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 第273章 凉州羌乱(下)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第273章 凉州羌乱(下)

    “北宫将军有令,若要活命,速速加入我军,一同进军关中!”

    一名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士在广袤无垠的田野间疾驰而过,他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一边高声呼喊着。

    那洪亮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空回荡。

    道路旁,一个满脸皱纹、皮肤黝黑的老农正弯着腰,费力地用木杵敲打着地面。

    听到骑士的呼喊声后,他缓缓直起身子,浑浊的眼眸望向远处逐渐远去的骑士身影,沉默片刻之后,默默地放下手中的木杵。

    然后转过身,迈着略显蹒跚的步伐走向那座破旧不堪的茅草屋。

    走进茅草屋后,老农弯下腰,在角落里一阵摸索,终于翻找出一把已经有些生锈的长戟。

    他轻轻地抚摸着长戟的把柄,仿佛在与一位久违的老友重逢。

    随后,老农一言不发地拿起长戟,走出茅草屋,紧紧地跟在那支正在行军的大军身后。

    他的脚步虽然缓慢,但却异常坚定,一步一步地朝着东方走去。

    这样的场景并非只发生在这一处地方,此时此刻,凉州的各个角落都在上演着类似的画面。

    以北宫伯玉以及李文候所率领的两支叛军,声势浩大,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挟持推举边章作为首领,浩浩荡荡地向着陇西进发。

    在此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各路豪强和匪盗如潮水般纷纷涌入其中。

    凉州的匪盗与内地那些乌合之众截然不同。

    确切地说,整个边地的匪盗无一不是身经百战、骁勇善战之人。

    那些实力弱小者早已在凉州这片残酷的土地上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由此可见,这股凉州叛军的构成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其内部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完全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组织。

    按常理推断,这样一支队伍理应难成气候。

    毕竟内部存在着诸多相互牵制和制约的因素!

    然而,偏偏就有这么一个关键问题,能够像一根强有力的绳索一般,将整个凉州原本松散的联盟紧紧地拧在一起。

    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便是粮食短缺。

    如今整个凉州已然陷入严重的饥荒之中,人们几乎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

    哪怕是世家豪强,也养不起麾下的庄客。

    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自然而然地需要团结一致,向着比凉州更为富庶的地区发起进攻。

    因为这不仅关乎个人的生存,更已超越了所有内部矛盾所带来的危机。

    无论是汉人也好,还是羌人也罢,摆在他们面前最为紧迫的事情,首先就是如何解决凉州那数十万庄客以及部曲的口粮问题。

    正因为如此,仅仅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整个凉州便四处燃起战火,迅速汇聚起了规模超过十万人的庞大凉州叛军。

    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朝廷内部却是一片混乱,迟迟未能商讨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无奈之下,朝廷只得下达命令,通知丁原将军将其所辖的三万大军迅速撤回长安,以加强京城的防御力量,预防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但并没有将丁原调回来。

    让丁原依然坚守在洛阳一带,亲自统率着来自南阳以及陈留等地的汉军,严密防范着黄河北岸蠢蠢欲动的黄巾军。

    其实,朝廷也曾经考虑过将驻扎在南阳和陈留地区的八万大军调遣至关中,用以对抗凉州叛军。

    但是,这个想法很快便被否决掉了。

    且不说南阳和陈留两地的世家大族是否会同意调动自家军队,单就粮草供应这一项而言,便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巨大难题。

    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调动,所需的粮草数量堪称天文数字,而目前朝廷的粮仓储备显然远远不足以支撑这场战争。

    八万大军所需的粮草数量极为庞大,而关中地区自身的粮食储备远远不足以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

    朝廷可不敢像李渊那般强行征收世家大族的粮食。

    更何况,这八万大军并非完全隶属于朝廷,其中大部分乃是来自各地世家的私人武装力量。

    试问,这些世家们怎会心甘情愿地为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凉州,倾尽全力派遣出自己所有的兵力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朝廷即便有这个想法,也不敢轻易采取强制手段逼迫他们就范。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朝廷最终决定先行调拨原本就是关中子弟组成的三万军队折返归来。

    然而,对于为何不让丁原率领其部众一同回归,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一方面,朝廷需要留下丁原来指挥南阳和陈留两地的兵马;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朝廷对丁原还是比较放心的。

    相比之下,秦颉身为南阳太守,但若是再让他同时坐镇洛阳,朝廷着实担心他尾大不掉,从而导致局面失控。

    至于曹操嘛,实话实说,朝廷自始至终压根儿就未曾将他放在眼里,甚至在讨论相关事宜时连提都不曾提及。

    究其根源,无非是曹操资历尚浅,尚未能进入朝廷的眼。

    正因如此,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朝廷别无选择,唯有让丁原坐镇一方,以稳定局势。

    可是,接下来由谁来统领这三万兵马抵御凉州叛军的进攻呢?

    朝廷为此再度展开了激烈的商讨,但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好一阵争论,依然未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众人各抒己见,却始终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使得整个局势愈发扑朔迷离起来。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此时,三万大军已然踏入了关中地区,但令人忧心忡忡的是,竟然无法选出一名具备卓越军事才能的主帅来统领这支军队。

    起初,有人提议让大将军亲自挂帅出征。

    然而,话音未落,便遭到了何进恶狠狠的驳斥和断然拒绝。

    紧接着,又有人将希望寄托于骠骑将军董重身上,期望他能够挺身而出,担此重任。

    可惜事与愿违,董重同样毫不犹豫地连连摆手,表示自己无力胜任。

    随后,众人的目光转向了车骑将军何苗,满以为这位将领能临危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