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成语小故事畅想 > 第252章 持之以恒2

成语小故事畅想 第252章 持之以恒2

    在战国那个风起云涌、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学派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博大的胸怀,成为了当时社会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在这股力量的背后,站着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孟子,他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哲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孟子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他的成长之路也充满了曲折与坎坷,尤其是他童年时期的一段经历,更是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原名孟轲,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尽管生活条件有限,但孟子的母亲却是一位非常有远见和智慧的女性。她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也明白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让儿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因此,在孟子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毅然决定送他到学堂去读书,希望他能够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刚开始的时候,孟子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每天都早早地起床,认真地听课,努力地完成作业。他的勤奋和聪明也让老师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学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孟子开始逐渐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和枯燥。他开始偷懒、贪玩,不再像以前那样用功读书了。他的成绩也开始下滑,甚至有时候会逃学回家。

    这一天,孟子又一次逃学回到了家中。他本以为可以像往常一样,躲过母亲的责问,享受一下轻松的时光。然而,当他走进家门的时候,却看到母亲正坐在织布机前,手中拿着一把剪刀,神情严肃。孟子心中一惊,不知道母亲要做什么。

    只见母亲毫不犹豫地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线剪断了。那些原本即将成为有用布料的线,此刻却变成了一堆废料。孟子愣住了,他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母亲转过身来,看着孟子,语气坚定地说道:“求学跟织布的道理是一样的,必须一丝丝不断积累,才能织成有用的布料。如果中途把它剪断了,那就会前功尽弃,成为一堆废料。求学更是要不断地用功,最后才会有所成就。你现在偷懒逃学,不肯用功读书,这样自我堕落下去,如何能成就学业?又如何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呢?”

    母亲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孟子的心上。他看着母亲那充满期待和失望交织的眼神,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错误和愚蠢,也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他立刻向母亲认错,并承诺以后一定会用功读书,不再让母亲失望。

    从那以后,孟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每天都早早地起床,认真地听课,努力地学习。他不再偷懒、贪玩,而是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业上。他的成绩也开始逐渐回升,甚至超过了以前的水平。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孟子终于成就了自己的道德学问,成为了儒家学派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和理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他母亲那次深刻的教诲和他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