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只想过平凡的悠闲人生 第406章 高考恢复啦
下午齐老爷子领着齐大伯回来了,背篓里还有两只野鸡一只野兔。
他们看见双胞胎很是高兴,特别是齐爷爷,背篓一放他就跑去洗了个澡换上干净衣服,领着两对大小双胞胎就出门去了。
从灶间出来的老太太看着他们的背影笑道:“这老头子肯定是带着孩子们出门炫耀去了。”
“呵呵呵!不要说爸我都想去了。”齐伯母逗趣道。
老爷子带着他们在村子转悠到吃晚饭才心满意足地回来,见人就跟人炫耀自己的侄重孙,人家不夸两句还不让人家走。
有那么个几个不对付的就挤兑他:“老齐头,自己的大孙子还没找媳妇呢有啥得意的?要俺说啊,早点给他安排安排才是正经。”
齐爷爷白了他一眼:“你们知道个啥?孩子娶媳妇得孩子自己喜欢,我们才不会押着他去相什么乱七八糟的亲。”
说着带着孩子们扬长而去,当他不知道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呢?
后面的人不甘地撇撇嘴,众目睽睽之下倒也不敢说什么,只能装作什么事也没有。
晚上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过晚饭之后,每人一把大蒲扇坐在院子里乘凉。
李晓这才把高考恢复的事情跟大家说了说,一家人虽惊讶倒也没有太过震惊。
“好、好、好,我就说国家不可能一直这样下去的,这是个好现象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好的。”齐爷爷听了老怀甚慰,连连说了三个好。
其他人也都是笑意盈盈,倒是齐子华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想必早就听到消息了。
“那晓晓你们要参加考试吗?要的话我去帮你们带孩子。”齐伯母询问道。
李晓摇摇头硬着头皮说道:“齐爷爷、姨奶奶,大伯、伯母,我们夫妻不打算参加高考。
我们、不想那么拼命过日子,未来我们只想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过好每一天。”说完她就低下头不敢与大家对视。
她等着姨奶奶他们训她,责怪她为什么这么不努力?怎么可以一点上进心都没有?
可等了半晌都没有听见声音,她忍不住偷偷抬头就对上俩老含笑的双眸。
她不可置信地揉揉眼睛,再环顾一圈发现齐大伯和齐伯母甚至连齐子华都在用欣慰的眼神看着她。
她弱弱地问了一句:“姨奶奶你们都不觉得我们不知进取吗?”
姨奶奶呵呵笑道:“胡思乱想啥呢?咱们国家那么多上进的人不差你们俩,你爹娘啊拼命了一辈子了,就是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哪一个不上进?
你外公更是红色资本家捐出去的财物不知凡几,却哪一个都没想过一天福。
现在就剩下你这根独苗苗了,只要你能把小日子过好就不错了,要那么上进那么拼命做什么?”
齐爷爷和齐大伯也都认同地点点头,显然是一样的想法。
李晓笑了发自内心的那种:“谢谢大家的理解,来之前我就在担心你们不理解会生气。”
“傻丫头,我们生你气做什么?怎么活不是活?最重要的是自己开心。
你看看你哥都二十好几了现在都还是光棍一个,我们催过他没有?”
齐伯母笑得释然,经过了那样战火纷飞的岁月和后来的群魔乱舞还有啥想不开的,她觉得现在的每一天都是来之不易的!
“说就说,怎么就扯到我头上了?”齐子华摸摸鼻子嘟囔道,找不到合心意的怪他了?
齐大伯嫌弃地睨了他一眼:“连个媳妇都找不到,还好意思出声。”
“我......”齐子华在全家人的注视下哑火了,李晓和顾恒则是毫不客气地在一旁幸灾乐祸。
一家四口在齐家住了两晚才回的胜利大队,要不是秋收在即姨奶奶都不想他们回去。
两个小家伙跟子磊子军两兄弟混熟了,都不舍得离开。
走的时候哭哭唧唧地喊着小舅舅,要拉着他们一起回去,奈何他们要开学了,顾恒只能狠狠心赶着骡车就走。
两天后秋收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李晓因着双胞胎还小被特殊照顾分配到晒谷场。
两个小家伙也因此成了晒谷场上的开心果,上了年纪的奶奶大娘见到他们总想着塞一把自家的地瓜干也好、榛子也罢,再听他们甜甜的说一声谢谢奶奶,就感觉一天的劳累都在此刻消散了。
村长和老根叔一合计,高考的事情他只私底下告诉几个村里靠的住的后生,并警告他们连家里人都瞒着。
知青他是一个都没说,不是他有私心实在是这帮子年轻人不靠谱。靠谱的那几个跟晓晓本来就是好朋友,用不着他来操心。
后来在田间地头遇见余建军余知青的时候倒是低声嘀咕了几句,迎上他欣喜又震惊的目光大队长什么也没解释,只装作没看见转身就走。
就这样胜利大队的小部分人白天上工晚上再偷偷摸摸的勤学苦读,而李晓一家照常过着悠哉的摸鱼时光。
日子就在忙忙碌碌的指缝间流过,九月二十五号这一天一则爆炸性的通知通过广播、报纸、会议等方式下达到全国上下,这则改变千百万人命运的消息如惊雷般炸响在华国大地——高考恢复了。
京市的胡同里,戴着眼镜的青年死死拽紧报纸微微发抖;海市的弄堂里一群学生头的小姑娘互相拥抱欢呼;
陕省某窑洞里一个挑水的知青,听见广播水桶哐当一声砸在井台边湿了裤脚却哈哈大笑!
工厂里、大街上、地里田间处处都响起了欢呼声,胜利大队也不例外。
当村里的广播播完第一遍的时候除了知情的几个人,其他听见的人都愣在了当场手里的农具掉了都不知道。
当然这些人不包括其中一部分对此事毫不关心或一知半解的村民。
第二遍、第三遍,广播足足播了三遍。将事情听得清清楚楚的建丰娘嗷的一声喊开了:“建丰啊、儿啊你听见了没啊?那个、那个高考恢复了,你可以上大学了。”
这一嗓子犹如一滴水滴入了滚烫的油锅,整个胜利大队沸腾起来了......
他们看见双胞胎很是高兴,特别是齐爷爷,背篓一放他就跑去洗了个澡换上干净衣服,领着两对大小双胞胎就出门去了。
从灶间出来的老太太看着他们的背影笑道:“这老头子肯定是带着孩子们出门炫耀去了。”
“呵呵呵!不要说爸我都想去了。”齐伯母逗趣道。
老爷子带着他们在村子转悠到吃晚饭才心满意足地回来,见人就跟人炫耀自己的侄重孙,人家不夸两句还不让人家走。
有那么个几个不对付的就挤兑他:“老齐头,自己的大孙子还没找媳妇呢有啥得意的?要俺说啊,早点给他安排安排才是正经。”
齐爷爷白了他一眼:“你们知道个啥?孩子娶媳妇得孩子自己喜欢,我们才不会押着他去相什么乱七八糟的亲。”
说着带着孩子们扬长而去,当他不知道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呢?
后面的人不甘地撇撇嘴,众目睽睽之下倒也不敢说什么,只能装作什么事也没有。
晚上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过晚饭之后,每人一把大蒲扇坐在院子里乘凉。
李晓这才把高考恢复的事情跟大家说了说,一家人虽惊讶倒也没有太过震惊。
“好、好、好,我就说国家不可能一直这样下去的,这是个好现象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好的。”齐爷爷听了老怀甚慰,连连说了三个好。
其他人也都是笑意盈盈,倒是齐子华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想必早就听到消息了。
“那晓晓你们要参加考试吗?要的话我去帮你们带孩子。”齐伯母询问道。
李晓摇摇头硬着头皮说道:“齐爷爷、姨奶奶,大伯、伯母,我们夫妻不打算参加高考。
我们、不想那么拼命过日子,未来我们只想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过好每一天。”说完她就低下头不敢与大家对视。
她等着姨奶奶他们训她,责怪她为什么这么不努力?怎么可以一点上进心都没有?
可等了半晌都没有听见声音,她忍不住偷偷抬头就对上俩老含笑的双眸。
她不可置信地揉揉眼睛,再环顾一圈发现齐大伯和齐伯母甚至连齐子华都在用欣慰的眼神看着她。
她弱弱地问了一句:“姨奶奶你们都不觉得我们不知进取吗?”
姨奶奶呵呵笑道:“胡思乱想啥呢?咱们国家那么多上进的人不差你们俩,你爹娘啊拼命了一辈子了,就是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哪一个不上进?
你外公更是红色资本家捐出去的财物不知凡几,却哪一个都没想过一天福。
现在就剩下你这根独苗苗了,只要你能把小日子过好就不错了,要那么上进那么拼命做什么?”
齐爷爷和齐大伯也都认同地点点头,显然是一样的想法。
李晓笑了发自内心的那种:“谢谢大家的理解,来之前我就在担心你们不理解会生气。”
“傻丫头,我们生你气做什么?怎么活不是活?最重要的是自己开心。
你看看你哥都二十好几了现在都还是光棍一个,我们催过他没有?”
齐伯母笑得释然,经过了那样战火纷飞的岁月和后来的群魔乱舞还有啥想不开的,她觉得现在的每一天都是来之不易的!
“说就说,怎么就扯到我头上了?”齐子华摸摸鼻子嘟囔道,找不到合心意的怪他了?
齐大伯嫌弃地睨了他一眼:“连个媳妇都找不到,还好意思出声。”
“我......”齐子华在全家人的注视下哑火了,李晓和顾恒则是毫不客气地在一旁幸灾乐祸。
一家四口在齐家住了两晚才回的胜利大队,要不是秋收在即姨奶奶都不想他们回去。
两个小家伙跟子磊子军两兄弟混熟了,都不舍得离开。
走的时候哭哭唧唧地喊着小舅舅,要拉着他们一起回去,奈何他们要开学了,顾恒只能狠狠心赶着骡车就走。
两天后秋收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李晓因着双胞胎还小被特殊照顾分配到晒谷场。
两个小家伙也因此成了晒谷场上的开心果,上了年纪的奶奶大娘见到他们总想着塞一把自家的地瓜干也好、榛子也罢,再听他们甜甜的说一声谢谢奶奶,就感觉一天的劳累都在此刻消散了。
村长和老根叔一合计,高考的事情他只私底下告诉几个村里靠的住的后生,并警告他们连家里人都瞒着。
知青他是一个都没说,不是他有私心实在是这帮子年轻人不靠谱。靠谱的那几个跟晓晓本来就是好朋友,用不着他来操心。
后来在田间地头遇见余建军余知青的时候倒是低声嘀咕了几句,迎上他欣喜又震惊的目光大队长什么也没解释,只装作没看见转身就走。
就这样胜利大队的小部分人白天上工晚上再偷偷摸摸的勤学苦读,而李晓一家照常过着悠哉的摸鱼时光。
日子就在忙忙碌碌的指缝间流过,九月二十五号这一天一则爆炸性的通知通过广播、报纸、会议等方式下达到全国上下,这则改变千百万人命运的消息如惊雷般炸响在华国大地——高考恢复了。
京市的胡同里,戴着眼镜的青年死死拽紧报纸微微发抖;海市的弄堂里一群学生头的小姑娘互相拥抱欢呼;
陕省某窑洞里一个挑水的知青,听见广播水桶哐当一声砸在井台边湿了裤脚却哈哈大笑!
工厂里、大街上、地里田间处处都响起了欢呼声,胜利大队也不例外。
当村里的广播播完第一遍的时候除了知情的几个人,其他听见的人都愣在了当场手里的农具掉了都不知道。
当然这些人不包括其中一部分对此事毫不关心或一知半解的村民。
第二遍、第三遍,广播足足播了三遍。将事情听得清清楚楚的建丰娘嗷的一声喊开了:“建丰啊、儿啊你听见了没啊?那个、那个高考恢复了,你可以上大学了。”
这一嗓子犹如一滴水滴入了滚烫的油锅,整个胜利大队沸腾起来了......