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 第108章 盾墙推进

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第108章 盾墙推进

    阴山多林木,用以制作巨盾,在合适不过。

    “咚咚!”战鼓擂动,鲜卑人再次出阵。

    这一次,他们放弃战马,改为步阵。

    正前方,一堵堵木制巨盾,缓慢而有力的,向前移动。

    木盾砌垒,皆由巨木横截而成,高九尺,宽六尺,厚三尺,底部高跷平滑,由五名力士推动。

    三万人横列五队,每列六千人,推着巨盾。

    东西长达三千丈,用绳索相连,宛若一面城墙,横亘在黄河北岸。

    值此寒冬,地面积雪,大河封冰,即使是五六百斤的巨物,也能润出丝滑之感。

    “鲜卑中,有高人呐!”黄河南寨,三丈六尺的门楼上,郭藴凝视着一堵堵,移动的木墙。

    冬雪天,黄河冰封,给鲜卑人的巨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以往需要牛马等,大型牲畜拖动的重物,现在仅凭人力,便能在光滑的冰面上推动,实在高明。

    他目光沉沉,心中感慨:“此战,有的打了!”

    鲜卑人伐木为盾,积磊为墙,夏军石炮和巨弩的威力,肯定会大打折扣。

    若在想像之前那样,轻松的将胡人击退,恐怕难了。

    郭藴摇头,同时不忘记下令备战:“石炮,装蓝!”

    “床弩,升高!”

    “弓手,搭箭!”

    “咔咔!”命令下达,各部行动迅速,士兵们相互无言,但配合默契。

    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和谐自然,井然有序。

    “咕噜噜!”随着鲜卑木墙,越过定襄渡口,推入光滑的冰面,缓缓靠近。

    一时间,积雪簌簌,整个地面仿佛都在动,寨墙上士兵们甚至能感觉脚下的震感。

    “咕碌噜!”河面冰滑,深彻千尺,本该牢固无比。

    但在横列千丈的木墙,齐刷刷移动过程中,却咔嚓作响,好似随时龟裂一般。

    面对脚下的异样,鲜卑人丝毫不为所动,他们五人一队,三十人为一纵,竭力推盾。

    说是木盾,倒不如说是东西长达三千丈的寨墙,亦或者是木城,宛若横列城垒。

    因为太过巨大沉重,即使是在冰面中滑动,仍然需要三五名力士,并排推动...

    “八百步!”寨塔上的斥候兵,不断调整手中的卡尺,向主将汇报:“七百九十步!”

    “七百七十步!”

    “七百六十步”

    “七百五十步!”

    “石炮,放!”

    “轰隆隆!”地面震颤,积雪簌簌,石炮如期而发。

    礮石芒飞,乱石穿空,一块块硬物坠落,当场便是数十名士兵,被城砸成肉泥。

    碎石崩裂冰面,溅射出尖锐之物,划过军阵,将一名名敌人击穿。

    “阿!嘶!”这一次,夏军没有在用,昂贵奢侈的火油。

    因为在之前的实战中,已经证明,火油的威力,远没有冰面肆滑的石块威力强。

    甚至碎石砸在冰面上,溅出的冰屑,威力似乎更大一些。

    “快,加快速度!”

    定襄渡口,鲜卑人反应很快,躲在木城后面的赫连辰,大声呼喝:“快,再快!”

    “只要越过黄河,我等便在无威胁...”

    “喝!喝!咕噜噜!”

    随着命令下达,三万名鲜卑力士,瞬间血涌,青筋暴起,脚下湿滑,乱石如飞,却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

    定襄渡口,只是黄河中上游的,一段相对较窄的河面...

    鲜卑人百万大军,并不能完全铺开,是以三万人不多不少,勉强排着不算密集的队伍,一点点推进...

    “砰砰!”北风呼啸,乱石穿空,石块打在木盾上,而后在惯性的作用下,高高弹起,落在冰面上,肆滑远去。

    有了木墙阻挡,石炮的威力被消减了不少,想要像之前那样,一发十命,有些难了。

    夏军士兵好似早有预料,寨楼上哨兵不断调动卡尺,测量距离:“床弩,预备!”

    “五百九十步!”

    “五百六十步!”

    “弩机,放!”

    “轰隆隆!”寨墙晃动,积雪漫天,一排排上齿的床弩,如期震弦。

    近十万杆矛朔,裹挟着死亡的轰鸣,猛然穿空。

    “砰砰!咚咚!”木屑崩飞,裂纹密布,一堵堵盾墙被巨力携带惯性,猛烈冲击,似要爆裂。

    但终究没有炸开,因为厚达三尺的盾墙,是真的强...

    比之巨石砌垒的城墙,还要让人震撼,就算夏军的八牛弩,也难以洞穿。

    虽然没有洞穿,但巨弩的威力依然强悍,有些躲在盾墙后面的倒霉蛋,依然被角度刁钻的弩矢串成了肉串。

    “所有人,用力推上去!”

    盾墙后方,赫连辰高声怒喝:“只要跨过黄河,他们的石炮便再无作用!”

    “单凭弩箭...对我等毫无威胁...”

    石炮虽强,但因为角度和发射频率的关系,并不能做到火炮那种装填即发的程度。

    只要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跨过黄河,对方的石炮便是破铜烂铁。

    事实上也确实不出鲜卑人所料,当盾墙持续向前之时,夏军的后阵也响起各种怒喝声。

    “调整角度!”高大的抛石机下方,魏续一身重甲的,面色沉稳。

    他根据战场变化,不断的下达着各种复杂的命令:“齿轮上紧!”

    “抛竿回放!”

    “绞绳收缩!”

    “石弹装蓝!”

    “快,再快!”

    寨墙后方,一名名士兵有条不紊,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有人不断绞动手中绳索,将一根根巨杆回放,有人扭转齿轮,调整角度。

    另一侧,六名早有准备的力士,则抬着三百斤的篮筐,将之前的空筐换掉。

    “五百步!”一排排六丈高大望塔上,哨兵们根据敌人推进速度,汇报着一组组数字:“四百八十步!”

    “四百六十步!”

    “四百五十步!”

    “礮石,放!”

    “轰隆隆!”抛竿高起,绞绳发力,五杆联动,而后乱石穿空。

    “砰砰!咚咚!”

    激石芒飞,沉重的石块再次散落敌阵,一阵沉闷的音响过后。

    这一次,因为角度问题,鲜卑阵中,有人暴毙,有人倒地不起,有人哀嚎惨烈。

    “蓬蓬!”然而这还未完,弩矢紧随而至,让鲜卑人伤上加伤。

    一时间,场面更加惨烈,哀嚎声震荡雪原,在黄河上空激荡。

    因为鲜卑人下马步战,推盾前行,速度很慢,没有骑兵那种,转瞬即至的冲锋速度...

    这就给了,夏军后方石炮和床弩,更多的发射机会。

    箭塔上,一名名哨兵,不断向身后弓手,汇报着数字:“两百步!”

    “一百八十步!”

    “一百六十步!”

    “嗬”曹性面色冷然,眼见敌人盾墙越来越近,他猛然抽刀:“箭手,六十五角!”

    “弯弓,仰射!”

    “咯吱!”八千张强弓瞬间拉弦,而后斜指北星。

    “一百二十步!预备,放!”

    “蓬蓬!”弓箭震弦,裹着漫天箭雨,覆盖敌阵。

    “靠墙,躲避!”

    这一次,鲜卑人终于放缓脚步:“快,所有人靠墙!”

    “贴盾...前进...前进…”

    高大的木盾后方,一队队士兵紧靠木盾,护住己身。

    鲜卑人作战经验丰富,单是听着头顶上,咻咻的穿空声,便知箭矢威力...

    在箭雨穿空之时,鲜卑大将赫连辰更能大概判断出对方倾斜的角度,然后做出应对。

    相对于稍微倾斜,总体平稳的弩矢,箭矢抛射的角度,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杀伤力更大。

    “剁剁!噗嗤!”箭矢打击在木墙上,响起一阵密集且沉闷的剁剁声。

    也有角度刁钻的,直接越过盾墙,钻入敌人血肉,造成可观的杀伤。

    “嗖嗖!咻咻!”箭矢穿空,激射不停,相对于床弩与石炮,无疑弓箭手更灵活。

    三段式射击,他们抛射频率更快,角度更自由,在军阵杀伤中,也更有效。

    以往策马冲锋,鲜卑人最多承受三到两轮箭雨,便能接近敌阵。

    但是今天,他们推着盾墙,缓步前行,却要承受更多的利箭威胁。

    鲜卑力士身高体强,五人一队,三十人一纵。

    他们顶着石炮,冒着强弩箭矢,轮换不休的将盾墙推过黄河,划上雪地,而后轰然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