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到荒年,啃啥树皮我带全家吃肉 > 第293章 全家都能挣钱

穿到荒年,啃啥树皮我带全家吃肉 第293章 全家都能挣钱

    看样子要主动去牛头山,把这个隐患给除了才好。

    明天侯县令要来大同村买粮,他正好把剿匪的事情给一并讲了。

    帮县里肃清毒瘤,县衙自然是要出一份力才行。

    顾洲远从背包里掏出两只信鸽。

    是的,他现在不再走到哪都带着一个背篓了,那东西太不方便。

    “哇,小鸟!”倚靠在翠莲怀里的小豆苗眼睛一亮,挣扎着起来,跑到顾洲远身边。

    “摸一摸,没事的。”顾洲远把信鸽递到豆苗身前,笑着道。

    豆苗壮着胆子在鸽子背上摸了两下。

    鸽子突然“咕咕咕”叫了几声,吓得小姑娘赶紧缩回了手。

    院里众人全都笑了起来。

    “这是信鸽,外公你要是有什么急事来不及去找我,就用信鸽给我传信。”顾洲远对着刘老爷子道。

    “信鸽咋用啊?”刘大江好奇道。

    他还只是在故事里听过飞鸽传书,没想到有一天自家还能实操。

    顾洲远又从包里掏出两个信筒,还有一整套笔墨纸砚。

    他拿起竹子做成的信筒道:“把写好的小纸条塞进这信筒里,然后绑在鸽子腿上,放飞就行。”

    “鸽子放飞,它能找到你吗?”刘大河问道。

    “能,鸽子认路可厉害了。”顾洲远笑道。

    “我还以为有多复杂呢,原来这么简单啊。”刘大江抓过一只鸽子,在手里撸着。

    “简单?”刘老爷子没好气道,“你会写字吗?连自己名字都不认得,还简单?!”

    刘大河顿时蔫了。

    对啊,自己根本不认字,怎么写信?

    飞鸽传书没有书,只传个鸽子能行吗?

    其实小时候他也想过要读书认字,可家里穷啊,哪有钱财供一个读书人?

    刘老爷子突然感受到二儿子那幽怨的眼神,不由有些懵。

    顾洲远一拍脑门,自己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这整个刘家村,识字的人怕是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现在的刘家村的潜在危险一共有三种。

    一是土匪来袭,二是瘟病扩散。

    顾洲远拿起炭笔在纸上画了一道杠,说道:“要是有土匪来报仇,你们就在纸条上画一道横线。”

    他又在纸上写了个二:“要是风寒扩散控制不住了,就在纸上画两道杠。”

    众人眼睛一亮,这个方法好呀。

    刘二牛在一边说道:“要是白天发生的事,就画上一个太阳,晚上有事,就画一个月亮。”

    “嗯,这个可以有。”顾洲远点头。

    因为有时候他有时候出去办事,飞鸽传书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到他手里,分清信件是白天还是黑夜送来的,还是挺有必要的。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要是家里发生了什么处理不了的事情,就在纸条上画个叉。”

    外公家现在日子可以说是刘家村最好过的了,保不齐就有人眼红生事。

    明着抢粮食应该是不敢,毕竟顾洲远上回杀土匪的威慑力摆在那里。

    但是人饿急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做出来,他不得不让外公他们防着点儿。

    众人把这些暗号给对了两遍,很快就完全记下了。

    小豆苗吃了药出了满头满脸的汗,刘老太太直呼阿弥陀佛,出了汗就能好了。

    屋里刘水牛捂着被子,身上也被汗水浸湿,丁氏这才放下心来。

    眼瞅着已经到了酉时(下午5点多),顾洲远起身告辞。

    “你二舅娘已经去做饭了,留下来吃了晚饭再走。”刘大河也跟着站了起来。

    “不了,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再吃了饭就该天黑了。”顾洲远笑道。

    刘大河还要再说些什么挽留,刘老爷子开口道:“不吃就不吃了了吧,现在外面乱,摸黑走夜路不安全。”

    众人一起往骡车上装竹篮竹筐。

    现在刘家主要工作就是编竹篮竹筐,这东西虽然不如那些工艺品值钱,但是好上手,一家子都能帮上忙,可以量产。

    半个月没来,外公家一共做了155个竹篮子。

    把竹篮用麻绳串起来,堆在骡车上,堆得老高。

    再加上刘老爷子抽空做的两件小工艺品,顾洲远给结了3两银子。

    半个月就能挣3两银子,划下来一天就是200文钱!

    这在整个青田县都属于高收入家庭了。

    虽说是一大家十来口人子齐上阵,平均下来好像工钱不高的样子。

    但是一般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出去扛大包也只能抽出两三个壮劳力,农忙时还得回来干农活,一年能干大半年的活就算不错了。

    更别提现在闹饥荒,码头根本就不缺人扛大包,村里人都是闲在家里没事做。

    而他们刘家,足不出户在家里就把钱给挣了,不耽误地里的活计,还不用出大力气。

    一年300多天都能见着钱,小日子从未像现在这般红火。

    这一切都是仰仗顾洲远的拉拔,现在刘老太太对顾洲远一家的态度已然发生了大转变。

    一口一个小远小芸喊得无比亲热。

    就是丁氏尖酸刻薄惯了,一时半会儿还没完全改过来。

    顾洲远驾着骡车回村,一路无事,到家的时候天还没有黑透。

    顾洲远把阿娘刘氏放在了家门口。

    然后直接赶着骡车到了鸭棚那里,把竹篮子全都卖给了商城。

    他把骡车拴在了桩子上,走路去了工坊。

    “顾先生!”

    “顾东家!”

    住在工坊里的流民见了顾洲远,纷纷起身打招呼。

    不知是谁带的头,不少人都改口管顾洲远叫顾东家。

    不过他们的理解也没错,他们替顾洲远干活,顾洲远供他们吃住,喊一声东家倒也合适。

    “今天第一天上工,感觉怎么样啊?累不累?”顾洲远笑着问道。

    “不累!开荒种地罢了,都是我们做惯了的。”黄大宝第一个开口。

    其他人也都纷纷附和。

    “活真的不重,顾二哥还怕我们累着,让我们干一个时辰就停下来歇会儿。”

    “招娣小姐还给我们送水喝。”

    “顾东家一家子都是好人,待我们好的很。”

    众人七嘴八舌,话语里全是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