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战国帝业 > 第653章 治理关中

战国帝业 第653章 治理关中

    田秀废除秦法以后,关中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时间来到九月。

    田秀正带着田继业在渭北地区安民。

    毛遂兴奋的跑过来拜道:“丞相,韩非先生亲自押送粮食和物资已到咸阳。”

    田秀闻言,满脸兴奋:“善,我等速归咸阳。”

    三日后。

    众人回到咸阳。

    李斯已经带着上百车物资等在田秀的府邸外。

    田秀快步上前,揖手道:“先生一路辛苦!”

    “丞相!”李斯拱手还礼,指着身后的大车说道:“这些都是邯郸援助关中的粮种,共十万石。”

    李斯又指向后面的几辆大车,说道:“臣担心关中百姓没有农具耕种,所以自作主张让李进筹措了一批农具。”

    田秀向车队后面看了一眼,很是满意:“通古,你做的好做的好啊!”

    田继业站在田秀身后,跟着说:“父亲这几日在渭北安民,不少村落都缺乏农具和耕牛,先生你可是帮了大忙了。”

    李斯笑了一笑,说道:“耕牛的问题也不必担心,臣和李进商量过了,让他送三千头耕牛过来,只是这么多耕牛调集起来需要时间,估摸着得等几日才能送到。”

    田秀听后连连夸赞李斯心细。

    两人手拉着手进入到田秀的府邸。

    田秀吩咐田继业亲自去给李斯上茶。

    田秀看着李斯说:“望君的婚事办完了?”

    李斯点头:“办完了,公主给小姐陪嫁了许多东西,估计总有几万金。”

    田秀对此倒说什么,他就两个女儿。

    望君又是他第一个孩子,可不得宝贝点。

    女孩子家家的家人,嫁妆要是薄了,只怕在夫家说话都不硬气。

    “对了!”李斯从袖子中掏出一封信,说道:“这是小姐托我带给丞相的信。”

    田秀把信接过去读了读,不禁潸然泪下。“这孩子也是有心了,我把这孩子嫁的那么远,他不怨我,我就很高兴了。”

    这时田继业端着两盏茶进来了。

    一进门田继业就发现父亲泪花闪烁,心里不禁疑惑道:这是出了什么事情?父亲突然哭了?

    田继业给李斯上茶的时候终于忍不住小声问了一句:“先生,父亲这是怎么了?”

    李斯回答说:“丞相思念小姐。”

    田继业闻言,心里也挺不是滋味。

    阿姐出嫁,他也没能回去看看。

    其实按照礼节,应该是他把阿姐送去魏国的。

    田秀擦了擦眼泪,说:“人老了,爱哭。”

    李斯很会来事,立马说道:“臣听闻昔日信平君年八十,尚且食斗米肉十斤,诸侯畏其勇,而不敢侵犯我国。丞相不过四十出头,何以言老呢?”

    田秀听后哈哈一笑,精神为之一振:“通古所言极是,我正当壮年,怎可轻易言老!”说罢,他起身在厅中踱步,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如今邯郸援助的粮种和农具已到,我得尽快安排下去,让百姓们能及时耕种。”

    李斯拱手道:“丞相思虑周全,臣愿全力协助。”

    田继业也上前说道:“父亲,我也一同去,为百姓们出份力。”

    田秀欣慰地点点头:“好,我儿有此心意,甚好。”

    三人又商议了一番具体的安排,随后便各自行动起来。田秀带着田继业和李斯前往官府,召集相关官员,详细布置了粮种和农具的分配事宜。同时,他们还安排了人手去统计各村落对耕牛的需求情况,以便耕牛一到就能合理分配。

    在忙碌中,时间悄然流逝,而关中大地也在众人的努力下,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冬去春来,又是三个月时间过去。

    转眼到了正月。

    咸阳城中,雪如鹅毛簌簌而落。

    秦砖汉瓦的宫殿楼阁间,雪片纷飞,似舞似旋。

    街头百姓呵出白气,脚步匆匆。皑皑白雪中,整座城笼于一片清寒之境。

    田秀正在房中烤火。

    李斯从外面推门进来了,进门以后,李斯先抖了抖身上的积雪,然后才上前行礼。

    田秀示意李斯坐下,说了句:“天冷,通古,先烤烤火。”

    李斯谢过以后,这才伸出手在炉火边取暖。

    烤了一会儿火,李斯脸上的白霜融化了不少,气色也好了许多。

    “丞相!瑞雪兆丰年,这雪下的这么大,来年一定有好收成。”

    田秀点点头,望向窗外纷飞的大雪,说道:“是啊,有了邯郸援助的粮种和农具,再加上这场好雪,百姓们今年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些。”

    李斯搓了搓手,又道:“丞相,我听闻近日有一批神秘商队在咸阳城外徘徊,行为十分可疑。”

    田秀眉头一皱,“哦?可有打探清楚他们的来历?”李斯摇摇头,“尚未查明,只知他们带着不少货物,却不进城交易。”

    田秀站起身来,在屋内踱步,“此事不可小觑,派人密切监视,若有异动,立即上报。如今关中初定,绝不能有任何乱子。”

    李斯领命。“是,丞相,我这就去安排人手。

    ”田秀拍了拍李斯的肩膀,“通古,辛苦你了。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关中恢复往日繁荣。”

    李斯坚定地说:“丞相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说罢,李斯便匆匆离去,去处理那神秘商队之事,而田秀则继续望着窗外的大雪,思索着关中的未来。

    三日以后,雪停了,天气放晴。

    田秀府中。

    下人卖力的清扫着路上的积雪。

    尉缭踏着一条扫帚的小路径直来到大堂。

    “师父!”尉缭站在门口,毕恭毕敬的行礼。

    田秀正在读书,看到尉缭进来,他马上放下书招呼尉缭进来坐。

    尉缭落座了以后。

    田秀看着他问:“缭,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是不是那位主又有什么事情?”

    尉缭点头,拱手说:“师父,入冬以后,巴蜀那边不少百姓都断了顿,因冻饿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秦王想让师父你借一批粮食给他赈灾。”

    “嗯?”田秀皱了皱眉头,没有马上答应,而是问:“他想借多少粮食?”

    “粟米五万石!”

    “我给你十万!”

    尉缭马上说:“师父,不用那么多的,五万就够了。”

    “你听我说,我给你的十万石粮不是借给秦国的,而是援助。”田秀看尉缭有点不明白,只好给他解释说:“这10万石粮食我援助给秦国,不过在救灾的时候,你们要说这粮食是赵国送来的,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尉缭恍然大悟,拱手道:“师父高明,如此一来,既能解巴蜀百姓之困,又能让巴蜀百姓对赵国感恩戴德。”

    田秀微微一笑。“正是此理,巴蜀我们早晚要收入囊中,如今先收买一下巴蜀人心,等到将来我们取了巴蜀,那里的百姓也就不会抗拒我们了。”

    尉缭点头称是,又道:“只是这粮食运输,路途遥远,恐有诸多不便。”

    田秀思索片刻,说道:“此事我会安排人手,确保粮食安全抵达巴蜀。你回去告知秦王,就说赵国心怀仁义,愿伸出援手。”

    尉缭领命起身。“师父放心,我这就回去复命。”

    田秀拍了拍尉缭的肩膀,“你办事我放心。等将来师父解甲归田,赵国还是要交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手上的。”

    “师父说笑了。”尉缭可不信田秀会解甲归田。

    就算真的解甲归田,位置八成也是传给某位公子,也轮不着我。

    不过师父能对我说这话,看来还是挺看重我的。

    尉缭离去后,田秀又开始谋划粮食运输的具体事宜,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次援助,更是一次让巴蜀百姓对赵国感恩戴德的机会。

    这个运输粮食的人,必须得是一个可靠之人。

    田秀很快想到了人选。

    转眼,田继业来到田秀面前。

    “父亲!”田继业行礼道:“听说您叫我?”

    田秀示意田继业过来,笑着说道:“继业,出来这么久了,有没有想念魏姬?”

    田继业笑了笑,摸着后脑勺说道:“父亲,说不想是假的。”

    “不过!”田继业正色道:“女人只能放在第二位,国事永远是第一位的!”

    “好!”田秀拍了拍田继业的肩膀:“这才是我的好儿子。”

    田秀接着说道:“继业,此次我国要运送十万石粮食去巴蜀救灾,这事我想交给你办。这是个重要的任务,既能解巴蜀百姓之困,又能为赵国收买人心。”

    田继业眼神坚定,拱手道:“父亲放心,孩儿定当竭尽全力,确保粮食安全抵达巴蜀。”

    田秀满意地点点头,“巴蜀路途遥远,途中恐有诸多变数,你要多加小心。我会安排一些经验丰富的人手随你一同前往。”

    田继业领命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他仔细规划运输路线,安排车马和人手,检查粮食的装载情况。

    出发前,田秀再次叮嘱他:“到了巴蜀,要以赵国之名发放粮食,安抚百姓,切不可出任何差错。”

    田继业抱拳领命:“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辱命。”

    田秀目送着田继业离开,不知何时李斯站到了田秀身侧。

    “丞相!”李斯突然开口。

    田秀被吓了一跳,随即又很快安定:“通古,你怎么来了?”

    李斯拱手道:“那支商队查清楚了。”

    “哦?”

    “他们都是从蜀地来的商人。”

    田秀笑道:“蜀地来的商人?有趣。”

    众所周知,秦国重农抑商,巴蜀目前名义上仍旧归秦国管辖,在秦国地盘允许商队出来,这本身就很可疑。

    李斯小心的问:“要不要我让人把他们抓起来?”

    田秀摇头:“不必,派人盯着点就行,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唯!”

    又是几天时间过去,毛遂的影子组织获取了不少其他四国的情报。

    楚国春申君黄歇游走于齐、魏、韩三国之间图谋再次合纵对抗赵国。

    但经历了上一次邯郸之战的失败。

    齐、魏两国都对合纵的兴趣不大。

    倒是韩国,韩王积极的响应了楚国,频繁派出使者到楚国去和楚王会面。

    田秀听说这事以后,直接说了句:“好!韩王有种!”

    李斯在一旁问道:“丞相,这韩王响应合纵,您为何说他有种?”

    田秀冷笑一声,“韩国本就弱小,却敢在此时出头响应楚国合纵,倒是有几分胆量。不过,他们怕是忘了上一次合纵的教训。”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通古,密切关注韩楚之间的动向,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能折腾出什么花样。”

    李斯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田继业带着运输粮食的队伍已经踏上了前往巴蜀的路途。一路上,他们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和险峻的地形,但田继业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指挥,带领众人艰难前行。而那支来自蜀地的商队,依旧在咸阳城外徘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时机。

    关中之地风起云涌,千里之外的图安小城同样也不太平。

    公子丹听说赵国拿下了关中,竟被气的吐了一口血,晕厥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姬丹才清醒过来。

    此时房间中只有吴名士在。

    “先……”看到吴名士在房间,姬丹虚弱的开口呼唤。

    吴名士坐到床边,道:“公子,臣在!”

    姬丹握紧吴名士的手,眼中满是不甘:“赵国竟如此轻易拿下关中,燕国看来复国无望了!”

    吴名士安慰道:“公子莫急,咱们再等等,齐楚魏不会看着赵国独吞秦国,他们肯定是要合纵的,到时我们机会就来了。”

    “机会?”姬丹苦笑道:“强秦都被赵国打得一败涂地,他们又能做什么?”

    吴名士沉默。

    赵国只要消化了关中,就能彻底掌控天下大势。

    到时即便是四国联合起来也不可能再抗衡赵国。

    吴名士忽然说:“公子,我倒是有一个办法,或许可以让我们复国。”

    姬丹又是一笑,摇着头道:“先生,你还有什么办法?”

    吴名士缓缓说道:“刺杀田秀!”

    “刺杀田秀!”姬丹被吴名士这个想法震惊。

    吴名士接着说道:“公子,只要我们能成功杀了田秀,赵国必乱,到时候四国一定会趁势攻赵,赵王也会趁机反扑,那时就是我们复国的机会。

    “想法是不错,可刺杀田秀,这么危险的事情,谁愿意去做呢?”

    “这…”吴名士想了想说:“臣认识一个燕国的乐师,名叫高渐离,此人朋友甚多,公子或许可以把他寻来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