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官场智斗 > 第125章 第一次会议,我就获得了表扬

官场智斗 第125章 第一次会议,我就获得了表扬

    关于刘市长会离开四水市,这件事,李老预测的不那么准确。

    一个月后,就只有两个人受到处罚。

    一是学生家长曹二猛关了几天,被教育了一顿,放了出来;二是记者站站长王利川也没有被查,只是调离了四水。

    至于一中李校长,仍然当校长。

    为什么是这么一个结果,民间议论很多。

    不外乎两点,一是新来的张书记没有抓到更多的把柄,二是刘市长上面有人。

    毕竟这种人事留与去,离我比较远。何况事后,张主任也不议论这件事情了,我一个小萝卜头更不想卷入得太深。

    于是,一心一意投入了新的工作。

    先来说说培训中心的事吧。

    因为中间发生了【一中闹事】这个插曲,我们的成立仪式一直无人管。直到尘埃落定,我们才密锣紧鼓准备举办成立典礼这件事。

    九月下旬,人员才全部配好。我先向大家介绍这个【人少事多】的单位人员分工。

    本部的人员呢,领导就张主任一个人,下设二室一部。

    所谓两室,就是办公室,财务室,一部就是培训部。

    办公室主任牛得志,手下工作人员就三人,一个是张行远,还调来一个20出头的姑娘,名叫周慧。长得水灵。

    还有一个是叶司机。

    周慧原来在市二中教书,这个不用猜,萧市长的夫人凌老师也在市二中教书。

    我完全可以肯定,这是凌老师出面推荐的。

    所以,办公室四个人,我就基本上弄清了底细。

    财务室两人都是女的,会计喻晓,出纳陈素芬,都30出头。

    先说会计喻晓,这个人我认识,她在市文化馆工作,参加了我上次举办的培训班。特点是长得漂亮,会打扮,见面一口笑。

    再说出纳陈素芬,弄不清底细,也是30多岁,从市建筑设计院调过来的。为人很严谨,长相中等,有点胖,永远不慌不乱。

    这两个人,我断定也是张主任的人,管理单位财务嘛,一定要领导特别信任。

    接下来说是培训部,除了我,还有一个是四水师专的毕业生,名叫唐盛。

    这个人我弄不清底细,不过心想,给他取名字的人一定有文化。

    唐宋元明清,我们一般把唐朝称为“盛唐”。他姓唐,就翻过来叫【唐盛】。

    过了几天,为了办好成立典礼,张主任召集我们开了一次会。

    通过我的培训,张行远一进会议室就去泡茶,结果被周慧拦住了。

    她笑道:“这件事,我比你内行。”

    张行远毕竟有我这个【老师】的指导,他并没有返回坐下,而是周慧泡一杯,他就端一杯。

    我教了他一句话:人不多的时候,不要一次端两杯,那叫完成任务。办公室就那么几个人,一次一杯,别人觉得你尊重他。

    其实,端一杯还有个好处,你左手端着,右手向前伸出,有【请喝茶】之意。

    大家以为张行远会退回座位,想不到办公室两个人配合默契,一个泡一个端。

    泡的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倒水,端的却十分尊重人,左手将茶放在别人面前,右手一伸,弄得大家对他的印象一下就好起来。

    真是有素质的名牌大学生。

    张主任坐在台上,说道:

    “同志们,今天开个培训中心揭牌的准备工作会议。

    今天坐到这个办公室,我就心情舒畅。为什么心情舒畅呢?小张端茶端得好。”

    大家笑了。

    “我们是个培训机构,培训什么?培训机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素质不只是培训学员会写文章,也要培训别人端茶。

    不然,你一肚子文章,但你连茶都不会端,有什么用呢?”

    大家再笑。张行远脸上放红光。

    “我为什么尽选些35岁以下的人,当然,牛主任除外,他是经验丰富。选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形成一种朝气的印象。

    你看,除了我和牛主任年纪大一点外,你们都是年轻人,有活力,有朝气。好啦,下面我就讲讲人员分工,以及如何举办成立典礼的事。”

    他喝了一杯茶,说道:

    “我们的工作分为三大块。

    一是办公室,牛主任是办公室主任。张行远负责文字材料,学员管理这一块工作,周慧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财务室,喻晓同志为主,是财务室主任。陈素芬同志负责出纳。

    三是培训部,也是两位年轻同志,晓东同志毕业才一年,唐盛才刚刚毕业,以晓东同志为主。晓东,没叫你郝部长,没意见吧?”

    我笑道:“我本来就是个工作人员。”

    张主任说:“我们是人少事多。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不多进几个人?我觉得没有必要,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人多干不成事。比如设立科长一人,下设副科长,你说这个副科长有用吗?科长交代一件工作,副科长安排工作人员去做,不纯粹是个传声筒?”

    大家应该是深有体会,都窃窃发笑。

    第二个理由,我们不要专门的老师,基本外聘,郝晓东、唐盛就是专门干这件事的,师资全部由他们去请,本地的行,外地的也行。

    我们只要付一点讲课费,就可以办学。

    如果调进十来个老师,同样发工资,没那么听话,拿着讲稿,一年这么讲,十年也这么讲。全是陈词滥调。

    我们外聘老师来讲课,人家至少要认真备课。

    他们讲得津津有味,学员听得格外入神,这样才有效果。”

    这个时候,我就主动鼓掌。

    我不会孤掌难鸣。

    第一,张行远会响应,我教了他,凡是我鼓掌,他都要跟随。

    第二,喻晓会响应,她曾是我的学员,我曾经在班上作了要求,凡是有人鼓掌,大家要附和。因为掌声是对讲话者一种鼓励。

    所以,当张主任说到外聘老师的好处时,我立即鼓掌,张行远随即响应,喻晓及时跟上,其他马上反应过来。会议室掌声一片。

    张主任满意地看了一眼,说道:

    “不是我需要掌声,但大家鼓掌,我非常高兴。

    我开始也觉得鼓掌有点捧马屁之嫌(笑声),但是,郝晓东在上一轮培训班,要求老师进场就鼓掌。

    我仔细想了想,他这个要求很对。老师来进教室就听到一片掌声。他会不会情绪高涨,课讲得激情四射呢?

    那是一定的,任何人需要鼓励。

    如果我们培训的学员参加市里的大会,听到书记市长讲到精彩处,立即鼓掌,他们的情绪也立即高涨嘛。所以,这不是拍马屁,是一种修养。

    什么修养呢?郝晓东,你站起来回答。”

    大家都扭头望着我。

    我站起来说道:

    “我也是农村里长大的,不知道鼓励别人,上大学时,我的哲学老师说,哲学是门非常枯燥的学问。我讲课,你们听不懂也要鼓掌。”

    众人齐笑。

    我接着说:

    “我们哲学老师说——鼓掌就是一门哲学,为人处事的基本哲学。你们经常鼓掌,院长知道了,我从讲师评个副教授就容易一些。

    我当上副教授,以后当教授又容易些。我成了教授,我成为名人又容易一些。

    最后,我成了有名的教授,你们吹牛有了资本,说我是王某某的学生。”

    众人大笑。

    我继续说道:

    “我老师虽然是开玩笑,但是,该鼓掌的时候应该鼓掌。如果从我们培训中心毕业的学员都学会了鼓掌,我保证书记市长说我们学校办得好。

    最起码的一点,通过我们培训,学员比别人更懂礼貌、更懂鼓励。”

    我说完,张主任手往下面按了按,示意我坐下。

    他接着道:“所以还是要到复旦去读书啊。”

    众人哄笑。

    在笑意融融中,张主任把所有的工作都详细安排好了。

    最后,大家热烈鼓掌。

    这时,我的bp机响起,一看,是个陌生号码。

    谁找我呢?这个号码特别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