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报刊社 > 第264章 分房方案

报刊社 第264章 分房方案

    熊松汇报,全运会开战前,张峰曾去了趟北京,专程拜访了李斌,是报刊社秦胖子陪他一起去的。

    吕耀祖不解,问李斌是谁?为何提起他?

    “耀祖啊,你有所不知。李斌是北体大的老师,也是这届全运会体操比赛的裁判长。你清楚这里的道道吧?”

    蔡稷继续补充道。

    “这届全运会的男子体操,咱省拿了两块金牌,圈内哗然。张峰早不去晚不去,偏偏在全运会召开之前,去拜访李斌,一定有猫腻。”

    唔,原来如此!

    吕耀祖说:“蔡主任,你的意思张峰去见李斌,是走他的后门,给他送米去了?”

    蔡稷点点头,“十有八九,大差不差吧!这套路,都是我玩儿剩下的。张峰一定是奉了马明远的旨意,去给李斌行贿,打通关节的。”

    他又深吸一口烟,问熊松“报刊社的秦胖子,有没有亲眼看见张峰行贿。”

    熊松摇摇头。

    “秦胖子说,张峰送了一个瓦楞纸箱,还是他搬进去的。然后他就退出了…”

    蔡稷点点头,“事情很清楚了!耀祖啊,该你这个纪检组长出马啦。老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你不妨就从张峰身上烧起吧!”

    吕耀祖有些为难,“都是些传闻,没有一件真凭实据。难啊,蔡主任。”

    蔡稷给了他个白眼,“老熊提供了不少线索,群众有举报,纪检上就得受理,去查实。这是党和组织,赋予你的神圣使命。即使张峰没事也不怕,正好我们可以还人家一个清白。谁能说出个啥?”

    哈哈哈哈哈…

    熊松竖起大拇指,“领导就是领导,有水平!”

    蔡稷招招手,于是三人的脸凑在了一起,“我想到个主意,咱们可以这么的…”

    这天,东山的政府网站上,公示了马明远将履职苍岩市长的信息。省体委一片哗然,上上下下都在议论…

    根据组织部门的规定,领导干部的公示期,不少于七天,不多于十五天。

    马明远的调离,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张峰也加快了步伐,他要在走之前,将某些事安排好,不留后遗症。

    这天他带着班子成员,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一起来到了即将竣工的楼盘。

    [瑞景华都],位于海明的东南方向。“瑞景”表示祥瑞,寓意小区的业主们生活吉祥如意,会有好运相伴。

    老刘开发的楼盘面积不大,但是容积率可不小。楼与楼间距很大,房子的采光不成问题,将来停泊个私家车啥的,也有足够的空间。

    关键小区位置好,生活出行都很方便。而且周边的超市,学校和医院一应俱全,大家都相中了这个地方。

    就连一向挑刺,不对付的熊松和王诗夫,也没说出个啥来。沙成河诗兴大发…

    “好地方!踏入小区,仿若踏入静谧之境。绿树轻摇,无声无息,道路空幽,不见喧嚣。日升月落,时光在这里静静流淌,安宁祥和是它永恒的旋律,让人心驰神往…”

    “好!!!”

    有人鼓起掌,就连陪同他们的售楼小姐,也心生钦慕,“呀!领导水平就是高。说话都出口成章了!”

    总编熊松,心里涌起股酸味,可他嘴上却说,“社长,房子不错,格局也很舒服。比咱体委的好多了。”

    王诗夫也插了话,“小区闹中取静。周边生活设施的配套,也很完善。接下来就看怎么分房了?”

    “诗夫说的对,业勤正在拿方案,然后咱们上社委会再议。众口难调,咱们尽量做到让大数人满意吧!”

    小区一共四幢楼。每幢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三户。

    那年代,商品房鲜有高层,刘莉莎她爸开发的[瑞景华都],也只有六层。

    张峰给报刊社要了两个单元,一共是三十六套房,三种户型。面积从84、97和113平米不等。

    回到报刊社,王业勤来找张峰,他将拟好的分房方案初稿拿给了他。

    张峰示意他,“你去喊一下老沙,咱们一起商量。”

    沙成河,端着大茶杯晃悠进来…张峰把方案推给他,“沙哥,你看看这个。”

    沙成河将近视眼镜摘下,认真的看了起来。张峰问:“沙和尚,你才三十多,难道眼睛就花了吗?”

    沙成河尴尬的笑笑,“可不么?每天看稿子、用眼过度,不花才怪呢!”

    许久,沙成河戴上眼镜,放下了方案初稿。“挺好的,业勤的这个方案搞得不错。张峰,你觉得喃?”

    王业勤和沙成河,将目光都看向了张峰…

    “呃,我提个问题。”张峰说道。王业勤这个方案,根据房屋面积,分为三个档,分别对应报刊社里的高中层干部,和普通职工。

    比如社一级领导,你就有资格住113平米的大房。假如你是新来的普通职工,你只能住84平米的房子。

    现在的问题是,三个面积的房子都是十二套,对标社领导的113平米房子有富余,普通员工84平米的不够分。

    人员分布的模型,是金字塔式的三角型,而房子的模型是正方型。

    显然二者之间不匹配,出现了供需矛盾。如何解决?王业勤的方案是往上顶,比如113平米的房子有十二套,社委会干部有五人。

    富余出的七套房,由中层干部往上顶。

    依此类推,底层普通职工最多,房子不够分,那就往上顶,部分员工,就挤身于中层干部那个档,住上了97平米的房子。现在问题来了…

    由于购房款,都由报刊社出,所有人都希望住大房。那么谁有资格上升一档。

    依据又是什么?

    王业勤的办法是抓阄。呵呵,一个古老的,看似公平的办法,全凭手气了。

    张峰阐述了他的观点。,“两位,抓阄这种办法看似很公平,其实是在回避矛盾,隐藏了最大的不公平。”

    “二位,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们都是中层干部,就因为手气差,没住上113平米的房,你们将作何感想?”

    两人面面相觑。

    “唔,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