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鉴宝:听泉,你看龙椅不 第181章 昭告百姓
......
赵高在前头带着路,纪由则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两人一同朝着咸阳城广场走去。
路过里门,再经过市肆,人多的地方都能看见木板公告牌。
木板是刚放上去的。
内容是关于劳役们回家乡种地,以及这次粮食的相关事宜。
不多时,两人便来到了咸阳城广场。
这里虽然挤了乌泱泱一大群人,但却安静。
安静得只能听见一种声音,那便是从前至后的人在传话的声音。
这里没有广播和音响,要想让所有人都知晓公告的内容,就只能靠着这最原始的人声传播。
每隔一段距离,就站着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听着前面传来的话语,然后再大声地往后重复播报着。
虽比不上现代设备传播得那么清晰响亮,但也算是能让广场上的众人都大致了解公告里传达的重要消息。
“农事乃国之根基,关乎万千民生,为保社稷兴盛、仓廪盈实,特颁此令。”
“其一,劳役回乡务农。”
“凡在外服役之百姓,归乡操持农事。”
“其间,官府当全力配合,农具损毁如实上报者,免予追责。”
“尔等当珍惜时日,精耕细作,确保作物茁壮。”
这一句句话就这么靠着人力,从广场的前面慢慢往后传着。
前面的人听到那令人振奋的内容,一下子就爆发出了欢呼声。
后面的人还一脸茫然,不知道前面到底传来了什么好消息。
不过随着声音不断往后传递,等后面的人也都听见了这些内容后,整个广场上的欢呼声顿时就像浪潮一般,一阵高过一阵。
这些百姓平日里被繁重的劳役、严苛的赋税压榨得太久了。
多一个人回家就能多种一块地,这意味着家里的收成有望增加,往后的日子也能多些盼头。
人群里也有那么一些人,此刻却是愁眉苦脸,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们服劳役的家人正是被自己举报才被抓走的,本想着能借此得到些好处或者免受牵连。
可没想到现在政策一变,家人能回来务农了。
他们忐忑不安担心家人回来后会怪罪自己。
广场上的官员见大家情绪有些激动,乱哄哄的,便皱了皱眉头,“肃静!”
“其二,种子事宜。”
“各地县府已依令备好麦种、土豆种,储于官仓,着令乡啬夫依户分发,确保亩用种一斗之数。”
“新麦种亩产5石,土豆种亩产40石。”
“种植的农户可自留两斗粮种。”
“诸民户需悉心呵护,依循农官所授之法,适时灌溉、除草、施肥,以求丰收。”
“望大秦子民谨遵此令,齐心协力,共兴农事,致我大秦昌盛不衰!”
百姓们听到那关于种子高产的公告内容后,一时间都炸开了锅,纷纷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和土地打交道的人,对于土地的脾性、庄稼的收成情况那自然是心里门儿清。
这突然冒出来的所谓高产数字,着实让他们觉得太过离谱了。
很多人甚至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农,皱着眉头,脸上满是疑惑与不信。
他拉了拉身边人的衣角,带着几分恼怒地小声说道:“亩产 5石麦?40石土豆?”
“这怎么可能啊,什么样的种子能有这般产量,这不是在胡扯嘛。”
旁边的人听了这话,也都纷纷点头,脸上同样是怀疑的神色,附和着说道:“就是啊,咱种了这么多年地,哪见过这么厉害的种子,这怕不是官府在哄咱们呢。”
众人越说越气,有人忍不住小声抱怨起来:“平日里官府那些人就够残暴的了,赋税定得那么高。”
“咱们辛苦一年,交完税剩下的粮食也就勉强糊口,这日子过得本就艰难。”
“现在更离谱了,居然还来欺骗咱们。”
“可不是嘛。”
“骗咱们说有高产的种子,让咱们费心劳力地去种,到头来要是没那收成,咱们这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呀。”
“而且以前种地,好歹还能留下三分之一的粮食,虽说也不算多,但也能勉强撑着过日子,现在倒好,只能留两斗,这哪够啊,这不是明摆着欺负咱们嘛。”
另一个百姓也气愤地说道,一边说还一边朝地上狠狠地啐了一口,满脸的愤懑与无奈。
其他人听了,也都跟着唉声叹气,这日子真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纪由站在一旁听不大清楚百姓在说啥,但从面部表情来看多半是在抱怨。
官府失去了民心,做什么都难。
出台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得到百姓们的认可和支持,想要顺利推行下去更是难上加难。
官吏们面对百姓们的质疑,早有他们的应对之策,其中一个官吏扯着嗓子喊道:“这新种子你们可得用心种好了,要是种不好,一家人都拉去服劳役!”
这话一出,百姓们顿时噤若寒蝉,满心的抱怨也只能憋回肚子里去了。
谁也不敢拿一家人的命运去冒险。
算了,就这么活着呗,还能死了咋的。
反正家里的青壮年要回来了,多种一亩地也能接受。
纪由在一旁听着这话,抬手扶了扶额头,这好事也整的跟坏事一样。
而扶苏此刻也在后面听着这一切,气得脸色都变了,心里暗骂这些官员真是蠢笨如猪。
甚至可以说是猪都不如。
扶苏本想着这政策能让百姓们感受到官府的关怀,从而对大秦更加拥护。
这些官员倒好,就这么简单粗暴地用威胁的手段去逼迫百姓。
咸阳城都这样,其他郡县岂不是更夸张。
扶苏走出径直朝着台上走去。
那一身不凡的气度,任谁见了都能猜出是有着尊贵身份之人。
官员们瞧见是扶苏来了,赶忙纷纷下跪,动作整齐划一,口中高呼着“拜见公子”。
百姓们一看这阵仗,下意识地跟着跪了下来。
赵高在前头带着路,纪由则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两人一同朝着咸阳城广场走去。
路过里门,再经过市肆,人多的地方都能看见木板公告牌。
木板是刚放上去的。
内容是关于劳役们回家乡种地,以及这次粮食的相关事宜。
不多时,两人便来到了咸阳城广场。
这里虽然挤了乌泱泱一大群人,但却安静。
安静得只能听见一种声音,那便是从前至后的人在传话的声音。
这里没有广播和音响,要想让所有人都知晓公告的内容,就只能靠着这最原始的人声传播。
每隔一段距离,就站着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听着前面传来的话语,然后再大声地往后重复播报着。
虽比不上现代设备传播得那么清晰响亮,但也算是能让广场上的众人都大致了解公告里传达的重要消息。
“农事乃国之根基,关乎万千民生,为保社稷兴盛、仓廪盈实,特颁此令。”
“其一,劳役回乡务农。”
“凡在外服役之百姓,归乡操持农事。”
“其间,官府当全力配合,农具损毁如实上报者,免予追责。”
“尔等当珍惜时日,精耕细作,确保作物茁壮。”
这一句句话就这么靠着人力,从广场的前面慢慢往后传着。
前面的人听到那令人振奋的内容,一下子就爆发出了欢呼声。
后面的人还一脸茫然,不知道前面到底传来了什么好消息。
不过随着声音不断往后传递,等后面的人也都听见了这些内容后,整个广场上的欢呼声顿时就像浪潮一般,一阵高过一阵。
这些百姓平日里被繁重的劳役、严苛的赋税压榨得太久了。
多一个人回家就能多种一块地,这意味着家里的收成有望增加,往后的日子也能多些盼头。
人群里也有那么一些人,此刻却是愁眉苦脸,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们服劳役的家人正是被自己举报才被抓走的,本想着能借此得到些好处或者免受牵连。
可没想到现在政策一变,家人能回来务农了。
他们忐忑不安担心家人回来后会怪罪自己。
广场上的官员见大家情绪有些激动,乱哄哄的,便皱了皱眉头,“肃静!”
“其二,种子事宜。”
“各地县府已依令备好麦种、土豆种,储于官仓,着令乡啬夫依户分发,确保亩用种一斗之数。”
“新麦种亩产5石,土豆种亩产40石。”
“种植的农户可自留两斗粮种。”
“诸民户需悉心呵护,依循农官所授之法,适时灌溉、除草、施肥,以求丰收。”
“望大秦子民谨遵此令,齐心协力,共兴农事,致我大秦昌盛不衰!”
百姓们听到那关于种子高产的公告内容后,一时间都炸开了锅,纷纷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和土地打交道的人,对于土地的脾性、庄稼的收成情况那自然是心里门儿清。
这突然冒出来的所谓高产数字,着实让他们觉得太过离谱了。
很多人甚至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农,皱着眉头,脸上满是疑惑与不信。
他拉了拉身边人的衣角,带着几分恼怒地小声说道:“亩产 5石麦?40石土豆?”
“这怎么可能啊,什么样的种子能有这般产量,这不是在胡扯嘛。”
旁边的人听了这话,也都纷纷点头,脸上同样是怀疑的神色,附和着说道:“就是啊,咱种了这么多年地,哪见过这么厉害的种子,这怕不是官府在哄咱们呢。”
众人越说越气,有人忍不住小声抱怨起来:“平日里官府那些人就够残暴的了,赋税定得那么高。”
“咱们辛苦一年,交完税剩下的粮食也就勉强糊口,这日子过得本就艰难。”
“现在更离谱了,居然还来欺骗咱们。”
“可不是嘛。”
“骗咱们说有高产的种子,让咱们费心劳力地去种,到头来要是没那收成,咱们这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呀。”
“而且以前种地,好歹还能留下三分之一的粮食,虽说也不算多,但也能勉强撑着过日子,现在倒好,只能留两斗,这哪够啊,这不是明摆着欺负咱们嘛。”
另一个百姓也气愤地说道,一边说还一边朝地上狠狠地啐了一口,满脸的愤懑与无奈。
其他人听了,也都跟着唉声叹气,这日子真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纪由站在一旁听不大清楚百姓在说啥,但从面部表情来看多半是在抱怨。
官府失去了民心,做什么都难。
出台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得到百姓们的认可和支持,想要顺利推行下去更是难上加难。
官吏们面对百姓们的质疑,早有他们的应对之策,其中一个官吏扯着嗓子喊道:“这新种子你们可得用心种好了,要是种不好,一家人都拉去服劳役!”
这话一出,百姓们顿时噤若寒蝉,满心的抱怨也只能憋回肚子里去了。
谁也不敢拿一家人的命运去冒险。
算了,就这么活着呗,还能死了咋的。
反正家里的青壮年要回来了,多种一亩地也能接受。
纪由在一旁听着这话,抬手扶了扶额头,这好事也整的跟坏事一样。
而扶苏此刻也在后面听着这一切,气得脸色都变了,心里暗骂这些官员真是蠢笨如猪。
甚至可以说是猪都不如。
扶苏本想着这政策能让百姓们感受到官府的关怀,从而对大秦更加拥护。
这些官员倒好,就这么简单粗暴地用威胁的手段去逼迫百姓。
咸阳城都这样,其他郡县岂不是更夸张。
扶苏走出径直朝着台上走去。
那一身不凡的气度,任谁见了都能猜出是有着尊贵身份之人。
官员们瞧见是扶苏来了,赶忙纷纷下跪,动作整齐划一,口中高呼着“拜见公子”。
百姓们一看这阵仗,下意识地跟着跪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