是在办公室闲得无聊,这天上午十点多,总工程师老夏突然心血来潮,打算到基层看看,并让他的老部下,也就是总工办主任老薛跟他同行。
“基层单位除了生产设备,就是一线工人,有什么好看的?再说,一个生产车间有很多岗位,两三千人,你能看到什么?”老薛显然不愿下基层。
“下基层不一定非要去生产车间呀!技术科下面不是有个技术中心吗?咱们去那里看看。”
因为红星制药厂没有设置分管技术的副厂长,总工程师老夏兼具一部分技术管理职能,他可以称为技术部门的主管领导。
没有重大技术问题需要交流,方翰民已经半年多没向夏总汇报工作了,前几天老夏又从私人渠道得知,技术中心对二车间更换下来的废催化剂进行了回收处理,方翰民却没向他汇报这方面情况。两种因素加在一起,不免让老夏产生联想,难道方翰民羽翼丰满,不把他这个全厂技术主管放在眼里了?
夏总跟老薛来到废催化剂回收处理现场,工人们跟他俩都不熟悉,只顾各自埋头工作,没人跟他们打招呼。
在个别岗位问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夏总和老薛离开催化剂制备工段,“这就是新建的实验中心吧?走,进去看看里面在干什么!”
进了大门,顺着楼梯上到二楼,正好碰见方翰民从一间实验室出来,方翰民眼尖,老远就看见了两位领导,他大声跟他们打招呼,“夏总,薛主任,欢迎你们到实验中心视察工作!”
“我们不视察工作,只是下来随便走走,刚才去废催化剂回收现场看了看,想不到你们已经干起来了,可厂里还不知道呢。”老夏不冷不热地说。
方翰民听得清楚,老夏对技术科的工作不仅没有鼓励,反而带着几分责备,他急忙解释道:“夏总,你也看到了,废催化剂回收处理,只是一件小事,我们觉得厂领导有很多大事要考虑,不值得关注这种小事,在投料试车时,就没通知厂领导。”
“管他大事小事,你得让厂领导知道呀!”果然,当时没有向厂领导汇报,至少让夏总挑理了。
在方翰民领导下,技术科(包括技术中心)每年在工作上都能取得不少成绩,对于影响比较大的事项,方翰民当然要向包括夏总在内的厂领导汇报,但像废催化剂回收处理这种小事,他觉得没有必要事无巨细地汇报,免得分散厂领导的精力。
当领导心情舒畅的时候,方翰民这种做法能得到他们理解,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这是故意无视厂领导,方翰民也百口莫辩。
的确,不分大事小情都向领导汇报,不仅让人觉得婆婆妈妈,还有故意显摆的嫌疑,要是有选择地汇报,又容易引起个别领导的误解。所以,方翰民其实很难做。
当然,方翰民是个极有主见的人,为了体现自己的低调,他不顾被领导误解,也不愿经常往领导办公室跑。对于老夏的责备,方翰民并未在意,“夏总,废催化剂回收处理装置正式投产之前,倒是有人提醒我,建议搞一个投产仪式,但是,我认为这跟厂里提倡厉行节约的办事原则不符,又害怕分散各位领导的精力,就没同意搞投产仪式,还请夏总 理解基层的决策。”
老夏早就知道方翰民并非软柿子,在工作上得到一把手袁厂长的鼎力支持,听方翰民把事情往厉行节约的办事原则上联系,他摆了摆手,“算啦,我就是随便说说,没有责怪任何人的意思,厂领导不知道就不知道吧,事情已经过去,没有必要翻旧账了。”
既然老夏不再计较,方翰民趁机转移话题,“夏总,薛主任,实验中心已经全部竣工,你们要不要去每个实验室看看?”
“实验室正在做哪方面试验?”
“因为前段时间全力开展废催化剂回收处理试验,新的试验正在筹备之中,目前还没开展起来。”
“那就算了,等将来开展新的试验,我们再来查看。”说完,老夏准备转身离开。
“夏总,我正好有件事要向你们汇报。”方翰民叫住了对方。
“哦,什么事儿?”老夏转身回来。
方翰民把重新定位技术中心的想法向老夏作了汇报,“为了充分发挥技术中心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中的作用,我认为有必要将其独立出来,成为一个跟各科室和车间平级的机构,请夏总为这件事情把关。”
老夏年近六旬,刚才这番交谈,已经让他在走廊上站立近半个小时,现在感觉很累,明显有点不耐烦了,“口头汇报我也记不住,你准备一份书面材料吧,等我看了书面汇报材料再说。”......
方翰民当天下午就把早已准备好的书面报告,呈送到夏总面前,老夏把报告放到一边,好奇地问:“把技术中心从技术科独立出来,你们技术科的管辖范围可就小多了,你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只要有利于科研和技术开发,技术科管辖范围的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
老夏点了点头,“这种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好的,一切以工作为重,不考虑其他因素。”停顿片刻,老夏试探着问:“从技术科独立出来后,技术中心总得有负责人吧,你有推荐人选吗?”
“没有人选,现在还没到那一步呢。”
方翰民把重新定位技术中心的报告呈送给老夏过目,主要是出于程序和礼节方面的考虑,顺便让他提点意见或建议,因为总工程师老夏对这件事没有决定权,这份报告最后要送到袁厂长手里,只有老袁才能对这种事情拍板定案。
现在是十二月初,为了尽快把仿制专利药物的试验开展起来,方翰民计划在元旦之前让技术中心获得独立,以便在即将开始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中发挥出高效率。
两天以后,方翰民再次来到夏总办公室,老夏知道他的来意,“我刚看完你的报告,你们技术科有那么多工程技术方面的老同志,在你的报告中,没有体现出对他们的重视啊!”
方翰民略感诧异,“夏总,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那些老工程师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几年就到退休年龄了,我的意思,是不是可以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让他们为技术中心发挥余热?”
老夏这条建议,让方翰民哭笑不得,“夏总,你这番好心,我也有过,但这只是你我的一厢情愿。先别说老同志们的技术水平如何,但他们之中某些人的工作态度,总工办的薛主任在技术科当了多年科长,他应该比我更清楚。”
“难道老同志们就没有觉悟高、工作态度好的?你这结论未免太武断了吧!”
“我不是说他们觉悟都不高,当然有工作态度好的,但老同志们年龄相当,资历相仿,工资收入都在一个档次,如果让工作态度好的老同志冲到科研一线,而其他人却在办公室享受清闲,这样做对那些在科研一线工作的老同志不公平!”
老夏想了想,“为了体现公平,你让老同志们全都待在办公室,这种做法虽然有道理,但对智力资源是一种浪费啊!”
“除非在分配上实行多劳多得,否则,在目前情况下,这样的浪费不可避免。在同等收入条件下,谁愿意多干活呢?”
除了这一条,夏总没有提出更多的建议,方翰民拿着报告,转身出了老夏办公室,直接把报告送到老袁面前,“袁厂长,这是我以前跟你谈过的关于重新定位技术中心的设想,这份书面报告已经送夏总过目了。”
方翰民的设想,正好跟袁厂长不谋而合,因为春节后老袁要去市工业局任职,他已经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方翰民接替他的厂长职务,虽然至今还没向方翰民透露这一消息,但他在八月份的一次谈话中曾问过方翰民,还有谁可以胜任技术科长。
方翰民 主动提出将技术中心从技术科独立出来,这将使红星制药厂的技术进步更多地依赖技术中心,只要技术中心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老袁就对方翰民出任红星制药厂厂长更有信心。
老袁一边翻看报告内容,一边说:“你这想法很好,把技术中心独立出来,简化了行政管理程序,有利于科研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问题是技术中心作为一个跟车间科室平级的机构,而且事关红星制药厂科技进步规划的落实,必须有一个能力出众的负责人,这个人选你有目标了吗?”
总工程师老夏也问过同样的问题,方翰民故意避开了,当袁厂长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必须给出明确答案,“人选问题我有过考虑,我觉得现在负责技术中心实验室管理的两位年轻人,就很适合做技术中心负责人。”
“就是你那两位助手吗?”
“对,我觉得他们已经具备相当的水平。”
袁厂长没有马上表态,他站在更高的位置,有更全面的考量,“旁观者清,如果你认为他们两个具备一定的水平,我觉得不妨让他们到技术科任职,而技术中心负责人,最好由你担任。”
虽然有点诧异,方翰民觉得去技术中心正好发挥自己的科研特长,便欣然答应下来,“这样也好,我担任技术中心负责人,跟他俩对调一下。”
“准确地说,你是兼任技术中心负责人,因为你还有另外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