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十三名遇害者 > 第24章 家长里短(上)

十三名遇害者 第24章 家长里短(上)

    经过村民们的通力合作,晚宴在梨宅前院准时开摆了。

    院里摆有两张木圆桌,梨家人按情况看着来分了座位。

    能喝酒那边坐了寿星梨志云、梨致福、梨福远、康伯、苏三爷、阿风和阿洒七个大男人或准大人。

    喝饮料那边则坐了旺子、婉茵、梨欣、梨定龙、梨雨和敬缘六个妇人或小孩。

    由于奶奶没法过来,敬缘便打算留些奶奶能吃的菜带回去,所以姑且算是刚好七个人分一桌。

    现场的人几乎都没在过年以外的时节见过餐桌上有这么多菜。虽然大家基本都亲身参与或者见证了它们的制作过程,但现在看到它们一齐摆在桌上,众人还是忍不住食指大动。

    因为现场都是一村人或者一家人,这会儿除了敬酒也就无所谓什么亲疏什么流程,寿星发话动筷子便可以直接开吃。

    小孩桌的杯里装了梨致福带来的椰汁,在外面算是比较实惠和泛用的饮品。只是举杯一敬寿星二敬土地三敬同桌时,敬缘有些好奇这里的土地公公把酒和椰汁混起来喝会是什么滋味。

    当然,动了筷子那些杂七杂八的想法就抛到九霄云外了,把碗里的东西好好吃掉才是头等大事。

    一喝完汤,婉茵就给旁边的儿子推荐起了桌上的鸡:“阿龙,多试试你旺嫂做的白切鸡,肉老嫩正好。”

    “我也觉得。”梨雨的碗里已经装不少了。

    “食得就得,哪有甚讲究。”旺子平和客套的样子在两个女儿眼里有些少见,但这也在告诉她们在今晚的餐桌上可以稍微不那么规矩。

    梨欣瞥了一眼妹妹的碗,故作吃惊地说:“嚯,你自己偷偷藏了这么多?早知道刚才不给你夹了。”

    “她可是一直虎视眈眈的。”坐在梨雨另一边的敬缘煽风点火。

    梨雨咽下嘴里的东西,毫不吝啬地夸道:“这是显得你们做的肉好吃。”

    “净识拍马,食慢点。吃不撑你。”旺子依然是平和地回了一句。

    “我倒觉得阿雨挺机灵的,也不怯场。”婉茵赞许地说,“正所谓妇女能顶半边天,以后她读书出来肯定能做出一番成绩。”

    “听到未?你茵婶叫你努力念书。”旺子借机朝小女儿说,“在家莫一日到黑吵吵囔囔,给点心机用功。”

    梨雨从鼓鼓的嘴巴里发出了几声含混的敷衍。

    “阿雨住家都不是日日吵,有阵还是有规矩的。”梨欣半调侃地给她开脱。

    “对了,阿欣经常带小妹吧,我看她天天黏你。”婉茵说完,又看向梨雨,“是你姐疼你还是看她能做好吃的给你啊?”

    “我要保密。”梨雨否决。

    敬缘捂着嘴笑了两声,补充道:“欣姐做菜确实是有本事的。”

    “你又来了。”梨欣不慌不忙地喝了口椰汁。

    “我同她爸忙工时她就日日煮菜,怎么都要练出两下。”旺子过来解释,“平时又可以帮手,煮两味青菜就不用自己出力。”

    “看出来了,阿欣做的菜心啊黄瓜啊都有水准。”婉茵点头认可,又看向梨欣,“你妈说她十一岁开始下厨房,你还早两年,那可得叫大厨了。”

    在开始感到不好意思的她客套前,她妈先说了话:“女仔要多学点本领才好,早叫她入厨房扫屋就图将来先做得好媳妇,找得到好老公。

    “如果不是,出去等人养像甚么样,人地想生仔都无心思娶你。”

    “妈!”梨欣甚至比刚才更尴尬了。

    “是这个道理,你看阿缘以后肯定也是那种明事理又能打点家事的贤妻良母,出去了肯定大把人抢着要。”

    婉茵说罢笑了两声,继续换了第三个目标:“阿雨嘛,跟着她姐学,以后也一定差不了。”

    并不很理解的梨雨只是摇摇头:“我早着呢。不如多说说欣姐和……”

    开头就有些难以招架的敬缘忙夹了块肉到她碗里:“这块肉送你可以了吧?”

    “不要给这幺妹发现机会。”梨欣无奈地轻叹一声。

    旺子没有管女儿那边的骚动,而是朝婉茵回道:“你家阿龙亦识教,阿爸阿妈都是高材生,读书上佐大学以后都不用忧。”

    婉茵马上摆摆手:“光读书不行,会读成书呆子。”

    “我也经常让他学着做家务,或者让我家那位带他去饭局见见世面的;以后要能像阿欣和阿缘那样独立就方便找媳妇了,哎。”

    “做家务确是更方便以后打理这头家,女仔尤其要学。现在政府话要等阿雨读书,就让她去读才这么说,阿欣那时都无谓读。

    顿了两秒,旺子继续中肯地评价:“读书对男仔来讲先重要,日后出到来赚饭吃绮礼些,不必话辛辛苦苦入厂。”

    “现在阿欣说不定还有机会。”婉茵忽然建议,“高中看有没有熟识的人找来说一说,总能有个地方读。阿龙的学费没有说很贵,有信就更好了。”

    旺子很快否决:“贵,怎么不贵?铺头要人工,小妹要带,屋内也大把事要人做。

    “现在去亦迟了,不如叫她专心在家帮手。等阿雨大个女能自立,铺头生意好起来她就嫁人,一样做得人家媳妇。”

    听到这,梨欣忽然想起自己小学三年级辍学那会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